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物理学教程 电磁学(拓展篇)

普通物理学教程 电磁学(拓展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梁灿彬,曹周键,陈陟陶 著
图书标签:
  • 物理学
  • 电磁学
  • 普通物理学
  • 大学教材
  • 理工科
  • 拓展篇
  • 电磁场
  • 电动力学
  • 物理教程
  • 高等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488319
版次:1
商品编码:12333208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梁灿彬、秦光戎、梁竹健原著,梁灿彬修订《普通物理学教程 电磁学》(第三版)的拓展篇。本书包含24个专题,各专题均设有导读部分,以问题的形式对专题的要点进行概括,以引导和便于读者学习。在专题讨论部分,以对话的形式辨析概念定义及观点,有助于读者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相关内容。本书涵盖电磁学的多个重难点方面,部分内容涉及电动力学的某些方面,个别内容甚至超出电动力学的范畴。本书在编写时注重概念的准确性和逻辑推理过程的严谨性,观点鲜明,见解独特。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物理类专业电磁学的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电磁学方面工作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参考和使用。


目录

专题1 客体与模型
1.1 不要把模型用出范围
1.2 同一客体可提炼不同模型
1.3 孤立体系模型
1.4 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

专题2 无限远问题
2.1 数学无限远
2.2 物理无限远

专题3 电场线两大性质是静电场两大定理的形象表述
专题4 用电场线讨论静电平衡问题

专题5 静电唯一性定理
5.1 静电唯一性定理
5.2 唯一性定理应用一例——静电叠加定理

专题6 静电屏蔽再讨论
6.1 用唯一性定理证明静电屏蔽的主要结论
6.2 对静电屏蔽的进一步讨论
6.3 电子电路中的“静电屏蔽”

专题7 电像法

专题8 电容、电容系数和电容器
8.1 孤立导体的电容
8.2 导体组的电容系数
8.3 两个任意形状导体的电容
8.4 为什么要用典型电容器?
8.5 “一板两壁”的事实不容忽视
8.6 电容器的“电库”功能

专题9 地球与无限远的等势问题
专题10 有介质的唯一性定理及应用
专题11 网络拓扑学与公式b=m+n-1的证明

专题12 线性网络理论
12.1 引言
12.2 恒压源和恒流源
12.3 回路电流法
12.4 叠加定理
12.5 二端网络的外特性
12.6 二端网络的等效问题,替代定理
12.7 戴维南定理
12.8 三端网络的星角变换
12.9 线性三端网络的外特性(选读)

专题13 任意截面螺线管外部磁场为零的证明
专题14 任意闭合线圈在均匀磁场中的安培力矩

专题15 矢量代数和矢量分析
15.1 矢量代数
15.2 标量场的梯度
15.3 矢量场的散度
15.4 矢量场的旋度
15.5 导数算符V
15.6 矢量分析的若干定理
15.7 麦氏方程的微分形式
15.8 曲线坐标系

专题16 导体电荷面密度与曲率的关系
16.1 一般性讨论
16.2 不可能性定理
16.3 对“尖端密度大”的理论解释
16.4 问题讨论

专题17 麦氏方程再讨论
17.1 麦氏方程组与洛伦兹力公式
17.2 区分演化方程和约束方程
17.3 电动力学的初值表述(解的唯一性问题)

专题18 再论库仑电场和感生电场
18.1 从纵、横场看库仑电场和感生电场
18.2 从库仑规范看库仑电场和感生电场
18.3 静电场、恒定电场和库仑电场
18.4 纵场横场纵横谈——纵场和横场的若干定理

专题19 交流电路的电压概念

专题20 电磁场的能量和动量
20.1 电磁场的能量和能流密度
20.2 牛顿第三定律在电磁场存在时还成立吗?
20.3 动量交换和动量守恒
20.4 电磁场的动量和动量密度
20.5 不接触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专题21 流体及电磁场的应力张量
21.1 流体的应力张量
21.2 电磁场的应力张量(麦氏张量)

专题22 磁荷存在性与磁单极子存在性是两回事
22.1 狄拉克的磁单极子
22.2 含磁荷的麦氏方程组
22.3 电磁场及其场源的对偶变换
22.4 原始麦氏方程组的成立前提

专题23 量纲分析简介
23.1 用单位把量转化为数
23.2 数的等式和量的等式
23.3 单位制
23.4 量纲
23.5 量纲分析的逻辑体系
23.6 威力巨大的Ⅱ定理

专题24 电磁学单位制
24.1 概述
24.2 CGSE单位制
24.3 CGSM单位制
24.4 高斯单位制
24.5 MKsA单位制
参考文献
《量子物理的奥秘:从波粒二象性到量子计算》 本书旨在带领读者深入探索奇妙的量子世界,揭示支配微观粒子行为的基本原理。我们将从量子力学的基石——波粒二象性出发,逐步深入到量子态、叠加态、测量以及量子纠缠等核心概念。 第一部分:量子世界的黎明 量子假设的诞生: 回溯普朗克引入量子概念以解释黑体辐射的历史,理解能量量子化的革命性意义。 光电效应与光子: 详述爱因斯坦如何利用光量子的概念成功解释光电效应,确立光子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光的粒子性。 原子模型的演进: 从卢瑟福原子模型到玻尔原子模型,分析其在解释原子光谱方面的成功与局限,为后续的量子力学发展奠定基础。 德布罗意波: 介绍德布罗意提出的物质波假设,阐述微观粒子同样具有波动性,并通过实例说明这一概念的深远影响。 第二部分:量子力学的严谨框架 薛定谔方程: 深入理解描述量子系统状态演化的核心方程——薛定谔方程。我们将解析其形式、意义,并探讨其在不同势场中的应用,例如无限深势阱和有限深势阱。 量子态与波函数: 阐释波函数 ($Psi$) 作为描述量子系统状态的数学工具,理解其模平方 ($lvertPsi vert^2$) 的概率密度解释。 算符与可观测量: 学习如何用算符来表示物理量,并理解算符的本征值与可观测量值的关系。我们将讨论动量算符、能量算符(哈密顿量)等。 不确定性原理: 详细解读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阐述某些成对的可观测量(如位置与动量)无法同时被精确测量。我们将通过数学推导和物理直觉来理解其根源。 量子隧穿效应: 探索粒子穿过经典力学不允许的势垒的奇特现象,并分析其在扫描隧道显微镜等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量子世界的奇妙现象 自旋: 引入粒子的内禀角动量——自旋。我们将解释电子自旋如何影响原子能级,并探讨自旋在磁性材料中的作用。 泡利不相容原理: 阐述同一量子态不能被两个或多个全同费米子占据的原理,这是理解原子结构、化学键以及恒星演化的关键。 量子叠加与测量: 深入探讨量子叠加态的概念,即粒子可以同时处于多种状态。分析量子测量过程如何导致波函数坍缩,以及测量的不确定性。 量子纠缠: 揭示量子纠缠这一“幽灵般的超距作用”。我们将解释两个或多个粒子之间如何建立一种特殊的关联,无论它们相距多远,测量其中一个粒子的状态会立即影响其他粒子。 第四部分:量子力学的应用与未来 量子计算机: 介绍量子计算的基本原理,包括量子比特 (qubit)、叠加态和量子纠缠在计算中的优势。展望量子计算机在密码学、药物研发、材料科学等领域的颠覆性潜力。 量子通信与量子密码学: 探讨如何利用量子力学原理实现安全通信,例如量子密钥分发 (QKD) 的原理和安全性。 量子传感: 介绍量子效应在高精度测量中的应用,例如原子钟、引力波探测器等。 量子场论简介: (可选)简要介绍量子场论的概念,它是描述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的更高级理论框架。 本书力求在保持科学严谨性的同时,以清晰易懂的语言和丰富的实例,引导读者领略量子世界的魅力,激发对现代物理学前沿的浓厚兴趣。无论是对物理学专业的学生,还是对自然科学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本书都将是一次引人入胜的探索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在讲解“电磁现象的相对论性”时,给我的震撼是巨大的。我之前一直认为电磁学是经典物理学的范畴,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它与狭义相对论之间深刻的联系。作者通过分析洛伦兹变换,如何统一了电场和磁场,以及不同惯性系下观察到的电磁现象的差异,让我对“时空”和“场”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我反复阅读了关于“磁场是电场的相对论效应”的章节,这让我彻底颠覆了我之前对电场和磁场的认知。它让我理解了为什么在不同的参考系下,同一个物理过程会呈现出不同的电磁现象。这种将电磁学置于相对论框架下进行讲解的方式,不仅拓展了我的视野,也让我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

我原本以为自己对电磁学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毕竟在基础物理课上接触过不少内容。但这本书的“拓展篇”三个字,果然名不虚传。它在一些基础概念的深入挖掘上,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视角。比如,关于“高斯定理”的讲解,它不仅仅是展示了如何计算电通量,更强调了高斯定理在对称性问题上的强大威力,以及它背后所蕴含的“场”的概念。作者通过一些复杂的几何形状的例子,演示了如何巧妙地利用高斯定理简化计算,这让我对“场”的理解提升了一个层次。 再者,书中关于“介质中的电磁学”部分,也是我之前学习的薄弱环节。如何理解介质的极化,如何区分宏观电场和微观电场,以及这些极化效应如何影响电场和电势的分布,这些问题在以前总让我头疼。但这本书的讲解非常细致,从分子层面的相互作用,到宏观介电常数的引入,都做得非常清晰。我学会了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介质,以及它们在不同电磁场下的响应差异。这对于我理解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以及介质损耗等问题,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评分

这本书在对“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总结和升华上,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简单地重复了前面的内容,而是将整个电磁学的知识体系融会贯通,展现了麦克斯韦方程组作为电磁学基石的地位。作者通过不同的表述形式(微分形式和积分形式),以及在不同介质和场源条件下的应用,让我对这四个基本方程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电磁场的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的讨论,以及它们如何通过麦克斯韦方程组得到体现。这让我看到了数学的严谨性如何与物理的直观性相结合,以及一个简洁优美的方程组能够描述如此复杂而广泛的物理现象。这本书让我深深体会到了物理学的美感和力量。

评分

这本书最大的优点之一,在于它并没有把内容“摊大饼”,而是非常有重点地选择了能够真正体现电磁学“拓展”之处的课题。比如,关于“涡旋电场”和“感应电动势”的讲解,作者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分析法拉第定律的应用,以及它与电场之间的深刻联系。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详细分析了在非稳恒磁场中,电场如何产生涡旋,以及这种涡旋电场如何反过来产生感应电动势。这比我之前只知道“磁生电”的概念要深入得多。 而且,在讲解这些“拓展”内容时,作者非常注重物理直觉的培养。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公式,而是通过各种设想的实验场景,引导读者去思考在特定条件下,电荷和磁场会如何相互作用。比如,在分析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电动势时,它会反复强调洛伦兹力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力的方向来判断电流的方向。这种细致的分析,让我对电磁感应的理解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能够从根本上理解其物理机制。

评分

我原本以为“拓展篇”可能意味着更难、更抽象的内容,但事实并非如此。这本书在保持深度和广度的同时,还非常注重内容的连贯性和易读性。比如,在讲解“磁场”部分,它从最基础的磁荷概念(虽然实际不存在,但作为类比很有用)出发,逐步过渡到安培定律、毕奥-萨伐尔定律,最后引出磁场的积分形式和微分形式。作者在引入这些定律时,都会详细解释其物理背景和适用范围。 让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对于“磁矢势”的引入。这个概念在初学时可能显得有些抽象,但作者通过将其与电势类比,以及解释它在解决复杂磁场问题时的便捷性,让我逐渐领略到它的妙用。理解了磁矢势,我才能更深入地理解电磁场方程组的规范不变性,以及它在量子电动力学等更高级理论中的重要性。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电磁学从宏观到微观,从经典到现代的脉络。

评分

这本书在处理“电磁能量”和“坡印廷矢量”时,展现了其独到的洞察力。我之前对于能量如何在电磁场中传递一直感到困惑,但作者通过引入坡印廷矢量,让我看到了能量流动的方向和大小。这本书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能量是如何从一个区域传递到另一个区域的,以及电磁波携带能量的本质。 而且,书中关于“动量守恒”与“电磁场”的联系,也是我之前未曾深入了解过的。作者通过分析电磁场对物体动量的影响,以及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动量的传递,让我对“场”的物质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部分内容虽然略有难度,但作者的引导非常到位,让我能够逐步理解其中的奥秘。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对我来说,确实是“拓展”了我的认知边界。尤其是在“电磁场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这一章节,我之前对这部分的理解一直比较模糊。作者通过讲解不同材料在电磁场中的响应,比如导体、绝缘体、铁磁性材料等,让我对这些材料的微观结构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宏观电磁场有了清晰的认识。 我特别喜欢关于“磁畴”和“磁滞回线”的讲解。它让我理解了为什么有些材料是永久磁铁,而有些则在撤去外磁场后就失去了磁性。作者通过生动的比喻,将这些复杂的磁现象形象化,让我能够轻松理解。此外,书中对于不同磁性材料的分类和应用,比如顺磁性、反磁性、铁磁性等,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我对这些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尤其是关于“电磁辐射”的部分,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启发。我之前只知道天线可以发射电磁波,但对于其背后的原理,以及不同形状和尺寸的天线如何影响辐射效率和方向,都知之甚少。这本书详细分析了各种类型的天线,比如偶极子天线、单极天线等,并解释了它们的工作原理和辐射特性。 而且,书中还讨论了电磁辐射在天体物理学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接收和分析来自宇宙的电磁波来研究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这让我感觉电磁学不仅仅是应用于工程领域,更是探索宇宙奥秘的强大工具。这种将基础物理理论与前沿科学研究相结合的讲解方式,让我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评分

这本书,虽然名字听起来有些“硬核”,但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它那严谨又不失趣味的叙述风格吸引住了。它不像我之前看过的某些教科书那样,堆砌着晦涩难懂的公式和概念,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着读者进入电磁学的奇妙世界。从静电场的概念入手,作者用生动的类比和巧妙的图示,将那些抽象的物理规律变得触手可及。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电势能”的讲解,它不再是冷冰冰的数学表达式,而是与我们日常生活中“势能”的概念紧密相连,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为什么电荷会自发地从高电势向低电势移动,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自然。 而且,这本书在讲解过程中,并没有回避那些复杂的数学推导,但又非常聪明地处理了它们。它不是直接将公式扔给你,而是会详细解释推导的每一步逻辑,并告诉你这个公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这对于我这样的非物理专业背景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不再需要对着一堆符号望而却步,而是能真正理解公式是如何从基本原理诞生的,以及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方式,让我对电磁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培养了我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惊喜在于它对“电磁波”那一章的处理。我一直觉得电磁波就像一个神秘的存在,虽然知道它很重要,但总觉得遥不可及。然而,作者通过对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深入浅出解读,让我看到了电场和磁场之间那种如同呼吸般协调的相互激发,最终如何能够脱离源头,在空间中自由传播。我反复阅读了关于“位移电流”的讲解,这个概念一度让我感到非常困惑,但作者的解释,特别是它如何弥补了安培定律的缺陷,让我茅塞顿开。 而且,这本书并没有停留在理论的层面,它还花了大量篇幅介绍电磁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无线电通信到微波炉,再到可见光和X射线,每一个例子都让我惊叹于电磁学在我们生活中的无处不在。我甚至能够理解为什么不同频率的电磁波会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比如长波无线电可以绕过障碍物传播,而短波则更适合直线传播。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电磁学不再是书本上的死知识,而是真正能够改变世界的强大力量。

评分

以前学的都忘了,复习一下

评分

好书,梁老师的书

评分

梁老来学校讲学,一来佩服他的成就,二来敬佩他的精神,而且他拓展的量纲分析很有用。

评分

以前学的都忘了,复习一下

评分

好书,梁老师的书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凑单买的 ,买了不知道还能不能阅读下去,好久不读大学书了,上学时阅读过一点作者古老版的电磁学,很厚。毕业后买了一本作者蓝皮的大学电磁学参考,一直期待能买到那种老版厚的,看到有作者的拓展篇出了,真好买了,算是一直情怀的延续吧

评分

凑单买的 ,买了不知道还能不能阅读下去,好久不读大学书了,上学时阅读过一点作者古老版的电磁学,很厚。毕业后买了一本作者蓝皮的大学电磁学参考,一直期待能买到那种老版厚的,看到有作者的拓展篇出了,真好买了,算是一直情怀的延续吧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