旅游生态学理论与实践

旅游生态学理论与实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晋秀龙,陆林 等 著
图书标签:
  • 旅游生态学
  • 生态旅游
  • 可持续旅游
  • 旅游地理
  • 环境科学
  • 旅游规划
  • 旅游管理
  • 生态环境
  • 旅游与生态
  • 绿色旅游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45039
版次:01
商品编码:1227801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旅游地理论与实践探索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页数:280
字数:34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旅游生态学理论与实践》在分析国内外旅游生态环境影响及旅游生态学学科发展的基础上,从学科体系构建入手,探索建立旅游生态学学科发展的研究体系;构建了以旅游生态系统为学科的研究对象,以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生物多样性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相关理论为基础的旅游生态学学科理论体系,探索旅游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理论、研究内容和旅游方法;并对黄山风景区等进行案例分析,研究人类旅游活动对植被、土壤、土壤动物、水、声环境、土壤酶、微生物等的影响过程、效应与机理。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旅游与旅游生态学 1
第二节 旅游生态学研究概况 5
第三节 旅游生态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8
第二章 旅游生态学研究对象 10
第一节 生态系统及其组成 11
第二节 旅游生态系统 12
第三节 旅游生态系统的形成及演化 13
第三章 旅游生态学的基础理论体系 15
第一节 系统理论与旅游生态学 15
第二节 生态系统理论与旅游生态学 19
第三节 生物多样性与旅游生态学 22
第四节 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旅游生态学 26
第五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旅游生态学 28
第四章 旅游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体系 33
第一节 旅游生态系统的结构 33
第二节 旅游生态系统的功能 35
第三节 旅游生态系统的影响 39
第四节 旅游生态系统的管理 50
第五章 旅游生态学研究方法体系 54
第一节 野外研究方法 55
第二节 空间分析方法 59
第三节 旅游生态评价研究方法 64
第四节 旅游景区生态管理研究方法 69
第六章 山岳型风景区旅游生态学研究实践 72
第一节 黄山风景区概况 72
第二节 旅游活动对黄山风景区植物群落的影响 80
第三节 旅游活动对黄山风景区土壤的影响 88
第四节 旅游活动对黄山风景区水环境质量的影响 101
第五节 旅游活动对黄山风景区空气质量的影响 112
第六节 旅游活动对声环境的影响 125
第七节 旅游活动对九华山风景区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影响研究 130
第八节 九华山风景区线性游道固体废弃物影响研究 141
第七章 湿地型风景区旅游生态学研究实践 150
第一节 湿地与生态旅游 150
第二节 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保育区草本植物区系及其在不同干扰下的多样性动态 153
第三节 旅游活动对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土壤酶活性和大型土壤动物分布的影响 164
第八章 城市公园旅游生态研究实践 176
第一节 赭山城市公园概况 176
第二节 赭山城市公园游憩活动践踏的生态影响研究 178
第三节 赭山城市公园游憩活动刻划对植物的影响研究 183
第四节 赭山城市公园游憩活动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研究 190
第九章 旅游生态影响的微观研究实践 199
第一节 旅游活动对植物丛枝菌根真菌影响的研究概况 199
第二节 黄山风景区旅游活动对丛枝菌根真菌的扰动影响 202
第三节 黄山风景区道路建设对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的扰动影响 231
第十章 旅游生态影响的野外实验研究 241
第一节 野外实验研究概述 241
第二节 野外实验研究方案 243
第三节 游憩活动对实验植物种子发芽率影响分析 245
第四节 游憩活动对实验植物种子发芽率影响研究结论 248
参考文献 251
穿越山海,看见自然:一部关于人与地球和谐共生的读本 我们身处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地球的脉搏与人类的脚步紧密相连。每一次远行,每一次驻足,都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迁移,更是心灵与自然的对话,是我们在广袤天地间留下的印记。然而,在这场史诗般的旅程中,我们是否真正理解了我们所踏足的土地?我们是否感知了隐藏在壮丽景观之下的脆弱生命?我们是否思考了我们的存在对这个星球意味着什么? 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旅行指南,也不是一份充斥着景点推荐的攻略。它是一扇窗,带你窥视那些被常常忽略的自然之美,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作为旅行者,与自然界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我们将一起踏上一段深入人心的探索之旅,从理论的殿堂走向实践的沃土,去理解并拥抱那些塑造了我们星球的深刻力量。 第一章:大地的心跳——重塑我们对自然的认知 在现代文明的喧嚣中,我们似乎渐渐与大自然的节律失了拍。我们习惯了钢筋水泥的包裹,习惯了屏幕的光影,却渐渐遗忘了泥土的芬芳,星空的浩瀚,以及风穿过森林的低语。本章将带领我们重新校准感知,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去认识一个更加生动、更加立体的自然世界。 我们将从地球的演化史开始,回顾亿万年来地质变迁、气候波动、生命繁衍与灭绝的宏大叙事。这不是枯燥的科学史,而是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现生命如何在极端环境中顽强生存,如何演化出令人惊叹的多样性。我们将理解冰川如何雕刻出壮丽的山脉,火山如何塑造出肥沃的土地,河流如何滋养出繁茂的生机。每一次地质活动,每一次物种的出现与消失,都如同大地的心跳,诉说着星球的故事。 更重要的是,本章将挑战我们以“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看待自然。我们将开始理解,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无论大小,无论是否被我们视作“有用”,都拥有其内在的价值,都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我们将探讨“生物多样性”的真正意义,不仅仅是物种的数量,更是它们之间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是构成地球生命网的无数丝线。我们将审视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定义,认识到它们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而是有限的、需要被珍视和保护的生命支持系统。 我们还将触及“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理解森林如何净化空气、海洋如何调节气候、湿地如何蓄洪防旱、土壤如何提供食物。这些看似“免费”的服务,却是人类文明赖以生存的基石。通过深入了解这些系统的运作原理,我们将深刻体会到,破坏自然,最终损害的是我们自己。 第二章:足迹的重量——旅行者的生态学视角 当我们背起行囊,踏上旅途,我们便成为了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的行为,无论大小,都可能在目的地留下痕迹。本章将聚焦于“旅行”这一行为本身,从生态学的角度进行审视,认识到每一次旅程所带来的影响,以及我们作为旅行者所肩负的责任。 我们将深入分析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历程,从早期贵族的壮游,到工业革命后的大众观光,再到如今全球化的生态旅游、冒险旅游等多元化形式。我们将剖析不同旅游模式对环境、文化和社会经济带来的多方面影响。例如,大规模的度假村开发如何改变海岸线,过度开发的旅游景点如何导致自然资源的枯竭,大量的交通工具如何加剧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廉价旅游如何对当地社区造成冲击。 本章将特别强调“生态足迹”的概念,量化旅行者在消耗自然资源、产生废弃物和排放温室气体方面的“重量”。我们将学习如何计算和理解自己的生态足迹,从而更好地认识到我们每一次旅行的选择,都可能在全球生态系统中产生连锁反应。 我们将探讨“承载能力”这一重要概念。每一个自然区域都有其承受游客数量和活动强度的极限。一旦超过这个极限,即便是再美丽的风景,也会因为过度开发和破坏而失去其原有的魅力,甚至走向生态崩溃。本章将通过具体的案例,阐释不同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差异,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旅游规划和管理,避免“过度旅游”的发生。 我们还将审视旅游活动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一些旅游活动,如野生动物观赏,如果管理不当,可能对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繁殖行为甚至生存本身造成威胁。而另一些活动,如果以负责任的方式进行,则可以为野生动物保护提供资金支持,并提高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本章将引导我们思考,如何成为一个尊重并助力野生动物生存的旅行者。 第三章:守护者之责——实践中的生态智慧 理论的学习最终要落到实践。本章将带领我们走出书本,将生态学的智慧融入我们的旅行,成为一名积极的“守护者”。这并非高高在上的使命,而是从小事做起,从每一次选择开始的改变。 我们将从“负责任的旅行”这一核心理念出发,深入探讨其多重维度。这包括: 环境维度: 减少足迹: 如何选择更环保的交通方式?如何在住宿和餐饮方面做出低碳选择?如何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如何合理处理垃圾,做到“不留痕迹”? 节约资源: 如何在用水、用电方面做到节约?如何尊重当地的水资源和能源限制? 保护自然: 如何避免干扰野生动植物?如何不采摘植物、不带走自然界的任何东西?如何选择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旅游活动? 支持可持续旅游: 如何选择那些致力于环境保护和社区发展的旅游运营商和目的地? 文化维度: 尊重当地文化: 如何了解并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如何避免冒犯性的行为? 支持当地经济: 如何通过购买当地产品、食用当地美食、选择当地住宿等方式,将旅游收入留在当地社区? 避免文化侵蚀: 如何在欣赏和体验当地文化的同时,避免将其商业化或扭曲化? 社会维度: 公平与福祉: 如何确保我们的旅行不以牺牲当地居民的福祉为代价?如何关注旅游业对当地社区的就业、教育和健康等方面的影响? 参与与赋权: 如何支持当地社区在旅游发展中的参与权和决策权? 本章还将介绍一系列具体的实践指南和案例研究。我们将学习如何选择生态认证的酒店,如何参与志愿旅游活动,如何理解和支持当地的社区旅游项目,以及如何通过摄影、写作等方式,传播负责任的旅行理念。 我们将探讨“慢旅行”的魅力,倡导一种深入体验、与当地居民建立连接的旅行方式,而不是走马观花的打卡。我们将审视“生态旅游”的真正内涵,区分那些打着生态旗号却对环境造成破坏的“漂绿”行为。 最终,本章的目标是激发读者成为一名有意识、有责任的旅行者,将每一次旅程都视为一次学习、一次贡献,一次与地球和谐共生的美好体验。我们相信,每一个微小的行动,都能汇聚成改变世界的力量,让我们的足迹,不仅是探索的印记,更是守护自然的承诺。 结语:看见,所以爱;爱,所以护 本书的旅程并非终点,而是另一段旅程的起点。当我们学会了看见大地的呼吸,理解了足迹的重量,掌握了守护的智慧,我们将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我们所热爱的世界。我们的旅行将不再是简单的逃离或消费,而是深入的体验、真诚的交流,以及对这个孕育了我们一切的星球的深刻感恩与承诺。 愿这本书能成为您旅途中一份沉甸甸的行囊,装载着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未来的责任。让我们一起,穿越山海,看见自然,并用我们的行动,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宝贵馈赠。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最初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才入手《旅游生态学理论与实践》的,毕竟我对生态学本身并不算非常精通。但是,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之前的看法。它以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讲解了旅游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微妙平衡。书中关于“生态足迹”和“碳排放”的分析,不仅仅是枯燥的数据堆砌,而是通过生动的图表和案例,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旅游业对地球资源的消耗。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探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旅游开发”时的视角,他没有简单地将两者对立起来,而是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解决方案,例如如何通过负责任的野生动物旅游来资助保护项目,以及如何设计对当地生态系统影响最小的旅游线路。书中关于“环境影响评估(EIA)”的章节,详细介绍了评估旅游项目潜在环境风险的步骤和方法,这对我理解旅游业的规范管理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还涉及了许多关于“生态旅游产品设计”的理念,如何让游客在享受自然的同时,也能成为保护者,这个观点非常有启发性。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让我学到了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让我认识到旅游业在促进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以及我们作为消费者和从业者所应承担的责任。它让我看到了旅游业充满希望的未来,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未来。

评分

这本书我真是太惊喜了!一开始拿到《旅游生态学理论与实践》这本书,我以为会是那种枯燥乏味、充斥着晦涩理论的学术大部头,毕竟“理论与实践”这几个字听起来就让人有点望而却步。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它流畅的文笔和清晰的结构所吸引。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概念,而是用一种非常生动的方式,将复杂的旅游生态学原理娓娓道来。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关于“可持续旅游目的地开发”的章节,它不仅仅提供了各种案例研究,还深入分析了成功案例背后的驱动因素,以及失败案例的教训。书中对不同类型旅游活动(如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影响的评估方法,讲解得非常透彻,让我对如何衡量和管理旅游业的负面影响有了全新的认识。尤其是在讨论社区参与方面,书中提出的几个模型和策略,具有极强的操作性,能够帮助旅游从业者和管理者更好地与当地居民建立和谐共生的关系。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那些生动的场景中,一边学习理论,一边思考着如何在现实中应用。总而言之,这本书对于任何对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感到好奇,或者正在从事相关行业的人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它成功地将学术深度与实践可行性完美结合,让我对旅游业的生态责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坦白说,《旅游生态学理论与实践》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让我感到非常惊叹。我原以为这是一本只适合专业人士阅读的著作,但它的语言风格却相当平易近人,即便是没有太多学术背景的读者也能轻松读懂。书中关于“气候变化与旅游业的相互作用”的章节,让我对这个全球性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通过详细的案例分析,揭示了气候变化如何影响旅游目的地(如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度假胜地、极端天气事件破坏旅游基础设施),以及旅游业本身又是如何加剧气候变化的。书中提出的“适应性旅游策略”和“减缓旅游业碳排放的措施”,都非常有前瞻性,并且提供了可行的建议。我特别喜欢的是,书中还探讨了“旅游业在环境保护中的角色”,作者强调旅游业可以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通过吸引游客参与环保活动、捐助保护项目等方式,为生态保护做出贡献。此外,关于“旅游规划中的利益相关者协调”的论述,也非常精彩,它强调了政府、企业、社区和游客等各方协同合作的重要性,以实现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关于旅游业的指南,更是一本关于如何与地球和谐共处、实现可持续未来的行动手册。

评分

我在阅读《旅游生态学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作者深厚的学识和对旅游业未来发展的深切关怀。这本书不仅仅是学术理论的堆砌,更充满了作者的思考和实践经验。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关于“目的地营销与生态保护的平衡”的探讨。作者认为,过度强调经济效益的营销策略,往往会对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他提出了一系列“负责任的旅游营销”的原则和方法,比如如何通过宣传环保理念来吸引目标游客,如何避免过度宣传导致游客数量失控。书中关于“游客行为研究与生态意识培养”的内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分析了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行为模式,并提出了如何通过教育和引导来提升游客的生态意识,鼓励他们采取更加环保的行为。我非常赞同书中“旅游业的可持续性评估体系”的构建思路,它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指标,更将环境和社会影响纳入其中,形成一个更为全面的评估框架。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次关于旅游业生态责任的深刻反思,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框架,更激发了我们对于如何打造一个真正可持续的旅游未来的思考。它让我意识到,每一次旅行,都是一次与当地环境和文化的互动,我们应该以更加审慎和尊重的态度去对待。

评分

这本《旅游生态学理论与实践》真的像一本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我一直认为旅游业的本质就是“享受”,而这本书则让我看到了它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作者在书中深入剖析了“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的互动关系”,这一点尤其令我着迷。我一直对不同地区的文化习俗非常感兴趣,而这本书让我明白,旅游业在促进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可能对其造成侵蚀。书中提出的“文化敏感性旅游”理念,强调了尊重当地文化、保护传统习俗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操作指南,比如如何避免对当地社区造成不必要的干扰,如何引导游客以更尊重的态度去体验当地文化。此外,书中关于“旅游业的社会经济影响”的分析也十分到位,它不仅仅关注经济效益,更深入探讨了旅游业对当地就业、收入分配、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规划来实现普惠性的发展。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探讨了“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在旅游业中的应用,例如如何利用可再生能源、节水技术来降低旅游业的环境足迹。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真正的旅游,不仅仅是走马观花,更是对当地环境、文化和社会的深刻理解与尊重。它让我从一个被动的游客,转变为一个有意识的、负责任的旅游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