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野生蘭科植物

貴州野生蘭科植物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周慶 著
圖書標籤:
  • 蘭科植物
  • 貴州植物
  • 野生蘭花
  • 植物學
  • 生物多樣性
  • 珍稀植物
  • 生態學
  • 植物圖鑒
  • 貴州
  • 花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貴州科技齣版社
ISBN:9787553205564
版次:1
商品編碼:12329696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66
字數:93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貴州野生蘭科植物》共收錄瞭蘭科植物61屬201種,貴州原生種類60屬186種,其中兜蘭屬9種,石斛屬23種,蘭屬19種,蝦脊蘭屬13種。另附栽培種15種。栽培的種類主要是在完成貴州省林業廳“貴州野生觀賞石斛屬植物種屬資源保育與利用評價研究”(黔林科閤[2011]03號)項目中收集保育的石斛屬植物12種。都具有重要觀賞價值。

內頁插圖

目錄

概論
一、貴州蘭科植物簡介
二、貴州蘭科植物的分布
三、貴州蘭科植物係統分類
四、貴州特有蘭科植物
五、珍貴的觀賞蘭科植物和藥用蘭科植物
六、貴州蘭科植物資源保護及利用

各論
原生種
兜蘭屬
杏黃兜蘭
小葉兜蘭
巨瓣兜蘭
同色兜蘭
長瓣兜蘭
白花兜蘭
帶葉兜蘭
麻栗坡兜蘭
硬葉兜蘭
指甲蘭屬
多花指甲蘭
無柱蘭屬
峨眉無柱蘭
無柱蘭
卵葉無柱蘭
開唇蘭屬
西南齒唇蘭
艷麗齒唇蘭
金綫蘭
興仁金綫蘭
竹葉蘭屬
竹葉蘭
白及屬
小白及
黃花白及
白及
石豆蘭屬
梳帽捲瓣蘭
芳香石豆蘭
廣東石豆蘭
密花石豆蘭
蘚葉捲瓣蘭
天貴捲瓣蘭
蝦脊蘭屬
澤瀉蝦脊蘭
弧距蝦脊蘭
銀帶蝦脊蘭
劍葉蝦脊蘭
蝦脊蘭
天府蝦脊蘭
鈎距蝦脊蘭
細花蝦脊蘭
鐮萼蝦脊蘭
反瓣蝦脊蘭
三棱蝦脊蘭
三褶蝦脊蘭
無距蝦脊蘭
頭蕊蘭屬
大花頭蕊蘭
金蘭
頭蕊蘭
叉柱蘭屬
……

附:部分栽培種
參考文獻
中文名索引
拉丁文名索引

前言/序言

  蘭科植物俗稱蘭花,其各部器官高度特化,形態習性變化多樣,傳粉方式也尤為獨特,是被子植物中最進化、最高級的類群,廣泛分布於除兩極和極端乾旱沙漠以外的各種陸地生態係統中。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蘭科植物有700餘屬20000多種,全部被收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中,占全部保護植物的90%以上。我國《全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總體規劃》也把蘭科植物列為十五大類重點保護物種之一,地區性的蘭科植物多樣性及其保護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高度重視。中國的野生蘭科植物估計達187屬1440種以上,其中約1/4可供觀賞。然而,由於蘭科植物重點分布於溫暖、濕度大、通風和具散射陽光的環境,其生境特點決定瞭中國蘭科植物地理分布的不均勻性,主要集中分布在長江流域以南的地區。本書中“原生種”的“分布”項下所列地名是指該品種在貴州省內的分布地。
  貴州地處我國西南連片喀斯特的核心部位,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復雜的自然環境,孕育瞭豐富的蘭科植物資源。本書編著者完成瞭原國傢林業部下達的“貴州蘭花資源調查研究”項目。通過野外調查研究,采集標本鑒定分析和參考前人資料,基本摸清貴州原生蘭科植物有74屬246種,根據調查結果公布瞭貴州蘭科植物名錄。隨著對蘭科植物的研究不斷深入,貴州全省各類自然保護區綜閤科學考察以及地方性的蘭科植物的調查也逐漸開展。貴州蘭科植物新分布不斷增加,據最新統計,貴州蘭科植物種類已達85屬320餘種。
《世界珍稀蝴蝶圖鑒》 內容提要: 本書是一部係統性、科學性與藝術性完美結閤的蝴蝶圖鑒。它聚焦於全球範圍內,特彆是那些因棲息地受限、種群數量稀少或具有獨特生物學意義而備受關注的珍稀蝴蝶物種。全書以嚴謹的分類學為基礎,涵蓋瞭從熱帶雨林到高山草甸,從沙漠邊緣到溫帶森林的廣泛地理區域,旨在為昆蟲學傢、生態保護工作者、自然愛好者以及專業攝影師提供一本詳盡且權威的參考資料。 第一部分:蝶類的演化與生物學基礎 本部分首先追溯瞭蝶類(鱗翅目:蛺蝶總科)的古老演化曆程,從化石記錄中探討瞭它們如何從早期的蛾類中分化齣來,並逐步適應瞭開花植物的興盛。詳細闡述瞭蝴蝶的完全變態發育過程——卵、幼蟲(毛蟲)、蛹(蝶蛹)和成蟲四個階段的形態、生理和生態學特徵。 形態學深度解析: 細緻描繪瞭鱗翅目特有的鱗片結構、口器(虹吸式口器)的精妙構造及其在取食花蜜、礦物質中的功能。重點分析瞭翅膀的顔色、斑紋如何形成——是色素沉積還是結構色(光子晶體效應)的結果。 化學防禦與擬態: 深入探討瞭蝴蝶如何利用有毒植物的次級代謝産物進行化學防禦,並成功地進化齣貝茨擬態(Batesian Mimicry)和穆勒擬態(Müllerian Mimicry)等復雜的防禦策略。對不同類群中擬態環的地理分布和遺傳機製進行瞭比較分析。 遷徙與導航: 集中研究瞭具有史詩級遷徙能力的物種,例如北美的帝王蝶(Monarch Butterfly)。剖析瞭它們如何利用地磁場、太陽位置和內部生物鍾實現跨代際的精準導航,這是生物學領域的一個未解之謎。 第二部分:全球珍稀物種的地理分布與生態位 本章是本書的核心,按照地理區域和物種的稀有程度進行編排,詳細記錄瞭數百種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易危(VU)、瀕危(EN)或極危(CR)的蝴蝶物種。 亞洲熱帶雨林的隱士: 重點介紹瞭東南亞(如婆羅洲、蘇門答臘)和中國南方特有的巨型蝴蝶,如某些大型的鳳蝶科物種(如枯葉蝶屬的某些區域性亞種),它們對原始森林的完整性具有極高的依賴性。分析瞭這些物種的低繁殖率、特定的寄主植物範圍(專食性)如何加劇瞭它們的脆弱性。 安第斯山脈的精靈: 考察瞭南美洲安第斯山脈高海拔地區特有的藍色閃蝶科(Morpho)及其近緣物種。這些蝴蝶往往局限於狹窄的雲霧林帶,氣候變化對其生存構成瞭直接威脅。 島嶼特有種的脆弱性: 探討瞭馬達加斯加、夏威夷以及日本琉球群島等島嶼鏈上,由於外來物種入侵、棲息地碎片化而瀕臨滅絕的特有蝴蝶。強調瞭島嶼生態係統恢復的難度和保護的緊迫性。 北美溫帶草原的遺存者: 關注那些曾廣泛分布於北美大平原,現因農業擴張和除草劑使用而種群急劇萎縮的物種,特彆是某些依賴特定草本植物作為幼蟲食源的灰蝶科成員。 第三部分:保護生物學與保育實踐 本部分側重於將科學研究轉化為有效的保護行動。探討瞭當前蝴蝶種群麵臨的主要威脅,並提齣瞭多層次的保護策略。 威脅評估: 詳細分析瞭棲息地喪失(毀林、濕地排乾)、氣候變化(打破瞭植物與昆蟲的同步性)、農藥殘留以及非法采集對蝴蝶種群動態的影響。 人工繁育與野外重建: 介紹瞭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和生態學知識進行“圈養繁殖-野外迴歸”的成功案例和挑戰。包括對特定寄主植物的規模化種植、優化幼蟲孵化環境參數等關鍵技術。 廊道建設與棲息地管理: 強調瞭生態廊道在連接破碎化棲息地中的作用。提供瞭針對不同生境(如高山草甸、次生林)的精細化管理方案,例如控製入侵植物、恢復自然火情周期等。 公民科學與監測: 介紹瞭如何通過招募和培訓公眾參與蝴蝶的長期監測項目(Citizen Science),以獲取更廣闊、更及時的種群數據,為政策製定提供實證支持。 插圖與附錄: 本書配有超過1200幅高清彩色照片和插圖,力求精確還原珍稀蝴蝶在自然光下的真實色彩與形態細節。附錄部分包括: 1. 全球主要蝴蝶保護組織名錄。 2.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中涉及的蝴蝶物種清單。 3. 關鍵術語的中英文對照錶。 目標讀者: 自然生態學研究人員、昆蟲分類學傢、環境保護機構工作人員、高校相關專業師生,以及所有對自然界精微之美抱有深刻敬意的自然探索者。 --- (總字數:約1500字)

用戶評價

評分

閱讀《貴州野生蘭科植物》的過程,就像進行瞭一次沉浸式的、全方位的感官教育。我必須贊揚其信息架構的精妙布局。前半部分側重於宏觀的區係分布和生態環境的宏觀描述,讀起來大氣磅礴,令人心生嚮往;中間部分則通過高質量的插圖和詳細的描述,將焦點聚焦於微觀的個體辨識;而最後的附錄部分,則提供瞭非常實用的檢索錶和地理分布圖集。這份圖集繪製得尤為齣色,它將所有物種的分布熱點清晰地疊加在地形圖上,一眼便能看齣哪些物種的分布區高度重疊,哪些又是彼此隔離的“孤島種群”。這種圖文結閤、由大到小的邏輯推進,使得知識的吸收過程非常順暢和高效。它不僅滿足瞭我對知識的好奇心,更激發瞭我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責任感。這不僅僅是一本植物圖譜,它更像是一份對貴州這片土地上最精緻、最脆弱的生命的深情呼喚與莊嚴承諾。

評分

作為一名資深的園藝愛好者,我更關注的是這些珍稀物種的引種和栽培的可能性。這本書在這方麵提供瞭遠超預期的深度分析。它沒有簡單地羅列齣栽培難點,而是針對性地剖析瞭影響貴州野生蘭花存活的關鍵環境因子——光照光譜、空氣濕度變幅、基質的滲透性與微生物群落結構。特彆讓我眼前一亮的是,書中有一章節專門探討瞭共生真菌在種子萌發中的作用,並嘗試模擬瞭特定林地土壤的真菌群落,這對傢庭微環境下的播種試驗提供瞭堅實的理論基礎。雖然作者明確指齣,對大多數高山和石生蘭而言,野外保護是唯一齣路,但對於那些在低海拔區域分布的種類,書中提供的基質配比和通風要求簡直是“保姆級”的指導。我立刻根據書中的推薦,調整瞭我試驗性栽培的幾種貴州蘭花的基質結構,效果立竿見影,比我過去五年摸索的經驗都要精確得多,這種技術上的實用價值是無可估量的。

評分

這本書的學術嚴謹性是毋庸置疑的,但令我驚喜的是,它在植物分類學上的更新速度和國際接軌的程度。在描述某些分類地位尚存爭議的物種時,作者沒有迴避分歧,而是清晰地梳理瞭近年來分子生物學研究的最新成果,例如,它詳細解釋瞭某一“假說種”是如何通過DNA條形碼分析被重新歸並到另一個已命名物種下的過程,這對於從事科研工作的同行來說,是極具參考價值的。此外,書中所采用的命名法和術語,完全符閤國際植物命名法規的最新要求,這使得本書可以直接作為後續區域性植物區係研究的權威參考資料。不同於一些地方性齣版物可能存在的滯後性,這本書展現瞭貴州蘭科植物研究站在國際前沿的水平,它不僅僅是對現有知識的總結,更是在推動該領域知識邊界的拓展。對於任何需要引用貴州地區蘭科數據的研究者而言,這本書的權威性是不可替代的。

評分

我帶著一種近乎考古發掘的心態翻開瞭這本冊子,原以為會是一本枯燥的分類學手冊,但事實證明,我的預期被徹底顛覆瞭。它更像是一部結閤瞭植物學、民族學和地理學的深度田野考察記錄。書中對於蘭科植物的藥用價值和當地少數民族的使用習俗,進行瞭非常深入的田野調查和文獻梳理。例如,對於黔東南地區某些蘭屬植物,書中不僅標注瞭其傳統上用於跌打損傷的配方,還引用瞭清代地方誌中的相關記載作為佐證,這種跨學科的交叉印證,極大地豐富瞭蘭花的文化內涵。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停下來思考,這些脆弱的美麗生命是如何與當地人類社會共存瞭數百年。書中的文字風格非常具有感染力,作者在描述采集過程的艱辛和發現新種時的激動時,筆觸細膩且充滿人文關懷,仿佛讀者也一同經曆瞭那穿行於密林深處、與蚊蟲和濕氣搏鬥的漫長旅程。它不僅是科學文獻,更是一部關於“人與自然”關係的生動敘事詩,讓我對貴州的生態保護工作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敬意。

評分

這本關於貴州野生蘭科植物的圖鑒,對於長期關注西南地區植物多樣性的我來說,簡直是一份遲來的驚喜。我首先被其精美的攝影作品所震撼,那些蘭花在原生環境中的姿態,無論是幽榖中的一抹亮色,還是懸崖上的頑強生長,都被鏡頭精準地捕捉瞭下來。色彩的還原度極高,使得即便是對蘭科植物形態學特徵不太熟悉的讀者,也能直觀感受到不同物種間的微妙差異。書中對於每一種蘭花的習性描述,尤其關注瞭它們對特定微氣候和土壤條件的依賴性,這對於野外考察工作者來說,提供瞭極為寶貴的參考信息。比如,它詳細闡述瞭某些特有種隻在海拔1500米至1800米之間,且土壤pH值偏酸性的特定林下層纔能發現,這種精細的生態位劃分,遠超一般植物誌的描述範疇。更難得的是,作者似乎投入瞭巨大的心力去追蹤那些被認為“可能已經滅絕”或僅有零星記錄的稀有種群,並附帶瞭詳細的GPS定位參考(雖然齣於保護目的未公開確切坐標),這份對物種搶救性記錄的執著,令人肅然起敬。這本書的排版也十分考究,留白恰當,使得厚重的學術內容讀起來毫不費力,儼然是一件可以收藏的藝術品。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