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义务忍受你因为情绪低落带来的语言暴力,友情、亲情、爱情,每一段关系的悲剧都是从不好好说话开始的。
★当我们隐去那些常见和很容易被忽视的种种暴力沟通,爱将自然流露,好好说话,就连“拒绝”“说不”都让人感觉温暖。
★广受欢迎的人际沟通课,打造属于你自己的说话之道,汇集高效的表达方法,练习实用的口才理论,助你在生活中获得幸福感,工作中收获成就感。
★好好说话,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和谐美满的同时,也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和睦亲密,充满了爱意。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常常在伤害他人的时候,也将自己弄得遍体鳞伤。本书教你把沟通的重心放在爱与理解之上,并通过转换表达和聆听的方式,去获取我们
与他人共同的、基本的需要,然后去寻找可以满足这种需要的方法。同时,还向我们传授通过观察、感受、需要、请求等要素与他人建立高效的沟通技巧,以一种不带伤害的方式去化解人与人
之间的摩擦和冲突,将爱融入我们的生活。
李广顺,郑州大学中文系毕业。从事创作和出版工作多年,著有《聪明女人投资之道》《聪明女人的处世智慧与语言技巧》《男人成功的密码全集》《女人成功的密码全集》等书。
01爱的刽子手:暴力沟通
沟通时,沉默不是金 / 002
回答越简单,伤害就越大 / 005
其实,没耐心也是一种暴力 / 008
别以为你的抱怨无关痛痒 / 012
愤怒也需要“表达” / 015
坦承自己的错误,学会自我批评 / 019
02扔掉暴力,拾起“爱的语言”
不要被道德“绑架” / 026
强势从来不起作用 / 029
不幸往往都来自比较 / 033
关闭内心之外的“噪音” / 036
幽默沟通,事半功倍 / 040
诚信是最明智的策略 / 045
03爱自己,才能和别人好好说话
你要宽恕的还有自己 / 052
完美只是句口头禅罢了 / 056
自责常常是需要的“代言人” / 060
抛弃那该死的“不得不” / 065
拒绝别人有诀窍 / 069
释放被情绪压抑的心灵 / 074
04无论你想说什么,一定要真实
那些莫名的冲突从何而来? / 080
先观察,不要总急着评论 / 083
与其猜测,不如直接说出你的需要 / 088
欣赏就表达,别吝啬你的赞美 / 092
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 096
平时多问候,关系走得近 / 102
05说清楚,别往感受里掺杂质
当你遭遇别人的“恶语” / 108
揪出躲在批评背后的期待 / 112
你的需要就是最真实的感受 / 116
沟通时,切勿唠叨 / 119
过滤想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 125
06善用耳朵,它比嘴巴更会说
倾听也是一种爱的语言 / 132
沟通前,搞清楚对方需要什么 / 137
不能光用耳朵不动嘴 / 140
让肢体语言为你“说话” / 143
细节决定成败,让细节为沟通加分 / 149
07真诚的请求,谁都不忍心拒绝
真诚地请求,而不是冷酷地要求 / 156
没有反馈的沟通是不完整的 / 160
适当地恭维,是最好的赞美 / 164
与人为善,才是沟通之道 / 168
微笑拉近两个人之间的距离 / 173
真诚有时比技巧更管用 / 177
08有话好好说,生气解决不了问题
别光顾及自己的感受 / 184
不要随便给对方贴“标签” / 188
愤怒时,请给自己一点时间 / 192
现在,你需要这样处理愤怒 / 196
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 200
管好自己的舌头,说话之前要三思 / 204
09只要放下伤痛,就没什么谈不拢的
你先撂下,别人也不会扛着 / 210
那些要伤害你的人或许并不坏 / 214
淡定、淡定,再淡定 / 219
爱可比恨容易得多 / 223
生气时的话最伤人 / 226
回答越简单,伤害就越大
推心置腹的谈话是心灵的展示。
惜字如金,是一种处世哲学,但你有没有想过,它有可能也是一种伤害。
很多人认为多说无益,所以不愿意过多地与他人交流,仅用简单的“哦”“嗯”,或是毫无感情地回答一句“好吧”“行”“你看着办”敷衍了事。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得到他人的关心,当你如此简单地回答他们时,你觉得他们能感受到你的温暖与关怀吗?你只言片语的回答,会让他人有一种不被重视甚至被忽视的感觉,给他人的心灵造成伤害。
你的回答越是简单,给他人造成的伤害就越大。过于简单的言语,很有可能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导致气氛冷漠、关系失和、矛盾加剧,甚至情感破裂。
小夏是一个情感细腻、敏感的女孩,她与男朋友在一起已经两年了。但她始终觉得恋爱的感觉平淡、无味,根本找不到影视剧中那种心动的感觉,她甚至觉得和男友在一起仿佛在透支自己的青春。
她的男朋友是一个比较高冷的男生,不喜言语,每次小夏和他聊天时,他都是“哦,哦”应付。这种无所谓的态度令小夏很是不满,碍于两人之间的感情,她都忍下了。直到有一次,他们一起去逛商场,小夏想买条裙子,试了一条又一条,每条都感觉不错,却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于是,她便询问男友的意见。男友一边看着手机,一边闷声回答:“都不错啊!”见其如此,小夏积压在心底的怒火终于爆发了,甩下衣服,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商场,留下男友直愣愣地目送她的背影。
最终导致他们分手的,还是前几天发生的事情。当时小夏出差去外地,回程前特意给男友打电话,说自己的班机大约半夜三点钟到达,让他过来接机。男友又习惯性地“哦”了一声,就挂了电话。
当小夏下了飞机,却到处都找不到男友的身影。这时的她又累又饿,感觉机场的空气好像都要结冰了,一种莫名的孤独感,瞬间涌上了心头。她从未有过如此沮丧的心情,无奈之下,她给同学打了电话,没想到同学很快就赶来了机场。这一刻,她毅然决然地选择和她的男朋友分手。男朋友居然还没有同学对自己体贴,这样的男友不要也罢。
男友并不同意分手,但她心意已决,毅然回绝了男友继续交往的建议。她觉得男友宁愿看那些无聊的烂片,也不愿与她多聊几句,宁愿打游戏至深夜,也不想听她说自己的心事,自己已经没有时间跟这种人一起浪费青春了,即使真的走向了婚姻,也不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
在这段交往中,她感觉自己很受伤,她为自己的“悬崖勒马”感到庆幸。
当事人为什么会有受伤的感觉?是因为她没有得到积极温暖的回应,只听到了简单且没有温度的“哦”。
当他人主动发出信息并期望你做出回应时,你的沉默或者拒绝会给他人造成很深的伤害。
如果一个年幼的孩子向家长发出信息并期待回应时,父母的拒绝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之前在一本书中曾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单亲母亲,由于工作很忙,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经常将他关在屋子里。孩子感到非常害怕,总是会在屋内叫她:“妈妈,和我说说话吧,我害怕!”却很少得到她的回应。即使她在家中,也常常因为忙于家务,对孩子鲜少问津。就这样孩子孤僻地长大了,他变得内向、敏感、不合群,甚至有些暴戾,最后因为一点小事将人打伤,锒铛入狱。
这个故事中的小孩,因为自己母亲鲜少的回应,给他的成长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啊!母亲的不回应给孩子留下的心理阴影会伴随着孩子成长,成年以后,他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人。没有回应,就如同活在黑暗之中,有了回应才有了光明。主动沟通、热情回应,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网上曾经有一个关于最无聊、最伤人的词汇调查,“哦”和“呵呵”这两个词荣登榜单,其中“哦”更是摘得“桂冠”。这种简单的词语,根本不适合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从心理学层面来说,它通常是在感觉无话可说时的一种被动,甚至可以说是敷衍的回应。当对方主动与你沟通并期待你的答复时,这种简单的回应是很伤人的。
简单的回应常常让身边的人有距离感,自己也常常感觉很孤单。总之,当有人主动与你交谈时,千万不要给对方一个有距离感的、冷冰冰的回应!
爱的练习题
(1)当对方向你发出信息并期待你回应时,你该如何回应呢?
(2)你曾经是否被简单的回应伤害过?
我一直是个不太擅长表达自己的人,尤其是在面对一些需要软磨硬泡或者需要耐心劝解的场合,我总是显得手足无措,要么就是直接放弃,要么就是用一种比较生硬的方式把话说死。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一道曙光,照亮了我沟通道路上的迷茫。它不是那种空洞的鸡汤文,而是充满了实操性的指导。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循循善诱地教导你如何去化解矛盾,如何去表达需求,如何去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我非常喜欢书中关于“同理心的倾听”的论述,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倾听,但实际上只是在等待对方说完,然后急着反驳。真正的倾听,是走进对方的世界,去感受他们的感受,去理解他们的需要。书中的一些小练习,比如“我听到你提到……,你当时感觉……”这样的句式,我已经开始在生活中尝试使用,并且看到了非常积极的效果。以前觉得特别难沟通的人,现在竟然也能平静地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聊上几句。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沟通的本质不是对抗,而是连接。它教会我如何用一种温暖而有力的方式,去表达真实的自己,去理解他人,去构建更融洽的人际关系。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我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导师。
评分我必须承认,一开始我对于“非暴力沟通”这个概念抱着一丝怀疑的态度,总觉得会不会过于理想化,在现实生活中根本行不通。毕竟,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的是一些很难沟通、甚至有些固执己见的人。但是,这本书却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一步步地打消了我的顾虑。它没有回避现实的复杂性,而是深入剖析了我们在沟通中常常会犯的错误,以及这些错误是如何一步步将对话推向僵局的。作者在解释每一个概念的时候,都运用了非常生动的比喻和细致的场景描写,让原本抽象的理论变得鲜活起来。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倾听”的部分,它不仅仅是听对方说什么,更重要的是去理解对方话语背后所隐藏的感受和需求。很多时候,我们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忽略了对方的倾听,结果就是双方都觉得自己没有被听到,怨气也随之累积。这本书教会我,在回应之前,先停下来,真正地去感受对方的处境,去理解对方的情绪。这就像是在一场激烈的辩论赛中,突然切换到了一种和平协商的模式,效果出奇地好。我尝试着在和伴侣沟通一些敏感话题时,先说“我感觉到……”而不是“你总是……”,或者“我需要……”,而不是“你应该……”。这种转变带来的积极反馈,真的让我惊叹。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改变,不单单是沟通技巧的提升,更是内心的一种平静和力量。我开始更加有信心去面对那些曾经让我感到头疼的人际关系,因为我知道,我拥有了更智慧、更温柔的工具。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我近期翻阅过的最令人耳目一新的读物之一!我一直觉得自己在沟通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面对冲突或者需要表达自己强烈感受的时候,总会不自觉地陷入一种僵硬或者带有攻击性的模式。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原来有很多更温和、更有效的方式来处理这些棘手的情况。书中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多的是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和情景模拟,让我一步步地理解了“非暴力沟通”的精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这四个要素的拆解,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激怒对方,并不是因为我们想要表达的意思本身有多么糟糕,而是因为我们表达的方式让对方感到了被评判、被指责。书中的例子非常贴切,比如家庭内部的争执,职场上的沟通障碍,甚至是与陌生人交流时的微妙时刻,都描绘得栩栩如生。我尝试着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书中的一些小技巧,比如先描述事实,再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直接抛出一句“你怎么总是这样!” 结果发现,对方的反应真的有了很大的不同,那种剑拔弩张的气氛瞬间就缓和了不少。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是,沟通不是一场输赢的较量,而是一次心灵的连接,真正的目的不是说服对方,而是让彼此都能被理解和尊重。它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和谐人际关系的大门,我现在真的觉得,学会好好说话,对生活品质的提升有着难以置信的影响。
评分说实话,我当初买这本书,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因为我总觉得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尤其是面对一些比较敏感的家庭关系时,常常会弄巧成拙,明明是好意,却惹得对方不高兴。这本书,真的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惊喜!它没有讲那些华而不实的理论,而是用非常实际、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教你如何“好好说话”。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反复强调“区分感受和想法”,这一点对我来说太重要了。以前我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当作事实,然后强加给别人,结果可想而知。这本书就像给我开了窍一样,让我明白,原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我感到有些担心”,比直接说“你这样做不对”要有效得多。而且,书中关于“请求”的部分,也非常实用。它教你如何清晰、具体地提出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含糊其辞或者用命令的口吻。我尝试着在和家人沟通时,运用书中的这些技巧,比如先表达关心,再说出自己的担忧,然后提出一个具体的、可执行的请求。结果发现,家人的态度真的发生了转变,原本充满火药味的对话,变得温和而富有成效。这本书让我明白,沟通不是一场博弈,而是一次心灵的互动,学会用爱和尊重去说话,才能真正地连接彼此。它真的让我受益匪浅,不仅仅是沟通方式的改变,更是内心的一种成长。
评分老实说,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标题并没有立刻吸引我,我一度以为它会是一本比较枯燥的理论书籍。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的文字深深吸引了。她用一种极其细腻和富有同理心的方式,讲述了沟通中的种种困境,以及如何才能突破这些困境。这本书的强大之处在于,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该怎么做”,而是深入地剖析了“为什么”。它让你明白,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在沟通中感到挫败,并不是因为对方有多么难以理喻,而是因为我们自己还没有真正掌握有效的沟通模式。作者在书中举了很多非常贴近生活的例子,比如家庭成员之间的误会、朋友之间的摩擦、甚至是同事之间的合作难题。这些例子都非常有代入感,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在类似情境下的表现,以及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区分观察和评论”的讲解,这一点真的非常关键。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主观判断当作事实来陈述,这很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书中的建议,比如“看到……(具体行为)”,而不是“你就是……(标签)”,真的非常有启发性。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害怕与人沟通,甚至开始期待每一次的交流,因为我知道,我有能力让每一次对话都变得更有意义,更有温度。它不仅是一本关于沟通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理解、关于爱、关于如何与世界和谐相处的指南。
评分书很好
评分书很好
评分书很好
评分书很好
评分书很好
评分书很好
评分书很好
评分书很好
评分书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