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講義(供中醫專業用)》是由衛生部組織各有關中醫學院集體編寫的教材,供全國高等醫藥院校中醫專業使用。《金匱要略講義(供中醫專業用)》采用宋林億等詮次,明趙開美校刻的《金匱要略論》為藍本進行編寫,為瞭保證該書原貌,仍然保留“金匱要略方論序”,並用“附錄”列雜療等三篇於書後,以供研究參考。
李剋光,四川省成都市人。1939年高中畢業後,隨父李斯熾學醫,頗得真傳。1948年畢業於四川大學農學院,於1949年懸壺為醫,1956年被聘為四川醫學院(現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教師。1963年調成都中醫學院任救,先後任教研室主任、學院副院長等職,1987年晉升教授。1985年調任四川省中醫藥研究院院長,1987年任該院名譽院長。
1.金匱要略方論序
2.緒言
3.髒腑經絡先後病脈證第一
4.痓濕暍病脈證治第二
5.百閤狐惑陰陽病毒病脈癥治第三
6.瘧病脈證並治第四
7.中風曆節 病脈證並治第五
8.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
9.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癥治第七
10.奔豚氣病脈癥治第八
11.胸痹心痛短氣病脈癥治第九
12.覆滿寒疝宿食病脈癥治第十
13.五髒風寒積聚病脈癥治第十一
14.痰飲咳嗽病脈癥治第十二
15.消渴小便利淋病脈癥治第十三
16.水氣病脈癥治第十四
17.黃疸病脈癥治第十五
18.驚悸吐血下血胸滿瘀血病脈癥治第十六
19.嘔吐噦下利病脈癥治第十七
20.瘡癰腸癰浸淫病脈癥治第十八
21.趺厥手指臂腫轉筋狐疝蚘蟲病脈癥治第十九
22.婦人妊娠病脈癥治第二十
23.婦人産後病脈癥治第二十一
24.婦人雜二十二
附錄 病脈癥治第
在翻閱市麵上眾多的《金匱要略》講解書籍後,這本《金匱要略講義》無疑給我留下瞭最為深刻的印象。它以一種非常“現代”的視角,解讀瞭這部古老的中醫經典。書中對於《金匱要略》的編排邏輯和思想體係的分析,讓我豁然開朗。作者並沒有將《金匱要略》視為一本孤立的醫學典籍,而是將其置於整個中醫發展的大背景下進行考察,並探討瞭其與《傷寒論》的聯係與區彆,以及其在後世中醫發展中的重要地位。這種宏觀的視野,讓我在學習具體條文和方劑時,能夠有一個更廣闊的思維空間。書中對每一個病證的分析,都力求做到“形神兼備”。它不僅關注疾病的“形”(癥狀、體徵),更深入探討其“神”(內在的病機、生理病理變化)。例如,在講解“黃疸”時,書中就詳細分析瞭濕熱、寒濕、瘀血等不同原因引起的黃疸,並針對性地給齣瞭不同的治法和方劑,如“茵陳蒿湯”、“麻黃連翹赤小豆湯”等。書中還大量引用瞭古今中外的一些研究成果,來論證中醫理論的科學性,這對於我們這些在現代科學教育背景下成長的學生來說,無疑具有非常大的啓發意義。它讓我看到瞭中醫的科學魅力,並堅定瞭學習中醫的決心。這本書的內容編排,也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嚴謹的治學態度。
評分不得不說,這本《金匱要略講義》在我中醫學習生涯中扮演瞭至關重要的角色。它不僅僅是一本提供知識的書,更是一種學習方法的啓示。在很多中醫著作中,我們常常會遇到“死記硬背”的睏境,而這本書則完全打破瞭這一模式。它鼓勵我們“理解”而非“記憶”。書中對於每一個方劑的講解,都不僅僅停留在“主治”和“方歌”的層麵,而是深入挖掘其背後的“理”。例如,在講解“奔豚湯”時,書中詳細闡述瞭其治療“腎虛肝寒,氣衝上而作奔豚”的病機,並結閤“腎陽虛弱,寒氣上逆”的生理病理,解釋瞭為何使用“當歸”、“芍藥”、“附子”、“甘草”等藥物來溫陽散寒、平衝降逆。這種深入的“理”的講解,讓我能夠舉一反三,遇到類似的病情,也能憑藉對病機的理解,推斷齣可能的治法和方藥。此外,這本書還非常注重“實踐”與“理論”的結閤。書中穿插的許多醫案,都是從曆代名傢文獻中精選而來,這些醫案不僅展示瞭方劑的實際應用,更提供瞭寶貴的臨床經驗。通過閱讀這些醫案,我仿佛置身於真實的臨床場景,學習如何與患者溝通,如何進行望聞問切,如何辨證施治。這極大地提升瞭我對中醫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評分這本書絕對是中醫學子案頭必備的瑰寶,它的價值遠不止於課堂講解。初讀《金匱要略》原著,許多醫理藥理都如隔層紗,晦澀難懂,尤其是在麵對復雜病癥時,更是感到力不從心。但有瞭這本《金匱要略講義》,一切豁然開朗。講義的作者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中醫,他不僅深入淺齣地解析瞭原文的精髓,更將曆代名傢的臨床經驗融會貫通,用現代人的思維方式進行梳理和闡述。書中的條文解讀詳盡,不僅解釋瞭字麵意思,更挖掘瞭其背後的病機、治法、方藥的相互關係。例如,在講到“血痹”時,書中就詳細分析瞭其虛、寒、瘀、阻的病因病機,並結閤具體的方劑,如踧踧桂枝五物湯,闡述瞭活血通痹、溫陽散寒的治法。書中還穿插瞭大量引人入勝的醫案,這些醫案生動地展示瞭《金匱要略》方劑的臨床應用,讓我看到瞭經典方劑在解決實際問題時的強大生命力。讀完這些醫案,我仿佛親臨臨床,與古人一同辨證論治,受益匪淺。而且,講義的編排也很閤理,每一章節都由原文、注釋、講義、醫案組成,邏輯清晰,層次分明,非常適閤係統學習。它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良師益友,指引我在這博大精深的中醫海洋中不斷探索前進。
評分作為一名中醫專業的學生,閱讀《金匱要略》原著時,常常會感到力不從心,很多地方難以理解其深意。慶幸的是,我找到瞭這本《金匱要略講義》,它極大地幫助我剋服瞭這一睏難。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其“化繁為簡”的能力。作者將《金匱要略》中龐雜的條文和方劑,梳理得井井有條,邏輯清晰。每個章節都圍繞一個核心病機或癥候群展開,將相關的條文和方劑集中講解,便於我們形成係統性的認知。比如,在學習“咳嗽”這一章節時,書中不僅列舉瞭《金匱要略》中關於咳嗽的各種條文,還詳細分析瞭不同咳嗽的病因病機,如風寒、風熱、痰飲、伏飲等,並逐一介紹瞭相應的代錶方劑,如“射乾麻黃湯”、“五味子湯”等,並且對每種方劑的組成、功效、主治都做瞭詳盡的闡述。書中還特彆強調瞭辨證論治的重要性,通過大量的臨床案例,指導我們如何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方劑,調整劑量,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經典方劑的“加減化裁”的討論,這讓我明白,中醫方劑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需要根據臨床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變通的。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很樸實,沒有過多的學術術語堆砌,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深奧的中醫理論娓娓道來,讓我學起來輕鬆愉快,收效顯著。
評分坦白說,一開始我對這本《金匱要略講義》並沒有抱太高的期待,想著不過是市麵上眾多講解類書籍中的一本罷瞭。然而,當我真正翻開它,卻被深深地吸引瞭。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金匱要略》原文的“拆解”和“重構”。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照搬原文,而是以一種非常“考古”的精神,追溯瞭條文産生的曆史背景、當時的醫療條件,以及張仲景在那個時代所麵臨的臨床難題。這種宏觀的視角,讓我對《金匱要略》的整體框架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書中對每一個方劑的講解,都如同庖丁解牛,細緻入微。它不僅分析瞭君臣佐使的配伍意義,還深入探討瞭藥物的性味歸經、升降浮沉,以及它們在方劑中的具體作用。更難能可貴的是,講義中還引用瞭許多現代藥理學研究的成果來佐證中醫理論,這對於我們這些學習中醫的學生來說,無疑是打瞭一劑強心針,讓我們對中醫的科學性有瞭更堅定的信心。當我看到書中對“柴鬍加龍骨牡蠣湯”的解讀,詳細分析瞭其治療“傷寒八九日,腹瀉,胸脅滿,心下悸,脅下結,口苦,咽乾”等癥的方理,並結閤瞭現代心理學對“情誌不舒”的認識,我真的覺得耳目一新。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既保留瞭中醫的精髓,又融入瞭現代的學術思想,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承古啓新”之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