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白族醫藥名傢經驗集萃》收集整理瞭大理白族自治州12位白族醫藥名傢的臨床經驗,共335乾字,總體分為醫論、醫話、醫案三大類,體裁不限,形式活潑,內容豐富。這些白族醫藥名傢經驗豐富,對疑難病、急重癥、罕見病、常見病、多發病,有的重點介紹某一療法的實踐經驗,有的詳細敘述治療體會,有的係統地闡述辨證論治、理法方藥的見解,極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這些名傢大都已經辭世,健在者都是高齡,都具有四五十年的行醫經曆,造詣較深。《白族醫藥名傢經驗集萃》對搶救寶貴文化遺産、開發雲南白族醫藥資源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白族醫藥名傢經驗集萃》充分體現瞭大理白族地區民族民間醫藥的三大特色:
(一)體現瞭大理白族地區醫藥名傢的學術淵源。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大理州委、州人民政府都十分重視發展中醫中藥事業,培養瞭一批批醫藥名傢。其中,在大理人民群眾中聲譽者,如擅長治療疑難雜癥及急性熱病的冉瑞金,擅長治療婦科、兒科疾病的李品榮,擅長應用紅星附片的王濟承,擅長治療皮膚病及脈管炎的張文伯,擅長治療胃病的段洪光,擅長治療內科疾病的李伯藩,這些名醫不僅因為在臨床中療效好而受到人民群眾的贊譽,還因為在理論研究上,在培養人纔上,在醫德、醫風上做齣瞭較大成績,而深受人民群眾的贊譽。如冉瑞金曾在大理衛生學校、大理學院任教,主編過全國高等醫學院校教材,桃李滿天下,以教學與臨床並重著稱。李品榮、王濟承、張文伯三人,20世紀70年代曾任“西學中研究班”教師,如今西學中研究班的學員大部分是中西醫結閤的老專傢,他們以培養中西醫結閤人纔著稱。李伯藩退休多年,長期義診,不收分文,以醫術與醫德齊名著稱。《白族醫藥名傢經驗集萃》的作者中,一部分是他們的學生、子女,如李翠蘭是李品榮的女兒,王崑林是王濟承的兒子,劉正求是冉瑞金的學生,他們都不同程度地繼承瞭名醫的經驗和治療專長。
(二)體現瞭辨證論治原則。大傢都知道中醫學的基本特點是:整體觀念,辨證論治,這兩句話,八個字。但是,如何纔能突齣中醫特色,提高中醫療效?這就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事。《白族醫藥名傢經驗集萃》中所選的經驗都是以能突齣辨證論治原則,臨床確有療效的經驗。如李品榮治療婦兒科疾病經驗中,“月經病隻辨虛實寒熱”一文,是在辨證論治原則指導下,采用“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方法,來處理不同的月經病,隻要能抓住寒熱虛實四證,就能執簡就繁,便於臨床掌握。段洪光治療胃腸病經驗中,“治療胃病的五個特點”一文,說明段老醫生治療胃病不僅是使用單方驗方,更重要的是掌握辨證論證的原則,他認為慢性胃病,應掌握辨證為主,病證結閤,其病在胃,與肝有關,調治肝髒,以安胃腑,胃脘痛證,虛多實少,飲食精神,更為重要等五個原則。冉瑞金治療現代難治病及急性熱病經驗中,“熱入血室案”一文,熱入血室是指産後氣血兩傷,復受濕熱阻遏,與惡露膠著,緻少陽三焦失樞,邪氣交蒸,造成纏綿難愈的病機,這與一般值經水適來,感受外寒,緻熱入血室者,病機基本相同,但病因及體質迥異,製方有殊,這充分說明辨證論治的準確性和靈活性。
內頁插圖
目錄
李品榮臨床經驗
一、醫話
月經病隻辨寒熱虛實
帶下病俱是濕證
産前治禁宜
産後兩證
四物八珍逍遙論
母為子病之根
女子怕勞,小兒怕疳
小産之傷重於大産
診兒病,識指紋
經前治腎,經行治脾,經絕治肝
醫者不能口短
分主次,識標本
六淫新說
治病治其理
輕重有彆,細心體會
用藥如用兵
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
六淫與七情,各有所傷
熟讀王叔和,不如臨證多
心默口誦,臨危不亂
學脈如垂釣,心中瞭瞭,指下難明
二、醫案
月經病
帶下病
妊娠病
産後病
婦科雜病
慢驚風
急驚風
小兒中風
疳證
冉瑞金臨床經驗
一、醫話
得榖者昌,保胃氣治惡性腫瘤
用毒藥如用將,雷公藤治類風關
氣為血之帥,治虛治瘀治心痹
不拘衛氣營血,治溫病嚴把氣分關
退熱止搐醒腦,多劑型並用治厥脫
二、醫案
暑溫
熱入血室
三、驗方介紹
白壁黃東湯
黃芪雷公藤湯
活血生脈散
安血飲
冉氏熱厥方
李桐臨床經驗
診療經驗
檢查仔細,診斷明確
手法柔狠得當,復位平穩準確
夾闆固定與藥物兼施
仁心仁術,解睏救難
……
王保元臨床經驗
硃仲德臨床經驗
張文伯臨床經驗
王濟承臨床經驗
段洪光臨床經驗
硃傢魯臨床經驗
李翠蘭臨床經驗
李伯藩臨床經驗
洪顯昌臨床經驗
前言/序言
根據《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及《雲南省民族醫藥文獻整理項目實施方案》的要求,大理白族自治州衛生局成立瞭白族醫藥文獻整理項目領導組及專傢組,負責開展白族民間醫藥文獻的挖掘、收集、整理及齣版工作。通過近三年的時間,基本查清瞭大理州白族民間醫藥文獻的情況,階段性地編纂瞭大理州白族民間醫藥古代文獻目錄,初步建立瞭大理州白族民間醫藥文獻目錄數據庫,整理齣版瞭《白族醫藥叢書》。叢書包括三輯,《白族醫藥名傢醫經驗集萃》就是叢書之一。
本書收集整理瞭大理白族自治州12位白族醫藥名傢的臨床經驗,共335乾字,總體分為醫論、醫話、醫案三大類,體裁不限,形式活潑,內容豐富。這些白族醫藥名傢經驗豐富,對疑難病、急重癥、罕見病、常見病、多發病,有的重點介紹某一療法的實踐經驗,有的詳細敘述治療體會,有的係統地闡述辨證論治、理法方藥的見解,極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這些名傢大都已經辭世,健在者都是高齡,都具有四五十年的行醫經曆,造詣較深。本書對搶救寶貴文化遺産、開發雲南白族醫藥資源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本書充分體現瞭大理白族地區民族民間醫藥的三大特色:
(一)體現瞭大理白族地區醫藥名傢的學術淵源。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大理州委、州人民政府都十分重視發展中醫中藥事業,培養瞭一批批醫藥名傢。其中,在大理人民群眾中聲譽最高者,如擅長治療疑難雜癥及急性熱病的冉瑞金,擅長治療婦科、兒科疾病的李品榮,擅長應用紅星附片的王濟承,擅長治療皮膚病及脈管炎的張文伯,擅長治療胃病的段洪光,擅長治療內科疾病的李伯藩,這些名醫不僅因為在臨床中療效好而受到人民群眾的贊譽,還因為在理論研究上,在培養人纔上,在醫德、醫風上做齣瞭較大成績,而深受人民群眾的贊譽。如冉瑞金曾在大理衛生學校、大理學院任教,主編過全國高等醫學院校教材,桃李滿天下,以教學與臨床並重著稱。李品榮、王濟承、張文伯三人,20世紀70年代曾任“西學中研究班”教師,如今西學中研究班的學員大部分是中西醫結閤的老專傢,他們以培養中西醫結閤人纔著稱。李伯藩退休多年,長期義診,不收分文,以醫術與醫德齊名著稱。本書的作者中,一部分是他們的學生、子女,如李翠蘭是李品榮的女兒,王崑林是王濟承的兒子,劉正求是冉瑞金的學生,他們都不同程度地繼承瞭名醫的經驗和治療專長。
(二)體現瞭辨證論治原則。大傢都知道中醫學的基本特點是:整體觀念,辨證論治,這兩句話,八個字。但是,如何纔能突齣中醫特色,提高中醫療效?這就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事。本書中所選的經驗都是以能突齣辨證論治原則,臨床確有療效的經驗。如李品榮治療婦兒科疾病經驗中,“月經病隻辨虛實寒熱”一文,是在辨證論治原則指導下,采用“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方法,來處理不同的月經病,隻要能抓住寒熱虛實四證,就能執簡就繁,便於臨床掌握。段洪光治療胃腸病經驗中,“治療胃病的五個特點”一文,說明段老醫生治療胃病不僅是使用單方驗方,更重要的是掌握辨證論證的原則,他認為慢性胃病,應掌握辨證為主,病證結閤,其病在胃,與肝有關,調治肝髒,以安胃腑,胃脘痛證,虛多實少,飲食精神,更為重要等五個原則。冉瑞金治療現代難治病及急性熱病經驗中,“熱入血室案”一文,熱入血室是指産後氣血兩傷,復受濕熱阻遏,與惡露膠著,緻少陽三焦失樞,邪氣交蒸,造成纏綿難愈的病機,這與一般值經水適來,感受外寒,緻熱入血室者,病機基本相同,但病因及體質迥異,製方有殊,這充分說明辨證論治的準確性和靈活性。
《白族醫藥名傢經驗集萃》並非一本介紹具體藥物成分、疾病治療方案或藥方配伍的著作,而是深入探究白族醫藥文化寶庫中那些傳承百年的智慧結晶。本書緻力於為讀者呈現白族醫藥學界一代代名醫的獨特臨床經驗、學術思想、以及他們對民族醫藥發展的深刻洞見。它不是一本簡單的“診療指南”,而是一扇通往白族醫藥精神內核的窗口,帶領我們認識那些在曆史長河中熠熠生輝的醫藥大傢,感受他們懸壺濟世的仁心,品味他們博大精深的醫道。 一、 醫者仁心與哲學底蘊:探尋白族醫藥的靈魂 本書不側重於羅列藥材名稱或療效,而是著力於挖掘白族醫藥名傢身上所體現齣的“醫者仁心”和其背後所蘊含的哲學思想。每一位被收錄的名醫,他們的一生都是一麯關於救死扶傷的贊歌,他們的診療過程不僅僅是技術的運用,更是對生命尊嚴的尊重,對病患疾苦的感同身受。 書中將通過大量詳實的案例分析,呈現這些名醫在麵對疑難雜癥時,如何以其精湛的醫術和豐富的經驗,結閤白族醫藥獨特的理論體係,為患者帶來康復的希望。然而,這些案例的呈現並非為瞭提供現成的治療模闆,而是為瞭展示他們是如何運用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的原則,以及因人、因時、因地製宜的靈活變通。讀者將從中體會到,真正的醫術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纍,更是對生命規律的深刻理解和對人文關懷的極緻體現。 例如,對於一位患有久治不愈的慢性病患者,某位名醫可能不會直接給齣“用某某藥”的答案,而是會詳細考察患者的生活起居、飲食習慣、情緒變化,甚至傢族史,然後從白族醫藥的“天人閤一”、“形神共濟”等哲學理念齣發,製定一套包含藥物、飲食、起居、心理疏導的全方位調理方案。這種“望聞問切”之外的深入洞察,以及對個體差異的精準把握,是本書想要重點傳遞的。 此外,書中還會探討白族醫藥與當地傳統文化、宗教信仰、民族習俗之間的緊密聯係。例如,某些草藥的采集時間、使用方法,可能與當地的節氣、祭祀活動息息相關;某些療法,可能融入瞭民族歌舞、儀式等元素。這些並非“迷信”的說法,而是白族人民在漫長的生産生活中,對自然界和人體奧秘的獨特認知和實踐經驗的體現。名醫們對這些文化因素的理解和運用,更是將白族醫藥的內涵推嚮瞭一個新的高度。 二、 醫理傳承與學術思想:勾勒白族醫藥的脈絡 《白族醫藥名傢經驗集萃》並非零散地羅列名醫的個人經曆,而是試圖勾勒齣白族醫藥學術思想的傳承與發展脈絡。它將深入剖析每一位名醫的學術思想,不僅介紹他們個人的臨床經驗,更重要的是揭示這些經驗背後所遵循的理論依據,以及他們對白族醫藥理論體係的貢獻。 書中可能會詳細介紹一些在白族醫藥界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學術觀點,例如,某位名醫對“氣血津液”理論的獨特闡釋,某位名醫對“五行生剋”在臨床應用中的創新,或者某位名醫在“髒腑辨證”中的獨到之處。這些理論的闡述將以名醫的臨床實踐為基礎,使其更具說服力和可操作性。 同時,本書還會重點關注“傳承”這一核心議題。白族醫藥的生命力在於其薪火相傳,在於老一輩名醫如何將自己的畢生所學傳授給下一代。書中將通過對師徒傳承關係的描繪,以及對不同時期名醫學術思想的對比分析,來展現白族醫藥在曆史變遷中的演進和發展。讀者將看到,一些古老的醫學理論如何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被賦予新的生命,一些傳統的療法如何在現代科學技術的輔助下煥發新的光彩。 例如,書中可能會有一章專門介紹一位清末民初的名醫,他如何結閤當時最先進的醫學知識,對白族醫藥的理論進行瞭係統梳理和創新,並將其傳承給他的弟子。這位弟子又如何在新的社會環境下,將這些理論應用於抗擊瘟疫,或者解決當時普遍存在的健康問題。這樣的敘述,將使讀者深刻理解白族醫藥並非“故步自封”的傳統醫學,而是具有自我革新能力的生動體係。 三、 創新實踐與時代印記:展望白族醫藥的未來 《白族醫藥名傢經驗集萃》在迴顧曆史的同時,也必然會關注白族醫藥在現代社會中的創新與發展。本書將收錄一些當代白族醫藥名傢,他們的經驗不僅包含瞭對傳統理論的繼承,更融入瞭現代醫學的理念和技術,展現瞭白族醫藥在應對新挑戰、解決新問題方麵的努力。 書中可能會介紹一些名醫,他們是如何運用現代科學的手段,對傳統白族藥物進行成分分析、藥理研究,從而提升其臨床療效和安全性。例如,通過現代技術手段,揭示某種傳統草藥的有效成分,並將其應用於現代藥物的研發。 此外,本書還將探討白族醫藥如何與其他醫學體係進行交流與融閤。名醫們在臨床實踐中,是如何藉鑒西醫的診斷方法,或者將中醫的辨證施治理論與白族醫藥的獨特視角相結閤,以期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這種跨學科、跨文化的交流與融閤,是白族醫藥走嚮現代化的重要途徑。 最後,本書還會著力於展望白族醫藥的未來發展方嚮。在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保護和傳承這一寶貴的民族醫藥遺産?如何讓白族醫藥在服務於當地人民健康的同時,也能為世界醫學做齣貢獻?書中將通過名醫們的思考和實踐,為這些問題提供一些有益的啓示。 總而言之,《白族醫藥名傢經驗集萃》是一部以人物為載體,以經驗為綫索,以思想為核心的白族醫藥文化百科全書。它不是一本提供具體治療方案的書籍,而是通過講述一個個鮮活的醫者故事,展現白族醫藥深厚的文化底蘊、精湛的醫術傳承、以及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旨在喚起讀者對民族醫藥文化的關注和尊重,並從中汲取智慧與力量。本書旨在讓讀者體會到,白族醫藥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其治病的功效,更在於其所蘊含的對生命的熱愛,對自然的敬畏,以及對人類健康的永恒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