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9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吸纳了中公研发团队新教研成果,紧随上海市考变化,立足教学研发,传授实战技巧,一题一码微课助学,帮助考生破解行测题量大、考点多、方式活三大难题,全面提高。
购书享有移动自习室:核心考点轻松学+在线题库任意练+考友圈答疑解惑+视频直播免费看。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9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细致分析了上海行测命题的变化趋势及具体考情,按照“题型/考点/技巧方法讲解”的内容,分八章系统讲解了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数理能力、常识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五大专项。具体特点如下:
1.真题考点分析。本书在一开始设置“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情深度分析”,通过题型解读和考点分析深入讲解上海市考命题特点,确保考生备考方向不跑偏。
2.讲授核心知识。全书贯彻“讲练结合”思想,在讲解核心知识过程中配以真题精讲进行阐述说明,帮助考生真正吃透理论,学会运用。
3.呈现优解法。全书以“直观易学,讲透教会”为宗旨,尽可能多的使用图解形式,将作答过程步骤化,并对部分题型针对性的配以“点拨”,力求为考生呈现各类题目的优解法。
4.双线备考助学。通过集考点浓缩、在线题库、考友圈答疑、视频直播为一体的移动自习室,考生不仅可以学习基础理论、模拟实战考场,也能与专业老师互动、求教学习中的难题,还可以下载多种复习资料。
目录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情深度分析(1)
第一节选词填空(10)
一、把握对应关系(10)
二、辨析词语差异(12)
三、警惕成语设置陷阱(14)
四、掌握常考关联词(16)
第二节语句表达(19)
一、古汉语知识(19)
二、语句排序(23)
三、语句填充(27)
四、病句辨析(30)
五、句法结构(35)
六、其他题型(40)
第三节阅读理解(42)
一、主旨观点题(42)
二、细节判断题(48)
三、推断下文题(51)
四、标题添加题(54)
五、词句理解题(56)
六、文章阅读(58)
第一节力学(68)
一、受力分析(68)
二、压强(71)
三、浮力(73)
四、简单机械(74)
第二节运动学(76)
一、牛顿运动定律(76)
二、匀速圆周运动(77)
三、其他运动学定理和定律(79)
第三节光学(81)
一、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81)
二、光的折射(83)
三、透镜(84)
四、光的色散(85)
五、偏振光(86)
第四节电学(87)
一、简单电路和欧姆定律(87)
二、家庭电路(89)
三、电功率(90)
第五节磁学(91)
一、磁现象(91)
二、电与磁(92)
第一节图形推理核心考点(96)
一、数量类考点(96)
二、结构类考点(104)
三、位置类考点(106)
四、叠加类考点(109)
五、空间类考点(111)
第二节图形推理题型精讲(115)
一、顺推型图形推理(115)
二、九宫格图形推理(115)
三、分类型图形推理(117)
四、类比型图形推理(117)
第三节图形推理实战技巧(119)
一、求同分析法(119)
二、特征图形定位法(120)
第一节必然性推理(126)
一、直言命题(126)
二、概念和三段论(131)
三、复言命题(136)
四、模态命题(144)
五、智力推理(145)
第二节可能性推理(150)
一、削弱、加强型(150)
二、结论型(159)
三、评价型(161)
四、解释型(163)
五、选项分析(164)
附录定义判断实战技巧(167)
第一节数列形式数字推理(172)
一、等差数列及其变式(172)
二、等比数列及其变式(173)
三、和数列及其变式(174)
四、积数列及其变式(176)
五、多次方数列及其变式(176)
六、分式数列(178)
七、组合数列(179)
八、创新数列(181)
第二节图形形式数字推理(184)
一、三角形式数字推理(184)
二、圆圈形式数字推理(184)
三、表格形式数字推理(185)
第三节数字推理实战技巧(187)
一、数项特征分析(187)
二、运算关系分析(188)
三、整体特征分析(189)
第一节数学应用基础必备(192)
一、算术基础知识(192)
二、代数工具(196)
三、实战技巧(199)
第二节数学应用高频考点(205)
一、几何问题(205)
二、工程问题(210)
三、行程问题(212)
四、排列组合(217)
五、时钟问题(221)
六、策略制定(223)
七、推理分析(224)
第三节数学应用扩展考点(226)
一、日期问题(226)
二、利润问题(227)
三、概率问题(229)
四、最不利原则(231)
五、年龄推算(233)
六、周期循环(233)
七、浓度问题(234)
八、容斥问题(236)
第一节核心统计知识(240)
一、基期与现期(240)
二、增长(240)
三、贡献率与利润率(244)
四、顺差与逆差(246)
第二节核心考查体系(247)
一、比重(247)
二、倍数、翻番(251)
三、平均数(254)
四、隔年增长(257)
五、年均增长(258)
第三节实战快解技巧(260)
一、实战速算方法(260)
二、高频公式速解(267)
第一节上海市情(272)
一、市情概况(272)
二、重要文件摘要(274)
第二节政治(276)
一、时政文件(276)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279)
第三节法律(282)
一、行政法(282)
二、行政诉讼法(286)
三、公务员法(290)
四、国家赔偿法(292)
五、国歌法(293)
第四节管理(294)
一、行政管理(294)
二、公共管理(295)
第五节经济(298)
一、微观经济(298)
二、宏观经济(299)
第六节公文(302)
一、公文的种类(302)
二、公文的行文规则(303)
三、公文的结构(304)
四、公文的处理(306)
第七节人文历史(308)
一、文学常识(308)
二、文化常识(309)
三、中国古代史(311)
四、中国近现代史(314)
第八节科技生活与地理(317)
一、重大科技成就(317)
二、高新技术(318)
三、生活常识(322)
四、自然地理(325)
五、世界地理(328)
第九节国情概况(329)
一、我国的疆域(329)
二、我国的地理分区(329)
三、我国的河流、湖泊(330)
四、我国的岛屿(330)
五、我国的地势和地形(331)
六、我国的资源(331)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332)
精彩书摘
上海市公务员考试与其他省市相比,具有鲜明的特色。其中,行测科目表现最为突出。行测科目全部为客观性试题,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即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数理能力、常识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五个部分涉及的知识面广泛,涵盖了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历史文化、科技生活、数学几何、逻辑、法律、经济、政治、人文地理、公文、物理、化学等。
从近几年的考情来看,行测科目的综合性和灵活性逐渐增加,重点测查考生的思维能力,不仅要求考生熟悉并掌握各种基础知识,还要能利用其中的原理,分析、解决各类问题。以下我们将对行测试题进行深度分析,并选择最新真题进行解析,让各位考生了解考试的总体情况及命题趋势,明确备考方向。同时,各个部分在内容讲解之后设有“备考攻略”,可以帮助考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备考。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
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主要测查报考人员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思考、准确理解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重点考查理解和使用词语、把握语句各类表达方式和阅读分析文字材料的能力。
2018年上海行测(A类、B类)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考查了选词填空、语句表达和阅读理解三种题型,均为单项选择题。具体的考试特点如下:
1.选词填空
选词填空主要考查词语的使用,虽然题量不多,但考点全面,并且形式灵活,涉及实词、成语、熟语和古汉语词语等。
“当真相还在穿鞋,谣言已环游世界。”在当今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时代,这句名言可谓。科学类流言往往是披着科学外衣的伪科学,内容中常出现很多专业用语,或引用国外科学期刊内容,看似引经据典,其实却。科学类流言经常会反复传播,即使已被科学界和传统媒体辟谣,很多人抱着“宁可信其有”的心态,客观上存在“”的效应。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语中的偷梁换柱众口铄金
B.一言蔽之故弄玄虚以讹传讹
C.一语成谶移花接木三人成虎
D.一针见血信口开河风声鹤唳
解析:第一空,句中说的是在当今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时代,谣言传播得非常快,恰恰印证了“当真相还在穿鞋,谣言已环游世界”这句名言。“一言蔽之”指用一句话来概括。其后多接总结性内容,填入此处不恰当,排除B。“一针见血”比喻话说得简短而能切中要害。填入也不能体现这句名言与当今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时代的契合性,排除D。第三空,“众口铄金”形容人多嘴杂,能混淆是非;强调的是舆论的力量大。“三人成虎”指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三人成虎”与形容谣言传播的语境更契合。故本题选C。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字,正确的一组是:
(1)这一来,耳根反倒清多了。
(2)外滩见证了上海人民的战斗程。
(3)为了避免误解,我要再一次明。
(4)出了问题,要认真检查,不要埋怨,更不要推。
A.静里声脱B.净历申脱
C.静历声托D.净里申托
解析:本题可从(4)句入手,“推托”指借故拒绝;“推脱”指推卸,多与责任搭配。句中说的是出了问题不要推卸责任,应选“推脱”,排除C、D。(2)句,“里程”指路程;“历程”指经历的过程。此处强调的是外滩见证了历史,应选“历程”,排除A。(1)句,“清净”指没有事物打扰,清澈;“清静”形容环境安静,不嘈杂。形容耳根,应选“清净”。(3)句,“申明”指郑重说明,侧重说明,以说服对方;“声明”指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侧重公开宣布。此处句意为要说明情况,避免被误解,填入“申明”更恰当。故本题选B。
2.语句表达
语句表达注重考查语言基础知识,考点广泛,包括病句辨析、语句排序、语句填充、成语使用、古汉语句式结构、诗句理解等。
下列句子表达有问题的一项是:
A.旅行是一种学习,它给你用一双婴儿的眼睛去看世界,去看不同的社会,让你变得更宽容。
B.随着智能机器变得越来越自动化,我们更应该担心人为错误导致的危险,而不是超级人工智能的出现。
C.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真相有时变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情感和观点。
D.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
解析:A项“给”字使用不当,应改为“让”。其他三项均表述无误。故本题选A。
下列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那就是在政治主体之间确立起透明、包容、规则、合作的观念,并内化为政治主体的行为准则
②理解和认识政治生态的内涵并不是最终的目的,也不是进行文字的游戏,而是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判断一个政治生态的优劣,并据此而探寻修复、优化政治生态的对策
③至于如何修复恶化的政治生态,如何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则需要根据具体的诊断来进行
④但是,有一点需要明确的是,政治生态是系统性的,因而在对其进行修复或优化时,切不可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误区
⑤那么,判断一个政治生态优劣与否的标准是什么?
⑥符合这些要求的政治生态,就可以称得上是优良的政治生态
A.③①②④⑤⑥B.②⑤①③⑥④C.⑤①⑥③④②D.②⑤①⑥③④
解析:③以“至于”开头,⑤以“那么”开头,前文均应有与之承接的内容,③、⑤不应作为首句,排除A、C。⑥中的“这些要求”指的应是①中的“确立起透明、包容、规则、合作的观念,并内化为政治主体的行为准则”,①⑥应相连,排除B。故本题选D。
3.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包括片段阅读和文章阅读两类题目。片段阅读以主旨观点题、细节判断题为主要考点。文章阅读包括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综合考查考生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把握、对细节信息进行甄别的能力;文言文阅读则要求考生能准确理解文言词句的意思,能对其中的文言句式进行判断,并能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难度较大。
我们惊叹于威尼斯舟船往来的水上风貌、赣州古城地下排水设施“福寿沟”的巧夺天工。这些集聚功能性与艺术性,并能够绵延千载的城市风貌,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其实并不复杂,只是在城市的规划思路中,深深地镌刻了“人”的考量:如何让人的生活得到最大便利,如何照顾人的物质情感需求。只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高高置于规划思路的核心位置,既指向柴米油盐的丰沛,也承载弦歌礼乐的厚重,城市才会呈现出既快节奏又带温度的面貌。
下列选项与上文作者表达的意思不相符的是:
A.如何让城市呈现出既快节奏又带温度的面貌关键在“人”
B.要重新审视城市的基础功能,深刻思索城市的文化内涵
C.城市不仅满足人的生存需要,还要满足精神需求与文化享受
D.城市设计是技术,更是文化与艺术
解析:由“只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城市才会呈现出既快节奏又带温度的面貌”可知,A项正确。由“如何照顾人的物质情感需求”可知,C项正确。由“这些集聚功能性与艺术性”“既指向柴米油盐的丰沛,也承载弦歌礼乐的厚重”可知,D项正确。文段强调的是城市规划应注重以人为本,并未体现“重新审视城市的基础功能”的意思,B项无中生有。故本题选B。
2019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备考指南 一、本书特色与价值 《2019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备考指南》并非一本具体的教材,而是一份详尽的学习规划与策略分析,旨在为2019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中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提供全方位的指导。本书不对任何特定教材内容进行赘述,而是聚焦于考试的核心要素、命题趋势、考生常见误区以及高效的学习方法。它是一份“看不见”的教材,通过对“应知应会”的精准剖析,帮助考生构建起扎实的理论基础、敏锐的解题思维和高效的应试策略。 本书的独特价值在于: 1. 精准定位,紧扣考情: 深入研究历年上海市公务员行测考试真题,提炼出考试的常考题型、高频考点和命题规律。不局限于某个版本教材的知识点罗列,而是从“考什么”、“怎么考”、“如何应对”三个维度,为考生指明方向。 2. 思维导向,方法先行: 强调解题思路和方法的重要性。针对行测中各个模块,如言语理解、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提供系统性的解题框架、技巧和策略,帮助考生从“零散知识点”走向“结构化思维”。 3. 误区揭示,效率提升: 剖析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思维误区、学习盲点和时间管理上的挑战。通过“避雷”式的指导,帮助考生少走弯路,最大化学习效率。 4. 实战演练,模拟提升: 提供一套完整的备考流程和模拟演练计划。指导考生如何科学地进行阶段性复习、专项训练和全真模拟,以适应考试节奏和压力。 5. 心理建设,稳定发挥: 认识到公务员考试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比拼,更是心理素质的考验。本书将提供心理调适建议,帮助考生保持积极心态,临场稳定发挥。 二、行测考试概述与备考策略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作为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敲门砖”,旨在考察考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等几个核心模块。其考察的并非简单的知识记忆,更多的是对考生逻辑思维、信息处理、分析判断、运算推理等综合能力的检验。 备考策略的核心应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 了解考试: 模块构成: 明确各模块的题型、题量、分值分布以及考察重点。言语理解侧重词语辨析、句子理解、片段阅读;数量关系涉及数学运算、数字推理、图形推理;判断推理包含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资料分析考察对统计图表、文字材料的快速阅读和计算能力。 考察能力: 认识到每个模块所考察的核心能力。例如,言语理解考察的是语言感知力、逻辑分析力;数量关系考察的是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判断推理考察的是逻辑推理和辨析能力;资料分析考察的是信息提取、数据分析和快速计算能力。 命题趋势: 关注近几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的真题,分析考点变化、难度趋势和新题型出现的情况。 2. 自我认知: 优势与劣势: 坦诚分析自己在各个模块上的强项和弱项。是擅长逻辑推理,还是在数量关系上屡屡受挫?是言语理解得分稳定,还是资料分析总是超时? 时间分配: 根据自身情况,规划好在每个模块上的投入时间。并非平均用力,而是要有所侧重。 3. 制定计划: 整体规划: 确定备考周期,将其分解为基础夯实期、强化提升期、冲刺模拟期。 阶段目标: 为每个阶段设定具体、可衡量的目标,例如,基础期要掌握所有题型的基本解法,强化期要提高正确率,冲刺期要达到模拟考试的平均分。 每日/每周计划: 将大目标分解到每一天、每一周,明确每天的学习任务,如“完成XX模块的XX题型练习”、“梳理XX知识点”、“做XX套模拟题”。 三、各模块深度解析与提升路径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 核心考察点: 词语辨析(实词、虚词、成语)、句子理解(病句辨析、句子排序)、片段阅读(主旨概括、意图判断、细节查找、关联词理解)。 提升路径: 词语辨析: 积累高频易错词语,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使用语境和搭配习惯。借助词典,深入理解近义词的区别。 句子理解: 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冗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学会识别并修改。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排序题的关键。 片段阅读: 主旨概括: 寻找文段的中心句(通常是首句、尾句或转折句之后),或者通过综合分析,归纳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注意区分主旨和观点。 意图判断: 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推测作者的真实目的和倾向。通常与主旨有紧密联系,但更侧重于作者希望读者做什么或怎么想。 细节查找: 仔细阅读题目要求,在文段中精确定位相关信息,避免“望文生义”。 关联词: 熟练掌握并列、递进、转折、因果、条件、选择等常用关联词的含义和作用,它们是理解文段逻辑结构的重要线索。 多读多练: 广泛阅读各类文章,培养语感。通过大量练习,熟悉不同文体、不同题材的阅读方式。 (二)数量关系 核心考察点: 数学运算(基本运算、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利润问题、饼图问题、概率问题等)、数字推理(等差、等比、递增、递减、分组、周期等)。 提升路径: 数学运算: 回归基础: 牢固掌握基本的四则运算、分数、小数、百分比、比例等概念。 公式与模型: 学习并熟记行程、工程、利润、浓度等经典应用题的常用公式和解题模型。 方程思想: 学习使用方程法解决复杂问题,建立清晰的代数关系。 代入法与排除法: 对于选择题,学会利用选项进行代入验证,或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节省时间。 速算技巧: 掌握一些速算方法,如凑整、基数法、加法分配律等,提高计算效率。 数字推理: 序列识别: 勤于观察,识别各种数列的基本规律,如差分、商、乘方、立方、组合数列等。 多重规律: 注意一些数列可能存在多重规律或变异规律,需要灵活判断。 分类总结: 将遇到的数列规律进行分类总结,形成自己的题库。 重在练习与反思: 数量关系是需要大量练习才能熟练掌握的模块。每次练习后,都要认真分析错题原因,是思路不清还是计算失误。 (三)判断推理 核心考察点: 图形推理(常考图形变化、叠加、删除、组合、分割、对称等)、定义判断(准确理解概念、把握内涵和外延)、类比推理(寻找词项间的逻辑关系)、逻辑判断(可能性推理、必然性推理、假言推理、联言推理、选言推理等)。 提升路径: 图形推理: 归纳规律: 掌握常见的图形变化规律,如平移、旋转、翻转、镜面对称、轴对称、数量关系(笔画、封闭区域、直线、曲线)、图形叠加、图形拆分等。 多角度观察: 从不同角度审视图形,可能存在多种规律,需要结合选项进行判断。 大量练习: 图形推理的规律性较强,通过大量练习,可以大大提高识别速度和准确率。 定义判断: 抓住关键词: 准确把握定义中的关键词,理解其内涵和外延。 对照选项: 将选项与定义进行逐一比对,看是否完全符合定义的各项要素。 注意“是”与“非”: 题目可能要求找出符合定义的,也可能要求找出不符合定义的。 类比推理: 分析关系: 仔细分析题干中词语之间的关系,如对应关系、因果关系、功能关系、组成关系、属性关系等。 匹配选项: 在选项中找到与题干词语之间具有相同或最相似逻辑关系的词组。 避免干扰: 注意区分词语的字面意思和其所代表的逻辑关系。 逻辑判断: 理解基本逻辑规则: 掌握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联言、选言、假言、否定后件、否定前件等基本逻辑推理规则。 区分必然性与可能性: 必然性推理要求结论一定正确,可能性推理要求结论“可能”是正确的。 图示法: 对于一些复杂的逻辑关系,可以使用韦恩图等图示方法辅助推理。 精读题干: 仔细阅读每一个前提条件,避免遗漏或误解。 (四)资料分析 核心考察点: 对文字材料、图表(柱状图、折线图、饼图、表格)等定量、定性信息的快速提取、理解、分析和计算。 提升路径: 读懂图表: 熟悉各类图表的表示方法,理解横纵坐标、图例、单位等的含义。 数据敏感度: 培养对数字的敏感度,能够快速捕捉到关键数据(总量、比重、增长率、平均数等)。 速算能力: 资料分析是“算”的艺术。掌握估算、速算技巧至关重要。例如,常用的分数和小数互化、增长率估算公式、首数法等。 定位与提取: 练习快速定位信息,避免在图表中“大海捞针”。 多模型套用: 掌握计算增长量、增长率、比重、平均数等常见题型的解题模型。 计时训练: 资料分析的快速性要求极高,务必进行严格的计时训练。 四、备考全程指导 1. 基础夯实期(备考初期): 熟悉考试大纲和真题: 了解考试的整体框架和风格。 模块学习: 逐一攻克各模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解法。 做题记录: 建立错题本,记录每一道错题的类型、错误原因和正确解法。 2. 强化提升期(备考中期): 专项训练: 针对薄弱模块进行集中突破,反复练习。 技巧应用: 学习并熟练运用各类解题技巧和速算方法。 模拟练习: 开始进行阶段性模拟考试,熟悉考试节奏,检验学习效果。 总结反思: 定期对错题和学习方法进行总结,不断优化。 3. 冲刺模拟期(备考后期): 全真模拟: 按照考试时间,进行多次全真模拟考试。 查漏补缺: 针对模拟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最后阶段的重点复习。 调整心态: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进行考前心理建设。 熟悉考场: 了解考场规则和流程,避免不必要的紧张。 五、结语 《2019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备考指南》提供的是一套思维框架和方法论。真正的学习在于过程,在于日复一日的坚持与思考。希望考生能以此为指引,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最适合自己的备考方案,在2019年的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