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旅行者視角,以所見引齣汕頭的曆史與文化。較全麵反映瞭汕頭的自然與社會、曆史與今天。配大量精美實景照片,為身臨其境感。是瞭解汕頭、記憶汕頭的優秀讀物。
分區介紹汕頭市的自然地理、古老建築、人文民俗、美食、曆史名人、傳奇人物等。以鏡頭和文字帶領讀者:足不齣戶,遊遍汕頭。
肖嶽山,原生態文化的記錄者,專注記錄中國城市文化,開發“發現城市之美”係列讀城圖書。
第一章 金平區
金平,百年商埠的印記 006
23.5N上的江 008
北迴歸綫標誌塔 008
海濱長廊 012
西浦的風華 014
溝南許地 014
龍泉岩 020
蓬洲所城 026
石炮颱 029
老媽宮 034
存心善堂 038
中山公園 040
乾太厝內 044
開埠記憶 048
小公園,大時代 048
虎豹雙樓 052
外來宗教文化傳入汕頭 056
蔣介石的桂園情緣 058
香園,變身鋼琴博物館 060
外馬路,一個時代的記憶 062
開埠文化陳列館:汕頭的史書 066
僑批館 068
海關鍾樓,開埠的鑰匙 070
郵政總局大樓 074
汕頭大廈,開埠第一樓 076
紅色汕頭 078
八一南昌起義紀念館 078
東江各屬行政公署舊址 080
抗戰勝利汕頭受降處舊址 084
國民革命東徵軍舊址 087
紅色央企,結緣汕頭 090
島古早味 092
月浦獅頭鵝 092
老媽宮粽球 094
汕頭牛肉丸 096
遇見曆史熟人 098
翁萬達與翁公書院 098
金平民俗 100
潮汕手信 100
第二章龍湖
龍湖,汕頭經濟特區的發祥地 105
三江奔流匯南海 107
媽嶼島 107
東浦的榮光 110
騰輝塔 110
證果寺聽禪 112
準清庵 116
辛氏大宗祠 118
許氏大宗祠 120
蓬沙書院 122
名賢王公祠 124
蓬洲都的故人 126
吳復古 126
翰林佘誌貞 128
小吃裏·煙火氣 130
菜頭粿 130
無米粿 132
朥粕粥 133
龍湖民俗 134
燈首盛會 134
潮樂 136
第三章澄海
澄海,紅頭船的故鄉 141
澄海在這裏沉思 142
塔山風景區 142
遠去的故園 144
樟林,紅頭船的始發港 144
韆年古村程洋岡 148
祖姑祠,誰說女子不如男? 152
黃氏傢第,進士世傢 156
泰王鄭信故裏 158
西塘幽翠,澄海名園 162
禮義永寜寨 164
陳慈黌故居,嶺南第一僑宅 170
文人薈萃 176
北宋書法傢盧侗 176
理學名卿唐伯元 178
哲學傢杜國庠 180
散文傢秦牧 182
忘不掉的鄉土味 184
樟林鼠麯粿 184
隆都米糍 186
蘇南麻薄酥 187
澄海風俗 188
燈謎 188
蜈蚣舞 189
第四章濠江
濠江埠市,韆金之港美名揚 192
河渡溪畔望巨石 194
青雲岩 195
石風景區 198
濠江觀滄海 208
達濠古城 208
青籃珍珠娘娘廟 211
青籃三山國王廟 212
玉石玄帝古廟 213
達濠萬人墓 214
渡江亭 216
鳳崗古村 218
那人那街那些事 220
邱輝與蘇州街 220
靠海吃海 222
達濠魚丸 222
濠江民俗 224
拜月 224
第五章潮陽
山南水北是潮陽 229
山海醞正氣 230
海門蓮花峰 230
雙髻山 234
潮陽的文脈 238
潮陽雙塔 238
潮陽古寺 244
海棠古觀 250
潮陽三園 252
廈霖居士林 260
風雨梅康裏 262
蓮峰書院 266
四序堂 270
宋大元帥墓 274
下底提督府 276
趙厝巷銅門閭 280
貞姑坊 282
鄭氏孔安堂 284
古城過客 286
一代名儒林大春 286
勸課農桑鄭之僑 288
中國電影之父鄭正鞦 289
電影巨匠蔡楚生 290
棉城絕味 292
鱟粿 292
潮陽民俗 294
潮陽英歌舞 294
潮陽剪紙 296
潮陽笛套音樂 298
潮陽雙忠文化 300
第六章 潮南
山水平原哺潮南 307
山水裏的風物 308
仙湖風景區 308
紅色潮南 310
大南山革命遺址 310
港頭農民協會舊址 313
宮廟訪古 314
臚山古廟,儒釋閤一 314
五皈寺,五戒三皈成正果 316
祥符塔,峽山的標誌 318
姚氏正賢堂 320
鄭氏綏福堂 322
遇見曆史熟人 323
周光鎬 323
尋常方是傢味道 326
豆醬沙尖 326
反沙芋頭 327
潮南民俗 328
搶雞頭 328
中鞦燒塔 330
第七章 南澳
南澳:海上絲路的重要節點 334
汕頭屋脊 336
南澳的海灣 336
黃花山國傢森林公園 346
南澳大橋 348
木石磚瓦裏的南澳史 350
閩粵南澳總鎮府 350
宋井懷古 354
陸秀夫墓 356
長山尾炮颱 358
雄鎮關 361
鄭芝龍坊 362
深澳天後宮 364
後宅武帝廟 366
大夫第與康厝祠 368
海絲印記 370
海絲遺珠——南澳Ⅰ號 370
總兵們 372
抗倭名將陳璘 372
民國海軍之父薩鎮冰 374
山珍海味 376
南澳紫菜 376
龍須菜 378
南澳金薯 379
南澳民俗 381
麒麟舞 381
車鼓舞 382
序一
汕頭,自開埠之日起,就具有開放的秉性。在中華文明漫漫五韆年的曆史長河中,汕頭是剛剛湧現的一小片綠洲,隻有短短一百多年的發展曆程。與中國眾多城市相比,它少瞭悠久的文明古跡,卻多瞭包容的現代特徵。它的商埠意義得到恩格斯的肯定,很早就名揚海外。汕頭印象,銘刻世界。
一個法國朋友說,世界上隻有兩座城市的街區是以蜘蛛網形的道路放射齣去的,一座是巴黎,另一座就是汕頭。老一輩人都知道,汕頭網狀街道的匯聚點在著名的小公園涼亭。對這一座城市的曆史,歌謠和傳說似乎已經沉寂,但古老建築還在熱情訴說。汕頭的風雨騎樓,依然在敘述中國近代化的故事。這座“百載商埠”,近代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港口城市之一,民國初年就延續下來的“四永一升平”,以及後來的“四安一鎮邦”,是一代人難以抹去的集體記憶,也是海外赤子和友人鄉愁與眷戀的精神原點。
創作《發現城市之美·汕頭》的是一群有傢鄉情懷的人。他們用筆墨和圖片,留下這座城市最動人的一頁頁。羅素說:“這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我相信這本書會吸引越來越多的目光,聚焦汕頭這片美麗多情的熱土。
序二
汕頭,近代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港口城市之一,在1860年開埠之後,曾有“商賈雲集,樓船萬國”的盛況。作為潮汕地區的濱海重鎮,這裏工商繁華,是連接穗、港、滬及海外的新興城市。汕頭不曾修建過城牆、城門和護城河,從接納落腳汕頭的第一代移民開始,它就是包容、開放的。正如恩格斯在《俄國在遠東的成功》中所說,“汕頭這個唯一有一點商業意義的口岸”,自開埠之初就一直對世界敞開它的大門。從第一條窄小的街道、第一個集市,到後來的通商互市,車水馬龍,這座百年商埠在曆史浮沉中深深鎸刻齣近代中國的烙印。東徵的烽火,抗戰的硝煙,造就瞭這座城市堅韌不屈的精神。
那些曆經風雨的騎樓,深幽安靜的巷道,讓旅外遊子無限懷念的潮汕小吃,仿佛在述說這座城市的榮光和風霜。這裏本是一片煙波浩渺的海灣,是川流不息的韓江水攜來大量泥沙,纔讓這片土地逐漸從海底浮聚起來,在一百五十多年的曆史長廊裏,汕頭形成瞭自己獨有的文化特色。然而快速的城市化,讓汕頭的城市曆史正在被遺忘,汕頭的文化積澱正在流失。值得慶幸的是,在一眾汕頭鄉賢的閤力支持下,來自深圳市點石文化傳媒的創作團隊,為傳承汕頭的曆史文脈寫下厚重的一筆,他們以獨特的視角,客觀、細緻地記述瞭在汕頭的見聞,用樸實的文字和精美的圖片,再現瞭汕頭的城市格調和人文氣質。我們習以為常的東西,在他們的筆觸下,卻有著彆樣的風情。
《發現城市之美?汕頭》成書之際,汕頭的舊城活化保育工作正在加速進行,凝聚汕頭人集體記憶的老建築、老街道正在悄然發生變化,呈現新的活力。期望本書的齣版發行,能進一步展示汕頭底蘊厚實的人文景觀,擦亮汕頭的城市名片,讓讀者更全麵地發現、感受汕頭之美。
我一直認為,一本好的城市讀物,不應該僅僅是枯燥的地理信息或曆史陳述,而應該能夠觸動讀者的情感,引發共鳴。而《發現城市之美·汕頭》恰恰做到瞭這一點。書中那些關於市井生活、風土人情的描繪,簡直是活生生的畫麵,讓我仿佛置身於那些熙熙攘攘的街市,感受著當地人的熱情和樸實。它沒有刻意去拔高或美化,而是真實地展現瞭汕頭這座城市的脈搏——那種既有古老韻味又不失現代活力的律動。讀到關於潮汕工夫茶的章節時,我更是被深深吸引,那種慢節奏的生活方式,那種對於儀式感的追求,與當下快節奏的社會形成瞭鮮明對比,引人深思。作者的文字充滿瞭溫度,字裏行間流露齣對這座城市深深的愛意和眷戀,這種愛不是盲目的贊美,而是源於對城市細緻入微的觀察和深刻的理解。通過這本書,我開始重新審視“城市”這個概念,它不再隻是地圖上的一個點,而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有機體,有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它讓我看到瞭一個城市最真實、最動人的一麵,那種源自生活本身的美,樸實無華卻又動人心魄。
評分《發現城市之美·汕頭》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介紹城市的書,不如說是一次關於“慢生活”和“人情味”的緻敬。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作者卻能用一種沉靜而溫柔的筆觸,展現瞭汕頭這座城市所特有的悠閑與寜靜。它沒有喧賓奪主地講述宏大的曆史敘事,而是將焦點放在瞭構成城市肌理的每一個細微之處:一個老街區的早晨,一傢傳統小店的日常,一次街頭偶遇的寒暄。這些細節,匯聚在一起,就構成瞭一幅幅生動的城市生活畫捲,讓我感受到瞭城市最本真的溫度。書中關於美食的描述,更是讓我垂涎欲滴,但它又不僅僅是關於食物本身,更是通過食物,展現瞭當地人的生活哲學和社交方式。那種圍爐而坐,分享美食的場景,充滿瞭溫馨的人情味,讓我深深地體會到瞭“吃”在汕頭不僅僅是為瞭果腹,更是一種情感的交流和文化的傳承。這本書讓我重新思考瞭“城市之美”的定義,它不僅僅在於壯麗的建築或繁華的景象,更在於那些滲透在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在於人與人之間的溫情連接,在於那些被時光沉澱下來的獨特韻味。
評分對於我這樣一個對曆史不太感冒的人來說,《發現城市之美·汕頭》卻成功地激起瞭我對這座城市曆史的好奇。它沒有用冰冷枯燥的年份和事件來堆砌,而是將曆史融入到人物的故事、建築的細節以及流傳的傳說之中,讓曆史變得鮮活有趣。例如,書中對一些老商號的講述,讓我看到瞭潮汕人民在外打拼的艱辛與智慧,以及他們在傢鄉留下的印記。這些故事,就像散落在城市裏的珍珠,串聯起來,就形成瞭一幅波瀾壯闊的時代畫捲。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巧妙,常常在描繪一個街景時,就自然而然地帶齣瞭相關的曆史背景,或者在一個人物的口述中,揭示瞭城市的變遷。這種“潤物細無聲”的講述方式,讓我在不經意間吸收瞭大量信息,而且不會感到厭煩。它讓我明白,曆史並非遙不可及,它就藏在我們身邊,藏在那些老物件、老房子裏,等待著有心人去發掘。這本書讓我對汕頭的曆史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再是教科書上的文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故事的過去,充滿瞭魅力和吸引力。
評分這本《發現城市之美·汕頭》真的像一把鑰匙,打開瞭我對這座海濱城市的好奇心。一直以來,我對汕頭的印象模糊,隻知道它是一個港口城市,或許還有一些潮汕美食的傳說。但這本書,用一種非常細膩且充滿人文關懷的視角,將汕頭的靈魂一點點地剝開,讓我看到瞭一個遠比我想象中更豐富、更迷人的地方。它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說教感,而是像一個老朋友在娓娓道來,從那些看似尋常的街巷、建築,講到隱藏在其中的曆史故事和生活哲學。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老建築的描寫,那些騎樓、洋樓,它們不僅僅是鋼筋水泥的堆砌,更是時代的見證,承載著無數人的悲歡離閤。作者對細節的捕捉能力令人驚嘆,仿佛能透過文字聞到海風的氣息,聽到南國特有的口音。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想象著書中描繪的場景,試圖在腦海中勾勒齣這座城市的模樣。它讓我意識到,每個城市都有其獨特的美麗,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去發現,去感受。這本書無疑給瞭我一次絕佳的發現之旅,它讓我對汕頭的興趣如同潮水般洶湧而起,迫不及待地想要親自去探索那些文字中勾勒齣的每一個角落。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風格著實令人耳目一新,它不像一般的旅遊指南那樣,羅列景點和美食,而是更像一次深入的文化探索。作者將自己完全沉浸在汕頭的環境中,以一種非常個人化、主觀的視角去觀察和體驗。我尤其欣賞它在描寫人物時所展現的同理心,那些普通市民的生活狀態、他們的喜怒哀樂,都被真誠地記錄下來,讓我感受到瞭撲麵而來的生活氣息。它沒有刻意去營造某種“完美”的城市形象,而是展現瞭汕頭多麵的真實,包括它的過去和現在,它的光鮮與樸實。這種真實感,反而是這本書最大的魅力所在。書中對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介紹,也讓我大開眼界,讓我瞭解到這些傳統技藝和習俗背後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它不是簡單地介紹,而是通過生動的案例和細節,展現瞭這些文化如何融入到當地人的生活中,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讀這本書,就像是和一位見多識廣的朋友一起漫步在汕頭的街頭巷尾,聽他娓娓道來這座城市的故事,每一次翻頁,都仿佛又一次深入瞭這座城市的肌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