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层面介绍了可资借鉴的国内外乡村建设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模式,着重结合江西省乡村的现实基础和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提出了振兴江西乡村的政策建议。完整地回答了江西美丽乡村应该如何建设的现实问题。
在分析江西美丽乡村建设的现实发展基础、新时期江西乡村振兴的大好机遇和种种挑战,并总结国内外乡村建设的经典理论以及阐释国内外乡村振兴的经典案例的基础之上,提出江西省美丽乡村建设要重视规划统筹与试点示范相结合、绿色产业发展与文化保护相结合、政府投入与社会资本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公众参与相结合的四结合路径与模式。
傅春,女,博士(后)、教授。1999年武汉大学工学博士毕业,2001年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出站博士后,2003年获批博士生指导博导资格,2009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11年获批江西省二级教授。曾为荷兰Delft理工大学、Delft水利研究院、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和耶鲁大学访问学者。一直从事流域特别是鄱阳湖流域开发利用与保护有关的资源、环境、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研究,主持过国家*及省部级项目70余项,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9部,主编《中部竞争力报告》6部等。
第一章 美丽乡村建设与 “富裕美丽幸福江西”的关系
第一节 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富裕美丽幸福江西”的发展思路
第三节 江西美丽乡村建设的历程与实践
第四节 江西美丽乡村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五节 江西美丽乡村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第六节 江西美丽乡村建设与幸福江西的关系
第二章 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城乡统筹理论
第二节 新农村建设理论
第三节 国外生态村建设理论
第四节 乡村文化与传统村落保护理论
第五节 其他理论
第六节 新时期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制度保障体系
第三章 江西建设美丽乡村的现实基础、机遇与挑战
第一节 江西建设美丽乡村的现实基础
第二节 江西美丽乡村建设的优势与劣势
第三节 江西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机遇与挑战
第四节 江西建设美丽乡村的竞争力与提升
第五节 江西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经验与模式
第四章 国内外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模式与启示
第一节 美国的“乡村发展计划”
第二节 德国的休闲农庄
第三节 日本的“一村一品”
第四节 西欧保护“乡村风貌”的乡村建设
第五节 贵州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
第六节 浙江的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
第七节 美丽乡村的“江苏模式”
第八节 国内外模式的经验与借鉴
第五章 美丽乡村建设要重视规划统筹与试点示范相结合
第一节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建设标准的必要性
第二节 影响美丽乡村建设的要素分析
第三节 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与布局
第四节 美丽乡村建设的评价指标
第五节 试点示范的作用
第六节、江西美丽乡村规划试点建设的建议
第六章 美丽乡村建设要重视绿色产业发展与文化保护相结合
第一节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产业的支持
第二节 国内美丽乡村建设中产业发展的案例与经验
第三节 江西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的建议
第四节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文化传承与保护
第五节 国内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实践
第六节 各地挖掘乡村文化发展乡村产业的经验与案例
第七节 处理好产业发展与文化保护关系的建议
第七章 美丽乡村建设要注重政府投入与社会资本相结合
第一节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政府主导
第二节 政府搭建美丽乡村建设融资平台的案例
第三节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多渠道社会资本的融入
第四节 PPP模式建设美丽乡村案例分析
第四节PPP应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建议
第八章 美丽乡村建设要重视政府引导与公众参与相结合
第一节 公众参与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
第二节公众参美丽乡村建设的国内外经验
第三节美丽乡村建设中公众参与的主要障碍
第四节 推进公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一本关于乡村建设的书,不如说是一本关于“人”的故事集。作者在字里行间,非常细致地捕捉到了乡村振兴过程中,那些普通人的身影和他们的奋斗。我读到了乡村干部们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带领村民改变落后面貌的决心;我看到了返乡创业青年们如何用知识和热情,为家乡注入新的活力;更让我感动的是,那些世代居住在乡村的农民们,他们如何积极参与到家乡的建设中来,用自己的双手为“美丽乡村”添砖加瓦。书中对“路径与模式”的探讨,也让我体会到了一种“以人为本”的理念。它强调的不是自上而下的统一规划,而是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激发村民的主体作用。我看到了通过各种形式的民主协商,村民们是如何成为乡村建设的决策者和受益者。这种“村民共建、共享”的模式,是我觉得最令人欣慰的部分。它不仅让乡村变得更美,更重要的是,它让村民们重新找回了对家园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乡村振兴背后的人文关怀和温暖的力量。
评分我之所以对这本书感兴趣,是因为我对“模式”这个词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在快速变化的时代,能够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来指导实践,无疑具有极高的价值。而“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无疑是当前中国最重要、也最复杂的课题之一。江西,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广袤土地的省份,其在乡村建设方面的探索,一定蕴含着宝贵的经验。《乡村振兴:江西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与模式》这个书名,直接点明了其核心内容,让我看到了深度分析的潜力。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清晰、可操作的“路径”,能够指导地方政府、村庄管理者,甚至是对乡村发展感兴趣的个人,如何一步一步地去实现“美丽乡村”的目标。同时,关于“模式”的解读,我更希望能够看到一些创新的、具有前瞻性的思路,而不是简单的复制和模仿。这本书能否为我们提供一种关于如何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通用法则”?我对此充满期待,希望能从中获得启发和借鉴。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就像跟着作者的笔触,一次深度而细腻的江西乡村之旅。书中的文字带着一种朴实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调,仿佛能闻到泥土的芬芳,听到清晨鸟儿的鸣唱。它没有空泛的理论,而是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将“美丽乡村”的概念落地。我被书中描绘的那些依山傍水、错落有致的村庄深深打动,它们不仅仅是风景如画,更是承载着厚重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地方。我看到了古老的民居被精心修复,传统手工艺被重新发扬光大,而现代化的生活设施也悄然融入,让乡村既保留了原有的韵味,又不失便利。更让我惊叹的是,书中深入浅出地解读了江西在推进乡村建设过程中所探索出的各种“模式”。这些模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不同村庄的特点,因地制宜,灵活施策。我看到了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尝试,比如发展绿色农业、乡村旅游,也看到了如何通过科技赋能,提升乡村的治理能力和生活品质。这本书让我对“美丽乡村”有了更立体、更深刻的认识,它不是简单的“面子工程”,而是包含着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和村民福祉的系统工程。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吸引人,那种淡淡的、充满生机的绿色调,让人一眼就联想到广袤的田野和宁静的乡村。我一直对中国传统乡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总觉得那里蕴藏着一种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而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乡村面临着发展和传承的挑战。这本书的名字《乡村振兴:江西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与模式》正好触及了我内心深处的关切。我好奇江西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丰富自然资源的省份,是如何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道路的。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关于“美丽乡村”的具体描绘,比如有哪些村落因为其独特的风貌、创新的发展模式而脱颖而出,它们又是如何克服了城乡差距、人才流失等难题,重新焕发生机的?我更期待书中能深入剖析这些成功案例背后的“路径与模式”,是政策的引导?是产业的创新?还是村民的参与?这些具体的实践经验,对于我理解当下中国的乡村发展,以及思考个人在其中可能扮演的角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我尤其希望能看到一些生动的故事,那些在田埂上、在古老的屋檐下,村民们如何用勤劳和智慧,将乡村的美丽与活力重新点燃的真实写照。
评分从这本书的题目就能感受到一种蓬勃的生机和希望。《乡村振兴:江西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与模式》让我联想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青砖黛瓦的古村落,错落有致的稻田,潺潺流淌的小溪,以及在田间劳作、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的村民。我一直认为,乡村的魅力在于其淳朴的生活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江西,恰恰是这样一个拥有独特魅力的省份。这本书所探讨的“美丽乡村建设”,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关于景观的改造,更是关于一种生活方式的回归和升华。我非常好奇,江西是如何在保护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又能够拥抱现代化的发展,实现乡村的“蝶变”?书中关于“路径与模式”的分析,一定为我们揭示了其背后的逻辑和方法。是特色产业的挖掘?是生态环境的优化?还是旅游资源的整合?我期待书中能有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示那些成功的乡村是如何将自身优势发挥到极致,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这本书让我对中国乡村的未来充满了乐观的期待。
评分请开具发票,我报销用
评分请开具发票,我报销用
评分看看有没有干货
评分请开具发票,我报销用
评分很好!值得一读!价格也有优惠呢
评分不错亲。。....
评分请开具发票,我报销用
评分很好!值得一读!价格也有优惠呢
评分作为乡村振兴主题的学习,聊胜于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