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记(买中文版全译本赠英文原版 套装共2册) [GULLIVER'S TRAVELS]

格列佛游记(买中文版全译本赠英文原版 套装共2册) [GULLIVER'S TRAVEL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乔纳森·斯威夫特 著,白马 译
图书标签:
  • 经典文学
  • 外国文学
  • 英国文学
  • 讽刺小说
  • 冒险故事
  • 儿童文学
  • 双语阅读
  • 名著
  • 斯威夫特
  • 格列佛游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宇航出版社
ISBN:9787515914145
版次:1
商品编码:12299286
包装:软精装
外文名称:GULLIVER'S TRAVELS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4
字数:205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格列佛游记》1726年在英国出版后便受到读者追捧,一周之内售空。出版几个世纪以来,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在中国也是很具影响力的外国文学作品之一,被列为语文新课程标准必读书目。根据其内容改编的电影分别于1977年、1996年、2010年被搬上大荧幕。

《我的心灵藏书馆:格列佛游记(英文注释版)》是世界传世经典名师注释本的唯美呈现!原汁原味的名著阅读不再遥不可及!

★十八世纪英国讽刺小说的传奇经典★天马行空的幻想背后深谙社会的弊端★神游于奇思妙想,怅然于荒诞讥嘲★看似轻快的童话小舟载满苦涩的忧世情怀★翻译名家白马的经典译本★诙谐生动、忠实流畅、栩栩如生★北京外国语大学名师团队注释★名师注释版让你读懂原著★英语学习者和文学爱好者的藏书之爱。

《我的心灵藏书馆:格列佛游记(英文注释版)》是世界传世经典名师注释本的唯美呈现!原汁原味的名著阅读不再遥不可及!

  ◆经典版本,呈现原汁原味的英文名著。本套丛书大部分参考美国企鹅出版集团出版的“企鹅经典丛书”(Penguin Classics)和英国华兹华斯出版公司出版的世界名著系列(Wordsworth Classics),对两种版本进行校对。力求为读者呈现原汁原味的英文名著。

  ◆名师选编,本本畅销。本套丛书是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名师团队从浩如烟海的名著世界中精选而出,并由翻译教授陈德彰寄语推荐。精选名著本本畅销,风靡世界数十年,尤其适合热爱英文原版名著的广大青年读者朋友阅读。

  ◆名师注释,精确理解原版英文名著。本套丛书特邀北京外国语大学名师团队注释。文化背景详细注释,词汇短语详细说明,包含所有4级以上的难点词汇,使阅读毫无障碍。另外对文中的长句、难句、复杂句进行了重点分析解释,并提供译文,使英语学习者读懂名著,理解名著,爱上名著。


内容简介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创作的一部长篇游记体讽刺小说,作品以里梅尔·格列佛船长的口吻叙述周游四国的经历。通过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小人国)、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的奇遇,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还以令人惊叹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观念,作者用了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的幻想写出了荒诞而离奇的情节,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英国议会中毫无意义的党派斗争,统治集团的昏庸腐朽和唯利是图,对殖民战争的残酷暴戾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时它在一定程度上歌颂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统治者的英勇斗争。

作者简介

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667—1745年),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作家,政论家,讽刺文学大师,被高尔基誉为“世界伟大文学创造者”,以《格列佛游记》和《一只桶的故事》等作品闻名于世。乔纳森·斯威夫特是英国启蒙主义时期的作家,但却不同于大多数反对封建主义、讴歌资本主义的启蒙主义作家,他对资本主义的本质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大多数作品反映了普通人生活的艰辛与困苦。同时他放弃了长期统治英国文学界的古典主义文学标准,进行现实主义创作,从而使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白马,原名刘翔,原籍江苏无锡,浙江大学副教授。出版专著、诗作及译作多部。


目录

目录

Contents


第一卷 利立普特(小人国)游记

第一章 / 2

第二章 / 12

第三章 / 21

第四章 / 28

第五章 / 33

第六章 / 39

第七章 / 48

第八章 / 55


第二卷 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游记

第一章 / 62

第二章 / 73

第三章 / 79

第四章 / 89

第五章 / 94

第六章 / 103

第七章 / 112

第八章 / 119


第三卷 勒皮他、巴尔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锥、日本游记

第一章 / 132

第二章 / 138

第三章 / 147

第四章 / 154

第五章 / 161

第六章 / 169

第七章 / 175

第八章 / 180

第九章 / 187

第十章 / 191

第十一章 / 200


第四卷 “慧骃”国游记

第一章 / 206

第二章 / 214

第三章 / 221

第四章 / 228

第五章 / 234

第六章 / 241

第七章 / 248

第八章 / 256

第九章 / 263

第十章 / 269

第十一章 / 277

第十二章 / 286


前言/序言

1

1985年,美国《生活》杂志在百万读者中开展评选“人类有史以来的最佳图书”活动,结果英国18世纪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列第十一名。英国小说家毛姆说:“《格列佛游记》有机智和讽刺,有巧妙的构思,洒脱的幽默,泼辣的讥嘲,痛快淋漓。它的文体精彩绝伦。至今没有人用我们这艰难的文字写得比斯威夫特更简洁、更明快、更自然的。”大批评家威尔逊把斯威夫特称为六位最伟大的英国作家之一,排名仅在莎士比亚和弥尔顿之后。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一生中读过《格列佛游记》不下六次,他说:“如果要我开一份书目,列出哪怕其他书都被毁坏时也要保留的六本书,我一定把《格列佛游记》列入其中。”

无疑,《格列佛游记》是一本奇书,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是一本测量读者深度的书,它是一本最给人快乐的书,但也是一本最令人神伤的书,有时甚至可以说这是一本愤怒的书。它可以被简单地阅读,也可以引人进入思想史和政治史的幽暗中。美国当代思想家布鲁姆在《巨人和侏儒》中对此书有鞭辟入里的分析。他说:“它是最优秀的儿童故事,但也是一个颇为讨厌的故事。斯威夫特能够赋予纯真以魔力,对败坏却嬉笑怒骂。”他说的“讨厌”意思是,这本书即使对一个成年读者也是繁难的,也是一种挑战,它是一本真正的源于经典而本身又成为经典的奇书,它“所引发的笑声是荷马和柏拉图的标准所认可的”,它像一个坛子,把它出现以前的人类思想都吸纳进去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斯威夫特是一个巨人,同时代的艾迪生称他是“国民中最伟大的天才人物”,大小说家萨克雷也说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天才人物”。他是担当得起这个称誉的。

2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英国18世纪杰出的政论家和讽刺小说家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667—1745)。斯威夫特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贫苦家庭,他是遗腹子,从小由叔父抚养长大。十五岁时就读于都柏林三一学院,获学士学位,他的学业并不特别的顺利,据说他曾因“迟钝和智力不足被终止攻读学位”。但他很快摆脱了困境,并于1692年获牛津大学硕士学位,到了1701年,他获三一学院神学博士学位。斯威夫特在大学里的主修哲学和神学,但他个人更偏爱文学和历史。1688年,斯威夫特前往英国,做了穆尔庄园主人威廉·邓波尔爵士的私人秘书,直到1699年邓波尔去世。在担任秘书期间,他阅读了大量古典文学名著。斯威夫特跟随邓波尔的这十年,不但让他通晓了人情世故,还磨炼了他的文笔。“他写了烧,烧了写,几乎写遍所有题目,用尽所有风格”。1699年,斯威夫特回到爱尔兰,在都柏林附近的一个教区担任牧师,但他因为教会中的事务常去伦敦,后来卷入了伦敦的辉格党与托利党之争。斯威夫特在爱尔兰的生活既没有耗尽他的精力,也未能满足他的雄心。他由于经常跑到伦敦,频繁出入咖啡馆,所以结识了艾迪生、斯蒂尔、蒲柏和康格里夫等著名文人。跟他们一样,他的同情心在辉格党一边,但他却同时受到托利党首领的器重,担任过该党《考察报》主编。1714年托利党失势,他回到爱尔兰,任都柏林圣帕特里克教堂的主持牧师,同时着手研究爱尔兰现状。

斯威夫特平素不以爱尔兰人自居,总把自己当成一个“被扔到爱尔兰的英格兰人”,但作为一名“人类自由斗士”,他对英格兰人非法统治的后果极为不满,所以他积极支持并投入争取爱尔兰独立自由的斗争中,但一个个美好的梦想最后都破灭了。晚年的斯威夫特内心十分孤独,只限于和屈指可数的几个朋友交往。他将自己积蓄的三分之一用于各种慈善事业,用另三分之一的收入为弱智者盖了一所圣帕特里克医院。然而,此时的斯威夫特已被疾病折磨得不成样子,许多人甚至认为他完全疯了。他希望死时“尽可能秘密地在午夜十二点”;他要求其黑色大理石墓碑上的拉丁文碑铭“字体要大,雕刻要深,镀金要浓”,以铭记他已从“凶猛的义愤”中解脱出来,不再让它“撕碎自己的心”。1745年10月19日,斯威夫特辞世而去,终年七十八岁,葬于圣帕特里克大教堂。

斯威夫特的文学才能很早就显露出来,他写过一些诗和文章,但真正使他扬名的是讽刺散文《一只澡盆的故事》(1704),在这篇文章中他讽刺并抨击了英国各教派的虚伪和无耻,对一切伪善和形形色色的宗教骗局进行猛烈开火,如此尖刻而犀利的笔墨在英国此类文学中罕有匹敌。此后他又写了《布商的信》(1724—1725,抨击英国政府对爱尔兰的货币政策)、《一个小小的建议》(1729,讽刺英国对爱尔兰人民利益的压榨和情感的欺侮)等等。

斯威夫特的代表作是《在世界几个边远国家的旅行》,即通常所说的《格列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s),这部书完成于1726年。斯威夫特一生写的大量作品几乎都是不署名出版的,只有《格列佛游记》例外,他出版此书得到的稿酬是两百英镑。

3

《格列佛游记》无疑是斯威夫特的呕心沥血之作。在这本书中,斯威夫特的叙事技巧和讽刺才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作品的主人公里梅尔·格列佛是个英国外科医生,在远洋船上任随船医生,后来担任船长;他受过良好的教育,为祖国而自豪,在其职业和政治两方面似乎都颇有见识;格列佛是典型的18世纪英国人,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基本价值观念,他信任理性,显然是洛克学说的支持者,相信后天经验是知识的源泉。格列佛只是一个普通人,反映了当时一般的观念,格列佛对这个世界的反应是理性和科学的。诚如《牛津简明英国文学史》指出的,我们必须把格列佛与斯威夫特分开看待,“把格列佛与斯威夫特混淆起来将有损于后者作为作家、讽刺文学家和自由战士的形象”。斯威夫特与格列佛正好相反,他认为这种当时典型的价值观对于人类来说是危险的,如果像具有科学头脑的格列佛那样把自己的信念完全寄托于这个崇拜物质的世界,那将是愚蠢的。学者马洛指出,斯威夫特设置这一个角色是为了证明潜藏于“启蒙时代”的价值观中的巨大缺陷。格列佛是一个平庸的人,而斯威夫特正是利用了主人公的这种局限达到了最充分的讽刺效果。

全书由四卷组成,在每一卷中格列佛都要面临常人难以想象的特殊情况。

在第一卷中,主人公来到小人国(利立普特)。格列佛与利立普特人的大小比例为十二比一,小人国的人个子仅有六英寸,他置身其中,就像一座“巨人山”。起先他被小人们捆了起来,但后来由于他表现温顺并答应接受某些条件,小人国国王同意恢复他的自由。此时,该国正遭到另一小人国(布莱夫斯库)入侵,格列佛涉过海峡把敌国舰队的大部分船只掳来,迫使敌国遣使求和。尽管格列佛立了大功,但后来因在几件事情上得罪了国王,国王决定刺瞎他的双眼,将他活活饿死。格列佛得知消息,仓皇逃向邻国,修好一只小船,起航回家。

在第二卷里,格列佛又一次出海时,遭遇风暴,船被刮至一片陌生的陆地。这陆地叫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格列佛一到这里,由“巨人山”一下子变成了侏儒,置身大人国,自己仿佛变成了一个利立普特(小人国)人,比例倒了过来,成了一比十二。在大人国的农夫面前,格列佛像鼹鼠般大小,被农夫当作玩物带回家。为了赚钱,农夫竟把他带到市镇,让他耍把戏,供人观赏。后来他被王后买去,得以与大人国的国王相处。逐渐地,格列佛思乡之情日益浓烈,在一次随国王巡视边境时佯称有病,去海边呼吸新鲜空气。当他在岸边钻进小木箱(他的房间)睡觉时,一只大鹰将木箱叼走。后来木箱落入大海,被路过的船只发现,里面的格列佛获救,终于又回到英国。

全书第三卷比较松散,铺得较开,写格列佛以勒皮他(飞岛)游历为中心,兼及巴尔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锥和日本四个地方的游记。格列佛出海后,从中国口岸来的海盗袭击了他们的船。他们靠一只小艇在海上漂流,艇破后漂到一个礁石岛上。一天,他看见一个浮在空中的庞然大物从天而降。原来,这是一个叫作勒皮他的飞岛,勒皮他人是悬在空中的人,从生活状态到思想状态都是这样。他们都是学者,他们无所事事,沉浸在抽象、遥远的天文学和数学的天地里。连同国王在内,岛上的人们都心不在焉,甚至他们自己正在进行谈话的要点也要专门雇一些仆人来提醒他们。格列佛考察了那里的大学,看见为改善农业和建筑的成百个想入非非的工程设计正在进行。然后,格列佛还来到巫人岛格勒大锥,后来旅行到日本。

《格列佛游记》的第四卷,写格列佛在“慧骃国”的游历,这是历来最有争议的部分。他签约当上了一条船的船长,中途船员叛乱,把船长关在他的舱房达数月之久,最后,他被抛在一条狭长的小艇上。上岸后他几乎要被一群令人作呕的半人半猿的怪物逮住,但一匹马的走近吓走了怪物们。格列佛明白,他来到了马的国度。在这里,一种被称作“慧骃”的具有理性的马统治着那些被称作“野胡”的非理性类人动物。格列佛向马主人描绘他的祖国,说出人们普遍的生存状况,然而,对那些坦率正直的慧骃来说,他所述说的战争与法庭之类的事物是那样的陌生。在“慧骃国”那儿,格列佛遭到智慧而理性的慧骃的放逐,满心怅惘地回到那块生他养他如今却叫他厌恶的故土,愤怒而又无可奈何地与一帮“野胡”在一起度过自己的余年。



探索未知世界的奇幻旅程:经典名著精选 本书精选了多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学经典,带领读者穿越时空,领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独特想象力与深刻思想。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史上的瑰宝,更是对人性、社会、道德的深刻反思。 一、《百年孤独》(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作者:加布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内容梗概: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被誉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巅峰之作。小说以其磅礴的气势、瑰丽的想象和史诗般的结构,描绘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在虚构的马孔多镇的兴衰史。 故事从家族的奠基人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和乌尔苏拉的结合开始,他们建立的马孔多,最初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伊甸园,随后经历了政治动荡、香蕉公司的入侵、连绵不绝的雨季,直至最终的毁灭。 马尔克斯在叙事中娴熟地编织了现实与超自然元素:会预言的吉普赛人、漂浮的牧师、被蚂蚁吃掉的婴儿、预知死亡的家族诅咒……这些魔幻的意象并非脱离现实,而是对拉丁美洲历史与现实的深刻隐喻。小说探讨了孤独、爱、时间循环、记忆与遗忘等永恒主题。家族成员的名字不断重复,象征着历史的宿命和无法逃脱的悲剧循环。最终,当最后一位家族成员破译了记载家族所有历史的羊皮卷时,马孔多也迎来了被飓风彻底抹去的命运。 文学价值: 本书不仅是拉美“文学爆炸”时期的标志性作品,更以其独特的叙事技巧——意识流、多重视角切换、精妙的时间处理——重新定义了现代小说。它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历史洪流时的无力感,以及在孤独中对永恒联系的渴望。 --- 二、《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 作者:简·奥斯汀 (Jane Austen) 内容梗概: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文学史上最受欢迎的爱情小说之一,以其机智的对话、对社会习俗的敏锐观察和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而著称。故事背景设定在十八世纪末的英国乡村,围绕着班纳特一家的五个女儿展开。 女主角伊丽莎白·班纳特是一位聪明、活泼、见解独到的年轻女性。当富有的单身汉查尔斯·宾利先生及其好友、更加高傲的达西先生搬到附近的尼日斐庄园时,平静的乡村生活被打破了。 故事的核心冲突源于两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缺陷:伊丽莎白的“偏见”和达西先生的“傲慢”。伊丽莎白因误信了迷人的威克姆的谎言,对初次见面的达西先生产生了强烈的负面印象,认为他自大、冷漠且不近人情。而达西先生则因为伊丽莎白的社会地位不高,对她和她的家庭流露出轻蔑之色。 随着一系列社交场合的交锋、误会和信息的不对称,两人的关系经历了极大的波动。达西先生最终克服了自己的阶级偏见,向伊丽莎白表达了爱意,却遭到了她的严词拒绝。随后,达西先生写下的一封信揭露了威克姆的真实品性,并解释了他干预宾利先生追求简·班纳特的原因,这让伊丽莎白开始反思自己的判断失误,并认识到自己先前的偏见有多深。 通过对信件、拜访和私人反思的描绘,两人最终学会了审视自我,理解彼此的优点与缺点,最终消弭了隔阂,实现了基于相互尊重和真诚理解的结合。小说也生动描绘了简·班纳特与宾利先生之间更为顺利的爱情线,以及莉迪亚的轻率行为带来的家族危机。 文学价值: 奥斯汀的杰作不仅是一部爱情小说,更是对当时中上层社会婚姻、财富和道德标准的讽刺性评论。它探讨了女性在特定社会结构下如何寻求独立和幸福,并确立了“理智与情感”之间平衡的永恒主题。 --- 三、《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 作者:艾米莉·勃朗特 (Emily Brontë) 内容梗概: 《呼啸山庄》是一部结构复杂、情感极其强烈的哥特式爱情悲剧小说,讲述了十九世纪末英格兰北部荒原上两个家族——恩萧家和拉文肖家——之间跨越两代人的爱恨情仇。 故事主要围绕着女主角凯瑟琳·恩萧和她被父亲带回家的神秘孤儿希斯克利夫展开。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自幼一同长大,他们的感情超越了友谊和亲情,达到了近乎灵魂融合的狂热境界。然而,凯瑟琳为了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和安稳的生活,选择了嫁给富有且温文尔雅的埃德加·拉文肖。 这一背叛彻底摧毁了希斯克利夫。他怀着巨大的屈辱和刻骨的仇恨离开了呼啸山庄。几年后,他以暴富的姿态归来,不再是那个充满激情的少年,而是一个冷酷、复仇心极强的人。 希斯克利夫的复仇计划精密而残忍,他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婚姻和经济手段,逐步夺取了呼啸山庄和邻近的画眉山庄的产业,并残酷地折磨了凯瑟琳的丈夫和女儿,以及他自己的妻子(凯瑟琳的侄女伊莎贝拉)。 凯瑟琳在巨大的精神折磨和对希斯克利夫的无法割舍的爱中郁郁而终,她死后灵魂仿佛永远萦绕在荒原之上。希斯克利夫的生活完全被对凯瑟琳的执念和复仇所占据,直到他生命尽头,他所渴望的,只是能与凯瑟琳的亡魂在地下的世界重聚。 小说的高潮出现在第二代:凯瑟琳的女儿小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的儿子林顿(以及另一个重要的角色哈里顿),他们的结合象征着两大家族仇恨的最终和解,以及荒原上暴风雨般的激情终于平息,回归到宁静和秩序。 文学价值: 《呼啸山庄》以其原始的、近乎野性的情感张力震撼了读者。它超越了传统的浪漫主义或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框架,深入探索了激情、占有欲、阶级冲突和毁灭性的爱。小说对荒凉而多变的大自然的描绘,也与其人物扭曲的内心世界形成了完美的对应。 --- 四、《简·爱》(Jane Eyre) 作者:夏洛蒂·勃朗特 (Charlotte Brontë) 内容梗概: 《简·爱》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伟大的女性小说之一,以第一人称叙事,讲述了主人公简·爱从童年到成年的心路历程和精神成长史。 简·爱自幼父母双亡,寄居在刻薄的姨妈家,遭受了无情的虐待,这塑造了她早年压抑却又倔强反抗的性格。随后,她被送往冷酷的洛伍德学校,在那里她经历了贫困和压抑,但也结识了珍贵的友谊,并接受了严格的教育。 成年后,简·爱成为萨菲尔德庄园的家庭教师,负责教育古怪的法西女童阿黛尔。在那里,她邂逅了庄园的主人——深沉、富有魅力却又脾气暴躁的爱德华·费尔法克斯·罗切斯特先生。两人在智力上的旗鼓相当和精神上的相互吸引,使他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简·爱逐渐相信,她终于找到了一个能真正理解她灵魂的伴侣,一个能够让她摆脱孤独和卑微身份的归宿。 就在两人即将举行婚礼的庄严时刻,一个巨大的秘密被揭露:罗切斯特先生已经有了一位在精神失常后被他秘密囚禁在顶楼阁楼里的妻子——伯莎·梅森。简·爱被迫面对道德与爱情的两难境地。她深爱罗切斯特,但她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尊严,拒绝成为一个罪人的“情妇”。 她毅然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在流浪和贫困中,简·爱意外地发现自己继承了一笔巨额遗产,并找到了血缘上的亲戚。在精神和物质都获得独立之后,她重返罗切斯特身边,发现庄园已被大火焚毁,罗切斯特的妻子已死,而他自己也双目失明,失去了一根手指。在这次磨难后,他们的社会地位恢复平等,简·爱终于能够以一个自由、富裕的独立女性的身份,嫁给同样残缺但内心得到净化的罗切斯特先生,实现了真正的精神契合与爱情。 文学价值: 小说深刻探讨了女性的独立、阶级偏见、宗教伪善以及对真爱与平等的渴望。简·爱是文学史上最早期的“现代女性”形象之一,她追求的不是依附地位的婚姻,而是基于灵魂平等的伴侣关系。

用户评价

评分

购买这套书的初衷,其实就是为了那个“中文全译本+英文原版”的组合。坦白说,在阅读中文译文的同时,时不时地翻看英文原版进行对照,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学习和享受过程。中文版负责提供流畅的故事体验,而英文原版则像是一扇通往作者原始意图的窗户。我发现对照阅读时,有些地方译者为了照顾中文的表达习惯而进行的微调,在原文里体现出完全不同的语感,这种细微的差别本身就构成了阅读的另一层乐趣。对于正在学习英语,尤其是想提升文学阅读能力的人来说,这个配置简直是无价的“教材”。它鼓励你不仅仅是看故事,而是真正去品味、去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构建起那个宏大而荒诞的世界的。这种“双语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远胜于单独阅读任何一个版本。

评分

这本书的故事结构和想象力,简直是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我说的不是内容本身,而是它那种层层递进的叙事框架。每一次抵达一个新的国度,都不是简单的场景切换,而是一次对当时人类社会、政治体制乃至人性弱点的彻底解构和重塑。从宏伟的布罗卜丁奈格,到微小到令人发指的小人国,作者仿佛是在用显微镜和望远镜交替观察人类文明,总能找到那个最滑稽也最令人心寒的角度。这种结构上的精妙设计,使得每一次“旅行”都像是在进行一场精心策划的社会学实验。读到后面,你甚至会忘记这仅仅是一个冒险故事,它更像是一部犀利的小说形式的政治哲学论文,每一次的荒谬都指向了一个深刻的现实问题。

评分

我必须得说说这套书的翻译质量,这绝对是中文译本能否成功“登堂入室”的关键。初读几页,我就明显感觉到这不是那种生硬的、机械性的直译。译者显然是下了大功夫去理解乔纳森·斯威夫特在字里行间所蕴含的辛辣讽刺和深刻的社会批判。语言的流动性非常自然,即便是描述那些光怪陆离的异国景象,文字依然保持着一种优雅而精准的节奏感,读起来毫不费力,甚至能感受到原文那种特有的古典英式幽默的“韵味”。很多复杂的哲学思辨和政治隐喻,都被翻译得恰到好处,既保留了原意,又符合现代中文读者的理解习惯。这种高水准的转译工作,极大地降低了我们接触经典文学的门槛,让那些原本可能因为语言障碍而却步的读者,也能毫无障碍地享受到这场思想的盛宴。相比起一些粗制滥造的版本,这个译本的价值简直是无法估量。

评分

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塑造人物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近乎冷酷的客观性。格列佛这个角色,从一个普通的航海家,一步步变成一个被异化、最终甚至无法与同类和平相处的“局外人”,这种转变过程的描写极其细腻和真实。他身上的那种“启蒙的代价”体现得淋漓尽致——当你见识过太多“更完美”或“更野蛮”的社会形态后,你原有的世界观必然会崩塌。出版方选择这个全译本,意味着我们能完整地捕捉到他内心从最初的惊奇、到后来的傲慢、再到最后的绝望和疏离的每一步心路历程。这不仅仅是关于旅行的记录,更是关于一个“觉醒者”如何被其所见的真相所反噬的故事,读完之后久久不能平静,它迫使你反思自己身处的“正常”世界,究竟是不是真正的“常态”。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中文版的印刷质量没得说,纸张的质地摸上去很舒服,油墨的色泽饱满,阅读起来眼睛一点都不累。尤其值得称赞的是,装帧上似乎还花了一些心思,封面采用了某种略带纹理的材质,提升了整体的质感,放在书架上绝对是件赏心悦目的“藏品”。更别提那个赠送的英文原版了,虽然是作为“赠品”出现,但它的装帧也绝不含糊,无论是字体选择还是内页排版,都透露着一种经典文学作品应有的庄重和考究。看得出来,出版方在制作这套书的时候,是抱着对原著应有的敬意和对读者体验的重视来完成的。这种对细节的打磨,让阅读的仪式感瞬间被拉满了,让人更加期待一头扎进这个奇妙的旅程之中。这种内外兼修的出品,对于我们这些热爱实体书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

评分

《哈姆雷特》Hamlet

评分

 

评分

《奥赛罗》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剧中,人文主义思潮鼓励苔丝狄蒙娜和奥赛罗勇于冲破禁锢追求幸福,但阶级势力的传统价值观让奥赛罗深陷种族歧视的漩涡,最终

评分

经典之作,英汉各一本,纸张印刷精美,仔细看看,值得收藏,支持京东!

评分

比如,不可以吃最爱的零食,或取消休息日全家出去游玩的事项。

评分

中英文版都有,印刷还不错。

评分

每次京东图书促销的时候,就是我买进的时候,一大推的书,每天用优惠券很实惠。再加上京东的送货速度很快,售后服务很好,棒棒的!每一本书都是作者思想的精心表达,特别是那些经过历史与时光的淘汰仍然被人们所关注的书籍,是人类的灵魂所在。所以,书本里有思想在流动,我们要汲取。

评分

少玩会手机,多看看书还是不错的

评分

sO on.Delivery in a timely manner,distribution staff is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