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旭,資深心理醫師,國內外多傢報紙、雜誌專欄作者。在幼兒及青少年心理學領域有深刻的研究和獨特的見解。強調“親”與“子”兩者都應該受到教育,已齣版相關作品多部,其為親子傢教量身研製的培訓課程,“有趣、有道、有料、有效”,深受傢長和學員們的歡迎。
第一章 停止懷疑自己,不拿彆人的地圖找自己的路
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那沒人會相信你。成功源於你的頭腦,如果你所做的是不斷地看扁自己,預言著未來的失敗,這就真的會成為現實。與其懷疑自己,不如積極思考問題。不僅會讓自己更加開心和成功,還能夠感染到周圍的人。
1.彆因齣身卑微而看輕自己 / 2
2.為自己點贊,學會欣賞自己的精彩/ 6
3.自我肯定,自信會讓你更有力量/ 10
4.彆讓自己成為你成功的頭號殺手/ 15
5.相信自己的選擇,最終你會取得成功/ 19
第二章 停止消極,沒有到達不瞭的明天
現在你不要再懷疑自己瞭,也彆再懷疑身邊的人。你不希望被人挑剔,那麼也不要再去挑剔身邊的人。想想你給彆人帶來的是什麼樣的感受吧——即使齣發點是好的,彆人也不想聽到那麼多消極的事情呀。
1.重要的不是土壤,而是你播種瞭什麼/ 24
2.最深的絕望裏依然能開齣希望之花/ 28
3.失敗隻是人生中的插麯/ 33
4.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自己/ 37
5.你纔是自己的上帝/ 42
第三章 停止拖延,你荒廢的不是光陰而是生命
我現在不想做,還是留到明天吧。一旦開始拖延,其實你已經停滯不前瞭。你拖延的事情不會自行解決。解決問題,繼續前行吧。從長遠角度來說你會更加快樂。
1.不拖延,你就能領先彆人一步/ 48
2.一個今天勝過無數個明天/ 51
3.光想沒有用,你必須行動/ 56
4.年華易逝,人生經不起漫長的等待/ 61
5.敢於嘗試,用行動證明自己的想法/ 66
第四章 不要聽討厭的人說話,人生不為誰止步
無論你想乾什麼,總會有人告訴你不要這麼做,沒有用的。我可以想齣Twitter(社交網絡)成百上韆條不實用的理由,但它依舊是互聯網上最流行的社交網站之一。我的想法不會阻止Twitter的發展,就像你無法勸科比退齣NBA(美國男子職業籃球聯賽)或喬什·哈奈特不要繼續當演員一樣,都毫無意義。那為什麼還要讓彆人的想法阻止你呢?
1.彆人的看法真的那麼重要嗎/ 72
2.勿做他人“跟班”,成功不可復製/ 76
3.麵對質疑,要敢於堅持自我/ 81
4.彆讓他人的舌頭左右你的未來/ 84
5.人生有主見,青春不迷茫/ 89
第五章 不再偷懶,人生沒有唾手可得的晚餐
懶人真的很招人煩——得像趕驢磨磨一樣逼著他們做事情。如果我想跟你看一場電影,卻不得不花一個小時來說服你起床,那我寜願一個人去看。給自己動力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就彆讓朋友和傢人浪費寶貴的精力再來給你動力瞭吧。
1.成功沒有捷徑,唯有努力纔是王道/ 94
2.永遠多走一步/ 99
3.沒有不用心就能做成的事/ 103
4.所有努力都會開花/ 108
5.理想很酷,但羅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 113
第六章 彆再承諾,誰都討厭一個隻說不做的人
總是做承諾,總是做不到。每次做承諾都不禁給自己增添瞭責任,無論你的齣發點有多好,你都不可能完成你承諾的所有的事。很多時候,你的承諾都太過絕對(比如“我發誓我永遠愛你”),都隻能在絕對環境中纔能實現。與其用語言許下承諾,不如在彆人需要你的時候齣現,然後用行動達到他們的期望。
1.一言之美,貴於韆金/ 118
2.沒有誠實何來尊嚴/ 122
3.一言許人,韆金不易/ 125
4.遵守自己的諾言,養成良好的習慣/ 129
5.信譽是最寶貴的財富/ 131
6.真誠是一種心靈的開放/ 136
第七章 彆那麼自私,沒有誰的人生不需要分享
如果你隻考慮你自己,那麼很快你會發現身邊隻剩下你自己。用一分鍾停下來想想你的行為會給彆人帶來什麼影響——你是不是從休息室拿瞭最後一杯咖啡再倒滿瞭呀!不要喝光所有的咖啡,這是一個完全由大傢分享的世界,你所做的每件事都會影響到彆人。
1.“予”人方便就是“予”己方便/ 142
2.助人的同時,也成全瞭自己/ 146
3.樂於分享,與世界同樂/ 150
4.想要收獲碩果,先彆吝嗇種子/ 154
5.丟掉自私,不要和朋友計較太多/ 157
6.讓身邊的朋友感到被重視/ 161
第八章 彆那麼刻薄,一縷微笑可溫暖整個世界
無意踩到彆人腳的情況常常會發生,但沒必要處心積慮地做一些不好的事情,所以要有意識地讓自己不要那麼刻薄。如果有人對你無禮相待,隨他們去好瞭。沒必要去報復,除非你也想成為那一人。
1.寬恕一個敵人,就能多一個朋友/ 166
2.寬恕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170
3.原諒那些曾經冒犯過你的人/ 174
4.讓你更強大的正是你的對手/ 178
5.感謝你的支持者,他們讓你與眾不同/ 181
6.再好的競爭,也不如閤作雙贏/ 184
第九章 彆把每件事太往心裏放,笑對世事紛擾
人們會因為一些奇怪的事情感到被侵犯。就拿Kendrick Lamar這個夏天備受爭議的歌麯Control為例:他在歌詞中挑釁瞭一些他認為比他弱的說唱歌手(的確是這樣),一石激起韆層浪,整個說唱界的歌手都蜂擁錄歌作為迴擊。重點在於,所有的人都認為自己是最好的說唱者,每個人都更看重自己,這就是他的目的所在。這件事教給我們:不是所有的事都要圍著你轉,如果你是玻璃心,有人就會利用這一點。
1.壓力像彈簧,你弱它就強/ 190
2.你可以被打敗,但不能被打倒/ 195
3.把辱沒當成一種力量/ 198
4.既然錯過瞭星星,就彆再錯過月亮/ 202
5.做一個嚮日葵一樣的人/ 205
6.沒有批評的聲音,你該如何成長/ 209
第十章 彆說多瞭,讓舌頭適時保持沉默
有時候沉默是金——特彆是在情侶關係裏。我都記不清到底多少次因為說錯話引發瞭本可以避免的爭端。即使你想說的非常重要,那也閉嘴,自行消化。你可以用行動證明一切,畢竟你自己說話的時候是聽不見的。
1.認真傾聽,是對彆人最好的尊重/ 214
2.讓自己的舌頭保持沉默/ 217
3.爭論開始的時候,你已經輸瞭/ 219
4.麯徑通幽,舌頭不妨繞點彎/ 223
5.幽默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能力/ 227
彆那麼自私,
沒有誰的人生不需要分享
如果你隻考慮你自己,那麼很快你會發現身邊隻剩下你自己。用一分鍾停下來想想你的行為會給彆人帶來什麼影響——你是不是從休息室拿瞭最後一杯咖啡再倒滿瞭呀!不要喝光所有的咖啡,這是一個完全由大傢分享的世界,你所做的每件事都會影響到彆人。
1.“予”人方便就是“予”己方便
人的一生,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保持一顆謙卑的心,要時刻記得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戀人者,人必從戀之;害人者,人必從害之。這就說明,如果我們曾幫助過他人,當我們需要幫助時,對方也會盡最大努力來幫助我們。
眾生皆平等,積善即是福。如果你不去幫助彆人,當你需要彆人幫助的時候,彆人自然就會袖手旁觀。己所之欲,且施於人,我們都希望能夠得到身邊人的關心和幫助,但是我們為什麼又不努力去做呢?
一個叫傑剋的人整天冥思苦想:“為什麼會有天堂和地獄的區彆呢?為什麼好心人上天堂,心腸不好的人下地獄呢?”他百思不得其解,於是便去找神,希望神能夠幫他解除心中的疑惑。
神說:“好吧,我現在就讓你見識見識天堂和地獄的區彆。”
神帶著傑剋先來到瞭天堂,這裏鳥語花香,氣候宜人,靈魂們個個臉色紅潤,身體健康,如仙人一般。
“看他們的生活真是舒服,他們平時都吃什麼食物呢?”傑剋好奇地問。
神說:“食物並沒有什麼特彆之處,不同的是他們互相幫助,因此豐衣足食、皆大歡喜。你看!”
順著神指的方嚮看去,傑剋見一群靈魂正在一個巨大的鍋旁吃著飯,他們的手上拿著一把長達三尺的木勺,並把盛上食物的勺子送到對麵人的口中,吃飽之後,他們載歌載舞,非常高興。
後來,神又帶傑剋來到瞭地獄。剛到地獄,傑剋就感覺到渾身冷得瑟瑟發抖,地府中寒氣逼人,而且都是骨瘦如柴、飽受飢餓的靈魂。
“為什麼他們都這麼瘦呢,好像一副沒吃飽的樣子。”傑剋有些害怕地問。
“你看那邊!”
此時,那些靈魂都圍在一個巨大的鍋旁,他們手上同樣都有一把長達三尺的木勺。他們爭先恐後地搶著吃。但由於被長勺所約束,很難將食物送進口,吃到嘴裏的遠沒有掉到地上的多,看上去悲慘極瞭。
這時候,神說:“天堂和地獄的待遇是一樣的,隻不過天堂的人懂得互相幫助,所以他們有很多的朋友,所以他們很快樂。而地獄的人卻不想幫助彆人,最終他們什麼也吃不到,所以他們纔會過得如此悲慘。”
頓時,傑剋明白瞭天堂和地獄的區彆所在。
想要快樂地活著,就要把自己的快樂分享給大傢;想要悲傷地活著,就把悲傷留給自己。天堂的人之所以快樂,是因為他們懂得互相幫助,他們“予”人方便的同時也在“予”己方便,所以他們纔會快樂地生活著。而地獄的人不肯幫助彆人,也得不到彆人的幫助,隻能孤獨悲慘地生活著。
奧巴馬夫婦一直教育女兒,心中要有他人。在父母的教導下,孩子願意幫助窮人,並選擇瞭以尊重他人、社區服務為教學理念的希德威爾友誼學校就讀。
奧巴馬告訴女兒,整個世界不會以你個人為中心,每個人一定要為他人著想。因為,每一個人都不可能獨自完成所有的事,這就需要他人的幫助,需要集體的力量。奧巴馬說:“我們每個人得到的救助依賴於集體得到的救助。隻有當你的小車裝載瞭更多的東西時,你纔會挖掘齣自己的最大潛力,走嚮成熟。”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總是傾嚮於利益。如果自己的付齣得不到與之相應的迴報,有些人就會覺得不舒服,就會覺得自己的付齣是徒勞的。但是我們的付齣收獲瞭身邊人的微笑,收獲瞭身邊人的敬意……這些是再多的金錢也換不來的,難道這還不夠嗎?
正如富蘭剋林所說:“要想讓彆人對你好,你必須得對彆人好。其實你在對彆人好的同時,就是在對自己好;當你為彆人著想的同時,也在為自己著想;當你在救助彆人的同時,也在救助自己。”
將心比心,我們就會發現,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不計得失地去幫助彆人,在我們危難的時候,纔會依靠身邊人的幫助成功脫險。
有一個又黑又窄的小巷子,在那裏連個路燈都沒有,每到晚上,巷子裏就變得漆黑一片,人們進齣非常不方便。
可奇怪的是,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總是有一個人打著燈籠,穿梭於這條巷子之中,讓巷子裏一下子變得明亮瞭許多。
一天,夜幕再次降臨,巷子裏的居民坐在門口談笑風生。在遠處閃爍著一絲亮光。當巷子裏的居民看到遠處的亮光時,大傢都高興地說:“大傢看,那個盲人又來給我們點燈照路瞭,這下我們可不用害怕齣去會撞到牆瞭。”
正在這時,一個雲遊的和尚恰巧經過這個巷子,他覺得這個盲人真是與眾不同,明明自己看不到,卻給彆人照亮前方的路。於是,他走上前去和那個盲人聊起來。和尚問:“施主,請恕小僧冒昧地問一句,既然你什麼都看不到,為什麼還要提著燈籠齣行呢?”
盲人說:“為瞭保護我自己啊。我聽說人們一到晚上就像我一樣什麼都看不見瞭。我點盞燈,他們看見瞭光,也就看見瞭我,也會躲開我,自然就不會撞到我身上瞭。”
雖然盲人什麼都看不到,即使點瞭燈,他也看不到光明,但是他點起燈籠,為大傢的齣行帶來方便的同時,也防止彆人撞傷瞭自己。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從自我齣發,以自己為圓點,以利益為半徑畫圓,總是為自己著想,卻沒有想過彆人。如果換一種思維,就會發現我們在替彆人著想的同時,也在為自己打算。凡事給彆人留後路就是給自己留後路;給彆人留條生路,自己纔能有康莊大道可行。
給予並沒有讓我們損失什麼,相反,它讓我們贏得更多的尊重和愛戴。當我們需要的時候,彆人會伸齣援手幫助我們。有些時候,我們幫助瞭彆人,就等於在幫助自己。我們給彆人留瞭一扇窗,同時也給自己敞開瞭一扇門;我們給瞭彆人一縷陽光,同時也讓自己獲得瞭一個太陽。
剋萊一直住在某個小鎮上,他是一個貧窮的紡織工人。這天就要下班瞭,老闆突然告訴他:“我很抱歉這樣說,廠子要裁員瞭。我想,等你織完瞭手頭的這一匹布,明天就沒有多少活要乾瞭。”
下班後,剋萊難過地走在街上,漫無目的地轉悠著,他不知道自己明天應該乾什麼。他看到街上有幾個孩子正在用棍子撥弄一隻死麻雀。可憐的鳥兒是怎麼死的呢?等孩子們散瞭以後,剋萊走瞭過去,他發現死鳥的喉嚨裏好像有什麼東西鼓鼓的。他用隨身攜帶的小刀在死鳥的喉嚨裏一攪。天呐!居然拖齣瞭一個漂亮的金戒指!
這個戒指足夠傢裏半年的消費瞭,但是剋萊想到瞭丟戒指的人,心想對方一定在很著急地找這枚戒指。於是,他把金戒指攥在手裏,一路小跑到鎮上的珠寶店,問老闆:“您知道這個金戒指是誰的嗎?”
珠寶店老闆拿起金戒指端詳瞭一番,非常肯定地說道:“我當然知道,這是曼妮太太的。這枚金戒指是她上周從我店裏買走的,當時她還特意要求我在戒指後麵刻瞭一個M的字母,你瞧!”
“曼妮太太不就是老闆的妻子嗎?”剋萊馬上跑到老闆傢,當麵把金戒指歸還給瞭曼妮太太。為瞭錶示謝意,老闆讓剋萊重新迴來工作,還讓他擔任紡織廠的總管。剋萊再也不用為生計發愁瞭。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為他人提供幫助,那麼,他人也會在關鍵時刻為你著想。一個人的慷慨大方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一種境界的提升,是靈魂的升華。
為彆人打開方便之門,就是為自己打開方便之門。當你付齣時,你也在收獲。也許要等待一段時間,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你的付齣將會産生影響,將會改變身邊人對你的態度。正因為這樣,你纔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寬廣。
就像有句古諺說的:贈人玫瑰之手,經久猶有餘香。也就是說,我們平常做的一件很平凡很微小的事情,哪怕是贈人一枝玫瑰那麼微不足道的事,它帶來的溫馨都會在贈花人和受花人的心底慢慢升騰、彌漫。那種香味也會留在贈花人的手中,久久不會退去。
生命因為有瞭愛,而變得更加富有;生命因為付齣瞭愛,而變得更有價值;鮮花也因為我們的贈予,而變得更為芬芳。
2.助人的同時,也成全瞭自己
1
每個父母都愛孩子、把孩子當寶,可孩子們一些令人震驚的行為讓他們感到自己非常失敗:包括責罵和抱怨,自私和貪婪,經受不住挫摺……
因為我們的孩子非常辛苦,每天忙於各種課內外的學習。他們心中想的是考高分要奬勵,沉湎於各種各樣的欲望之中,卻沒有一個長遠而偉大的人生目標。當遇到一點點小小的挫摺時,他們往往會陷於迷茫,喪失前進的動力。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三觀,最早是來自父母的教育,當書本裏的鉛字無法立即變成活生生的社會經驗時,當曾經的理想猛烈撞擊著未來的那扇門時,父母們不禁捫心自問:我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我的教育方式正確嗎?
2
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曾經在給女兒的公開信中,給齣瞭很多建議。
他告訴孩子:希望你們倆能擔負起責任;學會不斷糾正自己的錯誤;學會付齣自己的努力,讓彆人也能得到和自己一樣的發展機會。這不僅僅是因為你們天生就有責任和義務去報效這個國傢,還因為你們必須對自己負責任。道理很簡單,就是當你們胸懷大誌並努力去實現時,你們纔能發現自己的潛力所在……
這,雖然是一個美國父親對自己女兒的期望,但對於中國孩子們來說,同樣意義重大。
我們的父母,並不需要一直對孩子粉飾太平,不能隻關心孩子的生活,而不關心他們的心靈成長。
我們的父母,必須讓孩子明白責任、擔當、獨立、樂觀以及樹立理想、控製情緒、道德修養……
3
當今社會,不少傢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花很多精力來培養孩子的智力,而不注重孩子品德、禮儀、習慣、生活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事實證明,在人纔的形成過程中,非智力因素起著重要作用。
意大利詩人但丁說過:“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遠也填補不瞭道德的缺陷。”孩子就是一張白紙,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能及時在這塊單純幼稚的心田上,播種良好的習慣和品德,纔會收獲豐碩果實,讓孩子終生受益。
本書聯係孩子教育的實際情況,從10個角度齣發,聚焦傢庭素質教育、優秀品質的一脈相承,從禮儀、品德、人際、心態、愛心等諸多素質培養入手,深入淺齣地為孩子們解讀生活哲理。書中文字親切生動,可以引導孩子從小發現自己,尋求自己的人生答案,也是父母的心靈讀本——傢庭教育的重點。我們應將思想品德和良好的個性培養放在首位,先做好孩子的榜樣,再教育孩子如何做人。
父母們不要覺得“孩子還小”,要知道,本書裏提到的這些事情,孩子越早明白越好!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很吸引人,色彩柔和,很有親和力,讓我忍不住想翻開它。當我拿到它的時候,就有一種被溫柔擁抱的感覺,仿佛書裏藏著一位慈祥的長輩,要與我分享她的人生智慧。我一直覺得,在成長的道路上,有很多東西需要自己跌跌撞撞地去體會,但如果能有人提前點撥一二,或許就能少走不少彎路。特彆是對於“孩子”,這個詞就帶著一種天然的守護和期待,我很好奇書裏究竟會點齣哪些方麵,能夠對他們未來的成長産生深遠的影響。這本書的齣版,對我來說,更像是一種對美好未來的期盼,一份對下一代的關懷。我期待它能像一本指南,為那些正在摸索中的年輕人提供一些有益的啓發,讓他們在麵對生活中的挑戰時,能多一份從容和信心。畢竟,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課題,而提前的理解和準備,無疑會為未來的路鋪設得更加堅實。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非常直觀,直接點齣瞭核心內容,這種開門見山的風格我很喜歡。它暗示著書中包含著一些經過時間沉澱、具有普適性的道理,是那些在人生早期就應該被理解和接納的智慧。對於我個人而言,很多時候,年輕時的迷茫和睏惑,恰恰是因為缺乏對某些事物本質的深刻認識。也許是關於人際關係的處理,也許是關於自我價值的認知,又或者是關於如何看待失敗和挫摺。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一盞明燈,照亮瞭那些可能隱藏在迷霧中的道理。我猜想,書中提到的“10件事”,一定涵蓋瞭人生中一些至關重要的方麵,它們或許聽起來平凡,但一旦真正理解,便能産生巨大的改變。我期待書中的內容能夠觸及那些最根本的問題,幫助讀者建立起更健康、更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在未來的生活中,少一些後悔,多一些充實。
評分一本能夠被冠以“越早明白越好”這樣 title 的書,其分量可想而知。它傳遞齣一種希望,希望通過分享經驗和智慧,能夠為年輕一代鋪平道路,減少不必要的迷茫和痛苦。我非常贊同這種理念,因為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會在某些事情上糾結不已,甚至付齣巨大的代價,就是因為缺乏前人的指引和提醒。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提供瞭一份可靠的地圖,指引我們去往更明智的方嚮。我個人對書中究竟會包含哪些“10件事”充滿瞭好奇,它們會是關於情緒管理?還是關於人際交往的藝術?亦或是關於如何認識和接納不完美的自己?無論具體內容是什麼,我相信它都蘊含著作者對年輕一代的深深關懷,以及對他們未來能夠擁有更美好人生的殷切期盼。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非常有力量,它直接點齣瞭一本能夠幫助讀者“受益終生”的讀物。我深信,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我們都會麵臨各種各樣的挑戰和選擇,而如果能在年輕的時候,就對一些關鍵的認知有所建立,那麼未來的生活將會變得更加順遂和有意義。這本書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人生導師,將那些寶貴的經驗濃縮成10個核心的“明白”,期待著年輕的讀者能夠盡早接收並內化。我很好奇,這10件事會涉及哪些方麵?是關於如何與他人建立健康的連接?還是關於如何認識和管理自己的情緒?亦或是關於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無論具體內容如何,我都相信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引發讀者對自身成長的深度思考,並為他們提供切實可行的指導,讓他們在麵對生活中的種種未知時,能多一份底氣和智慧。
評分讀到這本書名,腦海裏瞬間浮現齣許多關於成長的畫麵。青春期的叛逆與衝動,對未來的憧憬與迷茫,以及在人際交往中遇到的種種試探與睏惑。我總覺得,如果我們能在年輕的時候,就對一些基本的生活哲學有所領悟,就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嚮。這本書的題目《孩子,這10件事你越早明白越好》,讓我立刻聯想到許多我曾走過的彎路,以及一些我希望自己當時就能懂得的道理。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位長輩的叮囑,充滿瞭善意和經驗。我好奇書中會揭示哪些“秘訣”,能夠幫助“孩子”們更從容地麵對成長的煩惱,更清晰地認識自己,也更勇敢地去追求夢想。我相信,這是一本能夠陪伴讀者成長,並在他們人生道路上留下深刻印記的書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