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審稿錄 [An Editor's Notes on Reviewing Drafts]

編輯審稿錄 [An Editor's Notes on Reviewing Drafts]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牟國勝 著
圖書標籤:
  • 編輯
  • 審稿
  • 學術齣版
  • 寫作技巧
  • 稿件修改
  • 同行評議
  • 齣版流程
  • 科研寫作
  • 學術規範
  • 論文質量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傳媒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5722059
版次:1
商品編碼:12354212
包裝:平裝
叢書名: 齣版·傳播·文化叢書(第2輯)
外文名稱:An Editor's Notes on Reviewing Drafts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48
字數:434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一般而言,文案編輯審稿工作的重要性是由齣版業的本質決定的,數字齣版隻是齣版技術以及閱讀方式的轉換,“齣版是思想文化産業”的本質並無絲毫改變。從齣版模式來看,數字齣版對編輯、生産製作、銷售三個核心價值鏈並無任何質的改變,對審稿的要求反倒比傳統齣版更高。因為對於撲麵而來的巨量信息,真假之辨、好壞之分、高低之彆,全由審稿質量決定。韆百年來的事實證明,文案編輯絕非單純服務於其他學科的侍妾,而是為齣版內容把關的哨兵,今天不過披掛上瞭新戰袍,換瞭換手中的兵器而已。所以,他們纔是齣版業前沿陣地真正的老軍。

作者簡介

  牟國勝,1948年生,教授,編審,中共黨員,正局級乾部。下過鄉,做過工;大學畢業留校任教十幾年;又供職於國傢教委(現教育部);後在新聞齣版署直屬單位以及齣版社任職。曾在全國性報刊上發錶文章數十篇,已齣版專著《審稿學論綱》《書稿審讀劄記》《居敬求理》《文藝十二講》等。

目錄

前言

一、文學讀物(1-18篇)
1.《魯迅雜文精選》(大字版)終審意見
2.《朝花夕拾》(大字版)終審意見
3.《豐子愷童話選》(大字版)終審意見
4.《雪地上的足跡》(大字版)終審意見
5.《史鐵生傳記》終審意見
6.《小河清清》終審意見
7.《海南老街》終審意見l
8.《林清玄散文四部》(大字版)終審意見
9.《最新實用謎語大全》終審意見
10.《最新實用對聯大全》終審意見
11.《新月集>(大字版)終審意見
12.《愛的藝術>(大字版)終審意見
13.《魯賓孫漂流記>(大字版)終審意見
14.《傲慢與偏見》(大字版)終審意見
15.《田園交響麯》(大字版)終審意見
16.《瓦爾登湖》(大字版)終審意見
17.《名人傳》(大字版)終審意見
18.整理齣版鞏傲《美國中學生經典著作導讀係列》的意見

二、教育讀物(19-58篇)
(一)普通教育(19-29篇)
19.《安徒生童話》(大字版)終審意見
20.《小王子》(大字版)終審意見
21.《森林報——春·夏·鞦·鼕>(大字版)終審意見
22.《青春時曾有過的孤獨>(大字版)終審意見
23.《幸福的孩子學習好》(大字版)終審意見
24.《妞妞——一個父親的劄記》終審意見
25.《寶貝,寶貝》終審意見
26.《跟著節日去旅遊》(大字版)終審意見
27.《踏進這扇門——心理谘詢師初階成長>(大字版)終審意見
28.《中學生作文論據大觀》(大字版)終審意見
29.《成語作文有新招>(大字版)終審意見
(二)盲人文化教育(30-58篇)
30.《金鑰匙全納教育探索與實踐》終審意見
31.《好人籍雅琴》終審意見
32.《高原雪鬆——盲人按摩師任誌平手記》終審意見
33.《中醫基礎理論》(大字版)終審意見
34.《醫古文》(大字版)終審意見
35.《中醫文化選講>(大字版)終審意見
36.《婦科按摩學》(大字版)終審意見
37.《中醫按摩美容手冊》(大字版)終審意見
38.《百位盲人按摩師特色技法全書》終審意見
39.《中國按摩流派技法精粹》(大字版)終審意見
40.《美式整脊療法》終審意見
41.《視障兒童感覺統閤訓練手冊>終審意見
42.《帶盲童看祖國——北京捲》終審意見
43.《德育沁園》終審意見
44.《禮行天下》終審意見
45.《中國龍文化》終審意見
46.《盲生學漢字》終審意見
47.《語文課堂教學集錦》終審意見
……

三、成功勵誌讀物(59-79篇)
四、古典讀物(80-151篇)
五、科普讀物(152-182篇)
六、養生讀物(183-204篇)
七、中醫(205-223篇)

精彩書摘

  《編輯審稿錄》:
  《格言篇》
  從審讀報告看,責編費力不淺。這套書以作文指導大師之名為賣點,幾冊閱過,感覺隻是個賣點而已,要說什麼大師,貽笑大方。這就給編輯工作帶來許多麻煩。責編很有水平,也很有耐心,調整瞭篇章結構,使本來混亂的材料邏輯化,捋順瞭文不對題之處;大刀闊斧刪除“格言練習”,因譏人“張冠李戴”卻自蹈之;校勘學識之誤;統一體例。二審補充的幾點確當。再挑點毛病:
  開篇即錯。“人若誌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無成。…‘作者:[西晉]張載”。張載明明是北宋人,怎麼就前推到西晉瞭?一般古人齣錯也罷,張載是宋代大名鼎鼎的理學開創者之一,大師竟然連這點都不知道!此言齣自張載的《經學理窟·義理》,好在原文無誤。
  蘇聯,不用“前蘇聯”。
  奧斯特洛夫斯基,不能算作俄國作傢,應當定位在蘇聯。
  p.176、182、187、188、242、300、315“[美]愛因斯坦”,“美”,改為“德”。愛因斯坦雖然最後是美國國籍,但一般都認為他是德國人。
  p.178同一頁,黃宗羲,上文“作者[明]”,下文“作者[清]”。這也難怪,黃宗羲是明清交替時期的人物。他是反清的義士,又是開創清代學術的三大傢之一。所以,定位於“清”較閤適。
  p.184“難字:師承,相承繼是學習與效法。”此說似是而非。古人所謂師承,主要指效法並繼承某一學派或傳統,不是泛泛而言,籠統繼承前人,強調為學之傢法,定於一尊。
  p.206“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睏。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睏,然後能自強也。”“齣處:《禮記·孝記》”。非也。《禮記》根本沒有所謂“孝記”。上述名句倒是隻字不差,是在“學記”裏。
  p.229清代的文學傢袁枚,而非稿中的“袁牧”。
  p.311俄國的文藝理論傢車爾尼雪夫斯基,稿中寫作“東爾尼雪夫斯基”。
  p.321質疑“僨事”,原稿無誤。僨事,敗事之意。
  p.366為瞭避免學習浮躁,“古代的學者張載”,改為“宋代的學者張載”。
  稿件坯子糙,再花力氣也達不到較完美的程度。就這樣吧,可以齣版。
  2016年9月28日
  29.《成語作文有新招》(大字版)終審意見
  颱灣基礎教育工作者編寫的這本中學生作文輔助教材,有創意。它以成語為突破點,帶動語文教學,尤其是作文能力的提高,充分發揮瞭我國古代教育思想的精髓:啓發誘導,溫故知新,學思並重,長善救失。書中所存在的問題,幾乎都由一審和二審挑齣來並解決瞭。一審首先解決的是成語定性問題,將其上升到瞭學術層麵,把形似成語而並非真正成語者,諸如“羅曼蒂剋”“夕陽歸帆”“異國風情”等,進行瞭刪除。這一項做得很齣色,“羅曼蒂剋”,是外文翻譯過來的詞語,把它當做成語,徒為人所譏。作為成語,它自有質的規定性: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簡潔精闢的定型詞組或短句,大多由四字組成,一般來源於典故,有齣處。可見,不是四個字連在一起都叫成語。成語具有自身特點:約定俗成,結構固定,文字不可改動;其意義往往多有引申、比喻、藉代、誇張等,不僅僅錶露在字麵上。比成語範圍大一些的是俗語,對俗語的界定就寬泛多瞭。如果要保留稿中的那些假成語,還有個辦法,就是在書名上添兩個字——俗語,即《成語俗語作文有新招》。當然,即使如此,一審刪除的上述幾例,也不宜囊括其中。
  二審刪去瞭“跑題”之文,極有眼力。教人作文,範文卻跑瞭題,此失不小。為其剜剔補綴,頗具護惜名傢之功。
  稿中選擇成語及其解說,尚存重復之弊,但作為學生練習用書,就不必強調嚴密的邏輯性瞭。
  同意齣版。
  2016年6月3日
  (=)盲人文化教育(30-58篇)
  30.《金鑰匙全納教育探索與實踐>終審意見
  冀鴻同誌編著的這部書稿彌足珍貴,其價值不在市場效益多少,而功於史料。中國在殘疾兒童教育教學方麵需要提升。怎樣提升,這既是一個發揚人道主義對人的關愛問題,又是一個科學方法問題,還牽扯到如何妥善處理方方麵麵的關係的問題,等等。書稿中有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一步一個腳印,切切實實地迴答瞭上述問題。其中,教育教學模式的提升,尤為值得關注。此前,殘疾兒童一般被安置在特教學校就讀,與常人隔離,群體自我封閉,之後很難融入社會。全納教育是國際先進的教育模式,金鑰匙中心將其引進,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河南省兩地試點,經過探索與實踐,首戰告捷,得到聯閤國教科文組織的錶彰,被樹立為發展中國傢開展全納教育的典範。書稿忠實地記錄瞭全納教育在中國實施的曆程,錯綜酌劑,相需成體。同意齣版。
  一審和二審對書稿進行瞭增、刪、改、調,頗見功力。再補充點滴:
  “三、<關於成立石河子市全納教育資源中心的通知》”序號“三”改為“(三)”
  (一)《康復師資培訓班學員手冊》
  “報到須知”,該題目及8行文字刪除。
  協調領導小組成員,無姓名者,可一筆帶過。修改見原稿。
  終期評估報告,二級標題共6個,實際上是7個,第5重復設置:“5.項目評估的方法”“5.項目計劃內的産齣”,將後者改為“6”,稿中的“6”順改為“7”。
  在新疆全納教育支持保障體係建設項目總結會上,“三、嘉賓和領導發言”,改為“三、有關領導和嘉賓講話”。先後次序稍作調整。原稿發言人共3位。順序為:
  (一)金鑰匙中心主任冀鴻
  (二)中國殘聯理事、中國盲文齣版社社長張偉
  (三)中國殘聯副理事長程凱
  這是會議講話的順序。發錶在文字上,要按職務排序,高者在先,依此類推。具體為:(二)不變,(一)和(三)對調。
  在河南省金鑰匙工程鞏義示範區項目總結推廣會上,“三、嘉賓和領導發言”,請責編參照以上原作修改。
  2015年6月9日
  ……

前言/序言

  多年來,編輯行業遭受非議,有兩種代錶性觀點,“去編輯化”是其一。數字齣版把齣版業帶到瞭全媒體齣版的新階段。新技術走進齣版業,使其麵目一新,不論齣版生産者還是消費群體無不欣然首肯。在激流湧動的大潮中,人們的眼光自然而然地投嚮浪尖上的朵朵水花,而對於壯觀之景背後內驅動力的狀況則缺乏興趣。齣版研究領域,叱吒世界風雲的皇皇宏論連篇纍牘,司空見慣的審稿環節,較少映入研究者的眼簾。文案編輯苦坐冷闆凳,孤影青燈,其審稿工作成果與經濟效益難以直接掛鈎,更拿不到紅火的場麵上,久之,反倒被視為屍位素餐。加之數字時代的來臨,仿佛不需要文案編輯瞭。在這種思路下,“去編輯化”的輿論便成為時代英雄之所見。“去編輯化”的主張,是更宏觀層次上的問題,跳齣瞭專業學術範圍。“去編輯化”,很實用,它錶達瞭行業裏小老闆的心聲,是文化傳播領域過度強調經濟利益的必然思路。文化産業注重經濟效益,理所當然。但是,事情往往會被推嚮極端。受利益驅使,齣版環節的主次順序由編、印、發變成瞭發、印、編。文化不在文化本身,文化搭颱,經濟唱戲。在這種社會導嚮下,文化傳播滑到唯利是圖的競技場。齣版商把文化當作純商品經營,齣版物製作過程進行瞭大反轉,先獵奇幾句時髦話,要緊的是策劃齣賣點,書名可謂“語不驚人死不休”,立即下訂單。再設計花哨精美的封麵包裝,進行高質量印刷,誘使客戶一見鍾情。最後,書裏寫些什麼,好辦得很,從網上下載,省腦筋、省時間,談笑間攢齣多部係列叢書,小菜一碟。社會上大老闆們喜歡將大部頭經典著作叢書擺在書架上,附庸風雅;官員送禮,氣質高雅;圖書館藏,公費采購,進貨文雅;開發少兒智力,圖文並茂,傢長尚雅。有幾個真看書的?既然不是為瞭閱讀學習,編輯伏案咬文嚼字,不顯得可笑嗎?時間就是金錢,賣場就是戰場,腐儒們坐在那裏翻找資料查來查去,白耽誤工夫還得切給他們一塊蛋糕。識趣的編輯在此情此景下,恐怕不等人傢“去”你,便自慚形穢,下崗瞭;文化經營小老闆們暴富為大亨,文化究竟是什麼,可想而知。隨著虛擬經濟泡沫的破碎、主流意識形態的動搖,人們認識到,應當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當兩個效益、兩種價值發生矛盾時,必須做到經濟效益服從社會效益,市場價值服從社會價值。若把人們正確的認識落到實處,齣版行業就全靠編輯瞭。所以,“去編輯化”是一種有害的偏見。有道是:猶之楚而北行,馬雖疾而去逾遠矣。
  一般而言,文案編輯審稿工作的重要性是由齣版業的本質決定的,數字齣版隻是齣版技術以及閱讀方式的轉換,“齣版是思想文化産業”的本質並無絲毫改變。從齣版模式來看,數字齣版對編輯、生産製作、銷售三個核心價值鏈並無任何質的改變,對審稿的要求反倒比傳統齣版更高。因為對於撲麵而來的巨量信息,真假之辨、好壞之分、高低之彆,全由審稿質量決定。韆百年來的事實證明,文案編輯絕非單純服務於其他學科的侍妾,而是為齣版內容把關的哨兵,今天不過披掛上瞭新戰袍,換瞭換手中的兵器而已。所以,他們纔是齣版業前沿陣地真正的老軍。
在文字的迷霧中,尋覓真知灼見——《編輯審稿錄》 浩瀚的書海,是思想的汪洋,更是知識的寶庫。每一本書的誕生,都凝聚著作者的心血,也離不開編輯的細緻雕琢。然而,對於讀者而言,一本書的價值,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內容是否精準、邏輯是否嚴謹、論證是否充分。《編輯審稿錄》並非一本教人如何寫作的書,它也不是一本收錄瞭奇聞異事或曆史秘聞的讀物。這本書,聚焦於一個至關重要卻常常被忽略的環節——審稿。它旨在揭示,在無數篇提交給齣版社、期刊或學術機構的稿件中,編輯究竟是如何以專業的眼光,辨彆瑕疵,提煉精華,引導作者不斷完善作品,最終將一份份充滿智慧的文本呈現給世人。 本書的創作初衷,源於編輯工作者長久以來在審稿實踐中所積纍的經驗與思考。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優質內容的生産與傳播顯得尤為重要,而審稿,正是保證內容質量的第一道防綫。一本看似平淡無奇的稿件,可能蘊藏著深刻的洞見;而一篇華麗辭藻堆砌的文章,或許隻是空洞無物。編輯的職責,就是在這種巨大的差異中,憑藉敏銳的洞察力和紮實的專業功底,挖掘齣那些真正有價值的內容,並輔導作者將這些價值最大化地展現齣來。《編輯審稿錄》正是將這份“挖掘”與“輔導”的過程,進行瞭一次係統而深入的梳理與闡釋。 本書並非直接呈現審稿的具體案例,也非摘錄某個作者的某篇評審意見。相反,它更側重於審稿的“方法論”和“哲學觀”。審稿,遠非簡單的文字校對或語法糾錯。它是一種批判性思維的實踐,是一種與作者平等對話的藝術,更是一種對知識傳播負責任的態度。本書將從多個維度,深入剖析編輯在審稿過程中所麵臨的挑戰與考量。 首先,審稿的“尺度”與“邊界”是本書探討的重點之一。每一位編輯心中都有一杆秤,用來衡量稿件的學術價值、文學水準、創新性以及潛在的社會影響力。但這杆秤的刻度,並非一成不變。它會受到學科領域、齣版機構的定位、讀者的需求,甚至時代背景的影響。《編輯審稿錄》將深入分析,編輯是如何在這些復雜的因素中,把握一個相對客觀而又具有前瞻性的審稿尺度。同時,它也會探討審稿的邊界在哪裏——何為編輯的職責範圍,何為作者的創作自由,以及如何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最佳的平衡點,避免越界乾涉而扼殺創造力,或因尺度過寬而放任低劣之作。 其次,“批判性閱讀”的藝術貫穿本書始終。審稿的本質,是對作品進行深度批判性閱讀。這意味著,編輯不僅要閱讀文字錶麵的含義,更要洞察其背後的邏輯結構、論證過程、證據鏈條以及作者的意圖。《編輯審稿錄》將詳細闡述,如何進行有效的批判性閱讀,如何識彆稿件中的邏輯謬誤、事實錯誤、證據不足,以及理論上的缺陷。它將指導讀者,如何帶著“質疑”的目光去審視每一句話、每一個論點,而不是全盤接受。這種批判性閱讀的訓練,不僅對編輯至關重要,對於任何渴望提升信息辨彆能力、深度理解文本的讀者來說,都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再者,“建設性反饋”的構建是審稿的核心環節。好的審稿,絕非僅僅指齣問題,更重要的是提供切實可行的改進建議。《編輯審稿錄》將深入探討,如何纔能給齣既尖銳又溫和、既指齣問題又提齣解決方案的反饋。這不僅僅是語言的技巧,更是一種對作者心態的理解與引導。編輯需要幫助作者看到稿件的優點,激發其改進的動力,而不是打擊其創作的積極性。本書將分析,如何通過精準的語言,將復雜的修改意見清晰地傳達給作者,如何幫助作者理解問題的癥結所在,並提供具體的修改思路,從而推動稿件嚮更高水平邁進。這其中涉及到對作者研究領域、學術背景的尊重,對作者錶達方式的理解,以及如何用最有效的方式,促成作者與作品的雙重成長。 此外,“價值判斷”的考量也是編輯審稿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信息過載的今天,區分“信息”與“知識”,區分“流行”與“價值”,成為一項重要的能力。《編輯審稿錄》將探討,編輯如何在海量稿件中,辨識齣那些真正具有學術價值、思想深度、文化意義或者能夠啓迪新思路的作品。這是一種基於長期積纍的專業判斷,也是一種對社會文化責任的擔當。本書將分析,編輯是如何在遵循學術規範、市場需求的同時,保持獨立思考,識彆那些可能被低估的潛在價值,並推動其得以傳播。 本書還將觸及“人”的因素在審稿過程中的影響。審稿的最終對象是作者,而作者是活生生的人,有著自己的情感、個性和創作習慣。《編輯審稿錄》將探討,編輯如何在保持專業性的前提下,理解作者的個性化需求,如何在溝通中體現尊重與同理心,如何處理與作者之間可能齣現的意見分歧,以及如何以積極的態度,建立一種健康、高效的閤作關係。這種對“人”的考量,使得本書的審稿論述,超越瞭純粹的技術層麵,更增添瞭人文關懷的深度。 《編輯審稿錄》並非為編輯職業量身定做的“內部教材”,它所探討的審稿思維、批判性閱讀方法、有效溝通技巧,對於任何在信息時代尋求深度理解、理性判斷、有效錶達的人來說,都具有普適的價值。無論是學生、研究者、內容創作者,還是僅僅希望提升自我閱讀理解能力的普通讀者,都能從中獲得啓發。 它會幫助你理解,一篇優秀的書籍或文章,是如何曆經打磨,從初稿走嚮成熟;它會讓你明白,審稿並非對作者的“挑剔”,而是一種對知識負責任的“嗬護”;它會讓你領略,在文字的海洋中,編輯如何以其專業與智慧,扮演著“引航者”的角色,指引著真知灼見,穿越迷霧,最終抵達讀者心中。 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為你打開瞭審稿背後那扇常常被遮蔽的門,讓你得以窺見,在這場關於文字與思想的“進化”過程中,編輯所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提供“模闆”,不教你“套路”,而是引導你獨立思考,培養你審慎判斷,讓你在未來的閱讀和創作中,擁有更加敏銳的洞察力與更深刻的理解力。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對於提升讀者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有著立竿見影的效果。它不是直接給齣標準答案,而是提供瞭一套嚴謹的質疑框架和分析工具。作者在闡述自己觀點時,總是習慣性地提齣反例、討論潛在的局限性,並邀請讀者參與到這場思想的“共建”過程中來。讀完之後,我發現自己看待周圍事物的角度發生瞭微妙的轉變——不再滿足於錶象的描述,而是會本能地去探究其背後的操作流程、潛在的偏見以及與其他要素的相互作用。這種從被動接受信息到主動解構信息的心智模式的養成,纔是這本書給予我的最寶貴財富,它真正實現瞭“授人以漁”的教育意義。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體現瞭一種罕見的宏觀視野和微觀聚焦的平衡能力。整體脈絡清晰得如同一個設計精巧的迷宮入口,初看似乎廣闊無邊,但深入其中後,你會發現每一章節的過渡都處理得極為自然和平滑,仿佛是水流的自然匯聚。作者從不讓人迷失方嚮,總是巧妙地設置參照點,引導讀者從一個主題順利地滑嚮下一個相關聯的領域。更妙的是,在宏大的主題鋪陳之下,又穿插著許多極其細緻入微的案例分析或場景描繪,這些“微觀切片”為抽象的概念提供瞭堅實的落地支撐。這種“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的處理方式,使得全書的知識密度極高,卻又絲毫沒有壓迫感,閱讀體驗是層層遞進、豁然開朗的。

評分

作為一名長期關注該領域進展的普通讀者,我發現這本書的最大價值在於其超越時效性的洞察力。它不是簡單地記錄瞭某個時間點上已經被證實的“事實”,而是深入挖掘瞭現象背後的底層邏輯和驅動機製。很多其他同類書籍讀完後會很快過時,但這本書裏探討的那些關於本質的思考,即便在數年之後迴顧,依然閃耀著清晰的光芒。作者似乎擁有預見未來的能力,提前指齣瞭某些趨勢演變的關鍵節點,並在分析時充分考慮瞭復雜係統的動態變化。這使得它成為一本可以被反復閱讀、每次都能獲得新體會的“常青讀物”,與其說是在閱讀經驗的總結,不如說是在與一位思想深刻的前輩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

評分

初次翻閱時,最令人驚艷的是作者遣詞造句的精準度與韻律感。他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將原本晦澀難懂的理論或復雜的觀察,用一種近乎詩意的、卻又無比清晰的筆觸呈現齣來。語言風格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又充滿瞭人文的關懷和洞察力,絕非那種乾巴巴的教科書式敘述。特彆是某些段落,邏輯層層遞進,像是一場精妙的辯論,每句話都擲地有聲,找不到任何可以被輕易駁倒的空隙。這種行文的張力,讓我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地停下來,反復咀嚼那些妙語連珠的錶達,甚至會忍不住在心裏默默地為作者拍手叫絕。它超越瞭單純的信息傳遞,上升到瞭一種藝術欣賞的層麵,讓人體會到文字本身的力量。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為深度閱讀愛好者量身定做的。封麵選用瞭一種低調卻富有質感的深藍色,摸上去有一種細微的顆粒感,仿佛暗示著內容本身的厚重與沉澱。書脊的處理也非常考究,文字清晰而優雅,即使是放在擁擠的書架上,也能一眼被它的氣質所吸引。內頁的紙張選擇更是一絕,它既不反光刺眼,又保持瞭足夠的挺括度,使得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勞。裝訂工藝結實可靠,可以平攤,這對於做筆記和頻繁翻閱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加分項。整體來看,這本書在物理形態上就傳遞齣一種尊重知識、注重細節的專業態度,讓人在翻開之前就已經充滿瞭期待,感覺拿在手裏的不是一本簡單的讀物,而是一件精心打磨的工具,預示著接下來的閱讀體驗將是穩定而舒適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