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魔芋抗病种植新技术 |
| 作者 | 周燚,孙正祥,鲁红学,刘晓敏著 |
| 定价 | 18.00元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122168559 |
| 出版日期 | 2013-07-01 |
| 字数 | 100000 |
| 页码 | 168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大32开 |
| 商品重量 | 0.222Kg |
| 内容简介 | |
本书针对目前魔芋生产中病害十分严重的实际问题,总结了多项生产中的实用技术,并建立了一整套抗病栽培理论体系,主要内容包括魔芋的生长习性、魔芋种植遇到的技术难点与相应的解决策略、魔芋病虫害防治策略、魔芋种植品种与改良策略等。本书实用性强,适合广大魔芋科技工作者、高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也可作为广大魔芋种植农户的培训教材。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第一章魔芋的生长习性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号称“魔芋抗病种植新技术”的指南,老实说,看完之后我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精神上的漫步,而非实际的田间指导。首先,从装帧上看,它的纸张质量实在不敢恭维,那种泛黄且偏薄的纸张,让人怀疑它是否能经受住农田环境的湿气和翻阅的考验。内页的排版更是让人头疼,字体大小不一,段落之间也没有明确的区分,很多关键信息——比如具体的病害防治周期和药剂用量——都被淹没在一堆冗长、缺乏重点的理论阐述中,阅读体验极差。我本来期望能看到清晰的图表、实物对比照片,用以辨识早期病害的迹象,然而书中充斥着大量晦涩难懂的学术术语,仿佛是直接将某份研究报告未经编辑地搬了上来。对于一个希望快速上手解决实际种植难题的农户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帮助微乎其微,它更像是一份给植物病理学家的阅读材料,而不是给生产者准备的实用工具书。我尝试着去理解其中关于“土壤微生物群落动态平衡与魔芋块茎健康度关联性”的章节,但最终只感到一头雾水,感觉作者并未真正深入了解一线种植者最关心的——如何才能让我的魔芋不烂根、不发病。
评分对于一个追求效率的种植者而言,查找资料的便捷性至关重要。我发现这本书的索引系统几乎形同虚设。当你试图查找关于“如何处理受灾的魔芋种茎”这一具体问题时,你必须从头到尾翻阅近乎三分之二的内容,希望能偶然撞见相关的段落。书中缺乏清晰的章节划分和关键术语的加粗或高亮处理,使得信息的提取效率极其低下。举个例子,关于魔芋种茎的贮藏技术,这是关系到来年能否成功繁育的核心环节,理想的教程应该明确指出适宜的湿度范围、推荐的惰性材料(如草木灰、蛭石)的使用方法,以及温度控制曲线。这本书里,这些信息被分散在对“休眠期生理需求”的冗长描述中,阅读起来像是在迷宫里找出口。我最终还是不得不回到过去使用的、虽然老旧但结构清晰的农业手册上,去寻找那些急需的、可立即应用的参数指标。
评分坦白讲,这本书的“新技术”部分,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对现有知识的重新包装,而非真正的突破性进展。例如,书中反复强调“精准灌溉的重要性”,但对于如何构建一个能适应魔芋浅根系的灌溉系统,它只是泛泛地提到了“滴灌优于漫灌”,却完全回避了技术实施中的难点,比如滴头的堵塞问题、如何根据魔芋在不同海拔和土壤质地的地块上调整滴灌的频率和时长。这些都是魔芋种植者在实践中会遇到的硬骨头,也是真正体现“新技术”价值的地方。此外,书中对于魔芋不同品种间的抗病性差异也缺乏深入对比分析。市面上有许多抗逆性更强的品种,如果新技术能结合品种选育的最新成果,并给出不同品种在不同病害面前的防治策略差异,那才算得上是全面的指导。然而,这本书似乎将所有魔芋品种一概而论,使得那些花费更高成本引进了优良品种的种植户,无法享受到技术带来的额外增值保护。总的来说,它更像是一份不痛不痒的综述,而非一本实战性强的技术手册。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极其不稳定,一会儿是极其学院派的语言,一会儿又突然跳跃到一种略带个人情感色彩的经验分享,这种割裂感让读者很难保持专注。我尤其关注了关于“新型生物农药应用”的章节,因为当前市场上的化学农药残留问题越来越受关注。我希望看到的是针对魔芋特定病原菌的筛选结果、推荐的菌株活性测试报告、以及最关键的——不同生物制剂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实际应用效果对比。然而,书中的这一部分内容,更像是一篇商业宣传稿的节选,它罗列了数种生物制剂的名称,但对它们的作用机制、最佳施用温度、以及与其他肥料或农药的混用禁忌几乎只字未提。这导致我读完后,对于是否应该信任并投入成本去购买和使用这些“新技术”下的生物制剂,心中充满疑虑。一个真正的技术指南,应该提供的是基于数据的、可复现的结果,而不是这种浮于表面的介绍,这让我感觉作者对实际的田间试验投入的精力远不如对文字组织的精力。
评分我是在一个农资展会上听信了推销员的“革命性”说辞才购入的这本书,本以为它会详尽地剖析当前魔芋种植面临的几大主要病害,比如常见的软腐病、褐斑病等,并提供一套系统化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综合防治方案。结果呢?书中的“抗病”部分,更多的是停留在宏观的、近乎哲学的层面,谈论的是“培育强健的作物个体抵抗力”这类听起来很美,但操作性极低的概念。比如,关于病虫害的识别,书中只用了一张模糊不清的黑白插图带过,完全无法与现实中魔芋叶片上出现的各种斑点和枯萎进行有效匹配。更让我失望的是,对于技术细节的处理过于草率。例如,在谈到水肥管理时,作者只是笼统地建议“保持适宜的氮磷钾比例”,却完全没有提及魔芋在不同生长阶段(育苗期、膨大期、收获期)对养分的需求差异,更别提如何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进行精确调整了。我手里现有的老旧资料中,对不同时期追肥的时机和剂量都描述得非常清晰,相比之下,这本书的指导性弱得让人抓狂,与其说是新技术,不如说是“旧概念的新包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