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高级中学)》具有以下特色:
融合特色精华:扫码听微视频讲解,视听帮助轻松复习。
中公师资编写:凝聚中公教师资格研究团队的集体智慧。
适用对象明确:为致力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考生量身定做。
编写依据严格:严格依据国家教师资格的考试大纲编写。
试题解析详尽:每套试题答案解析绞尽脑汁,精雕细琢。
冲刺复习佳品:未雨绸缪考前复习,及时进入临考状态。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高级中学)》是中公教育教师资格研究团队在深入研究教师资格考试真题及考试大纲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本试卷真题解析详细,帮助考生把握考试的脉搏;标准预测试卷严格依据真题编写,网罗重要考点,让考生充分把握考试方向,突破知识重难点,提高实战能力。通过本试卷我们切实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从整体上认识教师资格考试的特点,掌握考试要点。本试卷包含6套真题,10套标准预测试卷,题目难易度与真题契合,知识点分布合理,助力考生科学备考。
目录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1)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12)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25)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37)
2015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精选)(48)
2014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精选)(57)
教师资格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一)(65)
教师资格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二)(74)
教师资格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三)(83)
教师资格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四)(91)
教师资格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五)(102)
教师资格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六)(111)
教师资格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七)(120)
教师资格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八)(127)
教师资格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九)(137)
教师资格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十)(145)
答案部分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153)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159)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165)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169)
2015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精选)参考答案及解析(174)
2014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精选)参考答案及解析(179)
教师资格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183)
教师资格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二)参考答案及解析(188)
教师资格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三)参考答案及解析(192)
教师资格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四)参考答案及解析(198)
教师资格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五)参考答案及解析(204)
教师资格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六)参考答案及解析(209)
教师资格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七)参考答案及解析(214)
教师资格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八)参考答案及解析(220)
教师资格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九)参考答案及解析(225)
教师资格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十)参考答案及解析(230)
精彩书摘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与下面谱例相同的调性是()。
A.c自然小调
B.C宫调
C.c和声小调
D.E大调
2.下面谱例中,开放排列的和弦数量有几个?()
A.1个B.2个
C.3个D.4个
3.下面谱例采用的旋律发展手法是()。
A.完全重复B.再现
C.模进D.变化重复
4.下面谱例中,七和弦的数量有几个?()
A.0个B.1个
C.2个D.3个
5.下面谱例中,5~6小节和1~4小节的关系是()。
A.时值紧缩
B.时值扩大
C.旋律模进
D.旋律加花
6.“偷声”是中国古代音乐创作的一个基本手法,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减少原词字数,使旋律变得更为婉转
B.把属于不同曲牌的乐句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新曲牌
C.在原曲牌的基础上增加乐句,形成变化
D.增加原词字数,使旋律变得相对紧促
7.撰写《东西乐制之比较》《东方民族之音乐》等论著,被誉为我国近代比较音乐学先驱的是()。
A.杨荫浏B.王光祈
C.吕骥D.青主
8.下面谱例出自校园歌曲《乡间小路》,与它属于同一类型的歌曲是()。
A.《乡恋》B.《天路》
C.《黄土高坡》D.《外婆的澎湖湾》
9.创作《黔岭素描》《纳西一奇》等多部交响曲的当代著名作曲家是()。
A.罗忠镕B.陈其钢
C.朱践耳D.瞿小松
10.下面谱例出自一首湖南民歌,根据其曲调特征、歌唱形式和歌词内容等判断,该民歌的主要作用是()。
A.传承历史文化B.用于民间仪式
C.抒发内心情感D.协调劳动节奏
11.图1所示的演出形式是()。
图1
A.福建南音B.西安鼓乐
C.北京智化寺音乐D.浙东锣鼓
12.京剧经典剧目《空城计》中,司马懿的角色是()。
A.黑头B.老生
C.净D.丑
13.下面谱例出自哪部歌剧?()
A.《洪湖赤卫队》B.《伤逝》
C.《原野》D.《苍原》
14.图2所示的是哪个时期的主要乐器演奏组合?()
图2
A.文艺复兴时期B.浪漫主义时期
C.古典主义时期D.中世纪
15.下面谱例是哪种演奏形式的乐谱?()
16.下面谱例出自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中的哪首乐曲?()
Allegroallabreve.Maestoso.Conrandezza
A.《漫步》B.《基辅大门》
C.《侏儒》D.《里莫日的集市》
17.下列哪部作品是奥地利作曲家贝尔格创作的无调性歌剧?()
A.《沃采克》B.《蓝胡子公爵的城堡》
C.《战争与和平》D.《玫瑰骑士》
18.将下面谱例中的12音音列作为“原型”,并依此演变出“逆行”“倒影”和“逆行倒影”形态,乐曲的全部构成和运行皆由这4种形态所得出,这种作曲技法属于哪种音乐流派?()
A.简约主义B.印象主义
C.表现主义D.新古典主义
19.下列哪个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弦乐器?()
A.三味线B.尺八
C.伽倻琴D.萨朗吉
20.下面的乐器合奏最适合为哪首歌曲伴奏?()
A.巴西《狂欢之歌》B.埃及《尼罗河畔的歌声》
C.澳大利亚《剪羊毛》D.爱尔兰《伦敦德里小调》
《乐韵悠扬:中学音乐教学实践与理论精粹》 一、 编委会寄语:以乐育人,以爱施教 在这本《乐韵悠扬:中学音乐教学实践与理论精粹》中,我们汇聚了一群对音乐教育怀揣深厚热情与丰富经验的教育者,他们深知音乐不仅是旋律与节奏的组合,更是情感的沟通、文化的传承,以及学生心灵的启迪。我们相信,每一位中学音乐教师都肩负着点燃学生艺术火种、培养审美情趣、促进全面发展的神圣使命。因此,本书旨在为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集理论深度、实践指导与创新思维于一体的学习平台。我们期望通过本书的阅读,能帮助您更深刻地理解音乐教育的本质,更有效地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更自信地应对课堂挑战,最终成为一名深受学生喜爱、对教育事业贡献卓著的优秀音乐教师。请记住,您的每一次用心教学,都可能在某个学生心中播下艺术的种子,绽放出绚烂的生命之花。 二、 内容导航:理论溯源与实践革新 本书内容设计严谨,结构清晰,力求覆盖中学音乐教学的各个核心层面,既有理论的深度挖掘,又有实践的生动指导。 第一篇:音乐教育理论的基石与前沿 第一章:音乐教育的哲学意蕴与发展历程 1.1 音乐教育的本体论追问: 探讨音乐在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根本价值,音乐教育的“为什么”以及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深入分析音乐教育如何塑造人的情感、认知与精神世界,以及其在培养健全人格中的独特贡献。 1.2 音乐教育思想史的脉络梳理: 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对音乐与宇宙和谐的认知,到卢梭的自然主义音乐教育观,再到现代教育家如达尔克罗兹、柯达伊、奥尔夫等人的教学法思想,系统梳理音乐教育思想演变的轨迹,揭示其内在逻辑与时代特征。 1.3 中西方音乐教育模式的比较与借鉴: 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教育理念与实践,理解其优势与局限,为本土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多元视角与参考。我们将聚焦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差异与共性。 1.4 新时代音乐教育的使命与挑战: 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如创新能力、跨文化理解、信息素养等,探讨中学音乐教育如何适应时代变革,应对信息化、多元化带来的挑战,并提出发展方向。 第二章:中学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目标设定 2.1 最新国家音乐课程标准的精要分析: 详细解读国家最新发布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重点阐释其核心理念、课程目标、学段要求、内容模块及评价原则。我们将逐条剖析,确保读者对课程标准有全面深入的理解。 2.2 学习目标的确立与层次化设计: 依据课程标准,指导教师如何科学、具体地设定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与审美目标,并强调目标的层次性和可操作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 2.3 课程目标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对接: 深入探讨如何将课程教学目标与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如艺术感知、艺术表现、艺术评价、艺术创新等)的培养紧密结合,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2.4 音乐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指导教师如何从丰富的音乐资源(声乐、器乐、音乐史、音乐鉴赏、音乐创作等)中进行科学的选择、整合与编排,构建具有时代性、民族性与个性化的音乐课程。 第三章:音乐学习心理学与学生认知特点 3.1 音乐学习的认知机制: 阐述音乐感知、记忆、理解、创造等认知过程在音乐学习中的作用,并介绍相关心理学理论,如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3.2 青少年音乐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分析青少年在不同成长阶段的音乐审美心理特点,提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来激发和维持他们的音乐学习兴趣,如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等。 3.3 音乐学习中的情感因素与调控: 探讨情感在音乐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包括如何引导学生体验音乐情感,如何处理课堂中的情绪波动,以及如何利用音乐进行积极的情感教育。 3.4 学习困难学生音乐学习的干预与支持: 针对存在音乐学习困难的学生,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支持方法,帮助他们克服障碍,体验音乐学习的乐趣。 第二篇:中学音乐教学的实践智慧与方法创新 第四章:声乐教学的精细化指导 4.1 科学发声方法与歌唱技巧训练: 详细讲解呼吸、共鸣、吐字、乐句处理等基础发声技巧,提供针对性的练习方法,强调科学训练的重要性。 4.2 歌曲选择的原则与教学设计: 指导教师如何根据课程标准、学生年龄特点及音乐风格,选择适宜的声乐作品,并设计富于启发性的教学环节,如歌曲导入、情感体验、技术攻关、情感表达等。 4.3 多元化的声乐教学模式探索: 介绍并示范小组合作、同伴互教、多媒体辅助等多种声乐教学模式,鼓励教师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 4.4 舞台实践与表演指导: 关注学生在合唱、独唱、重唱等多种表演形式中的实践机会,提供舞台表演心理调适、声音控制、形象塑造等指导。 第五章:器乐教学的技能发展与合奏艺术 5.1 基础乐器演奏技能培养: 针对常见的教学乐器(如键盘、打击乐、口琴、竖笛等),提供循序渐进的演奏基础训练方法,强调节奏感、音准、力度和音乐表现力的训练。 5.2 器乐合奏的组织与指挥: 重点指导教师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器乐合奏,包括乐器配置、声部协调、节奏统一、音乐处理等,以及简单的合奏指挥技巧。 5.3 音乐创作与即兴演奏的启蒙: 引导学生尝试简单的旋律创作、节奏编配和即兴演奏,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力和表现力。 5.4 乐器教学与音乐鉴赏的融合: 探讨如何将乐器演奏的学习与相关音乐作品的鉴赏相结合,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体验。 第六章:音乐鉴赏与音乐史文化的深度体验 6.1 音乐鉴赏的策略与方法: 教授听辨音乐元素(旋律、节奏、和声、曲式等)、理解音乐情感、分析音乐风格的有效方法,引导学生从“听”到“懂”、“感”。 6.2 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音乐风格的赏析: 以经典音乐作品为载体,系统介绍中西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特点、代表人物及文化背景,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6.3 音乐与多艺术形式的关联: 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与文学、戏剧、绘画、舞蹈等其他艺术形式的联系,通过跨学科的视角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6.4 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创新: 关注我国优秀民族音乐的传承与传播,引导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魅力,并思考如何在现代语境下进行创新性转化。 第七章:音乐创作与数字化音乐实践 7.1 基础音乐创作技法的教学: 教授旋律写作、节奏编配、和声初步、曲式结构等基础创作技法,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7.2 音乐制作与数字化工具的应用: 介绍常用的音乐制作软件(DAW)、虚拟乐器、音频编辑工具等,指导学生利用科技手段进行音乐创作、编曲和混音。 7.3 音乐与现代媒体的结合: 探索音乐在短视频、游戏、影视等现代媒体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音乐创作服务于多元化媒体内容的能力。 7.4 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音乐表达: 强调创作的自由性和个性化,鼓励学生将个人情感、生活体验融入音乐创作,形成独特的音乐语言。 第三篇:教学评价与教育反思 第八章:多元化音乐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8.1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 强调贯穿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如课堂观察、学生互评、作品分析等,与学期末的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8.2 过程性评价的方法与工具: 详细介绍课堂表现、音乐技能、音乐创作、音乐鉴赏笔记、课堂问答等多种过程性评价的具体方法、记录方式和评价标准。 8.3 终结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指导教师设计科学合理的期末考试、作品汇报、音乐会表演等终结性评价,确保评价的公平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8.4 评价结果的应用与反馈: 强调评价结果的反馈作用,如何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如何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促进学生持续进步。 第九章:音乐教学的创新实践与案例分析 9.1 现代教育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介绍并分析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交互式白板、在线学习平台、虚拟现实(VR)等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9.2 项目式学习(PBL)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 探讨如何设计和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音乐项目式学习,如改编歌曲、制作音乐短片、策划音乐会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9.3 跨学科融合的音乐教学模式: 案例分析音乐教学如何与其他学科(如语文、历史、美术、物理等)进行深度融合,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提升学习的趣味性和深刻性。 9.4 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与反思: 强调教师的终身学习与专业成长,提供有效的学习途径,如参加培训、阅读专业书籍、进行教学研究、参与学术交流等,并引导教师进行批判性反思,不断优化教学实践。 三、 本书特色: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 1. 前沿性与系统性并重: 本书紧扣中学音乐教育的最新发展趋势,深入解读国家课程标准,同时系统梳理了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而前沿的学习视角。 2. 理论指导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每一章节的理论阐述都紧密联系实际教学,提供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方法、活动设计和案例分析,帮助教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高效的课堂实践。 3. 内容丰富,视角多元: 涵盖了声乐、器乐、音乐鉴赏、音乐史、音乐创作等多个音乐教学领域,并关注技术应用、评价改革、跨学科融合等多元化教学议题,满足不同教师的个性化需求。 4. 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 采用清晰流畅的语言,避免过于学术化的表达,并辅以图表、流程图等视觉元素,使抽象的理论和复杂的概念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5. 注重启发与创新: 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注重激发读者的思考,鼓励教师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进行教学创新。 四、 适用人群: 全国各级中学音乐教师 有志于从事中学音乐教育的师范生 音乐教育研究者 对中学音乐教育感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 五、 结语: 《乐韵悠扬:中学音乐教学实践与理论精粹》期待成为您音乐教育道路上的得力伙伴,陪伴您在三尺讲台上,用音乐点亮学生的心灵,用智慧引领艺术的未来。让我们一起,在音乐的海洋中,探索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