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造型设计(高等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系列教材)

产品造型设计(高等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系列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曹祥哲 著
图书标签:
  • 产品设计
  • 工业设计
  • 造型设计
  • 设计教材
  • 高等教育
  • 工业美学
  • 设计方法
  • 创新设计
  • 产品开发
  • 设计原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93839
版次:1
商品编码:1234118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70
字数:332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产品造型设计》力求体现工业设计专业特色以及产品设计实践的基础特性与实践特性,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旨在对产品造

型的基本理念、产品造型的价值、产品造型与形态的关系、产品造型与形态设计构成法则、产品造型与形态的设计

方法、产品造型与形态的形式美学、产品形态外在表现以及产品语义等知识进行全面讲解。从产品造型与形态设计

基础进行概述,逐步展开,形成由平面到立体创造的完整体系,系统讲解了产品造型设计基础的各项知识,全面将

产品造型的基本要素纳入学习领域,使读者认识和领悟产品造型的要素,如造型、形态、功能、结构、机能、材料、

语义等关系,并使学生真正掌握产品造型设计的内涵与方法。

《产品造型设计》强调用案例讲解理论观念,结合每一个理论观点,引入国内外经典优秀设计作品进行解析。笔者针对每一

件作品都进行了详细解读,使读者在丰富精彩的案例解析中领悟产品造型设计基础的相关知识点,轻松掌握产品造

型设计的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技巧,以此了解产品设计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与素养,从而为成为一名优秀的

产品设计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产品造型设计》结构合理,内容丰富,不仅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专业的教材使用,而且可供其他相关专

业及广大从事工业产品设计的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目 录


第1章 产品造型基础概述 1

1.1 造型与造型艺术的概念 1

1.1.1 造型的概念 1

1.1.2 造型艺术的概念 1

1.2 产品造型设计的概念 3

1.3 产品造型基础构成要素 4

1.3.1 功能要素 5

1.3.2 形态要素 5

1.3.3 结构要素 7

1.3.4 色彩要素 8

1.3.5 人机要素 9

1.3.6 技术要素 10

1.4 产品造型设计的价值 11

1.4.1 产品造型设计的实用价值 11

1.4.2 产品造型设计的美学价值 17

1.4.3 产品造型设计的经济价值 19

1.4.4 产品造型设计的人文价值 20

1.4.5 产品造型设计的情感价值 22

1.5 本章总结与思考 24

1.5.1 本章总结 24

1.5.2 思考题 24

第2章 产品造型中的形态基础 25

2.1 形态的认知 25

2.1.1 形态的定义 25

2.1.2 形态的相关概念 26

2.1.3 形态的生成 28

2.2 形态的固有属性 28

2.2.1 力感 28

2.2.2 量感 29

2.2.3 动感 29

2.2.4 空间感 30

2.2.5 质感 30

2.3 形态的分类 30

2.3.1 自然形态与人工形态 30

2.3.2 具象形态与抽象形态 41

2.4 形态对人的心理感知 47

2.5 形态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 48

2.5.1 产品形态 48

2.5.2 产品形态的作用 49

2.6 本章总结与思考 55

2.6.1 本章总结 55

2.6.2 思考题 55

第 3 章 产品形态构成要素 56

3.1 产品形态中的基本构成要素 56

3.2 点元素特征与运用 57

3.2.1 点的特征 57

3.2.2 点元素的作用 61

3.2.3 点元素的材料 64

3.2.4 产品造型中点的表现 67

3.3 线元素特征与作用 70

3.3.1 线的特征 70

3.3.2 线的种类 71

3.3.3 线元素的作用 72

3.3.4 线的材料 75

3.3.5 产品形态中的线 77

3.4 面元素特征与作用 83

3.4.1 面元素的特征 83

3.4.2 面元素的作用 84

3.4.3 面的材料 85

3.4.4 产品形态中的面 86

3.5 体元素 87

3.5.1 体的特征 87

3.5.2 体的材料 88

3.5.3 产品形态中的体 89

3.6 本章总结与思考 93

3.6.1 本章总结 93

3.6.2 思考题 93

第4章 产品造型设计美学法则 94

4.1 变化与统一 94

4.1.1 变化 94

4.1.2 统一 96

4.1.3 产品造型中的变化与统一 97

4.2 对比与协调 102

4.2.1 对比 102

4.2.2 协调 102

4.2.3 产品造型中的对比与协调 104

4.3 对称与均衡 107

4.3.1 对称 107

4.3.2 均衡 108

4.3.3 产品造型中的对称与均衡 109

4.4 节奏与韵律  110

4.4.1 节奏 110

4.4.2 韵律 111

4.4.3 产品造型中的节奏与韵律 112

4.5 比例与尺度 114

4.5.1 比例 114

4.5.2 尺度 116

4.5.3 产品造型中的比例与尺度 116

4.6 本章总结与思考 117

4.6.1 本章总结 117

4.6.2 思考题 118

第5章 产品造型与材料 119

5.1 材料在产品造型中的作用 119

5.1.1 材料是产品造型的物质基础 119

5.1.2 材料为产品造型表达情感 119

5.2 材料与产品造型的关系 120

5.3 材料的固有性能 121

5.3.1 材料的物理性能 121

5.3.2 材料的化学性能 121

5.4 材料的美学特性 122

5.4.1 材料的色彩美 122

5.4.2 材料的肌理美 122

5.4.3 材料的光泽美 126

5.4.4 材料的质感美 128

5.5 设计材料的主要感觉特性 130

5.5.1 材料的视觉特性 130

5.5.2 材料的触觉特性 130

5.6 金属的特性及其在产品造型中的应用 131

5.6.1 金属材料属性 131

5.6.2 金属材料视觉特性 131

5.7 塑料的特性及其在产品造型中的应用 133

5.7.1 塑料特性 133

5.7.2 塑料的视觉特性 133

5.8 木材特性及其在产品造型中的应用 136

5.8.1 木材特性 136

5.8.2 木材的视觉特性 136

5.9 玻璃的情感特性及其在产品造型中的应用 138

5.9.1 玻璃特性 138

5.9.2 玻璃的视觉特性 138

5.10 本章总结与思考 140

5.10.1 本章总结 140

5.10.2 思考题 140

第6章 产品造型与色彩 141

6.1 色彩在产品造型设计中的作用 141

6.1.1 表达产品造型主题 141

6.1.2 塑造产品造型风格 142

6.2 色彩的基本知识 143

6.2.1 色彩成型原理 143

6.2.2 色彩的基本属性 144

6.2.3 色彩之间的关系 145

6.3 色彩对人的影响 147

6.3.1 色彩对人的生理影响 147

6.3.2 色彩对人的心理影响 149

6.4 产品造型设计中的色彩运用 150

6.4.1 产品色彩的冷暖感 150

6.4.2 产品色彩的距离感 151

6.4.3 产品色彩的轻重感 151

6.4.4 产品色彩的情绪感 154

6.5 产品造型中的色彩运用原则 155

6.5.1 生活产品颜色选用原则 155

6.5.2 机器设备和工作台面的色彩调节 157

6.6 不同国家的人们对色彩的使用习惯 158

6.7 本章总结与思考 159

6.7.1 本章总结 159

6.7.2 思考题 159

第7章 产品造型的语义 160

7.1 产品造型的语义 160

7.1.1 语义的理解 160

7.1.2 产品语义的定义 160

7.2 产品造型语义的任务 160

7.3 产品造型语义的作用 161

7.3.1 树立产品形象 162

7.3.2 沟通感情 162

7.3.3 传递信息 162

7.3.4 营造气氛 163

7.4 产品造型语义的设计方法 163

7.4.1 引导功能 163

7.4.2 分析用户 164

7.4.3 运用符号 164

7.5 产品造型语义的设计原则 164

7.5.1 产品造型语义的指示性原则 164

7.5.2 产品造型语义的说明性原则 165

7.6 本章总结与思考 169

7.6.1 本章总结 169

7.6.2 思考题 169

参考文献 170


精彩书摘

3. 产品造型与材料

材料是产品造型与形态设计的物质基础,也是完成人与产品进行感情交流的媒介。设计师要赋予材

料以人文含义和组合特性,并将其运用到产品造型与形态设计中,使产品通过材料的表现完成其功能属

性,最终体现出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如图1-44 至图1-49 所示。

 产品造型与材料案例1——不锈钢产品设计

如图1-44 所示是一款不锈钢产品设计。运用不锈钢材料,使原本软质的物体呈现出硬朗的形态效果,

巧妙地利用不锈钢材料的表面特性,再进行表面处理,呈现出亮丽的表面效果。

(1) 运用不锈钢材料, 使原本软质的物体呈现出硬朗的形态效果。

(2) 巧妙地利用不锈钢材料的特性, 再进行表面处理, 呈现出亮丽的表面效果。

 产品造型与材料案例2——树脂艺术灯具设计与分析

如图1-45 至图1-48 所示,这款灯具选用树脂材料进行浇注,形成透明的视觉效果。再通过制作

岩石的肌理效果与其形成对比,产生平面与起伏的反差,富有视觉冲击力。并用抽象形态表现两条游动

的鱼儿,使整体产品更加富有情趣。


前言/序言

前 言

工业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更是一项创造性的智慧活动。其涉及领域十分广泛,它是以工业产品为主要对象,将科技与艺术相结合,以人性化设计理念为导向,以保护自然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宗旨,以创造新的生活方式为目标,综合运用科技成果和工学、美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知识,对产品的功能、结构、形态及包装等进行整合优化的创新活动。

工业设计的核心是产品设计,产品设计是工业设计体系与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围绕产品的形态、材料、构造、色彩、表面加工及装饰而赋予特定产品以新的品质。产品设计是企业创新与发展的途径与方向,是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有效手段,是知识产权的主要内容,是树立产品品牌形象并提高企业知名度的重要策略。

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到要“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支持工业设计中心建设”以及“设立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等多项举措,这是“工业设计”第三次被写入国民经济发展的五年规划纲要中,进一步表明工业设计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关键作用。

面对我国工业设计高速发展的机遇,工业设计教育显得更加重要。优秀的工业设计教育为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提高专业技能,为国家输送高素质专业人才起到重要作用。立志成为工业设计师的学子们要全面学习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的课程知识,以此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如今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向产品设计教学与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者需要将技术与文化、环境、美学、市场等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系统考量,产品不仅在功能和性能上要满足用户的需要,更要在产品的形态、肌理以及情感表达上满足用户的需求。可以说产品造型设计是一项更加系统与复杂的工作。

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编写了这本《产品造型设计》。该书是工业设计以及产品设计教学中重要的必修课程,它具有基础性、过渡性、衔接性的特点,将发现性、创新性、表现性与实践性充分结合。

《产品造型设计》力求体现高等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特色以及设计实践的基础特性,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包含笔者在工业设计教学和实践活动中的思考与感悟,也结合了产品设计实践中的优秀成果,强调利用案例讲解理论观念。笔者结合每一个理论观点,并引入国内外经典优秀设计作品进行解析。这些作品都是笔者精心挑选出来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既有国际大师的作品,也有国产自主品牌和本土优秀设计,还有优秀学子的毕业创作等。笔者针对每一件作品都进行了详细解读,使读者在丰富精彩的案例解析中领悟产品造型设计的相关知识点,轻松掌握产品造型设计的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技巧,了解产品设计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与素养,从而为成为一名优秀的产品设计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产品造型设计》共分7章,每一章都以基础理论为线索详细展开,利用框架图说明,使读者能够全面掌握所讲知识点。

第1 章为产品造型基础概述,本章从产品造型的基本定义讲起,阐述了产品造型的构成要素、重要作用与价值体现,并利用案例充分解析。

第2 章为产品造型中的形态基础,本章主要讲解产品形态的定义、生成方式、产品形态种类以及不同种类的形态设计方法,并引用大量案例分析。

第3 章为产品形态构成要素,本章从形态中的点、线、面、体元素进行全面讲解,并讲解点、线、面、体元素在产品造型中的应用和表现,同时利用案例分析,使读者领悟产品的形态构成法则。

第4 章为产品造型设计美学法则,本章主要讲解了各种美学形式以及其在产品造型设计中的表现与应用,并结合大量产品设计案例进行充分解析。

第5 章与第6 章分别为产品造型与材料、产品造型与色彩。这两章主要讲解了各种材料的属性在产品造型中的应用与表现,以及色彩在产品造型中的应用与表现,并结合大量产品设计案例进行充分解析。

第7 章为产品造型的语义,本章主要讲解产品造型的符号基础与信息传达功能。

《产品造型设计》由曹祥哲编著,兰玉琪、邓碧波、马彧、陈永超、李巨韬、汪海溟、寇开元、吕太锋、谭周、周旭、龙泉等也参与了《产品造型设计》的编写工作。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产品造型设计:探索工业设计的无限可能 《产品造型设计》并非一本陈旧的理论堆砌,而是工业设计领域一座蓬勃发展的灯塔,旨在点燃每一位学习者的创造之火,引导他们穿越形形色色的设计挑战,最终抵达创新产品的彼岸。本书并非仅仅教授“如何画出好看的产品”,而是深入探究“为何这样设计”的本质,揭示隐藏在每一个成功产品背后的逻辑、洞察与人文关怀。 一、 理论基石:设计的哲学与演进 我们首先将目光投向设计思想的源头。本书并非孤立地探讨造型,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工业设计理论框架之下。我们会回顾工业设计发展的历史轨迹,从早期工业革命的萌芽,到包豪斯运动的理性主义,再到后现代主义的多元探索,直至当下强调可持续性、人文关怀与科技融合的新时代。理解这些历史进程,有助于我们把握设计理念的演变,认识到造型的变迁并非偶然,而是社会、技术、文化思潮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们将深入探讨设计的哲学观。什么是美?什么是功能?在产品设计中,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永恒的张力,又该如何巧妙地平衡?本书将引导读者思考设计的价值所在,区分“表面的好看”与“内在的精妙”。我们将剖析形式追随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的经典原则,同时探讨形式如何也能成为功能的载体,甚至能够引导和重塑用户行为。从维特鲁威人到信息时代的交互界面,人体工程学始终是设计的核心命题。本书将详细阐述人体工程学的基本原理,从物理维度(如手部抓握、视角范围)到心理维度(如认知负荷、情感反馈),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确保产品不仅美观,更能带来舒适、便捷、高效的使用体验。 此外,我们将触及设计的伦理与社会责任。在一个资源日益稀缺、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时代,产品造型的设计者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本书将鼓励读者思考,如何在追求美学与功能的同时,兼顾产品的耐用性、可修复性、以及生命周期结束后的可回收性。环保材料的选择、节能技术的集成、以及对社会公平的考量,都将成为设计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洞察人心:用户研究与需求分析 优秀的产品造型绝非凭空想象,而是源于对用户深刻的洞察。本书将系统介绍用户研究的方法论,带领读者走出实验室,深入真实的使用场景。我们将学习如何运用民族志研究(Ethnography),像人类学家一样观察和理解用户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模式、痛点与未被满足的需求。用户访谈(User Interviews)将不再是简单的问卷,而是成为深度挖掘用户动机、价值观和情感体验的窗口。 卡片分类(Card Sorting)和用户旅程图(User Journey Mapping)等工具,将帮助我们清晰地梳理用户与产品互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识别关键的接触点和潜在的摩擦点。我们还将学习如何构建用户画像(Personas),将抽象的用户群体具象化,赋予他们鲜活的生命,从而在设计过程中始终保有用户的视角。 需求分析是造型设计的起点,也是精髓所在。本书将区分显性需求(Explicit Needs)和隐性需求(Latent Needs)。显性需求往往是用户能够明确表达的,而隐性需求则隐藏在行为之下,需要设计师通过敏锐的观察和推理去发掘。例如,用户可能说“我需要一个更亮的灯”,而设计师则可能洞察到用户在夜晚阅读时,更需要的是一种柔和、不刺眼的光线,并且能够自由调节色温以适应不同情境。 本书还将探讨情感化设计(Emotional Design)的重要性。产品不仅仅是工具,更是用户情感的载体。通过造型、色彩、材质、触感等元素的巧妙运用,我们可以唤起用户愉悦、信任、甚至归属感等积极情绪。我们将分析不同情感在产品互动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设计语言来表达和引导这些情感。 三、 造型的语言:形式、结构与美学原则 一旦掌握了理论基础和用户洞察,我们便可以开始构建产品的“形”。本书将深入剖析产品造型的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 形态与体块(Form & Volume): 这是产品最直观的视觉特征。我们将学习如何运用基本的几何形体(点、线、面、体)来构建复杂的产品形态,如何通过体块的组合与切割来塑造产品的体积感和空间感。从流线型的汽车到方正的电子设备,不同的形体传达着不同的性格与气质。 2. 比例与尺度(Proportion & Scale): 比例是造型和谐的关键。我们将学习黄金分割、三分法等经典的美学比例原则,并探讨如何将这些原则灵活应用于产品设计中,创造出视觉上的均衡与美感。尺度则关乎产品与人、与环境的关系,合理的尺度能够确保产品在使用中不显得突兀或笨重。 3. 纹理与表面处理(Texture & Surface Finish): 触觉是人类感知世界的重要途径,产品的表面纹理和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着用户的触感体验。本书将探讨光滑、粗糙、细腻、颗粒等不同纹理的视觉和触觉效果,以及如何通过材质选择和后处理工艺(如喷砂、拉丝、抛光、磨砂)来提升产品的质感和档次。 4. 色彩与光影(Color & Light & Shadow): 色彩是引发情感和建立品牌识别的重要手段。我们将学习色彩理论,包括色相、饱和度、明度,以及色彩的情感联想和文化象征。同时,光影的变化能够极大地丰富产品的视觉表现力,塑造产品的立体感和深度感。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造型设计来引导光影的分布,从而突出产品的轮廓和细节。 5. 细节与连接(Details & Junctions): 细节决定成败。本书将强调对产品细节的关注,例如按钮的形状、接口的布局、接缝的处理等。这些看似微小的元素,却往往是影响用户体验的关键。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精致的细节设计来提升产品的整体品质感,以及如何处理不同部件之间的连接处,使其既坚固又美观。 四、 设计工具与实践:从草图到模型 理论的再精彩,终究需要落实在实践之中。本书将引导读者掌握一系列实用的设计工具和方法。 1. 草图与概念发散(Sketching & Concept Generation): 草图是设计师最直接、最快速的思维表达方式。我们将学习不同类型的草图绘制技巧,从快速的概念草图(Ideation Sketches)到更具表现力的透视草图(Perspective Sketches),以及如何通过一系列草图来探索和演变设计概念。本书将鼓励读者打破思维定势,通过头脑风暴、联想等方法,产生大量新颖的设计想法。 2. 数字建模与可视化(Digital Modeling & Visualization): 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建模已成为现代工业设计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将介绍主流的3D建模软件(如Rhino, SolidWorks, Fusion 360等)在产品造型设计中的应用,学习如何创建精确的模型,并进行逼真的渲染(Rendering),以达到接近真实产品的视觉效果。这将帮助设计师更有效地与团队沟通,并向客户展示设计方案。 3. 模型制作与原型验证(Model Making & Prototyping): “纸上得来终觉浅”。本书将强调模型制作的重要性,包括粘土模型、3D打印原型、甚至功能性原型。通过亲手制作模型,设计师能够更直观地感知产品的尺寸、比例、曲面以及整体形态,并从中发现隐藏的问题。原型验证是设计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能够让我们在投入大规模生产之前,充分了解产品的实际表现,并进行必要的迭代优化。 五、 跨界融合与未来展望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时代,产品造型设计早已不是孤立的学科。本书将积极拥抱跨界融合的趋势。 1. 交互设计与情感交互(Interaction Design & Emotional Interaction): 随着智能产品的普及,产品的“形”与“用”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我们将探讨产品造型如何与用户界面(UI)和用户体验(UX)深度结合,如何通过触觉反馈、声音提示、甚至光线变化来增强产品的交互性,并与用户建立情感连接。 2. 可持续设计与循环经济(Sustainable Design & Circular Economy): 本书将贯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鼓励读者在材料选择、能源消耗、生产制造、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各个环节,积极践行可持续设计原则。我们将探讨如何运用循环经济的思维,设计出更易于拆解、修复和回收的产品,为构建绿色未来贡献力量。 3. 智能制造与新材料(Smart Manufacturing & New Materials): 工业4.0、增材制造(3D打印)等新兴技术,为产品造型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我们将关注这些技术如何改变产品的制造方式,以及新材料(如生物降解材料、智能材料)如何拓展产品造型设计的边界。 《产品造型设计》 是一本为未来工业设计者量身打造的指南。它不仅教授技艺,更塑造思维;不仅关注美学,更强调人文;不仅着眼当下,更展望未来。无论你是初入工业设计殿堂的学生,还是寻求突破的在职设计师,本书都将是你探索无限可能、塑造美好未来的得力助手。在这里,造型不再是冰冷的几何,而是连接人、技术与社会的桥梁;设计不再是简单的创造,而是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智慧。让我们一起,用造型的力量,雕刻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质量,坦白说,并没有达到一本高等院校教材应有的水准。虽然内容是学习的重点,但一本优秀的教材也应该在视觉呈现上给人以专业和舒适的阅读体验。书中插图的清晰度和精美度有待提高,有些案例的配图模糊不清,无法清晰地展示造型的细节和特点。同时,排版设计也显得比较朴素,缺乏现代感和设计感,没有充分利用版式设计来突出重点、引导阅读。我期望书中能够采用更高质量的图片和更具吸引力的版式设计,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愉悦和高效。此外,书中对于一些重要概念的解释,也可以通过更直观的图示或模型示意图来辅助理解,而不是仅仅依赖文字描述。最后,虽然书名中包含了“系列教材”的字样,但就这一本的独立内容而言,其结构和逻辑性在某些章节的衔接上还可以进一步打磨,让整体的知识体系更加连贯和紧凑。

评分

这本书的理论框架显得有些陈旧,没有跟上当前设计领域快速发展的步伐。在信息爆炸和技术迭代飞快的今天,产品造型设计已经不再是孤立的学科,它与前沿科技(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新材料、跨界设计等领域有着紧密的联系。书中对这些新兴趋势的提及非常有限,更多地停留在传统的造型理论和实践范畴。我期望书中能够出现更多关于参数化设计、生成式设计、以及如何利用数据驱动造型的案例和方法论。同时,书中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产品的造型设计案例分析,也显得不够多元化,主要集中在消费电子、家居用品等领域,对于医疗器械、交通工具、工业装备等其他专业性更强、对造型要求也更严苛的领域,探讨得不够深入。此外,书中在案例分析中,对于设计过程中的技术挑战、成本控制、生产制造的考量等方面,也着墨不多,而这些都是现实工业设计中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太过于基础了,几乎是工业设计入门的入门,对于已经有一定基础,或者希望深入了解产品造型背后的逻辑和理论的学生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有限。我期望能看到更多关于设计趋势分析、用户研究方法在造型设计中的应用、不同材料和工艺对造型的影响、以及可持续设计理念如何融入造型设计等更深层次的内容。书中虽然提到了造型的几个基本原则,但这些原则的阐述和案例分析都显得比较浅显,缺乏深度和启发性,更像是对概念的简单罗列,而非深入的理论探讨。我希望作者能够站在更高的视角,剖析造型设计在整个产品开发流程中的战略意义,以及如何通过造型设计来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书中对一些经典案例的分析也比较片面,没有深入挖掘其成功背后的造型语言和设计哲学,让人感觉只是在“看图说话”,而没有get到设计的精髓。对于那些渴望在产品造型设计领域有所建树的学生来说,这本书可能只是一个起点,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和实践来弥补其内容的不足。

评分

作为一名对用户体验设计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我在这本书中并没有找到太多与用户体验直接相关的深入探讨。它更多地关注了造型本身的视觉美学和形式构成,例如比例、韵律、对比等,这些固然是造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于我而言,造型设计最终是为了解决用户问题,提升用户满意度。书中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和转化在造型设计中的体现,以及如何通过造型来传递情感、引导行为等方面的论述略显不足。我期待书中能有更多的案例研究,展示设计师如何通过对用户痛点的洞察,将抽象的需求转化为具象的、富有情感连接的造型,例如,如何通过圆润的线条来传递亲和力,如何通过硬朗的棱角来塑造科技感,这些在书中都只是点到为止。此外,书中关于设计伦理和人文关怀的内容也十分薄弱,产品造型设计不仅仅是美学上的追求,更应该肩负起社会责任,考虑其对环境、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我希望未来的版本能够更侧重于“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并将用户体验的研究方法更紧密地融入到造型设计的教学中。

评分

从实践操作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内容过于偏向理论的阐述,而对于学生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指导性不强。例如,在讲解造型的草图绘制、模型制作、以及数字建模等方面,书中提供的技巧和步骤比较笼统,缺乏具体的操作示范和详细的流程指导。我希望书中能够包含更多关于不同设计软件(如Rhino, SolidWorks, Alias等)在造型设计中的应用技巧,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工具来辅助造型的推敲和优化。另外,书中在讲解设计评审和修改过程时,也显得不够细致。如何有效地收集反馈,如何理性分析评审意见,如何将反馈转化为实际的设计调整,这些都是初学者非常需要学习的经验。书中对于设计流程的描述也比较理想化,没有充分展现设计师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瓶颈和挑战,以及如何通过创新性的思维和方法去突破它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