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很多時候,我們把時間浪費在猶豫和做決定上。寶貴的時間,猶豫1秒,就會浪費1秒。猶豫1天,就會浪費1天。學會決斷,就意味著學會製造時間。做善於決斷的自己,就能擁有無悔人生。
《1分鍾超強決斷法》通過五大決斷法,讓您成為能夠瞬間做決定的人。
通過《1分鍾超強決斷法》,你將學會掌控自己的人生,告彆拖延和優柔寡斷,在工作和生活中做齣更好的選擇。
作者簡介
石井貴士,作傢,Kokoro Cinderella有限公司負責人。
1973年生於愛知縣名古屋市。先後獲得多項全國性模擬考***,並考取慶應大學經濟學係。更在無師自通的情況下,一舉考取電視颱播報員。任職電視颱期間,萌生“辭去播報員的工作,從零開始打拼,並且做齣一番成績,應該可以激勵許多人”的想法,毅然辭職,環遊世界,曆經27個國傢。迴國後,在日本心理健康協會取得“心理谘詢師”資格。2003年創辦Kokoro Cinderella公司。著作《一分鍾超強讀書法》,銷售突破57萬冊,躍居日本年度暢銷書排行榜***(2009年商業類,日本齣版販賣株式會社統計)。作者齣版圖書纍積銷售量超過180萬冊,躋身日本暢銷作傢的行列。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決斷原則:自己做齣決斷的依據
01 瞬間決斷纔是真理
02 摒棄“如果錯瞭就糟糕瞭”的價值觀
03 即便花費時間,也無法做齣超越自身實力的決斷
04 決斷的準確度與輸入量成正比
05 直覺更有可能給齣好的答案
06 犯錯的次數能夠提高決斷的準確度
07 要培養直覺,就來讀2000冊書吧
08 在餐廳,瞬間決定要點的菜
第二章 NO TIME決斷法:消滅猶豫時間
01 決定“不做什麼”也是決斷
02 試著以“NO”來迴答受到的邀請
03 製定規則時必定預設例外條款
04 “失敗瞭就放棄”纔能獲得下次的機會
05 隻與喜歡的人一起工作
06 自己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第三章 TIME CUT決斷法:為人生創造時間
01 通過脫毛,每天都可以節約齣時間
02 恢復視力,每年可以節省齣很多時間
03 不被商業廣告洗腦,自己做齣決定
04 拒絕泛泛之交,把朋友限定在10人以內
05 對於迎新、送彆會,隻參加第一場活動
第四章 FLAT決斷法:不被“偏見”束縛
01 不被錶麵信息迷惑,從切身體驗中得齣答案
02 不要隻用眼睛做決定——“外觀偏見”
03 不知不覺上鈎的“美人偏見”
04 “絕不放過那小子”的“嫉妒偏見”
05 反映你潛在欲求的“願望偏見”
06 過於相信既往事實的“數據偏見”
07 輕信偉人話語的“權威偏見”
08 奪去消費者思考的“排名偏見”
09 相信報紙、電視的“媒體偏見”
10 謊言重復韆遍就成真實——“重復偏見”
11 相信英語價值更高的“片假名偏見”
12 過於相信占蔔的“神靈偏見”
13 留戀失去的東西——“沉沒成本偏見”
第五章 TEAM決斷法:演好自己的角色
01 隻要有領導者,團隊也能立即做齣決斷
02 團隊決斷需要明確每個人所扮演的角色
03 不對對方的專業說三道四,隻在自己的專業領域發聲
04 優先考慮正確的“意見”而不是正確的“人”
05 聲音微小的人的想法更值得傾聽
第六章 “自我原則”決斷法:掌握人生的方嚮盤
01 人生的決斷,由自己做主
02 既然下定決心,就不要再跟任何人商量
03 人生的重大決定不必與父母商量
04 若想人生不後悔,還需自己把握方嚮盤
05 選擇與周圍“不一樣”的人生,而不是“相同”的人生
06 自己的人生自己決定,不應受他人左右
前言/序言
學習決斷法,將猶豫時間變為瞬間
“我是個優柔寡斷的人,總是為做決定而苦惱。”捫心自問,你有沒有覺得自己是個“優柔寡斷性格”的人呢?這種優柔寡斷的性格是與生俱來的嗎?
不是的。
因為缺乏“決斷原則”,所以難以做齣決定。
僅此而已。
決斷所需的時間甚至不到1分鍾,瞬間就可以。
在做齣決斷之前,首先製定自己依據的“原則”,這樣就不會茫然失措。
比如,受邀參加約會。當然,如果是自己喜歡的對象,就會毫不猶豫百分百地迴答“去”。
如果對方可能是個還不錯的人,但現階段還無法確定喜歡與否,這種情況下怎麼辦呢?
就會産生1秒以上的猶豫吧。
“我並不喜歡這個人,但是她的朋友可能是個美女。”因此而猶豫不決的人也存在吧。
“我對這個男人沒有興趣,但是他要帶我去的法式餐廳是之前就一直想去的,還有點意思。”有時也會為此而動搖吧。
你會感到猶豫,就證明你沒有自己的決斷原則。
應該拒絕呢?還是應該去呢?
事先製定自己的決斷原則,就能夠在瞬間做齣決定。
“除瞭跟自己喜歡的異性約會,拒絕其他一切約會”,如果有瞭這一參考原則,即便受到諸如“請你吃烤肉”“請你去現在很流行的娛樂場所”的邀請,也能夠瞬間拒絕。
“我是個熱愛美食的人,所以並不在乎是否喜歡對方。隻要帶我去吃好吃的就OK瞭。”把握住這一原則,就能在瞬間做齣是否接受邀請的決定。
決斷本身並不睏難,睏難的是決斷之前的深思熟慮。(德川傢康)
正如德川傢康所言,事先在心中確定不受他人言論左右的決斷原則是非常重要的。
洞悉未來,把握瞬間:一套顛覆認知的決策思維體係 在這瞬息萬變的時代,信息洪流裹挾著我們,選擇的迷霧越發濃重。從微觀的個人生活到宏觀的社會變遷,每一個決定都牽動著無數的可能性。我們常常在猶豫、權衡中錯失良機,在反思、懊悔中消耗精力。如何纔能在繁復的選項中迅速找到最優解?如何纔能在不確定性中堅定前行,成就非凡? 《洞悉未來,把握瞬間》並非一本關於速成技巧的書籍,它是一次對人類認知邊界的深刻探索,是一套循序漸進、邏輯嚴謹的決策思維體係的構建。本書旨在引領讀者超越錶麵的“快”,深入理解“準”與“穩”的真正含義,最終實現以極高的效率和準確率,做齣足以影響未來的關鍵性決策。 核心思想:從“被動選擇”到“主動塑造” 我們大多數人習慣於在既定的框架內進行選擇,如同在超市貨架上挑選商品,從中選擇最符閤當下需求的産品。然而,真正的決策大師,則如同建築師,他們不僅能審視現有材料,更能預見未來趨勢,創造齣全新的可能性,甚至改變“貨架”本身。《洞悉未來,把握瞬間》所倡導的,正是這種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塑造”的思維轉變。它不是提供一套現成的“怎麼辦”的答案,而是賦予你一套“如何思考”的工具,讓你能夠獨立、自信地應對任何挑戰。 體係構建:認知重塑與思維升級 本書的體係並非雜亂的技巧堆砌,而是建立在一係列深刻的認知重塑之上。我們將從以下幾個維度,層層深入地剖析決策的本質: 第一章:理解決策的“黑箱”——認知偏差的陷阱與破局 我們的大腦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形成瞭一係列“捷徑”來處理信息,這些捷徑在許多情況下非常有效,但在復雜的決策場景中,卻可能成為“認知偏差”,誤導我們的判斷。 錨定效應的魔咒: 我們如何被第一個接觸到的信息所“錨定”,難以擺脫其影響?如何識彆並打破這種束縛,從更廣闊的視野評估價值? 確認偏誤的迷霧: 我們傾嚮於尋找支持自己已有觀點的信息,而忽略反證。本書將揭示這種傾嚮如何阻礙我們看到事物的全貌,並提供有效的方法來挑戰固有的信念。 可得性啓發式的誤導: 那些鮮活、易於迴憶的事件,是否真的代錶瞭事件的真實概率?我們將學習如何區分“生動性”與“可能性”,避免被個例所濛蔽。 損失厭惡的枷鎖: 我們對損失的恐懼,往往大於對等量收益的喜悅。這種心理如何讓我們在風險麵前裹足不前,錯失潛在的巨大迴報?本書將探討如何理性地評估風險與收益,做齣更具勇氣的選擇。 其他隱藏的陷阱: 除瞭上述經典偏差,我們還將深入探討“近期效應”、“情感啓發式”等,讓你成為一個“不易被騙”的決策者。 第二章:洞察事物的本質——超越錶象的深度分析 真正的決策,不是基於直覺或錶麵的信息,而是建立在對事物深層邏輯的理解之上。本書將帶領你學會如何剝開層層迷霧,直擊問題的核心。 係統性思維的框架: 萬事萬物都 interconnected。我們將學習如何構建“係統圖”,理解各個要素之間的動態關係,預測微小變化可能引發的連鎖反應。 因果關係的辨析: 區分“相關性”與“因果性”,這是避免做齣錯誤判斷的關鍵。本書將提供實用的方法論,幫助你撥開迷霧,找到真正驅動事件發展的根本原因。 “五問法”的追根溯源: 學習如何運用層層遞進的提問方式,深入挖掘問題的本質,直到觸及最根本的驅動因素。 權衡多維度的優先級: 在復雜的決策中,往往涉及多個目標和約束。我們將學習如何構建“決策矩陣”,清晰地評估不同選項在不同維度上的錶現,做齣最優的權衡。 模擬與推演的藝術: 在現實世界中進行試錯成本高昂。本書將介紹如何利用思維模型和模擬工具,在腦海中預演不同決策的可能後果,從而降低風險。 第三章:預測未來的羅盤——趨勢識彆與概率思維 未來並非不可預測,而是隱藏在當下的趨勢之中。掌握識彆趨勢和運用概率思維的能力,將讓你在不確定性中掌握主動權。 識彆“弱信號”與“強趨勢”: 往往最顛覆性的變化,都源於最初不被重視的“弱信號”。本書將教授你如何捕捉這些信號,並判斷其是否會演變成改變格局的“強趨勢”。 概率思維的修煉: 停止對“絕對正確”的追求,擁抱“概率思維”。我們將學習如何量化不確定性,理解“可能性”比“確定性”更重要。 “黑天鵝”事件的應對: 那些極小概率、但一旦發生就能産生巨大影響的事件,我們該如何防範與應對?本書將提供一係列策略,讓你在“黑天鵝”麵前不至於束手無策。 場景規劃的智慧: 並非隻有一種未來。我們將學習如何構建多種可能的未來場景,並為每種場景製定相應的決策預案,從而增強決策的魯棒性。 學習的曆史與未來的啓示: 從曆史的長河中汲取經驗,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周期性與規律性,為預測未來提供寶貴的視角。 第四章:行動的勇氣與迭代的智慧——執行與優化 再完美的決策,如果沒有有效的執行,也隻是紙上談兵。而持續的優化,則是讓決策不斷趨於完美的保障。 “最小可行性行動”原則: 如何在信息不完全的情況下,邁齣第一步?本書將介紹如何以最小的成本進行試錯,並從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 反饋循環的建立: 決策並非一成不變。我們將學習如何構建有效的反饋機製,持續收集信息,及時調整方嚮。 “擁抱失敗”的文化: 失敗是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本書將幫助你重塑對失敗的認知,將其轉化為前進的動力。 數據驅動的決策優化: 如何有效地收集、分析與利用數據,來衡量決策的效果,並進行持續改進。 情緒管理與決策韌性: 在執行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挫摺和壓力。本書將提供實用的情緒管理技巧,幫助你保持冷靜,堅持目標。 第五章:打造你的“決策引擎”——個性化與實踐 理論的學習最終要落到實踐。本章將幫助你整閤所學知識,構建屬於自己的高效決策體係。 從“知道”到“做到”的轉化: 提供大量的案例分析與練習,讓你將理論知識內化為實際能力。 個性化決策風格的塑造: 認識到每個人的優勢與劣勢,找到最適閤自己的決策方式。 長期主義與復利效應: 強調決策能力的提升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其價值將在長期中顯現。 構建你的“智囊團”: 學習如何從他人那裏獲取有價值的見解,並融閤到自己的決策過程中。 終身學習的承諾: 鼓勵讀者保持開放的心態,不斷學習新知識,適應不斷變化的世界。 本書的目標讀者: 渴望提升決策效率與準確性的職場人士: 無論是初入職場的新人,還是身處管理層的領導者,本書都將為你提供一套強大的思維工具,讓你在工作場閤遊刃有餘。 麵臨人生關鍵抉擇的探索者: 無論你是選擇職業道路、進行重要投資,還是規劃人生藍圖,本書都將為你提供清晰的指引,幫助你做齣更明智的選擇。 對未知充滿好奇與探索欲的學習者: 如果你對人類的認知、思維的奧秘感興趣,本書將為你打開一扇通往更深層理解的大門。 任何希望擺脫“選擇睏難癥”,成為更有影響力的人: 本書將賦予你自信和能力,讓你敢於做齣重要決策,並引導自己和他人走嚮更美好的未來。 《洞悉未來,把握瞬間》不是一本速成的秘籍,而是一次深刻的思維之旅。它將改變你看待世界的方式,重塑你的決策習慣,最終讓你在復雜的世界中,以清晰的洞察力,果斷的行動力,把握住屬於自己的每一個寶貴瞬間,創造屬於自己的輝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