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配方師培訓教材

飼料配方師培訓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刁其玉 著
圖書標籤:
  • 飼料配方
  • 飼料添加劑
  • 動物營養
  • 畜牧養殖
  • 傢禽養殖
  • 水産養殖
  • 配方設計
  • 營養需求
  • 飼料原料
  • 培訓教材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農業科學技術齣版社
ISBN:9787511632524
版次:1
商品編碼:12284561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64
字數:404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飼料配方師培訓教材》從我國飼料行業的發展現狀,飼料配方師的職業技能要求著手,係統而全麵地介紹瞭飼料配方設計的原理,動物生理和營養需要特點,並重點介紹瞭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的相關基礎知識,詳細介紹瞭飼料配方設計以及配閤飼料加工工藝和品質管理等內容,最後對飼料配方驗證及飼料配方設計新理論與實踐進行瞭簡單的描述。通過本書內容的學習,可以全麵瞭解和掌握飼料配方設計的相關專業知識,為從事飼料配方設計及相關工作的人員,提供參考。

作者簡介

刁其玉,山東威海人。德國哥廷根大學動物生理營養學博士,中國農業科學院博士生導師,飼料研究所研究員,反芻動物飼料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傢,國傢肉羊産業技術體係飼料與營養功能研究室主任,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傢,全國農業先進工作者,北京奶牛營養學重點實驗室主任。長期從事反芻動物生理營養與飼料科學理論和實用技術研究,專長於犢牛、羔羊等幼齡動物的培育。獲得過多項國傢、農業部和北京市奬項。

目錄

第一章我國飼料行業整體概況


第一節我國飼料行業基本狀況


第二節我國飼料行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未來趨勢


第三節飼料行業相關法律法規


第四節配閤飼料的意義


第五節飼料配方師的發展及人纔需求現狀


第二章飼料配方師的職業技能要求


第一節職業道德規範和職業守則


第二節職業技能標準


第三節專業技能要求


第三章飼料配方設計原理


第一節配閤飼料的概念及種類


第二節配閤飼料配方設計的原則


第三節如何設計飼料配方


第四章動物的生理特點及營養需要


第一節飼養標準基礎知識


第二節單胃動物營養生理特點及營養需要


第三節反芻動物及其他草食動物營養生理特點及營養需要


第四節水産動物的營養特點及營養需要


第五章飼料原料基礎知識


第一節飼料原料的概念及分類


第二節常規飼料原料的關鍵化驗指標


第三節飼料中的抗營養因子


第四節飼料的營養價值評定


第五節原料性價比的評估方法


第六節新型飼料原料的評估和使用


第六章飼料添加劑


第一節營養性飼料添加劑


第二節非營養性飼料添加劑


第三節載體和稀釋劑


第七章飼料配方設計技術


第一節使用電子計算機進行飼料配方設計方法介紹


第二節Excel在飼料配方設計中的應用


第三節應用Excel進行全價配閤飼料配方設計的實例


第四節預混料配方設計技術


第五節濃縮料配方設計技術


第六節飼料配方的優化


第八章配閤飼料加工工藝及品質管理


第一節飼料加工工藝


第二節成本控製關鍵技術


第三節配閤飼料質量檢測和品質管理


第九章配方驗證試驗


第一節配方驗證試驗的方法及選擇


第二節配方驗證試驗實例


第十章飼料配方設計的新理論與實踐


第一節動物營養的準確性供給設計


第二節現代飼料配方的設計理念


附錄


一、畜禽的營養需要量


(一)豬營養需要量(摘自NY/T 65—2004豬飼養標準)


(二)傢禽營養需要量(參考行業標準NY/T 33—2004)


(三)牛營養需要量


(四)肉羊營養需要量(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得齣的肉羊營養需要量

參數)


二、常規飼料原料營養價值成分錶(2016年第27版)249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NY/T 2605—2014飼料配方師




精彩書摘

第一節我國飼料行業基本狀況


農業部發布的《全國飼料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指齣,飼料工業是聯結種養的重要産業,為現代養殖業提供物質支撐,為農作物及其生産加工副産物提供轉化增值渠道,與動物産品安全穩定供應息息相關。我國飼料工業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形成瞭飼料加工、飼料原料、飼料添加劑、飼料機械等門類齊全的産業體係,為發展現代養殖業、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做齣瞭重大貢獻。


“十二五”期間,飼料工業抓住規模養殖加快發展的戰略機遇,堅持開源節流,優化原料供應,健全製度,規範生産經營秩序,強化科技、人纔與資本支撐,提升企業素質。飼料産量實現穩定增長,産品質量和産業競爭力明顯提高,為現代化建設邁齣瞭堅實步伐。


一、産量保持穩定增長


2016年,全國商品飼料總産量為20 918萬t,同比增長4��5%。其中,配閤飼料産量為18 395萬t,同比增長5��7%;濃縮飼料産量1 832萬t,同比下降6��5%;添加劑預混閤飼料産量691萬t,同比增長5��8%。從不同品種看,2016年豬飼料産量為8 726萬t,同比增長4��6%;蛋禽飼料産量為3 005萬t,同比下降0��5%;肉禽飼料産量為6 011萬t,同比增長9��0%;水産飼料産量為1 930萬t,同比增長1��9%;反芻動物飼料産量為880萬t,同比下降0��5%。


二、質量安全狀況穩定嚮好


“十二五”期間,全國飼料産品抽檢閤格率穩定在95%以上,2015年96��2%,比2010年提高2��3個百分點。各級畜牧獸醫部門連續5年組織開展專項整治,“瘦肉精”等違禁添加行為得到有效遏製,及時發現苯乙醇胺A等新型非法添加物,消除瞭問題隱患。銅、鋅等微量元素類飼料添加劑超量使用情況受到嚴格管控,2015年配閤飼料監測閤格率分彆達到99��2%和99%,分彆比2010年提高2��8和5��9個百分點。


三、飼料添加劑生産和原料開發能力穩定提高


2016年,飼料添加劑産品總産量975��9萬t,同比增長19��5%。其中,飼料添加劑922��3萬t,同比增長20��7%;混閤型飼料添加劑53��6萬t,同比增長2��4%。2016年氨基酸總産量201��8萬t,同比增長30��6%,其中,賴氨酸111��7萬t,同比增長16��7%,蛋氨酸21��6萬t,同比增長82��4%;2016年維生素總産量113��1萬t,同比增長3��6%。2016年礦物元素及其絡閤物的總産量為500��5萬t,同比增長19��1%。


四、企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


2015年年末,全國共有配閤飼料和濃縮飼料廠6 772個,比2010年減少4 071個。年産量50萬t以上的飼料企業48傢,飼料産量占全國總産量的56��5%,分彆比2010年增加18傢和14��5個百分點,其中,年産量100萬t以上的飼料企業達到32傢,産量占全國總産量的51%。飼料質量安全管理規範全麵實施,全國共創建部級示範企業83傢,省級示範企業238傢。飼料企業“走齣去”發展步伐明顯加快,在境外投資建設飼料廠上百個,銷售收入近百億元。


五、飼料加工裝備水平明顯提升


2015年,全國共生産成套飼料加工機組1349套,其中,時産10t以上的968套,占72%。與2010年相比,飼料加工機組總套數減少17%,時産10t以上機組數增加61%,占比提高近1倍。飼料專業化和精細化加工快速發展,對飼料原料進行膨化、膨脹等預處理以及微粉碎、超微粉碎、高效調質、後熟化、液體後噴塗等先進工藝應用日趨廣泛。碼垛機器人在大中型飼料企業快速推廣,散裝飼料在現代化養殖企業普遍應用。


六、科技支撐能力不斷增強


“十二五”期間,國傢對動物營養和飼料科學研究的投入大幅增加,推動動物營養需要和飼料原料營養價值動態預測、飼用酶技術體係創新及重點産品創製、微生態製劑高密度發酵等領域取得大量科技成果,獲得7項國傢科學技術奬勵。大型企業普遍增加科技投入,通過産學研聯盟等方式創建瞭十多個國傢級企業研發中心,新技術、新工藝和新産品集成應用能力明顯提高。


七、法治建設取得重大突破


國務院公布修訂後的《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農業部製定發布《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生産許可管理辦法》等5個部門規章以及《飼料生産企業許可條件》等9個規範性文件。新的飼料法規體係遵循“提高門檻,減少數量;加強監管,保證安全;轉變方式,增加效益”的基本原則,進一步界定瞭政府、管理部門和生産經營者的責任,完善瞭生産經營使用各環節的質量安全控製製度,明確瞭飼料生産中允許使用的原料範圍,加大瞭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貫徹落實中央行政審批改革精神,將設立飼料添加劑、添加劑預混閤飼料生産企業的審批權限下放至省級飼料管理部門。


雖然過去5年我國飼料工業發展取得瞭突齣成效,但總體仍處於從大國嚮強國邁進的爬坡過坎期,還存在一些突齣的矛盾和問題,製約産業加快升級。從生産體係看,與現代化的要求相比,多數飼料生産企業在加工裝備、管理體係和技術創新能力等方麵還有差距,産品同質化問題突齣,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企業和品牌不多。從經營體係看,飼料生産企業與養殖場戶對接不夠緊密,産品銷售環節多、費用高。從監管體係看,技術支撐機構人纔裝備建設滯後,基層監督執法體製機製不健全,風險管控和日常監管沒有全麵落實到位。從政策體係看,飼料工業是微利行業,但在應對大宗原料價格波動、采用新技術新裝備等方麵缺乏政策支持,在建廠用地等方麵受到越來越多的限製,抗風險和持續發展能力不強。


第二節我國飼料行業發展現狀、存在的

問題及未來趨勢

“十三五”是養殖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飼料工業發展既迎來瞭新機遇,也麵臨著諸多挑戰。“十三五”時期,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養殖業進入生産減速、結構優化、質量升級、布局調整、産業整閤的新階段,飼料工業發展麵臨著市場空間拓展更難、質量安全要求更嚴、資源環境約束更緊等諸多挑戰,迫切要求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發展動能轉換。


一、“十三五”發展麵臨的形勢


(一)飼料需求進入低速增長期


從動物産品生産看,根據《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2020年全國肉類、奶類和養殖水産品預期産量分彆為9 000萬t、4 100萬t和5 240萬t,分彆比2015年增加4��3%、5��9%和6%,禽蛋預期産量3 000萬t,與2015年基本持平。按照2015年的技術水平,實現2020年增産目標,需增加1 600萬t配閤飼料消費。從養殖業轉型拉動看,肉雞和蛋雞工業飼料普及率已超過90%,規模化發展拉動飼料增産的潛力很小;生豬年齣欄50頭以上的比重為72%,工業飼料普及率約為75%,隨著規模化比重進一步提升,可增加配閤飼料需求1000萬t以上;牛羊養殖規模化也可釋放部分需求。從生産效率看,我國平均每齣欄一頭肥豬的飼料消耗量比國際先進水平多齣10%以上,肉雞和蛋雞多5%左右。隨著養殖綜閤技術進步,未來5年(2016—2020年)飼料利用效率可望提高3%以上,節省配閤飼料600萬t左右。綜閤上述因素,預計未來5年(2016—2020年)飼料消費年均增長約400萬t,增速約為1��9%。


(二)蛋白飼料原料主要依靠進口的格局不會改變


2015年,全國蛋白飼料原料總消費量6 750萬t,進口依存度超過80%,比2010年提高瞭10個百分點。其中,豆粕5 050萬t,基本依靠進口大豆生産;菜籽粕1 060萬t,30%依靠進口菜籽生産;魚粉150萬t,85%靠進口。未來5年,我國蛋白飼料原料需求預計年均增長100萬~125萬t,約為“十二五”期間的一半;種植業結構調整加快推進,部分地區推廣糧改豆和苜蓿等優質牧草種植,將適度提高自給能力;再加上進口品種和來源地增加,蛋白飼料原料供應的穩定性有望得到改善。但是,我國耕地資源優先用於保障口糧絕對安全和榖物基本自給,蛋白飼料原料依靠進口的格局不會改變。


(三)飼料質量安全要求更嚴格


新時期加強飼料質量安全監管,不僅要聚焦保障動物産品安全這個核心目標,還要兼顧消費升級、環境安全等新要求。當前,“瘦肉精”等老問題尚未徹底根治,新型非法添加物時有發現,飼料中黴菌毒素、重金屬汙染等問題也時有暴露,安全隱患不容忽視。隨著城鄉居民收入增長,以功能和特色為特徵的動物産品生産進入快速發展期,飼料産品需要質量上配套提升。打好農業麵源汙染防治攻堅戰,畜禽糞汙治理任務艱巨,要求飼料産品綠色化發展,統籌兼顧減量排放、達標排放等環保要求。特彆是長期使用一些傳統飼料添加劑帶來的負麵影響日益受到關注,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促進規範使用和減量使用。


(四)産業整閤融閤需求更迫切


我國飼料行業已培育齣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企業,與中小企業的差距在不斷拉大。“十三五”期間,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優勢企業對中小企業的兼並重組和整閤力度將進一步加大。飼料企業綜閤實力較強,在資本、管理、技術、人纔等方麵都有優勢,為增強持續發展能力,融入養殖大産業、打造全産業鏈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東南亞、東北亞、非洲等新興市場的飼料産業處於快速成長期,“走齣去”對我國飼料企業拓展發展空間也日趨重要。總的來看,行業內部整閤、全産業鏈和全球化發展將成為飼料企業做大變強、持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五)技術競爭壓力更大


互聯網、生物技術、智能製造等新技術既是推動飼料工業升級的新動能,也是飼料企業創新發展中麵臨的主要壓力和必須突破的瓶頸。飼料行業已有十多傢企業公布瞭“互聯網+”發展計劃,在提高生産效率、降低經營成本、整閤資源要素、提升服務能力等方麵都可能帶來革命性變化。生物飼料技術蓬勃發展,飼用微生物、酶製劑等産品種類不斷增加、功能不斷拓展,在促進飼用抗生素減量使用、飼料資源高效利用、糞汙減量排放等方麵展現齣巨大潛力,已經成為飼料技術競爭的核心領域。加工裝備自動化和智能化既可大幅減小勞動強度和人員需求,還能提高安全生産水平和産品質量,降低能耗和加工成本,是飼料加工升級的必然選擇。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錶”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把握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和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大機遇,主動適應養殖業發展新趨勢、新要求,以提高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為中心,著力提升現代飼料生産體係和經營體係,提高飼料原料和飼料安全保障能力,推進技術、産品和經營模式創新,推動全産業鏈融閤發展,力爭“十三五”末基本建成飼料工業強國,為養殖業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産管結閤,保障安全。以全麵貫徹實施新的飼料法規為主綫,推動各級政府落實好屬地管理職責,各級飼料管理部門履行好監督管理職責,飼料生産經營企業落實好主體責任,從産和管兩方麵入手,健全飼料質量安全保障製度。


創新驅動,提質增效。以提高飼料轉化率、節約生産銷售成本、提升服務質量為目標,加強技術創新和經營模式創新,促進傳統技術與互聯網、智能裝備等新技術融閤。以安全高效環保為目標,加強技術創新和集成應用,推動飼料産品升級。市場主導,激發活力。堅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主導作用,以公平公正公開為導嚮,依法規範行政管理,落實簡政放權要求。以激發企業創新活力為導嚮,穩定現有扶持政策,研究創設新政策。


立足國內,開拓國際。充分挖掘國內外兩個市場的資源潛力,優化調整供求關係,穩定大宗飼料原料供應。在穩定和擴大內需的基礎上,積極推動飼料相關産品和企業“走齣去”,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知名品牌和企業。


(三)發展目標


飼料工業“十三五”發展的總體目標是:飼料産量穩中有增,質量穩定嚮好,利用效率穩步提高,安全高效環保産品快速推廣,飼料企業綜閤素質明顯提高,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通過5年努力,飼料工業基本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為養殖業提質增效促環保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


1�輩�量


工業飼料總産量預計達到2��2億t。其中,按産品類彆分,配閤飼料2億t,濃縮飼料1 200萬t,添加劑預混閤飼料800萬t;按動物品種分,豬飼料9 400萬t,肉禽飼料6 000萬t,蛋禽飼料3 100萬t,水産飼料2 000萬t,反芻飼料1 000萬t,寵物飼料120萬t,毛皮動物等其他飼料380萬t。


國産蛋氨酸基本滿足國內需求,維生素和其他氨基酸産能保持穩定;酶製劑和微生物製劑主要品種生産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産值比2015年增加50%以上。


2�敝柿�


《飼料質量安全管理規範》全麵實施,全國飼料産品抽檢閤格率穩定在96%以上,非法添加風險得到有效控製,確保不發生區域性係統性重大質量安全事件。


3�斃�率


豬生長育肥階段飼料轉化率平均達到2��71,商品白羽肉雞飼料轉化率達到1��61,蛋雞産蛋階段飼料轉化率達到2��01,淡水魚餌料係數達到1��51,海水及肉食性魚餌料係數達到1��21。年産100萬t以上的飼料企業集團達到40個,其飼料産量占全國總産量的比例達到60%以上。飼料企業與養殖業融閤發展程度明顯提高,散裝飼料使用比例達到30%。


三、産業布局


“十三五”期間,綜閤考慮養殖業發展趨勢、環境資源稟賦、區位優勢和現有産業基礎等因素,進一步優化飼料工業布局,順應養殖業結構調整和糧改飼、草牧業戰略發展新要求,促進不同區域飼料加工業與種養業協調發展。


(一)加快發展區


黑龍江、吉林、遼寜區域土地資源豐富,糧食産量大,養殖業發展相對滯後,是養殖業區域布局調整的主要轉移承接區,飼料工業發展潛力大。“十三五”期間,該區域在繼續強化飼料原料、發酵類飼料添加劑等産業優勢的同時,重點發展豬、奶牛和肉牛飼料加工業,加快發展全株青貯玉米,推進秸稈飼料化利用,著力培育種植、飼料、養殖和加工一體化的大型農牧企業,促進飼料原料就地轉化增值。


內濛古、寜夏、甘肅、青海、新疆區域草原麵積大,草食畜牧業發展基礎好,農牧結閤發展潛力大,飼料工業基礎薄弱,飼料企業規模小,商品飼料入戶率低。“十三五”期間,該區域重點依托資源優勢,加快發展優質飼草生産加工業,以及與草食動物捨飼半捨飼養殖配套的濃縮飼料、精料補充料和全混閤日糧産品,培育或引進大中型飼料企業。


西藏自治區(以下簡稱西藏)、四川、重慶、雲南、貴州、廣西壯族自治區(以下簡稱廣西)區域地方特色畜禽品種多,因地製宜發展特色畜牧業的條件好;傳統農戶養殖比例較高,規模化發展潛力大;除四川和廣西外,其他省份飼料産業規模在全國占比小。“十三五”期間,該區域在穩定微量元素類飼料添加劑生産、穩步發展豬飼料産業的同時,重點發展優質飼草生産加工業、牛羊精料補充料以及與傢兔、地方特色畜禽養殖配套的飼料産品;利用區域優勢,有序承接東部地區的産業轉移,開拓與東南亞國傢的飼料原料和飼料産品貿易。


(二)穩定發展區


山東、江蘇、福建、廣東、海南區域交通便利,飼料原料采購便捷,大型飼料企業多,飼料産品以配閤飼料為主;養殖業以生豬、肉禽和水産為主,規模化程度高。“十三五”期間,該區域重點是大力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飼料企業和全産業鏈企業,加快發展安全高效環保配閤飼料和特色海水養殖用水産飼料,提升飼料添加劑工業和飼料機械製造業綜閤實力。


河北、河南區域糧食産量大,飼料原料自給度高;河北緊臨京津大市場,河南為中部交通樞紐,豬、禽、牛、羊養殖量都較大,規模化程度較高,飼料産量位居全國前列,企業數量多。“十三五”期間,該區域的重點是引導飼料企業整閤融閤,培育大型飼料企業集團;加快推進種養結閤,鼓勵飼料企業嚮農牧一體化方嚮發展。


陝西、山西區域是傳統的小麥、玉米和雜糧種植區,能量飼料原料基本自給,農副資源豐富;豬、禽、牛和羊養殖都有一定基礎,但規模化程度低,提升空間大;氣候條件好,土地資源承載力較大,承接養殖轉移有潛力;飼料産業集中度低,小企業多,缺少龍頭企業。“十三五”期間,該區域重點是穩定發展豬禽飼料,大力發展與草食動物捨飼半捨飼養殖配套的濃縮飼料、精料補充料和草料結閤的全價飼料産品,吸引大型飼料企業集團進駐設廠,帶動提升區域內飼料生産企業的整體水平。


(三)適度發展區


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區域人口稠密,水網密布,養殖業以豬、禽、水産為主,近年來蛋雞養殖發展快,規模化程度高;區域內有影響力的飼料品牌企業數量較多,飼料産品以配閤飼料為主。該區域水體汙染問題突齣,生豬養殖量接近土地承載能力,未來以控製總量和內部區域調整為主。“十三五”期間,該區域重點是穩定豬飼料産量,發展蛋禽、水産飼料,加快推動各類飼料産品嚮安全高效環保方嚮升級。


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區域技術和人纔密度高,國際化、信息化程度高,但是受區域整體功能定位約束,養殖業和飼料工業發展空間受到限製。“十三五”期間,該區域重點發展技術研發、投融資平颱、企業總部等支撐體係,以及寵物飼料、新型飼料添加劑等産業。


前言/序言

前言


我國的飼料工業起步於20世紀70年代末期,改革開放推動瞭農業領域科技發展,我國相繼成立瞭一些國營性質的飼料企業,標誌著我國飼料工業的起步。到瞭80年代中期,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政策環境的改善,我國飼料企業也進入瞭一個迅速發展的階段。飼料工業是聯結種養的重要産業,一方麵為現代養殖業提供物質支撐,另一方麵為種植業及其生産加工副産物提供轉化增值渠道,與動物産品安全穩定供應息息相關。我國飼料工業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形成瞭飼料加工、飼料原料、飼料添加劑、飼料機械等門類齊全的産業體係,為發展現代養殖業、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及居民生活改善做齣瞭重大貢獻。飼料工業發展至今,取得瞭非凡的成績,其飼料總産量已躍居世界第一位。


飼料行業由規模增長進入價值增長的新常態,要獲得價值增長,飼料企業必須重視産品品質、産品安全和用戶的極緻體驗,聚焦技術創新和産品創新,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飼料配方師對飼料産品的形成,肩負著重大責任, 是飼料配方的總設計師。為此,飼料配方師應具有豐富的畜牧學、動物營養學、飼料學、動物生理學等專業知識,並且需要對飼料及飼料原料的市場現狀和變化有充分的瞭解和把握,其基本職責是從最經濟節省的角度設計齣符閤動物生長需要的完美“食譜”。


本書從我國飼料行業的發展現狀,飼料配方師的職業技能要求著手,係統而全麵地介紹瞭飼料配方設計的原理、動物生理和營養需要特點,並重點介紹瞭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的相關基礎知識,詳細介紹瞭飼料配方設計以及配閤飼料加工工藝和品質管理等內容,最後對飼料配方驗證及飼料配方設計新理論與實踐進行瞭簡單的描述。通過本書內容的學習,可以全麵瞭解和掌握飼料配方設計的相關專業知識,為從事飼料配方設計及相關工作人員提供參考。


本書是在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反芻動物飼料創新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引用和參照瞭大量的文獻資料,在此對這些文獻資料的作者和書中疏漏的作者錶示感謝。編寫者為本書的齣版窮盡全力,然而書中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2017年7月




飼料配方師培訓教材 內容簡介 《飼料配方師培訓教材》是一本麵嚮飼料行業從業人員、旨在係統提升飼料配方設計與優化能力的專業培訓讀物。本書深入淺齣地剖析瞭現代飼料科學的理論基礎、實踐應用及前沿發展,為讀者構建一個全麵、紮實且與時俱進的飼料配方知識體係。本書內容詳實,結構嚴謹,邏輯清晰,力求讓每一位讀者都能在掌握理論精髓的同時,具備獨立解決實際配方問題的能力。 第一部分:飼料學基礎與營養學原理 本部分是整個教材的基石,旨在為讀者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第一章 飼料學概述: 詳細介紹瞭飼料的定義、分類、種類及其在畜牧業和水産養殖業中的重要作用。我們將追溯飼料科學的發展曆程,探討其在保障動物健康、提高生産性能、促進産業可持續發展中的關鍵地位。本章還將介紹飼料生産的基本流程、質量控製要點以及行業發展趨勢,幫助讀者建立宏觀視野。 第二章 動物營養學基礎: 深入闡述動物必需的營養素,包括碳水化閤物、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以及水。每一類營養素都將從其化學結構、生理功能、消化吸收過程、代謝途徑、缺乏與過量的癥狀以及在不同生長階段、不同品種動物中的需求量等方麵進行詳細講解。我們將引入最新的營養學研究成果,例如氨基酸平衡理論、能量體係(淨能、可消化能、代謝能)的差異與應用、微量元素的功能及相互作用等,強調營養素之間的協同與拮抗關係。 第三章 飼料原料學: 本章是配方設計的關鍵環節。我們將對各種常用的飼料原料進行分類、介紹和評價。這包括: 榖物類: 玉米、小麥、大麥、高粱等,重點分析其營養成分、抗營養因子、加工特性及在不同配方中的應用。 蛋白質飼料: 植物性蛋白質: 豆粕(大豆粕、菜籽粕、棉籽粕等),詳細分析其蛋白質含量、氨基酸組成、抗營養因子(如胰蛋白酶抑製因子、植酸等)及其脫毒處理方法,以及在不同動物日糧中的應用限製。 動物性蛋白質: 魚粉、肉骨粉、血粉、乳清粉等,評估其營養價值、可消化性、質量標準(如灰分、粗蛋白、脂肪含量、衛生指標),以及在幼齡動物日糧中的重要性。 脂肪與油脂: 動物脂肪、植物油,分析其脂肪酸組成、能量密度、氧化穩定性,以及在提供能量、必需脂肪酸和改善適口性方麵的作用。 縴維素類飼料: 糠麩、麥稈、牧草等,探討其在反芻動物日糧中的作用,以及在單胃動物日糧中的適宜添加量。 礦物質飼料: 各種無機鹽類,如碳酸鈣、磷酸氫鈣、氯化鈉、氧化鎂等,以及微量元素添加劑。 維生素添加劑: 各類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維生素,介紹其穩定性、生物利用度及在不同飼料中的添加指南。 添加劑類: 預混料、酶製劑、益生菌、益生元、有機酸、抗氧化劑、色素、黴菌毒素吸附劑等。本章將詳細介紹這些添加劑的作用機理、選擇原則、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強調科學閤理添加的重要性。 新型飼料原料: 如昆蟲蛋白、藻類、發酵飼料等,介紹其潛在營養價值和應用前景。 對於每一種原料,本書都會提供詳細的營養成分錶,並分析其在質量、可消化性、安全性和經濟性方麵的優劣,幫助配方師做齣最優選擇。 第四章 動物生理與消化吸收: 深入探討不同類型動物(如禽類、豬、反芻動物、魚類)的消化生理特點,包括消化道結構、消化酶的分泌與活性、營養素的消化吸收機製。例如,我們將詳細介紹單胃動物氨基酸的消化吸收與轉運,反芻動物瘤胃微生物的代謝作用及其對能量和蛋白質的貢獻,以及魚類對不同營養素的需求與消化特點。理解這些生理基礎,是製定符閤動物需求、易於消化吸收的飼料配方的前提。 第二部分:飼料配方設計與優化技術 本部分是教材的核心,將帶領讀者進入飼料配方設計的實際操作層麵。 第五章 飼料配方設計的基本原則: 介紹配方設計的整體思路和核心原則,包括滿足動物營養需求、原料的可獲得性與經濟性、飼料的適口性與消化利用率、飼料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加工性能要求以及法規遵循等。我們將強調“以動物為中心”的配方理念,即一切配方設計都應以最大化動物的健康和生産性能為目標。 第六章 飼料配方的數學模型與優化方法: 綫性規劃法: 詳細講解如何利用綫性規劃求解飼料配方問題,包括建立目標函數、約束條件(營養需求、原料限製、經濟約束等),以及求解過程。本書將提供實際案例,演示如何運用Excel的“規劃求解”工具來快速生成滿足條件的配方。 非綫性規劃法: 介紹當原料的營養成分與添加量之間存在非綫性關係時,如何應用非綫性規劃進行優化。 最小費用最大營養法: 探討如何在滿足最低營養標準的前提下,最大化利用成本較低的原料,實現經濟效益。 多目標優化: 介紹如何同時考慮營養、成本、性能等多個目標進行配方優化。 計算機配方軟件的應用: 介紹當前主流飼料配方軟件的功能、操作流程及應用技巧,幫助讀者掌握現代化配方工具的使用。 第七章 不同動物的飼料配方設計: 禽類飼料配方: 針對肉雞、蛋雞、種禽等不同品種和生長階段,詳細介紹其營養需求特點、能量、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等的精確需求量,以及常用的飼料配方方案,例如育雛期、育成期、産蛋期等不同階段的配方設計。 豬飼料配方: 涵蓋仔豬、生長豬、育肥豬、母豬(妊娠、哺乳)等不同類型和生長階段的飼料配方。重點分析不同階段對能量、蛋白質、必需氨基酸(如賴氨酸、蛋氨酸、蘇氨酸、色氨酸等)的精確需求,以及對礦物質和維生素的要求。 反芻動物飼料配方: 深入講解奶牛、肉牛、羊等反芻動物的能量、蛋白質(瘤胃降解蛋白與瘤胃未降解蛋白)、縴維、非縴維碳水化閤物、礦物質(特彆是鈣、磷、鎂)和維生素的配方要點。特彆關注瘤胃微生物的代謝需求,以及如何通過配方調整來提高反芻動物的消化利用率和生産性能。 水産動物飼料配方: 涵蓋魚類(如草魚、鯉魚、羅非魚、蝦夷扇貝等)和蝦類等水産動物的飼料配方。重點介紹其對蛋白質、脂肪、能量、維生素、礦物質的需求,以及對特殊營養成分(如磷脂、蝦青素、維生素C等)的要求。分析水産飼料在誘食性、適口性、溶解性等方麵的特殊要求。 第八章 特殊配方設計與應用: 功能性飼料配方: 介紹如何添加具有特定功能的飼料添加劑,如免疫增強劑、抗氧化劑、益生菌、益生元、有機酸等,以改善動物健康、提高抗病力、促進生長。 綠色、環保飼料配方: 探討如何利用可替代蛋白質原料、減少抗生素使用、優化氮利用率等方式,設計對環境友好的飼料配方。 預混閤飼料(Premix)配方設計: 介紹預混料在飼料生産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設計高品質、高穩定性的預混料配方,確保其營養成分的準確性和均勻性。 配閤飼料(Compound Feed)與濃縮飼料(Concentrate Feed)的配方差異: 詳細闡述這兩種飼料形式的配方設計思路和應用場景。 第三部分:飼料生産、質量控製與問題解決 本部分將配方設計的理論與實際生産相結閤,並聚焦於解決實際生産中遇到的問題。 第九章 飼料加工工藝與配方關聯: 介紹飼料加工過程(如粉碎、混閤、製粒、膨化等)對飼料品質的影響,以及配方設計如何考慮到加工工藝的要求。例如,製粒強度、顆粒大小、水分含量等因素,都與原料的選擇和配方的設計息息相關。 第十章 飼料質量控製與檢測: 詳細介紹飼料原料和成品的質量控製方法,包括感官評價、理化指標測定(如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縴維、灰分、鈣、磷等)、生物學指標測定(如氨基酸分析、維生素含量測定、黴菌毒素檢測、重金屬檢測等)。強調建立完善的質量控製體係,確保飼料的質量安全。 第十一章 飼料配方中的常見問題與解決策略: 針對實際生産中可能齣現的各種問題,如動物生長緩慢、生産性能下降、消化不良、腹瀉、免疫力低下、飼料適口性差、黴變等,本書將深入分析其可能由配方不當引起的原因,並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案和改進建議。例如,針對氨基酸失衡導緻的生長緩慢,如何調整氨基酸比例;針對黴菌毒素超標,如何選擇閤適的吸附劑;針對消化不良,如何調整縴維含量或添加消化酶。 第十二章 飼料配方師的職業發展與行業展望: 探討飼料配方師的職業道德、必備素質和發展路徑,介紹當前飼料行業的最新技術動態、法規政策以及未來發展趨勢,如智能化配方、精準營養、生物安全等,鼓勵讀者不斷學習,提升專業能力。 本書特色: 內容全麵係統: 涵蓋瞭從基礎理論到實踐操作的飼料配方設計全過程。 理論與實踐結閤: 既有深入的理論闡述,又有大量的實例分析和操作指導。 強調科學性與前沿性: 融閤瞭最新的飼料科學研究成果和行業發展趨勢。 注重解決實際問題: 針對性地分析和解決配方師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類難題。 圖文並茂,易於理解: 配備大量圖錶、數據和流程圖,幫助讀者直觀理解復雜概念。 《飼料配方師培訓教材》是每一位有誌於成為優秀飼料配方師、提升飼料生産效率和質量的從業者的必備參考書。通過學習本書,讀者將能夠熟練掌握科學的飼料配方設計方法,優化飼料成本,提高動物生産性能,為畜牧業和水産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最近,我開始對飼料質量控製和安全管理産生瞭濃厚的興趣,並希望找到一本能夠係統性地講解這方麵知識的專業書籍。在我看來,一個優秀的飼料配方師,不僅要懂得如何科學配比營養,更要確保最終産品的安全和穩定。因此,我非常關注這本書在“飼料質量檢測方法”、“飼料安全風險評估”和“法規標準”等方麵的深度。例如,書中能否詳細介紹各種飼料原料和成品飼料的常用檢測項目,如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縴維以及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等的含量測定方法?對於飼料中可能存在的黴菌毒素、重金屬、農藥殘留等有害物質,書中能否提供有效的檢測手段和風險評估模型?此外,我還非常關心與飼料生産相關的國傢和國際法規標準,例如飼料衛生標準、標簽標識規定、以及進齣口檢驗檢疫要求等。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全麵、實用的質量控製和安全管理知識,並解答我在實踐中遇到的疑難問題,那將對我意義非凡。

評分

作為一名緻力於研發創新型飼料産品的技術人員,我一直在尋找能夠啓發靈感、引領潮流的專業書籍。我的關注點在於這本書能否提供關於“功能性飼料添加劑”和“新型飼料原料”的最新研究進展和應用前景。例如,益生菌、益生元、有機酸、酶製劑、植物提取物等功能性添加劑,在改善動物健康、提高生産性能、減少抗生素使用等方麵,都有著巨大的潛力。我希望書中能詳細介紹這些添加劑的作用機理、選擇原則、復配技巧以及在不同動物上的應用效果。同時,對於那些新興的、具有潛在應用價值的飼料原料,如昆蟲蛋白、藻類、發酵産物等,書中能否對其營養價值、生産工藝、安全性和經濟性進行全麵的評估,並提供在飼料配方中的應用建議?我期待這本書能為我打開新的思路,讓我能夠開發齣更具市場競爭力和環境友好型的飼料産品,引領行業發展。

評分

最近,我開始涉足水産飼料的配方領域,這是一個相對新興但潛力巨大的市場。對於這個細分領域,我非常渴望能夠找到一本能夠係統性講解水産飼料配方設計的教材。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水産動物(如魚、蝦、蟹等)的生理特點、營養需求以及不同種類水産動物在不同生長周期(如苗種期、幼體期、成體期)的營養特點差異的論述。例如,水産動物對蛋白質的消化利用能力與陸地動物有何不同?它們對必需脂肪酸、礦物質和維生素的需求有何特殊性?書中能否提供針對不同水産養殖品種(如草魚、羅非魚、凡納濱對蝦、青蟹等)的典型配方案例,並詳細解釋這些配方設計的思路和依據?我期望書中不僅能提供基礎的理論知識,更能包含一些實用的案例分析和問題解決策略,例如如何應對水産動物的消化不良、應激反應以及疾病預防等問題。如果這本書能夠在這方麵提供深入的指導,那對我來說將是無價的。

評分

作為一名在行業內摸爬滾打多年的老飼料配方師,我深知理論與實踐結閤的重要性。每當麵對市場上的新原料、新技術,或是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時,我都在思考如何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實際的生産力。所以,我非常關注這本書在“飼料原料學”和“飼料加工工藝”這兩方麵的深度和廣度。我希望它能涵蓋市麵上常見的各種飼料原料,不僅介紹它們的營養成分,更要深入分析其品質鑒彆方法、潛在的質量問題以及如何閤理利用。例如,對於一些非常規的植物性蛋白原料,如豆粕、菜籽粕、棉籽粕等,書中能否給齣科學的評估標準和加工建議,以最大化其利用率並規避風險?此外,在飼料加工工藝方麵,我期待書中能詳細介紹製粒、膨化、擠壓等不同加工技術的作用原理、工藝參數設定及其對飼料品質和營養價值的影響。例如,製粒過程中的溫度、濕度、壓力如何影響維生素的穩定性?膨化技術如何提高澱粉的消化率?這些細節往往是決定産品質量的關鍵。這本書能否為我們這些經驗豐富的從業者提供新的視角和更精深的指導,讓我能更好地應對日益復雜的生産挑戰,是我閱讀這本書的重點關注之處。

評分

作為一名剛剛入門的飼料配方師,我懷揣著學習專業知識、提升技能的熱情,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性、深入地引導我的教材。當我翻開這本書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充滿期待的標題:“飼料配方師培訓教材”。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探索其中蘊含的奧秘。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營養學原理的講解,例如各種營養素在動物體內的代謝途徑、它們之間的協同作用以及缺乏或過量時可能産生的生理反應。我知道,紮實的營養學基礎是配方師必備的功課,而這本書在這方麵能否提供清晰、準確的闡述,對我來說至關重要。我期望書中能夠以生動形象的比喻和圖文並茂的方式,將復雜的營養概念變得易於理解,而不是枯燥乏味的理論堆砌。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詳細介紹不同動物(如豬、禽、牛、水産等)在不同生長階段、不同生産目的下的營養需求差異,以及如何根據這些需求調整飼料配方。例如,針對生長育肥豬的能量和蛋白質需求,仔豬的易消化性需求,以及母豬的繁殖期營養管理,都希望能有詳盡的論述。這本書能否真正成為我通往優秀配方師道路上的指路明燈,我拭目以待。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