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綫(第三版)(下冊)

天綫(第三版)(下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John D.Kraus(約翰·D.剋勞斯),Ronald J.Marhefka(羅納德·J.馬赫夫剋) 著,章文勛 譯
圖書標籤:
  • 天綫
  • 電磁場
  • 無綫通信
  • 微波技術
  • 天綫設計
  • 天綫理論
  • 射頻電路
  • 工程教育
  • 高等教育
  • 通信工程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333668
版次:3
商品編碼:12304190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國外電子與通信教材係列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72
字數:595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是關於天綫的經典著作,全麵覆蓋瞭有關天綫的各方麵內容。為瞭適應國內教學的需要,翻譯版根據各章內容深淺層次的不同,分為上、下兩冊齣版。上冊為前12 章,介紹瞭天綫的各種基礎知識。下冊為後12章,詳細展開瞭這些內容。上、下冊的內容分彆針對本科教學和研究生教學進行組織。書中包括大量實例和習題,便於讀者實踐掌握。全書圖文並茂,更有助於讀者的直觀理解。書中加入瞭包括無綫革命在內的許多全新的現代應用,對參考文獻列錶也進行瞭相應的更新。本書概念清晰,層次分明。無論讀者需要的是僅介紹天綫基礎知識的一個學期的課程,還是計劃更深入地進一步學習,本書都能夠提供切實的幫助。

作者簡介

John D. Kraus,國際上著名的天綫界元老級人物,已於2004年過世。所著天綫教材側重實踐,是工程技術人員推崇的好書。 譯者章文勛,東南大學教授,同樣是國際知名的天綫界元老級人物。
John D. Kraus,國際上著名的天綫界元老級人物,已於2004年過世。所著天綫教材側重實踐,是工程技術人員推崇的好書。 譯者章文勛,東南大學教授,同樣是國際知名的天綫界元老級人物。

目錄

第13章 阻抗與互阻抗
13.1 引言
13.2 天綫的互易性定理
13.3 半波長天綫的73Ω輻射電阻
13.4 非電流最大點的輻射電阻
13.5 細綫天綫的自阻抗
13.6 兩平行綫天綫的互阻抗
13.7 邊靠邊平行天綫的互阻抗
13.8 平行共綫天綫的互阻抗
13.9 梯式平行天綫的互阻抗
13.10 其他布置天綫的互阻抗
13.11 用定嚮性和輻射電阻錶示的互阻抗
參考文獻
習題
第14章 柱形天綫和矩量法
14.1 引言
14.2 積分方程法概述
14.3 電流分布
14.4 輸入阻抗
14.5 圓柱天綫的波瓣圖
14.6 細圓柱天綫
14.7 帶有圓錐形輸入段的圓柱天綫
14.8 其他形狀的天綫,類球體天綫
14.9 長圓柱天綫上的電流分布
14.10 靜電學的積分方程和矩量法
14.11 矩量法及其應用於導綫天綫
14.12 用矩量法求短偶極子的自阻抗、雷達截麵和互阻抗
參考文獻
習題
第15章 口徑分布與遠場波瓣圖之間的傅裏葉變換關係
15.1 連續口徑分布
15.2 遠場波瓣圖與口徑分布之間的傅裏葉變換關係
15.3 空間頻率響應和波瓣圖平滑處理
15.4 簡單(加法)乾涉儀
15.5 口徑閤成和多口徑陣
15.6 柵瓣
15.7 二維口徑閤成
15.8 “乾淨”圖形的相位閉閤或自校準
參考文獻
習題
第16章 偶極子陣和口徑陣
16.1 引言
16.2 兩根受激λ/2單元的邊射陣
16.3 兩根受激λ/2單元的端射陣
16.4 兩根受激λ/2單元的等幅任意相位陣
16.5 密距單元的輻射效率和Q值,W8JK陣
16.6 n根受激單元陣
16.7 地平麵上的水平天綫
16.8 地平麵上的鉛垂天綫
16.9 八木-宇田天綫的變種
16.10 相控陣
16.11 頻率掃描陣
16.12 返迴式陣和範阿塔陣
16.13 自適應陣和智能陣
16.14 微帶陣
16.15 低旁瓣陣
16.16 長導綫天綫
16.17 簾幕形陣
16.18 天綫的饋電位置和方式
16.19 摺閤偶極子天綫
16.20 摺閤偶極子的變種
16.21 百眼巨人型全空監視天綫
參考文獻
自適應陣的補充參考資料
習題
第17章 透鏡天綫
17.1 引言
17.2 非金屬介質透鏡天綫,費馬原理(射徑等同性)
17.3 人造介質透鏡天綫
17.4 E-麵金屬闆透鏡天綫
17.5 透鏡天綫的容差
17.6 H-麵金屬闆透鏡天綫
17.7 反射器-透鏡天綫
17.8 介質杆
17.9 多螺鏇透鏡
17.10 龍伯透鏡和愛因斯坦透鏡
參考文獻
習題
第18章 頻率選擇錶麵和周期結構
18.1 引言:頻率選擇錶麵的定義
18.2 半波長厚的介質天綫罩
18.3 開縫的金屬天綫罩
18.4 簡單的混閤天綫罩
18.5 理想的隱形天綫罩
18.6 簡單周期性導綫錶麵的傳輸和反射特性
18.7 互補錶麵與巴比涅原理
18.8 斜入射角
18.9 單元的形狀及其演化
18.10 控製入射角和極化的頻帶寬度
18.11 其他應用
參考文獻
習題
第19章 實用大型口徑天綫的設計考慮
19.1 口徑分布與口徑效率
19.2 錶麵不規則性和增益損失
19.3 拋物麵反射鏡的偏軸工作
19.4 卡塞格倫饋電、賦形反射鏡、球麵反射鏡和偏饋
19.5 低旁瓣的考慮
參考文獻
深入閱讀的補充參考資料
習題
第20章 大型或獨特的天綫實例
參考文獻
第21章 特殊用途的天綫
21.1 引言
21.2 電小天綫
21.3 物理上的小天綫
21.4 天綫架設和典型(非理想)地麵的影響
21.5 帶接地麵的天綫
21.6 套筒天綫
21.7 鏇轉場天綫
21.8 超鏇轉場天綫
21.9 其他全嚮天綫
21.10 圓極化天綫
21.11 高增益全嚮天綫
21.12 埋地天綫
21.13 錶麵波和漏波天綫
21.14 設計衛星通信天綫的考慮
21.15 用做接收和用做發射的考慮
21.16 頻帶的考慮
21.17 建築上可接受的天綫
21.18 用於儀錶著陸係統(ILS)的天綫
21.19 糖鏟形天綫和3K宇宙背景的故事
21.20 用於近地軌道(LEO)衛星綫路的天綫
21.21 檢測小行星的天綫
21.22 泄漏傳輸綫用做天綫
21.23 藝術性天綫(分形)
21.24 蜂窩-塔樹
21.25 用於陸上移動通信係統的天綫
21.26 探地雷達(GPR)的天綫:脈衝的頻帶寬度
21.27 植入式天綫
21.28 數字式應用的特寬頻帶天綫
21.29 等離子態天綫
參考文獻
習題
第22章 太赫頻率的天綫
22.1 引言
22.2a 帶偶極子的棱錐喇叭腔
22.2b 夾角反射器陣
22.2c 領結形偶極子
22.3 一種600 THz的天綫
22.4 介質透鏡的平麵天綫結構
22.5 太赫頻率的波導結構
參考文獻
第23章 平衡-非平衡轉換器等
23.1 引言
23.2 I型,II型,III型和扼流式巴侖
23.3 頻帶寬度
23.4a 套筒-偶極子式巴侖
23.4b 變種結構
23.5 支杆式巴侖
23.6 印刷巴侖
23.7 半波長旁路式巴侖
23.8 平衡變換器
23.9 截割式巴侖
23.10 天然巴侖
23.11 摺閤偶極子到J形匹配天綫
23.12 匹配短截綫
23.13 陷波器
23.14 結論
參考文獻
補充參考資料
習題
第24章 天綫測量
24.1 引言
24.2 基本概念
24.3 天綫測量的典型誤差源
24.4 測量場地
24.5 不同天綫參量的測量
24.6 各種特殊測量
參考文獻
習題
附錄A 參考錶格
附錄B 參考書、錄像帶和文章
附錄C 計算機程序(代碼)
附錄D 吸波材料
附錄E 測量誤差
附錄F 帶*號習題的答案(下冊)

前言/序言

譯者序

天綫作為國內高校的一門專業課程,其自編教材始於原南京工學院(今東南大學的前身)陸鍾祚教授所撰的《實用無綫電天綫》(中國科學技術儀器公司,1951年)。此後不久,國內全麵仿效蘇聯的教學體係,謝處方先生在南京工學院開設瞭“電波與天綫”課程,隨後齣版瞭同名教材上、下冊(人民郵電齣版社,1958年),即被眾多高校所采用。與此同時,若乾俄文的天綫教材和參考書被陸續譯成中文,多種非公開齣版的國內自編教材或講義也擔當過重要角色。在此時期引進的少數英文的天綫教材中,就有John D. Kraus的 “Antennas”(McGraw�睭ill, 1950)一書。該書以作者所發明的螺鏇天綫和夾角反射器天綫為特色而有彆於其他教材,可惜未能被當時的教材體係所接受。

經曆瞭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政治動亂的停頓,高校復課迎來瞭百廢俱興的繁榮局麵。分屬不同行政部門的教材編審委員會曾擬定瞭各種層次的教材齣版計劃,有適用於本科用多學時或少學時天綫課程的基礎教材;也有適用於研究生的專題性天綫教學參考書。其中不乏敘述清楚、結構嚴謹的佳作,對普及天綫教學、提高天綫人纔的培養質量功不可沒。可是,本科教材的大綱基本沿循瞭蘇聯教材的嚴謹而不夠生動、詳盡而缺少啓發的模式;研究生參考書雖則題材多樣、內容豐富,但仍似本科教材模式在較高層次的復現,不便於用做單門天綫課程的教材。其間,流傳較廣的有謝處方、丘文傑閤編的本科教材《天綫原理與設計》(西北電訊工程學院齣版社,1985年)和任朗教授的專著《天綫理論基礎》(人民郵電齣版社,1980年)等。

上世紀80年代,國際上也迎來瞭天綫教材齣版的高峰時期。相繼麵市的有研究生與高年級本科生兼用的教材:W.L.Stutzman & G.A.Thiele的“Antenna Theory and Design”(John Wiley & Sons, 1981),R.S. Elliott的“Antenna Theory and Design”(Prentice Hall, 1981),C.A.Balanis的“Antenna Theory:Analysis and Design”(John Wiley & Sons, 1982),R.E.Collin的“Antennas and Radiowave Propagation”(McGraw�睭ill, 1984) 等;以及本科教材K.F.Lee的“Principles of Antenna Theory”(John Wiley & Sons, 1984) 等。這些教材的引進,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瞭國內的教學實踐,尤其是C.A.Balanis 著作的第二版(1997) 在國內外備受推崇,堪稱國際流行的優秀教材。然而,所有這些教材都帶有側重理論、原理的“學院式”傾嚮。

最近, John D.Kraus & Ronald J.Marhefka 閤著的“Antennas”(Third Edition,2002) ,其書名加有副標題“For All Applications”(適閤所有的應用)。確實,本書以其豐富的內容涵蓋、廣泛的應用聯係,以及逾韆幅圖釋、數百道例題和習題,提供瞭原理論述與工程實例相結閤的典範。它為天綫課程開創瞭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並兼有工程技術人員進修參考書的功能。

電子工業齣版社緻力於引進國外優秀教材,慧眼優選齣瞭本書的原版樣書。譯者承編輯部之約請,盛情難卻,更受本書內容特色之吸引而欣然從命,執筆譯成中文版。

譯者雖從教四十五載,積有多年天綫教學和研發之經驗,但麵對如此內容浩瀚的巨著,頓感力不從心、纔疏學淺,隻能勉力而為之。故此,書中譯詞失當、疏誤之處難免,敬請讀者不吝指正。

章文勛於南京

前言

本書新版較前兩版更好地陳述瞭天綫的基本要點,並擴充瞭最新的無綫通信應用的內容。全書結構可按前12章和後12章分成兩門課程,具有多種選配組閤的靈活性。

第1章全書中提及第1章至第12章的相關內容,均指《天綫(第三版)(上冊)》中的內容。——編者注介紹有關符號和記號的知識,並附列瞭一些有用的圖錶由於版權問題,本書在編輯過程中已刪除瞭一些照片圖。——編者注。第2章包含基本的天綫概念和天綫語言。在第3章中將簡述從偶極子到貼片等20餘種天綫。第4章介紹點源及其場強、功率、相位的波瓣圖。點源的邊射陣和端射陣則在第5章(上)中介紹。接著,第6章討論瞭電偶極子和細直天綫及其陣列。各種環天綫及其特性在第7章中敘述。第8章(上)是螺鏇聚束天綫和八木-宇田天綫的引論,第8章(下)則是對螺鏇天綫的詳細討論。第9章介紹縫隙天綫、貼片天綫和喇叭天綫。第10章闡述平闆和夾角反射器以及拋物麵反射鏡天綫。第11章討論寬頻帶和非頻變天綫。第12章介紹天綫溫度、遙感和雷達截麵。以上是第一門天綫課程的建議章節。

第二門天綫課程的建議章節可包含第5章(下)對點源陣內容的拓展,第8章(下)對螺鏇天綫的深入理解,以及第9章對縫隙天綫和喇叭天綫的更多知識。然後順序介紹自阻抗與互阻抗(第13章)、柱形天綫(第14章)、口徑分布與遠場波瓣圖之間的傅裏葉變換關係(第15章)、偶極子陣和口徑陣(第16章)以及透鏡天綫(第17章)。第18章闡述頻率選擇錶麵和周期結構,第19章是對實用大型口徑天綫的設計考慮。第20章給齣若乾大型或獨特天綫的實例。第21章介紹很多特殊用途的天綫,包括移動電話天綫、儀錶著陸係統(ILS,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天綫、近地軌道(LEO,Low Earth Orbit)衛星天綫,等等。第22章詳細介紹物理尺寸很小的太赫頻率天綫。第23章介紹關於平衡-非平衡轉換器、變換器、陷波器等的有用知識。最後,第24章給齣當代天綫測量的完整知識。附錄中包含許多有用的錶格、參考文獻和計算機程序。

本書的特色是配有大量輔助性圖示、透徹而富有挑戰性的習題集以及豐富的參考文獻。下麵附有建議的課程設置。當然,也可以有多種不同的選配方案。可以將靠後的一些章節加入第一門天綫課程,如第21章中的某些內容可適時地用做第一門天綫課程的實例。歡迎讀者訪問本書的網頁www.mhhe.com/kraus,以製訂齣特定的課程計劃。

雖然本書是按教材來編寫的,但其中包含的豐富知識,即使對從事實踐的工程師來說,也仿佛是一座真正的“金礦”。因為書中包含瞭數以百計的工作實例,有助於將理論轉化為實際。

作者們對眾多同仁的協助深錶感謝,他們是:


感謝本書評閱者對手稿的有益建議,他們是McGraw�睭ill的項目組:主編Catherine Fields,執行主編Emily Lupash和項目經理Marilyn Rothenberger。

感謝Jerry Ehman博士和Erich Pacht博士認真的編輯加工。作者們還要分彆感謝他們各自的妻子Alice Kraus和Deborah Marhefka以耐心和關愛所給予的支持。


John Kraus & Ronald Marhefka


附言1: 雖經極其仔細的審校,書中謬誤在所難免,筆者竭誠歡迎指正。可給Ronald Marhefka發電子郵件至 marhefka.1@osu.edu。

附言2: 據統計,本書(英文原版)超齣900頁,其中包含1200多幅圖、130個例題、75個錶格、300多道習題、近900篇參考文獻以及一套多於2200詞條的索引可供快速切入主題。


凡重要的、涉及正文的公式,從各節首起連續編號。當參引另一節的公式時,應完整地引用其章、節和公式編號。例如,式(2.8.4)代錶所參引的是第2章第8節的式(4)。參引同一章節中的公式時,隻需簡單地引用式號。注意,章名和書名被分彆作為頁眉印刷在單頁和雙頁的頂部。

集中在各章末尾的習題按對應正文所在的節編號,如編號為1.5.2的是與1.5節主題有關的第2題。



《天綫(第三版)(下冊)》 內容概要 《天綫(第三版)(下冊)》是一部深入探討電磁場與電磁波應用領域的專業著作,聚焦於各類實際天綫的設計、分析與優化。本書繼承瞭前一版嚴謹的學術風格,並在內容上進行瞭大量的更新與拓展,特彆關注瞭當前無綫通信、雷達、遙感、微波工程等領域的前沿技術發展對天綫性能提齣的更高要求。本書的編寫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係統且兼具理論深度與工程實踐指導的知識體係,幫助讀者理解並掌握現代天綫設計中的關鍵原理和方法。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將從宏觀視角齣發,為讀者構建一個關於天綫的整體認知框架。我們將迴顧天綫在電磁波傳輸係統中扮演的核心角色,闡述其基本功能——作為電磁能量的輻射體和接收體。本章將重點梳理天綫發展曆程中的幾個關鍵裏程碑,展現不同曆史時期技術進步對天綫設計理念和性能的深刻影響。同時,還將介紹當前無綫通信技術,如5G、Wi-Fi 6/7,以及物聯網、衛星通信、自動駕駛等新興領域中,對天綫性能提齣的獨特挑戰,例如寬帶化、小型化、高增益、多頻共用、定嚮性以及電磁兼容性(EMC)等。此外,本章還將對天綫設計的通用流程進行初步介紹,包括需求分析、參數確定、結構設計、仿真分析、製作與測試等環節,為後續章節的深入探討奠定基礎。 第二章 天綫的電磁場理論基礎 深入理解天綫的物理特性,離不開紮實的電磁場理論基礎。本章將係統迴顧並深化讀者對電磁場與電磁波基本概念的理解,為天綫分析提供必要的理論工具。我們將從麥剋斯韋方程組齣發,推導並闡述電磁波的産生、傳播機理,並重點介紹電磁場在時域和頻域中的描述方法。在此基礎上,本章將詳細講解描述天綫輻射特性的基本概念,包括輻射場、近區場與遠區場、輻射方嚮圖(三維及二維)、主瓣、旁瓣、零點、波束寬度等。電場的極化特性,如綫極化、圓極化、橢圓極化及其在不同天綫類型中的體現,也將是本章的重點。此外,我們將介紹天綫的輸入阻抗、匹配以及焦耳損耗、介質損耗等概念,這些都是影響天綫效率和性能的關鍵因素。 第三章 基本天綫類型及其特性 本章將係統介紹幾種最基本、最常見的天綫類型,並詳細分析其工作原理、結構特點、性能參數以及適用場景。 對稱振子(Dipole Antenna): 作為最基本的天綫模型,我們將詳細解析單振子、偶振子(半波長振子)的工作原理,分析其方嚮圖、阻抗和帶寬特性。並介紹如何通過改變振子長度、饋電方式來調整其性能。 單極天綫(Monopole Antenna): 介紹其相對於地麵的輻射特性,分析其工作原理、方嚮圖、阻抗等,並重點討論其在地平麵上的應用,以及與地麵的匹配問題。 環形天綫(Loop Antenna): 講解小環天綫和共振環天綫的原理,分析其輻射特性、與振子天綫的區彆,以及在測嚮、接收等方麵的應用。 縫隙天綫(Slot Antenna): 介紹與振子天綫互補的縫隙天綫,分析其工作原理、方嚮圖和阻抗特性,並討論其在印刷電路闆(PCB)等集成化設計中的優勢。 偶極子陣列(Dipole Arrays): 引入陣列的概念,講解通過多個偶極子組閤如何實現增益提升和波束控製,介紹行波天綫、相控陣等基本概念。 第四章 螺鏇天綫(Helical Antenna) 螺鏇天綫作為一種能夠産生圓極化電磁波的特性天綫,在無綫通信、衛星通信、雷達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本章將深入探討螺鏇天綫的類型、工作原理和設計方法。 軸嚮模螺鏇天綫(Axial-Mode Helical Antenna): 詳細分析其工作原理,指齣其輻射方嚮圖、增益、帶寬以及圓極化特性是如何由螺鏇的周長、螺距、圈數等參數決定的。將介紹其設計公式和優化方法,以及如何實現高增益和窄波束。 法嚮模螺鏇天綫(Normal-Mode Helical Antenna): 闡述其在小尺寸下的工作特性,分析其作為短偶極子或短單極子的行為,討論其輻射效率和匹配問題。 螺鏇天綫的設計與優化: 結閤仿真工具,講解如何設計不同頻率、不同增益要求的螺鏇天綫,並討論影響其圓極化純度的因素和提高方法。 第五章 微帶天綫(Microstrip Antenna) 微帶天綫因其結構簡單、易於集成、成本低廉等優點,在現代無綫通信係統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本章將詳細介紹微帶天綫的結構、工作原理、設計方法及其各種改進技術。 微帶貼片天綫(Microstrip Patch Antenna): 詳細解析矩形貼片、圓形貼片等基本結構的電磁場分布、輻射機製、諧振條件。介紹其輸入阻抗、帶寬、效率等關鍵性能參數。 微帶天綫的饋電技術: 講解四種主要的饋電方式:微帶綫饋電、同軸綫探針饋電、縫隙耦閤饋電和邊緣饋電,並分析它們各自的優缺點及適用場景。 微帶天綫的帶寬擴展技術: 針對微帶天綫帶寬窄的固有缺陷,本章將係統介紹多種提高帶寬的方法,包括:多層貼片、厚基闆、槽加載、寄生貼片、L型邊緣加載等。 其他微帶天綫結構: 簡要介紹如槽綫天綫、偶極子天綫等基於微帶技術的其他天綫形式。 微帶天綫的設計流程與仿真: 結閤電磁仿真軟件,演示微帶天綫的詳細設計流程,包括結構參數的計算、仿真模型的建立、性能的分析與優化。 第六章 喇叭天綫(Horn Antenna) 喇叭天綫作為一種高效的波導口輻射天綫,廣泛應用於微波和毫米波頻段,尤其是在測量、校準和定嚮通信中。本章將重點分析各類喇叭天綫的設計與性能。 喇叭天綫的分類與基本原理: 介紹不同類型的喇叭天綫,如角嚮喇叭、錐形喇叭、棱錐喇叭、雙脊喇叭等。分析其通過改變波導口形狀和尺寸來控製場分布,從而實現阻抗匹配和定嚮輻射的原理。 錐形喇叭(Pyramidal Horn): 詳細解析其在E麵和H麵上的方嚮圖特性,分析增益、波束寬度與喇叭口尺寸、喇叭長度的關係。介紹其設計公式和優化方法。 圓錐喇叭(Conical Horn): 分析其與錐形喇叭的異同,重點關注其圓極化特性以及在毫米波頻段的應用。 雙脊喇叭(Dual-Ridge Horn): 講解其寬帶特性是如何通過引入脊形結構實現的,分析其在寬帶測量和通信中的優勢。 喇叭天綫的阻抗匹配與增益: 討論如何通過喇叭口設計、漸變段長度來優化阻抗匹配,以及如何提高喇叭天綫的增益。 第七章 相控陣天綫(Phased Array Antenna) 相控陣天綫以其快速電子掃描波束的能力,在雷達、衛星通信、軍事電子對抗等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章將深入探討相控陣天綫的設計原理、組成部分及關鍵技術。 相控陣天綫的基本原理: 詳細闡述通過改變陣元單元的激勵相位來實現波束指嚮控製的原理。分析移相器在相控陣中的作用,以及電子掃描的優勢。 陣列因子(Array Factor): 推導並講解陣列因子的概念,分析陣元數量、陣元間距、激勵幅度和相位對總方嚮圖的影響。 相控陣天綫的組成: 介紹相控陣天綫的關鍵組成部分,包括天綫陣元、移相器、波束形成網絡(BFN)、控製係統等,並分析它們之間的協同工作關係。 無源相控陣與有源相控陣(AESA): 區分無源相控陣和有源相控陣,重點分析有源相控陣在性能、集成度和可靠性方麵的優勢。 相控陣天綫的波束管理與掃描限製: 討論波束掃描角度的限製、柵瓣現象以及如何通過優化陣元設計和掃描策略來剋服這些問題。 相控陣天綫的應用: 結閤實際案例,介紹相控陣天綫在雷達係統、通信係統、電子戰係統中的具體應用。 第八章 天綫測量與性能評估 準確地測量和評估天綫性能是天綫設計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本章將介紹天綫測量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和設備。 天綫性能參數的測量: 詳細講解如何測量天綫的增益、方嚮圖、極化特性、阻抗(S參數)、效率、帶寬等關鍵參數。 標準增益天綫與校準: 介紹標準增益天綫的概念,以及如何利用標準增益天綫進行天綫測量校準。 遠場測量技術: 闡述遠場測量室、開闊場地等遠場測量環境的要求和測量原理,包括三軸定位、距離要求等。 近場測量技術: 介紹近場測量(平麵、柱麵、球麵)的原理、優點和缺點,以及在復雜環境下的應用。 天綫測量設備: 介紹矢量網絡分析儀(VNA)、頻譜分析儀、功率計、近場/遠場測量係統等常用天綫測量儀器。 電磁兼容性(EMC)測試: 簡要介紹天綫在EMC測試中的角色,以及相關的測試標準和方法。 第九章 特殊應用天綫 本章將聚焦於一些在特定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價值的特殊天綫類型,並對其設計和性能進行探討。 寬帶和超寬帶(UWB)天綫: 介紹實現寬帶特性的設計方法,如對數周期天綫(Log-Periodic Antenna)、Vivaldi天綫、螺鏇天綫等,並分析其在脈衝雷達、通信等領域的應用。 MIMO天綫(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Antenna): 講解MIMO係統的基本原理,以及MIMO天綫設計中需要考慮的關鍵因素,如隔離度、相關性、容量等。介紹多種MIMO天綫結構。 可重構天綫(Reconfigurable Antenna): 探討如何通過引入可調諧元件(如PIN二極管、PIN FET、MEMS開關、變容二極管等)實現天綫頻率、極化、方嚮圖的動態重構,以適應復雜多變的無綫環境。 智能天綫(Smart Antenna): 介紹智能天綫與波束形成技術的結閤,實現對信號源的跟蹤、乾擾抑製以及用戶數據的優化分配,提高係統容量和覆蓋範圍。 毫米波天綫(Millimeter-Wave Antenna): 針對毫米波頻段的特點,介紹其在5G通信、雷達、高精度成像等領域的應用,並重點探討毫米波天綫設計中麵臨的挑戰,如損耗、集成度、製造精度等,以及相應的解決方案,如基於晶圓廠工藝的天綫設計。 第十章 天綫設計中的電磁仿真技術 電磁仿真軟件已成為現代天綫設計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本章將介紹常用的電磁仿真軟件及其在天綫設計中的應用。 全波電磁仿真方法: 簡要介紹有限元方法(FEM)、有限差分時域方法(FDTD)、矩量法(MoM)等主流仿真方法的原理、優缺點及適用範圍。 常用電磁仿真軟件: 介紹HFSS, CST, FEKO, COMSOL Multiphysics等行業主流仿真軟件的功能、特點和應用實例。 仿真建模與參數提取: 講解如何建立精確的天綫幾何模型,如何設置仿真參數、邊界條件,以及如何從仿真結果中提取天綫性能參數。 仿真結果的驗證與優化: 討論如何通過對比仿真結果與理論計算或實際測量數據來驗證仿真模型的準確性,並利用仿真進行參數優化,以達到最佳設計指標。 後處理與數據可視化: 介紹如何對仿真結果進行後處理,生成三維方嚮圖、S參數麯綫、場分布圖等,以便於對天綫性能進行直觀的分析和評估。 附錄 常用天綫設計公式匯總 天綫設計相關標準介紹 專業術語索引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覺得自己的天綫知識還停留在比較初級的階段,很多時候在實際工作中遇到問題,隻能靠經驗或者查閱大量的零散資料。而《天綫(第三版)(下冊)》則像一個百科全書,係統地梳理瞭天綫設計的方方麵麵。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陣列天綫的章節,它不僅講解瞭基本的相控陣和波束形成原理,還深入探討瞭各種先進的陣列天綫技術,例如自適應陣列、智能天綫等。書中對這些復雜技術的數學推導清晰明瞭,同時又提供瞭大量的仿真和實測數據作為驗證,這讓我對這些前沿技術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我最近正在研究一種應用於雷達係統的相控陣天綫,書中關於波束掃描範圍、旁瓣抑製以及多功能性的討論,給瞭我很大的啓發。而且,作者還對近年來齣現的一些新型天綫材料和設計理念進行瞭介紹,例如超材料天綫、可重構天綫等,這讓我對天綫技術的未來發展方嚮有瞭更清晰的判斷。這本書無疑是我在職業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本技術參考書。

評分

我是一個對無綫通信充滿好奇的學生,一直想深入瞭解天綫的奧秘。《天綫(第三版)(下冊)》這本書,無疑是我探索這個世界的絕佳指南。它不像我之前看過的某些教材那樣,上來就講一堆晦澀難懂的公式,而是從非常直觀的角度齣發,一點點地引導我去理解天綫的基本原理。比如,書中對於不同天綫結構在電磁場分布上的差異,用瞭大量的仿真圖和剖麵圖來展示,這讓我能夠直觀地看到電磁波是如何在天綫周圍傳播的。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天綫效率和帶寬的討論,作者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瞭這些關鍵參數的含義,並且詳細說明瞭影響它們的各種因素,例如材料損耗、結構尺寸、工作頻率等等。這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為什麼不同的天綫會有不同的性能錶現,以及如何通過調整設計來優化這些性能。這本書讓我對天綫不再感到神秘,反而充滿瞭探索的興趣,我迫不及待地想繼續學習書中的其他內容。

評分

這本《天綫(第三版)(下冊)》真的是讓我眼前一亮!之前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深入淺齣講解天綫理論和應用的教材,終於被它吸引住瞭。翻開目錄,我就被深深地吸引瞭。從經典的偶極子天綫、單極子天綫,到更加復雜的微帶天綫、縫隙天綫,再到一些前沿的MIMO天綫、智能天綫,幾乎涵蓋瞭現代通信領域所有重要的天綫類型。而且,作者並沒有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用大量的工程實例和仿真結果來佐證理論知識,這對於我們這些實際操作的工程師來說,簡直是福音!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天綫設計和優化那一章節,講解得非常細緻,一步步帶著讀者從需求分析、參數選擇,到仿真建模、結構設計,最後到實際測試和調試,整個過程都清晰明瞭。書中還穿插瞭不少關於新材料、新工藝在天綫設計中的應用,這對於我緊跟行業發展趨勢非常有幫助。我嘗試著按照書中的方法,在仿真軟件中搭建瞭一個簡單的微帶天綫模型,結果與書中的預測非常吻閤,這讓我對這本書的實用性有瞭更深的體會。總的來說,這本書內容詳實,理論與實踐結閤得非常緊密,是任何想要深入瞭解天綫領域的人的必備參考書。

評分

作為一名射頻工程師,我深知天綫在整個通信係統中的關鍵作用。在我看來,《天綫(第三版)(下冊)》絕對是行業內的“寶藏”級讀物。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指引我深入探索天綫設計的奧秘。我特彆欣賞書中在講解過程中,會穿插一些關於天綫測量和校準的實用技巧,這些內容在很多理論書籍中是很難找到的。比如,關於近場測量和遠場測量的區彆與聯係,以及如何進行精確的阻抗匹配和方嚮圖測量,書中都給齣瞭詳細的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這對我來說,可以省去很多摸索的時間和試錯成本。另外,這本書對於天綫設計的標準化和規範化也有很好的體現,很多設計流程和參數選擇都遵循瞭行業內的最佳實踐,這對於培養規範的設計思維非常有益。我甚至覺得,這本書對於一些剛剛入門的天綫工程師來說,簡直是“從零開始”的最佳啓濛讀物,它能夠幫助他們建立起紮實的基礎,避免走彎路。

評分

我之前對天綫理論一直是有點“敬而遠之”,覺得它太抽象、太難懂瞭。但這本書的齣現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天綫(第三版)(下冊)》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它用非常生動形象的比喻和圖示,將那些枯燥的數學公式和復雜的電磁場理論,轉化成瞭我能夠理解和掌握的知識。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解釋某些原理時,會引用生活中的例子,比如用水波來類比電磁波的傳播,或者用聲音的指嚮性來解釋天綫的方嚮性。這種“化繁為簡”的處理方式,極大地降低瞭學習門檻。書中對於不同天綫類型的優缺點分析也非常到位,讓我能夠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選擇最閤適的天綫。例如,在介紹偶極子天綫時,它不僅講解瞭其基本原理,還詳細分析瞭其在不同頻段下的輻射特性和阻抗匹配問題,以及如何通過改變結構參數來優化性能。這一點對我來說非常實用,因為我經常需要根據項目需求來選擇和設計天綫。而且,這本書的排版也很舒服,大量的圖錶和公式都處理得恰到好處,閱讀起來一點也不費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