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治国理政

谈治国理政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习近平 著
图书标签:
  • 政治
  • 治国理政
  • 国家治理
  • 政治理论
  • 中国政治
  • 习近平
  • 政策研究
  • 时政
  • 战略
  • 思想报告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小马奔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
ISBN:9787119090870
商品编码:12297092596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4-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谈治国理政

定价:80.00元

作者: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119090870

字数:

页码:469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谈治国理政》谈中国、论世界,为各国读者开启了一扇观察和感知中国的窗口。阅读这本书,可以了解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品味悠长醇厚的中国历史文化,感受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和梦想追求,进一步增进对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理解,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更加客观地看待中国、更加理性地读懂中国。 《*谈治国理政》全面系统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国际社会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寻找中国问题答案的一把钥匙。您还可以选购以下外文出版社精品图书:(点击书名即可购买)*讲话实录(1991-1997)英文平装版*讲话实录(1991-1997)英文精装版*文选(第二卷)(英文版 精装)Selected Works of Jiang Zemin Volume II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英文版)

内容提要


《*谈治国理政》一书收入了*总书记在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这段时间内的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79篇,分为18个专题。为帮助各国读者了解中国社会制度和历史文化,本书作了必要注释。该书还收入了*总书记各个时期的照片45幅,帮助读者了解他的工作和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集中展示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

目录


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15日)
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2012年11月17日)
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3年1月5日)
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2013年12月26日)
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梦想(2012年11月29日)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3月17日)
实干才能梦想成真(2013年4月28日)
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2013年5月4日)
实现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2013年5月)
创新正当其时,圆梦适得其势(2013年10月21日)
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2014年6月6日)
三、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012年12月31日)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2013年11月9日)
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2013年11月12日)
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2014年2月7日)
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2014年2月17日)
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2012年11月30日)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2013年4月8日)
“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2014年5月26日)
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2014年6月9日)
积极推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2014年6月13日)
五、建设法治中国
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2年12月4日)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2013年2月23日)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2014年1月7日)
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2013年8月19日)
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有力道德支撑(2013年9月26日)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013年12月30日)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2月24日)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5月4日)
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5月30日)
七、推进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改革发展
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加快发展(2012年12月29日、30日)
让十三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2013年9月25日)
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2013年10月29日)
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位(2013年11月24日)
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2014年2月27日)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2014年4月15日)
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2014年4月25日)
八、建设生态文明
为建设美丽中国创造更好生态条件(2013年4月2日)
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2013年5月24日)
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2013年7月18日)
九、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把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向前进(2012年11月16日)
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2012年12月8日、10日)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2013年3月11日)
十、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
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的命运始终紧密相连(2012年12月20日、2013年3月18日、2013年12月18日)
共同开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2013年4月8日、10月6日)
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2013年6月13日)
共圆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2014年2月18日)
担当起开拓两岸关系前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2014年5月7日)
十一、走和平发展道路
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2013年1月28日)
走出一条和衷共济、合作共赢的新路子(2013年6月19日、2014年5月19日)
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2014年3月24日)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2014年3月27日)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对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自信和自觉(2014年3月28日)
十二、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2013年3月23日)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2013年6月7日)
在亚欧大陆架起一座友谊和合作之桥(2014年4月1日)
十三、做好周边外交工作
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013年9月7日)
共同建设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3年10月3日)
坚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2013年10月24日)
十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2013年3月25日)
推动中拉关系实现新的更大发展(2013年6月5日)
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2014年6月5日)
十五、积极参与多边事务
携手合作,共同发展(2013年3月27日)
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2013年4月7日)
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2013年9月5日)
弘扬“上海精神”,促进共同发展(2013年9月13日)
深化改革开放,共创美好亚太(2013年10月7日)
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共创安全合作新局面(2014年5月21日)
十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2013年1月17日、2月22日)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2013年6月18日)
准确把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2013年6月18日)
树立和发扬“三严三实”的作风(2014年3月9日)
十七、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2013年1月22日)
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2013年4月19日)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2014年1月14日)
十八、提高党的领导水平
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2013年2月28日)
依靠学习走向未来(2013年3月1日)
“治大国若烹小鲜”(2013年3月19日)
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2013年6月28日)
附录
“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记中共中央总书记
索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谈治国理政》的书籍的简介,这份简介完全聚焦于该书的内容本身,力求详尽且自然流畅: 《谈治国理政》内容概述 《谈治国理政》是一部系统性阐述国家治理理念、实践路径与未来蓝图的恢宏著作。全书以深刻的洞察力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为支撑,围绕“如何有效治理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现代国家”这一核心命题,展开了多维度、深层次的探讨。它不仅是对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忠实记录与深度剖析,更是一部蕴含着前瞻性战略眼光和实践指导意义的理论汇编。 本书的结构严谨,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多个关键领域,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逻辑清晰的治理知识体系。其核心价值在于将宏大的国家战略目标,细化为可操作、可衡量的具体方针政策,并辅以大量的实践案例进行印证和阐述。 一、 政治建设与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本书的首要重点在于阐述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目标与路径。作者强调,一个高效、稳定、人民满意的治理体系,必须建立在坚实的政治基础之上。 在党的领导方面, 书中详细论述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极端重要性,将其视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定海神针”。这部分内容深入探讨了如何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确保党的决策能够高效、准确地转化为国家层面的政策执行力。它细致分析了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治理效能中的作用,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具体要求。 在国家机构改革与效能提升方面, 《谈治国理政》剖析了如何优化政府职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服改革的深层逻辑。它不仅关注政府机构的设置与调整,更着眼于提升国家治理的精细化水平。例如,书中对法治政府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依法行政是现代治理的基本遵循,必须严格规范权力运行,确保所有治理行为都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这包括对行政审批制度、行政执法体系的改革方向,以及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来防范权力滥用、提升行政效率的系统论述。 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 书籍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了系统阐释。这不仅包括传统的选举民主,更强调了协商民主、基层民主的实践价值。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拓宽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确保人民的意见和诉求能够及时、有效地进入决策过程,使国家治理真正体现人民的意愿,实现良政善治。 二、 经济发展与高质量转型战略 本书的经济篇章,聚焦于应对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化和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挑战。核心理念是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关于发展理念的重塑, 《谈治国理政》深入阐释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内在逻辑。它强调创新是驱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对科技自立自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重要性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强调。书中描绘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蓝图,特别是对发展实体经济、改造传统产业升级的战略部署,提供了详尽的政策指导。 在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关系上, 书籍提出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的治理框架。它阐明了政府在维护公平竞争、调节收入分配、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必要性,同时强调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重要性。对于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书中也给出了审慎而坚定的原则,旨在确保经济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也是经济章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区域战略的顶层设计和实施逻辑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旨在打破区域壁垒,形成相互促进、平衡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 三、 社会民生与和谐稳定构建 《谈治国理政》深刻认识到社会治理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这部分内容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 书籍强调了建立健全全民社会保障体系的紧迫性。它不仅涵盖了养老、医疗、失业等传统保障范围的深化改革,更着眼于提升保障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对于脱贫攻坚的系统性经验总结和后续巩固拓展,书中进行了系统梳理,将其视为消除区域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里程碑式实践。 在社会治理创新方面, 重点阐述了推进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的战略。书中大力提倡和推广“社会工作”专业力量的介入,以及“群防群治”机制的建立。对于网络空间的治理,本书也给予了高度关注,提出了在确保信息自由流通的同时,维护网络安全和意识形态阵地的具体策略。 公共安全体系的构建 占据了重要篇幅。这包括自然灾害防治体系、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强化,以及对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模式的革新,旨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四、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本书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并将其融入国家治理的各个方面。 在顶层设计层面, 《谈治国理政》阐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路径。它明确了生态环境保护是刚性的约束条件,要求在经济决策中必须将环境成本纳入考量。书中详细介绍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构建,包括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等一系列具有约束力的法规和机制。 在具体实践中, 书籍对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全面部署进行了系统介绍,涵盖了大气、水体、土壤污染治理的重点任务和技术路线。同时,对能源结构的转型、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以及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长远目标,提供了清晰的指导方向。 五、 文化自信与意识形态建设 在文化领域,本书着重论述了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 书中强调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同时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分析了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当代社会和人民的精神需求。 在意识形态领域, 强调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书中对如何有效应对各种思潮的挑战,巩固主流价值体系,确保国家政治和社会思想领域的稳定,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支撑和工作方针。 总而言之,《谈治国理政》是一部集理论深度、实践广度与历史使命感于一体的巨著。它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国家在复杂环境下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顶层设计、核心原则和具体实践,为理解当代中国的发展脉络和未来走向提供了权威的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百年孤独》是一部我反复品读,每次都能从中获得新感悟的巨著。马尔克斯用一种如梦似幻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家族七代人的兴衰史,也将拉丁美洲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浓缩其中。马孔多这个虚构的小镇,仿佛是整个拉丁美洲的缩影,它从建立时的纯净与美好,到逐渐被商业化、政治动荡和自然灾害侵蚀,最终走向灭亡,这个过程充满了象征意义。布恩迪亚家族的成员们,每一个都带有某种宿命的烙印,他们的孤独、他们的激情、他们的疯狂、他们的爱情,都交织成一曲宏大的悲歌。书中充斥着魔幻的元素,飞翔的毯子、死去的灵魂、预言的书信,这些 fantastical 的描写,却又无比真实地反映了拉丁美洲人民的想象力、宗教信仰以及对现实的某种逃避与抗争。阅读《百年孤独》就像进入了一个奇异而迷人的梦境,语言的魔力带领我穿越时空,感受那些鲜活的人物和他们跌宕起伏的命运。这不仅仅是一个家族的故事,更是一个大陆的史诗,一次对人类普遍情感和生存困境的深刻洞察。

评分

《1984》给我的感觉,更多的是一种压抑和警醒。乔治·奥威尔笔下的“大洋国”,一个由“老大哥”和党所统治的极权主义社会,将思想控制、语言改造和历史篡改发挥到了极致。书中描绘的“思想警察”、“双重思想”、“新话”等概念,至今仍让我不寒而栗。温斯顿这个普通人,试图反抗体制,追求自由和真相,他的努力最终化为泡影,被彻底地驯服和“治愈”,这个结局让人感到绝望。这本书所揭示的,不仅仅是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政治现象,更是对人类自由意志、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真相本身遭受摧残的深刻预警。它让我思考,在看似和平与稳定的社会中,是否也存在着某种形式的“思想控制”,我们又该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轻易地同化和操纵?《1984》读起来并不轻松,但它所带来的思考却是长久而深刻的,它是一面照妖镜,映照出极权主义最可怕的本质,也提醒我们要时刻警惕那些扼杀个性和自由的苗头。

评分

《繁花》以一种近乎魔幻的现实主义笔触,将改革开放初期那个风起云涌的上海描绘得淋漓尽致。书中人物众多,每一个都仿佛是那个时代剪影的一部分,他们的命运起伏、爱恨情仇,交织成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阿宝的游刃有余,玲子的小心翼翼,汪小姐的精明强干,范总的粗犷豪迈,宝总的深不可测……每个人物都个性鲜明,跃然纸上。作者巧妙地运用上海话和时代背景,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其中,亲历那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年代。小说的叙事手法也极具匠心,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读来酣畅淋漓。虽然故事线索繁杂,但最终都能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时代洪流,展现出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紧密联系。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关于金钱、权力、爱情的故事,更是对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社会转型、人情冷暖、价值观念变迁的一次深刻写照。它让我想起那个年代的许多人和事,那些曾经的热血与迷茫,那些在时代浪潮中奋力搏击的身影,都仿佛穿越时空,重新鲜活起来。

评分

《围城》是一本充满了黑色幽默和人生哲理的经典之作。钱锺书先生以他犀利的笔触和博学的才情,将民国时期一群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刻画得入木三分。方鸿渐这个“老好人”,在虚假的婚姻、学业和情感中兜兜转转,最终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又一个“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这句经典名言,精准地概括了人生中许多看似美好的事物背后隐藏的无奈与虚无。书中人物的对话妙趣横生,充满了智慧的闪光,却又常常流露出一种看透世事的辛辣。作者对人性的洞察入微,对社会现象的解剖尖锐而精准,读来让人忍俊不禁,却又深感其悲凉。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知识分子的彷徨与失落,看到了爱情的脆弱与不堪一击,看到了人生的荒诞与无奈。它并非一本励志的书,但它所揭示的人生真相,却能让人在笑声中获得一种清醒,一种对生活更深刻的理解。读《围城》,就像和一位老友促膝长谈,听他娓娓道来人生的种种无奈与荒唐,并在其中找到共鸣。

评分

《三体》系列无疑是中国科幻文学的巅峰之作,它以宏大的视角、硬核的科学设定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彻底颠覆了我对科幻小说的认知。第一部《三体》以文革为背景,巧妙地将历史的伤痛与宇宙的宏大叙事相结合,构建了一个令人绝望的宇宙社会学法则——黑暗森林法则。这种冷酷而残酷的生存逻辑,让我对宇宙的理解产生了根本性的动摇。第二部《黑暗森林》则将故事推向了更加惊心动魄的境地,智子封锁、古筝行动、面壁计划,每一个情节都扣人心弦,将人类在面对强大外星文明时的渺小与挣扎展现得淋漓尽致。第三部《死神永生》更是将视野扩展到了宇宙的终结,以更加悲壮的笔触书写了文明的兴衰与人类的渺茫。刘慈欣的想象力是无穷的,他对科学原理的运用恰到好处,使得整个故事既充满了科学的严谨性,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读完《三体》,我常常陷入沉思,关于人类的未来,关于文明的意义,关于宇宙的终极奥秘,那些问题至今仍在我的脑海中回荡。这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一次对宇宙和人类命运的深刻探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