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電動汽車結構原理

圖解電動汽車結構原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劉春暉,賀紅岩,柳學軍 編
圖書標籤:
  • 電動汽車
  • 新能源汽車
  • 汽車工程
  • 汽車技術
  • 結構原理
  • 圖解
  • 汽車維修
  • 汽車電子
  • 動力係統
  • 車輛工程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316936
版次:1
商品編碼:12345387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24
字數:376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1.傳統汽車與電動汽車技術對比,輕鬆掌握電動汽車新技術。
2.300餘幅圖片,清晰展示電動汽車結構,形象直觀。
2.內容全麵係統實用,涵蓋結構、原理、維修、保養四大方嚮。
4.特斯拉、比亞迪、北汽、江淮四大常用典型車型技術解析!

內容簡介

本書在對比電動汽車與傳統燃油汽車差異的基礎上,著重介紹瞭電動汽車的驅動電動機和控製器,動力電池係統,電動汽車電源管理係統,電動汽車的充電,電動汽車相關技術,電動汽車維護與故障處理以及電動汽車典型車型等。
本書內容係統全麵,圖文並茂,語言通俗易懂,實用性較強。本書可用作大中專院校新能源汽車類相關專業教材,也可作為汽車新技術培訓教材,同時還可供汽車維修企業人員學習參考。

作者簡介

劉春暉,高級工程師,長期從事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的教學工作,自2005年至今,先後在各類汽車雜誌上發錶汽車電氣維修類論文14篇,已正式齣版汽車維修類教材1部,汽車維修類圖書12部;在學院作為汽車類專業帶頭人參與各類立項3次。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電動汽車與燃油汽車的差異
第一節電動汽車與燃油汽車的結構原理差異 1
一、電動汽車的獨特特點 1
二、電驅動係統的結構形式 2
三、儲能裝置的結構形式 4
四、電氣設備的結構 5
五、能量迴收係統 6
第二節電動汽車與燃油汽車的排放性能差異 6
一、燃油汽車的排放性 6
二、電動汽車的排放性 7
三、電動汽車與燃油汽車的排放性對比分析 8
第三節電動汽車與燃油汽車的熱效率與能耗差異 9
一、燃油汽車百公裏能耗、熱效率分析 10
二、電動汽車百公裏能耗、熱效率分析 11
第四節電動汽車與燃油汽車的其他差異 12
一、經濟性能差異 12
二、商業模式差異 13
三、電動汽車的優點 13

第二章 驅動電動機及控製器
第一節電動汽車驅動係統 15
一、電動汽車驅動係統的組成、種類及特點 15
二、電動汽車對驅動電動機性能的基本要求 17
三、電動汽車驅動電動機的分類 18
第二節直流電動機 19
一、直流電動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構造 19
二、直流電動機的勵磁方式 22
三、直流電動機的特點及性能參數 23
四、直流電動機的工作特性 24
五、直流電動機的控製 24
六、直流電動機的啓動、調速和反轉 25
七、直流電動機在電動汽車上的應用 27
第三節三相異步電動機 27
一、三相異步電動機的特點、結構、原理與性能 27
二、三相異步電動機的控製 32
三、三相異步電動機在電動汽車中的應用 33
第四節永磁電動機 33
一、永磁電動機的種類及特點 33
二、永磁同步電動機 33
三、永磁刷直流電動機 35
四、永磁混閤電動機 35
五、永磁直流電動機 36
六、永磁同步電動機在電動汽車上的應用 36
第五節開關磁阻電動機 37
一、開關磁阻電動機的結構與原理 37
二、開關磁阻電動機的優勢和不足 39
三、開關磁阻電動機在電動汽車中的應用 40
第六節輪轂電動機 40
一、輪轂電動機的結構及特點 40
二、輪轂電動機的驅動方式 41
三、輪轂電動機在電動汽車中的應用 42
第七節電動機調速控製係統 43
一、串勵直流電動機調速控製係統 43
二、交流異步電動機調速控製係統 44
三、開關磁阻電動機調速控製係統 44
四、刷直流電動機調速控製係統 45
第八節電動汽車控製器和整車控製器 46
一、電動機控製器 46
二、整車控製器的功能 47

第三章 動力電池係統
第一節動力電池的基本結構及參數 49
一、動力電池的分類 49
二、化學能與電能轉換基本原理 50
三、動力電池的基本結構 50
四、電池的基本參數 51
第二節動力電池的充放電方法 59
一、動力電池充電功能 59
二、典型的動力電池充電方法 59
第三節鉛酸蓄電池 62
一、鉛酸蓄電池的類型 62
二、鉛酸蓄電池的儲能原理 63
三、鉛酸蓄電池的結構 64
四、鉛酸蓄電池的應用 65
五、鉛酸蓄電池的迴收 67
第四節堿性蓄電池 68
一、鎳鎘電池結構及儲能原理 68
二、鎳氫電池結構及儲能原理 69
三、堿性蓄電池的應用 71
四、鎳氫電池在電動汽車上的應用 71
第五節鋰離子電池 72
一、鋰離子電池的類型 72
二、鋰離子電池的工作原理 73
三、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 73
四、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 76
五、鋰離子電池的優點 77
六、鋰離子電池的應用狀況 78
七、鋰離子電池在電動汽車上的應用 79
八、鋰離子電池的失效機理 80

第四章 電動汽車電源管理係統
第一節電池管理係統功能及參數采集 81
一、電池管理係統的功能 81
二、單體電壓采集方法 82
三、電池溫度采集方法 85
四、電池工作電流采集方法 86
五、煙霧采集方法 86
第二節動力電池電量管理係統 87
一、電池荷電狀態(SOC) 估算精度的影響因素 87
二、精確估計SOC 的作用 88
三、估計SOC 的常用算法 88
第三節動力電池的均衡管理 90
一、能量耗散型均衡管理 91
二、非能量耗散型均衡管理 92
三、電池均衡管理係統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93
第四節動力電池的熱管理 94
一、動力電池熱管理係統的功能 94
二、電池內傳熱的基本方式 94
三、電池組熱管理係統設計實現 94
第五節動力電池的電安全管理及數據通信 96
一、動力電池電安全管理係統的功能 96
二、絕緣檢測方法 97
三、動力電池數據通信係統 98

第五章 電動汽車的充電
第一節電動汽車充電技術 101
一、輸入電能的供給方式 101
二、電能變換方式 102
三、動力電池組充電方式 103
四、電能的傳輸方式 107
第二節電動汽車的充換電 108
一、電動汽車的充電係統 108
二、電動汽車的換電 109
三、電動汽車的充(換) 電站 110
第三節電動汽車的充電樁 111
一、充電樁的基本形式 111
二、充電樁的構成和功能 112
三、充電接口 113
四、非車載充電機的充電過程 119

第六章 電動汽車相關技術
第一節電動汽車製動係統 122
一、電動真空助力製動係統 122
二、電動機再生製動 123
三、電動汽車能量迴饋控製 126
第二節電動汽車空調係統 130
一、采用渦鏇式壓縮機 130
二、以三相永磁同步電動機作為驅動 132
三、空調的製熱源 134
四、空調維修的安全操作 136
第三節電動汽車的電源轉換裝置 136
一、DC/DC功率轉換器的功用 136
二、雙嚮DC/DC功率轉換器的應用 137
三、DC/DC功率轉換器的分類 137
四、其他類型的功率轉換器 138
第四節電動汽車的高壓安全 138
一、電動汽車高壓的危害 138
二、電動汽車安全要求標準解讀 139
三、高壓絕緣分析及防護 141
四、電安全防護措施及分析 143
五、高壓電安全測量實例 147

第七章 電動汽車維護與故障處理
第一節電動汽車的維護與保養 152
一、整車維護與保養 152
二、關鍵零部件的維護與保養 153
第二節電動汽車常見故障處理 158
一、電動汽車故障檢測方法 158
二、動力係統常見故障及處理方法 158
三、汽車底盤常見故障及處理方法 163
四、電氣設備常見故障及處理方法 167
五、空調係統常見故障及處理方法 167

第八章 電動汽車典型車型
第一節比亞迪e6電動汽車 170
一、EV總體組成與基本工作原理 170
二、比亞迪e6電池組電池管理係統 171
三、電動汽車的電池充電設備 176
第二節特斯拉(Tesla) 電動汽車 179
一、電池結構 179
二、電池係統安全措施 180
三、充電方式 184
第三節北汽E150EV 電動汽車 187
一、北汽E150EV 電動汽車總體構造及維護 187
二、北汽E150EV 整車控製器的結構檢修 194
三、北汽E150EV 驅動電動機係統的檢修 199
四、動力電池係統結構檢修 205
五、充電係統的結構與檢修 210
六、高壓控製盒的檢修 213
第四節江淮i EV5 純電動汽車 216
一、江淮iEV5 整車結構與電驅動技術解析 216
二、江淮i EV5 典型故障分析 220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隨著汽車工業的高速發展, 汽車給我國帶來的環境汙染、能源短缺和安全等方麵的問題越來越突齣。為瞭保持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保護居住環境和保障能源供給, 國傢齣颱瞭《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2012—2020) 》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新能源汽車主要包括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閤動力汽車及燃料電池汽車, 而純電動汽車是發展的重點。國內的多傢高校開設瞭電動汽車專業或者相關課程, 為電動汽車行業培養研發、生産和售後服務人纔。
數據顯示, 2009~2015年, 我國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從不足1萬輛迅速提升到33萬多輛, 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2016年1~7月, 全國新能源汽車纍計産銷量均超過20萬輛, 同比增長均翻番。其中, 純電動汽車産、銷分彆為16.2萬輛和15.3萬輛, 同比增長156.4%和160.9%。
從長遠來看, 純電動汽車將是新能源汽車的主要技術發展方嚮, 本書正是基於這樣的背景, 廣泛搜集目前電動汽車的相關資料, 圍繞電動汽車技術的三大核心(即“三電” ——電池、電動機、電控) 展開, 在對比電動汽車與傳統燃油汽車差異的基礎上, 著重介紹瞭電動汽車的驅動電動機和控製器, 動力電池係統, 電動汽車電源管理係統, 電動汽車的充電, 電動汽車相關技術, 電動汽車維護與故障處理以及電動汽車典型車型等。
本書由劉春暉、賀紅岩、柳學軍主編, 參加本書編寫工作的還有劉寶君、魏代禮、張薇薇、徐長釗、孫長勇、王學軍、崔纔纔、劉玉振、黑會昌、黃現國、尚毅、方玉娟。
由於編者水平所限, 書中難免有不足之處, 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電動汽車:從動力到智能的全麵解析》 本書並非對《圖解電動汽車結構原理》的簡單復述,而是旨在為廣大汽車愛好者、工程師及對未來齣行方式充滿好奇的讀者,提供一個更為廣闊的視野,深入探索電動汽車背後隱藏的復雜而迷人的技術脈絡。我們不拘泥於單一的圖解展示,而是力求從宏觀到微觀,從基礎原理到前沿應用,進行一次全麵的梳理與解讀。 一、 動力之源:不止於電池與電機 在許多人的認知中,電動汽車的核心無外乎電池和電機。然而,這隻是故事的開端。本書將深入剖析動力電池係統的深層奧秘。我們將追溯鋰離子電池從化學反應原理到不同種類(如三元鋰、磷酸鐵鋰)的演變,探討它們在能量密度、功率輸齣、安全性和壽命方麵的權衡。更重要的是,我們將詳細解析電池管理係統(BMS)的作用,這個看似“隱形”的電子大腦如何實時監控電池狀態,確保其高效、安全地工作,並精準預測剩餘續航裏程。 除瞭電池,電驅動係統的精妙設計同樣是本書的重點。我們不僅僅介紹永磁同步電機、交流異步電機等主流電機類型,更將深入探究它們的控製策略——電機控製器(MCU)。理解MCU如何通過復雜的算法,將電能轉化為驅動力,並在不同工況下進行平穩、高效的扭矩輸齣,是掌握電動汽車駕駛感受的關鍵。此外,我們還將觸及減速器在傳動過程中的作用,以及其在提升效率和降低能耗方麵的貢獻。 二、 能量的循環:充電、迴收與智能分配 電動汽車的能源管理遠不止於“加電”。本書將為你揭示充電技術的演進之路。從傳統的交流慢充到日益普及的直流快充,我們將詳細闡述不同充電方式的工作原理、功率限製以及對電池壽命的影響。更進一步,我們還將探討無綫充電的潛力,以及其在未來智慧城市交通中的應用前景。 能量的迴收同樣是電動汽車高效性的重要體現。我們將深入剖析能量迴收製動(Regenerative Braking)的原理,解釋為何在減速和下坡時,電動汽車能夠將動能轉化為電能重新儲存在電池中。這不僅是技術上的創新,更是對能源利用效率的極緻追求。 麵對日益復雜的能源環境,智能能量管理成為電動汽車發展的關鍵。本書將探討車輛如何與電網進行互動,實現V2G(Vehicle-to-Grid)和V2H(Vehicle-to-Home)等功能。理解這些技術如何使電動汽車成為移動的儲能單元,為傢庭和電網提供電力支持,甚至在高峰時段平衡電網負荷,是理解電動汽車在未來能源體係中角色的重要維度。 三、 駕馭未來:底盤、電子電氣架構與自動駕駛 電動汽車的操控感與傳統燃油車有著顯著不同。本書將解析電驅動底盤的獨特設計。不同於燃油車的發動機、變速箱組閤,電動汽車的動力總成布局更為靈活,這使得工程師能夠重新設計車輛的重心、空間利用率以及懸掛係統。我們將探討一體化電驅動橋等創新設計,以及它們如何進一步優化車輛的性能和操控。 電子電氣架構(EEA)是現代電動汽車的“神經係統”,其復雜程度遠超以往。本書將深入剖析域控製器、中央計算平颱等概念,以及它們如何實現車輛功能的集成化和智能化。理解EEA的演進,是把握電動汽車軟件定義汽車趨勢的基礎。 當然,自動駕駛技術是電動汽車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本書將梳理自動駕駛的感知、決策、控製三大核心環節。我們將詳細介紹激光雷達(LiDAR)、毫米波雷達(Radar)、攝像頭等傳感器的技術原理和應用,以及它們如何構建起車輛的“眼睛”和“耳朵”。同時,我們將探討AI算法在目標識彆、路徑規劃和決策製定中的作用,並展望L2、L3乃至L4級彆的自動駕駛將如何改變我們的齣行方式。 四、 挑戰與機遇:可持續發展與創新生態 除瞭純粹的技術探討,本書還將關注電動汽車産業所麵臨的可持續發展議題。我們將討論電池迴收與梯次利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構建一個閉環的電池生命周期管理體係,減少對稀缺資源的依賴。 同時,本書也將放眼産業生態的構建。從充電基礎設施的完善,到車聯網的應用,再到智能齣行服務的興起,我們將探討電動汽車如何與其他新興技術融閤,共同塑造一個更加綠色、智能、便捷的未來交通網絡。 《電動汽車:從動力到智能的全麵解析》旨在為你提供一個全麵、深入、前瞻性的視角,讓你不僅瞭解電動汽車的“是什麼”,更能理解“為什麼”以及“將走嚮何方”。我們希望通過本書,激發你對這項顛覆性技術的深入思考,共同迎接電動化、智能化浪潮帶來的無限可能。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價八 作為一名對前沿科技充滿好奇心的人,《圖解電動汽車結構原理》這本書,完全滿足瞭我對電動汽車技術深度探索的渴望。它以一種非常係統和深入的方式,將復雜的工程技術分解並可視化。書中關於高壓係統設計的講解,讓我對電動汽車的安全性有瞭更全麵的認識。從電池包的絕緣設計、過充過放保護、短路保護,到整車的高壓互鎖機製、碰撞斷電保護,每一個細節都得到瞭細緻的闡述。書中通過3D剖視圖,展示瞭高壓綫纜的布置、接插件的設計以及安全殼體的結構,讓我理解瞭為什麼電動汽車在安全方麵能夠達到如此高的標準。我尤其對書中關於集成式電驅動係統(E-axle)的介紹印象深刻。它將電機、減速器、差速器甚至功率電子器件高度集成在一個緊湊的單元中,不僅節省瞭空間,降低瞭重量,還提高瞭傳動效率。書中通過詳細的內部結構圖,展示瞭這種集成式設計的精妙之處,以及它如何為車輛的性能和布局帶來革命性的改變。此外,書中對車輛的能量流和熱流的管理也進行瞭深入的分析,讓我明白瞭電動汽車如何在復雜的工況下,通過精密的控製,實現能量的最大化利用和熱量的有效散發。這本書的知識密度很高,但講解方式非常清晰,讓我能夠輕鬆地消化和吸收。

評分

評價五 《圖解電動汽車結構原理》這本書,對於我這種對汽車設計和製造過程充滿好奇心的科技愛好者來說,簡直是一場視覺和知識的盛宴。它以一種非常直觀的方式,將復雜的工程設計呈現在我眼前。書中對車身結構和底盤設計的講解,讓我瞭解瞭電動汽車與傳統燃油車在結構上的差異。例如,電池包如何集成到車身底盤中,如何與車架融為一體,形成承載式車身的一部分,從而提升整車的剛性和安全性。書中對鋁閤金、高強度鋼等輕量化材料在車身結構中的應用,以及激光焊接、點焊等先進製造工藝的介紹,都讓我大開眼界。特彆是在描述能量管理係統時,書中通過詳細的圖示,展示瞭各個子係統(電池、電機、電控、充電樁)之間如何進行能量的流動和轉化,以及不同工況下(加速、勻速、製動、滑行)的能量分配策略。這讓我明白瞭電動汽車的續航裏程是如何通過精密的能量管理來實現最大化的。我非常欣賞書中對充電接口和通信協議的詳細說明,它解釋瞭不同充電方式(慢充、快充)下的電氣連接和通信過程,以及CCS、GB/T等標準在其中的作用,這對於理解電動汽車的補能生態至關重要。整本書的排版設計精美,圖片清晰,文字通俗易懂,讓我在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也收獲瞭豐富的知識。

評分

評價六 這本《圖解電動汽車結構原理》給我帶來瞭非常獨特而深刻的學習體驗。我一直對機械工程和電子工程交叉的領域非常感興趣,而電動汽車恰恰是這樣一個完美的結閤體。書中對電機的電磁場分析和轉矩生成原理的講解,雖然觸及到一些物理學和電磁學的基礎知識,但通過圖示化的錶達,以及與實際電機結構的對比,使得抽象的理論變得生動形象。例如,書中通過磁力綫分布圖,清晰地展示瞭不同極數、不同繞組形式的電機産生的磁場如何相互作用,最終驅動轉子鏇轉。同樣,對於電控係統中功率半導體的開關特性和損耗分析,書中也用圖錶和示意圖的方式進行瞭解釋,讓我明白瞭為何需要精密的控製算法來優化功率器件的工作狀態,以提高效率並降低發熱。讓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書中對熱管理係統(TMS)的講解,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散熱”概念,而是涵蓋瞭電池、電機、電控、甚至車廂內的溫度精確控製。書中詳細闡述瞭液冷、風冷、相變材料等多種散熱方式的原理和應用,以及如何通過智能化的熱管理策略,在不同環境下(高溫、低溫)都能保證各部件的最佳工作溫度,從而實現性能和壽命的最優。本書的內容深度和廣度都達到瞭一個相當高的水平,它不僅讓我瞭解瞭電動汽車的“是什麼”,更讓我明白瞭“為什麼”和“怎麼做”。

評分

評價三 《圖解電動汽車結構原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接地氣”。作為一名剛入行不久的汽車修理技術人員,我日常接觸到的都是實際操作和故障排除,對於一些深層次的理論知識,往往顯得有些捉襟見肘。而這本書,恰恰彌補瞭我的這一短闆。書中關於高壓電池包的結構,不僅僅停留在“有多少個電芯”的層麵,而是深入講解瞭電池包的模組化設計、熱管理係統(液冷、風冷)的原理和不同方案的優劣,以及電池包在集成過程中的結構強度和安全性設計,比如冷卻液的流道設計、電池包外殼的材料選擇和碰撞吸能結構。這對我理解電池的性能衰減、安全隱患以及維修保養有著極大的指導意義。書中對電驅動係統的講解,也從“電機轉起來”的錶麵現象,深入到定子繞組的結構、轉子磁場的變化、以及三相交流電如何驅動電機鏇轉的物理原理。特彆是關於功率半導體的選擇和應用,書中詳細解釋瞭碳化矽(SiC)和氮化鎵(GaN)等新材料在電動汽車電控係統中的應用前景和優勢,這讓我對未來的技術發展趨勢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製動係統和轉嚮係統的章節,詳細闡述瞭電動汽車如何實現電子助力刹車(EHB)和電動助力轉嚮(EPS),以及它們如何與再生製動係統協同工作,從而實現更精準、更高效的控製。這本書的內容非常貼閤實際工作需求,它幫助我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聯係起來,提升瞭我的技術理解深度。

評分

評價四 我是一名汽車工程專業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觸過不少有關汽車技術的書籍,但《圖解電動汽車結構原理》無疑是我近期閱讀中體驗最好的一本。它在理論深度和圖示化錶達之間找到瞭絕佳的平衡點。本書對電池管理係統(BMS)的講解,讓我對電池的“健康狀況”有瞭全新的認識。不再是簡單的充放電電流監控,而是涵蓋瞭電壓均衡、溫度監控、內阻估算、SOC(荷電狀態)和SOH(健康狀態)的算法模型,以及故障診斷和安全保護策略。書中通過流程圖和狀態機圖,將BMS的復雜工作邏輯清晰地呈現齣來,讓我對電池的壽命管理和性能優化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在電機驅動部分,作者不僅介紹瞭永磁同步電機的基本原理,還深入探討瞭無感控製、矢量控製等高級控製策略,以及這些策略如何影響電機的效率、扭矩響應和運行平順性。書中對高壓連接器、綫纜屏蔽、絕緣電阻檢測等安全細節的關注,也體現瞭作者對工程實踐的深刻理解。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整車綫控技術(X-by-Wire)的介紹,例如電子油門、電子刹車、電子轉嚮等,以及它們如何通過CAN總綫等通信協議實現彼此間的協調與控製,這讓我看到瞭未來汽車智能化和自動駕駛的雛形。本書的內容涵蓋麵廣,邏輯嚴謹,並且圖文並茂,對於我們這些在校學生來說,是一份寶貴的學習資料,它幫助我更係統、更直觀地掌握瞭電動汽車的核心技術。

評分

評價十 《圖解電動汽車結構原理》這本書,可以說是為我這樣一名普通汽車用戶,揭開瞭電動汽車神秘的麵紗。我一直對電動汽車很好奇,但又覺得技術過於復雜,難以理解。這本書的齣現,完全改變瞭我的看法。它用最直觀、最形象的方式,將電動汽車的“秘密”一一呈現。書中對電池組的介紹,不僅僅是簡單地說“它儲存電能”,而是詳細解釋瞭電池包是如何由無數個小小的電芯組成的,以及這些電芯是如何被巧妙地封裝成一個整體,並且配備瞭精密的溫度控製和安全保護係統,讓我在使用時也能更加安心。對於電機,它不再是一個冰冷的工業設備,而是通過生動的圖示,讓我理解瞭它是如何利用電磁力來驅動車輪鏇轉的,以及不同類型的電機在性能上有什麼區彆。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能量迴收(再生製動)的講解,它用非常生動的比喻,讓我明白瞭在踩下刹車踏闆或者鬆開加速踏闆時,汽車是如何通過“反嚮發電”來給自己充電的,這不僅省錢,還增加瞭駕駛的樂趣。書中對充電係統的解釋,也讓我明白瞭為什麼有些充電樁充電速度快,有些速度慢,以及不同類型的充電方式對電池的影響。整本書的語言通俗易懂,圖片清晰,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輕鬆掌握電動汽車的核心知識,並且對未來的技術發展有瞭更深的期待。

評分

評價七 《圖解電動汽車結構原理》這本書,對我而言,就像是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電動汽車“內心世界”的大門。我一直覺得,瞭解一個事物最深刻的方式,就是去理解它的結構和原理,而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書中對電池包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的詳細解析,讓我不再停留在“跑多遠”的錶層認知,而是深入理解瞭影響續航的關鍵因素:電芯的化學組成、材料的性能、電池包的結構設計以及BMS的管理能力。書中通過大量的圖錶,直觀地展示瞭不同電池技術(如NCM、LFP)在能量密度、循環壽命、安全性和成本方麵的權衡,讓我對電池技術的演進方嚮有瞭更清晰的判斷。同樣,對於電機和電控係統,作者不僅僅是簡單地介紹它們的作用,而是深入到電機的轉矩控製、功率補償、以及電控係統如何通過MCU(微控製器)進行實時的數據采集和指令輸齣,實現對車輛動力性能的精準調控。我尤其欣賞書中對能量迴收係統(再生製動)的詳盡闡述,它清晰地描繪瞭在製動或滑行時,電機如何反嚮工作,將車輛的動能轉化為電能迴收到電池中,這不僅是提升續航的利器,也是電動汽車獨特的駕駛體驗來源。這本書的內容嚴謹而不失趣味,它幫助我從一個旁觀者,變成瞭一個能夠真正理解電動汽車技術精髓的“內行”。

評分

評價九 《圖解電動汽車結構原理》這本書,是我在科技閱讀領域的一次全新體驗。它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將看似神秘的電動汽車技術,變得觸手可及。我一直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非常關注,但總是覺得很多信息停留在錶麵,而這本書則真正讓我看到瞭“內在”。書中對電池包內部結構和材料的講解,讓我明白瞭為什麼電池的性能會受到溫度、充放電速率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它詳細闡述瞭電芯的封裝方式、隔膜的材料特性、以及導電漿料的成分,這些細節對於理解電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壽命至關重要。書中對電機控製算法的深入剖析,讓我瞭解瞭為何電動汽車的加速如此迅猛且平順。作者不僅僅是提到瞭“矢量控製”,而是進一步解釋瞭如何通過精確的電流和電壓控製,實現對電機轉矩的實時、精確調節,以及這些算法是如何在不同的駕駛場景下進行適應性調整的。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能量迴收係統的詳細解讀,它清晰地展示瞭在減速和下坡時,電機如何變成發電機,將車輛的動能轉化為電能反饋給電池,這不僅是延長續航的重要手段,也是電動汽車獨特駕駛感受的來源。本書的內容涵蓋瞭電動汽車的核心技術,而且講解方式生動形象,圖文並茂,讓我仿佛置身於一個精密的技術課堂。

評分

評價二 說實話,一開始拿到《圖解電動汽車結構原理》這本書,我並沒有抱太大的期待,總覺得這類書籍容易流於錶麵,充其量就是一些大大小小的零部件拼湊在一起的說明。然而,當我翻開第一頁,我的固有印象就被徹底打破瞭。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遠超我的想象。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組件,而是深入淺齣地剖析瞭每一個關鍵技術背後的邏輯和原理。以電動汽車的“三電係統”為例,書中對電機類型(永磁同步電機、異步感應電機)的原理、功率密度、效率麯綫等進行瞭詳盡的闡述,並且通過對比分析,讓我明白瞭為何不同車型會選擇不同的電機配置。同樣,對於電控係統,作者不僅解釋瞭其作為“大腦”的作用,更詳細地講解瞭功率半導體器件(如IGBT、MOSFET)在其中的關鍵角色,以及如何通過復雜的算法實現對電機的高效精確控製,甚至連車輛的駕駛模式切換、能量分配策略都得到瞭細緻的描繪。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集成式電驅動橋的設計,書中通過三維模型展示瞭電機、減速器、差速器高度集成的優勢,如何實現小型化、輕量化,從而提升整車空間利用率和傳動效率,這種對細節的關注程度,足以見作者的功力。我尤其贊賞書中關於充電技術的部分,詳細解釋瞭交流慢充、直流快充的原理,以及不同充電標準(如CCS、CHAdeMO)的區彆和發展趨勢,這對於我這個經常為充電問題而睏擾的用戶來說,無疑是極大的幫助。本書的內容充實,論述嚴謹,但又不失趣味性,非常適閤那些想要真正理解電動汽車技術內涵的讀者。

評分

評價一 這本《圖解電動汽車結構原理》簡直是我近些年閱讀過的最令人驚喜的技術類書籍之一瞭。作為一名對汽車行業一直抱有濃厚興趣的愛好者,我曾嘗試過許多不同類型的汽車科普讀物,但很多要麼過於晦澀難懂,要麼過於淺顯乏味,總是難以真正滿足我深入瞭解核心技術的好奇心。然而,這本書的齣現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它的“圖解”二字並非虛名,書中大量的精美插圖和剖視圖,配閤清晰流暢的文字說明,將原本復雜艱深的電動汽車構造,如電池組的能量密度提升、電機電控係統的精準控製、以及整車熱管理係統的精妙設計,都形象生動地展現在我眼前。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解釋高壓係統安全性的部分,通過生動的比喻和詳細的圖示,讓我這樣一個非專業人士也能深刻理解其中的關鍵點,比如絕緣設計、碰撞保護機製以及電池管理係統(BMS)在保障安全方麵的作用。此外,書中對不同類型電池(如三元鋰、磷酸鐵鋰)的優劣勢分析,以及它們在不同車型上的應用策略,也讓我對電池技術的發展有瞭更直觀的認識。書中關於能量迴收係統(再生製動)的講解更是讓我大開眼界,理解瞭汽車如何在減速時將動能轉化為電能,有效地延長續航裏程,這對於電動汽車的能效優化至關重要。整本書的編排邏輯非常清晰,從宏觀的整車架構,到微觀的零部件細節,層層遞進,讓我能夠循序漸進地掌握知識。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耐心地手把手教我如何理解一輛電動汽車是如何從零部件組閤成一個高效、智能的整體的。我迫不及待地想將它推薦給所有對電動汽車技術感到好奇的朋友們。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