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会计专业人士 立足会计主管角度,针对性强
制度建设、账薄设立、登录账薄、会计核算、工作管理是成为合格会计主管的5大抓手。本书为企业会计主管如何建制、建账、记账、核算、管理提供了系统化的解决方案,框架清晰、案例结合。本书为广大会计工作者成为合格的会计主管提供了指引。
以会计基础为起点,由浅入深
本书结合实际,考虑到诸多会计主管专业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与提高,特此收纳基础内容与部分中高级别内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让广大会计主管们能够着实掌握进阶,快速提高岗位实战能力。
运用案例实务讲解,叙述详实
本书涵盖了128个案例分析、108个实务操作技巧、48个贴心知识链接、26个深度学习思考,向读者展示如何成为合格会计主管的方法与思路,更为贴近意向读者的需求,更加具备实用性。
内容简介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会计行业中,许多会计工作者都把成为会计主管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为了帮助这些会计人员更有效地完成自己的职业规划,并且在达成目标后继续进步,我们特编写了本书。
本书从会计主管的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分别从了解会计行业,建账与记账,会计核算,沟通、筹划与管理等四个部分展开论述,不仅对会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素质要求进行了具体的介绍,还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解读,结尾从管理角度对会计工作进行了细致的剖析。便于读者由浅入深地了解会计主管工作的主要内容与关键环节,内容翔实,贴近实务,通俗易懂。
本书适用于广大期待成为会计主管,以及想在会计岗位上更好地实现自己价值的会计工作者学习阅读。本书对会计知识进行了详细解读,还列举了大量实务案例,集中体现了对会计主管实务工作的具体要求,对会计工作者深入理解会计主管工作的内容与实际要求,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简介
平准,知名财税专家,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博士,百德财税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创始人,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注册税务师,现担任多家公司财务顾问。曾任职于北京中和正信会计师事务所,先后从事会计报表审计、税务筹划、管理咨询等工作;出版财务类专著多部。
内页插图
目录
第 一部分 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
第 1章
十年辛苦不寻常——会计主管是怎样炼成的
1.1会计主管管什么 1
1.1.1我为会计主管正名 1
1.1.2会计机构负责人、总会计师与财务总监三者的关系 3
1.1.3德才兼备,会计主管应具备的基本
素质 3
1.1.4能写会算懂管理,会计主管应具备的基本工作能力 5
1.1.5谁才能当会计主管 6
1.2如何晋升为会计主管 7
1.2.1玫瑰与荆棘,影响会计主管职业规划的因素 7
1.2.2职业规划,会计主管的“登天梯” 9
1.2.3砥砺前行,会计主管的晋升秘诀 10
第 2章
各就其位,各司其职——会计主管的权限与职责
2.1为谁辛苦为谁忙,会计主管的职责 12
2.1.1我的地盘我做主,会计主管的职责 12
2.1.2不越雷池一步,会计主管的岗位权限 13
2.1.3做好“看家人” 14
2.2移动互联网时代,会计主管有什么
不同 16
2.2.1大数据的冲击,会计主管面临的挑战 16
2.2.2与时俱进,会计主管应树立的新观念
18
2.2.3信息化时代会计主管的职能 20
第3章
排兵布阵——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配备
3.1搭好架子用好兵,会计机构的设置 22
3.1.1因地制宜,合理匹配,设置会计机构的基本规定 22
3.1.2为业务服务,设置会计机构的基本要求
23
3.1.3不设置会计机构,只配备会计人员的要求 24
3.1.4财务外包,实行代理记账的要求 24
3.2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及职责划分 26
3.2.1分工协作,互相监督,设置会计工作岗位的原则 26
3.2.2要设多少会计岗位 28
3.2.3各司其职,主要会计岗位的职责 29
3.2.4会计人员回避制度 32
第4章
招兵买马——财务人员的选拔与任用
4.1选用什么样的兵,会计人员的基本
要求 33
4.1.1要你来,干什么? 33
4.1.2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34
4.1.3初级、中级、高级,各个会计职称的基本条件与基本职责 35
4.1.4有才更要有德,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37
4.2“分手”也要讲规矩,会计人员的工作交接 38
4.2.1哪些事情要交代,会计工作交接的
范围 38
4.2.2一步一步来,办理会计工作交接的基本程序 38
4.2.3走了就没事了吗,会计工作交接人员的责任承担 40
4.3哪些事,碰不得,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及法律对会计人员的保护 41
4.3.1违反会计制度规定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41
4.3.2违反会计制度规定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42
4.3.3其他违反会计法律制度规定的行为及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43
第二部分 建账与记账
第5章
不立规矩,何成方圆——记账的规则与方法
5.1复式记账法,一个伟大的发明 45
5.1.1从单式到复式 45
5.1.2一项业务记两笔,复式记账法的特点 46
5.1.3复式记账法的“成名之作”,借贷记账法 46
5.2借贷记账法的具体规定 47
5.2.1借贷记账法记账符号与账户结构 47
5.2.2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50
5.2.3会计分录 51
5.2.4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54
5.3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
登记 55
第6章
把好第 一关——会计凭证的编制
6.1记账要有凭据,认识会计凭证 57
6.1.1会计凭证有哪些 57
6.1.2会计凭证的分类 58
6.1.3一定要规范,会计凭证的书写要求 58
6.2了解原始凭证 60
6.2.1原始凭证的类别 60
6.2.2原始凭证的填制内容 62
6.2.3原始凭证的填制 62
6.2.4真实第 一位,原始凭证的审核 64
6.2.5我来试试看,几种常用原始凭证填制举例 65
6.3记账凭证 69
6.3.1记账凭证必备的内容 69
6.3.2记账凭证的类别 69
6.3.3填制记账凭证的要求 70
6.3.4记账凭证的审核 72
6.3.5常用记账凭证填制举例 73
6.4会计凭证的保管 77
6.4.1会计凭证的传递 77
6.4.2会计凭证的保管 78
第7章
分门别类,一丝不苟——会计账簿的登录
7.1会计账簿的设置 80
7.1.1会计账簿的基本构成 80
7.1.2总账的设置 81
7.1.3日记账的设置 82
7.1.4明细分类账簿的设置 85
7.1.5会计账簿的启用 87
7.2会计账簿的登记 88
7.2.1登记会计账簿的要求 88
7.2.2总账的登记 90
7.2.3明细账的登记 94
7.2.4日记账的登记 94
7.3对账和结账 96
7.3.1对账 96
7.3.2结账 97
7.4登记错误的更正 99
7.4.1会计记录错误 99
7.4.2会计记录错误查找的方法 100
7.4.3会计记录错误的更正方法 103
第8章
提纲挈领,高屋建瓴——财务报告的编制
8.1认识财务报告 107
8.1.1什么是财务报告 107
8.1.2财务报告的种类 108
8.1.3财务报告的编报要求——财务报表列报的基本要求 109
8.1.4财务报告的编报要求——财务报表的具体编制要求 111
8.2资产负债表 113
8.2.1什么是资产负债表 113
8.2.2资产负债表的内容 114
8.2.3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115
8.2.4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117
8.3利润表 123
8.3.1什么是利润表 123
8.3.2利润表的内容 123
8.3.3利润表的格式 124
8.3.4利润表的编制 125
8.4现金流量表 127
8.4.1现金流量与现金流量表 127
8.4.2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和内容 128
8.4.3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130
第9章
让企业拥有数字神经——会计电算化的建立
9.1认识会计电算化 133
9.1.1什么是会计电算化 133
9.1.2常用的会计软件有哪些功能模块 134
9.1.3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的一般要求 136
9.2实施会计电算化 136
9.2.1怎样建立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 136
9.2.2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准备工作 137
9.2.3如何选择适用的会计软件 138
9.2.4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的流程 140
9.2.5如何进行报表定义 141
第三部分 会计核算
第 10章
物尽其流、财尽其用——资产类业务的账务处理
10.1货币资金业务的账务处理 144
10.1.1库存现金的账务处理 144
10.1.2银行存款的账务处理 147
10.1.3其他货币资金的账务处理 149
10.2应收账款的账务处理 153
10.2.1应收账款价值的确定 153
10.2.2应收账款的账务处理 153
10.2.3坏账损失的账务处理 154
10.3应收票据的账务处理 157
10.3.1应收票据的含义与内容 157
10.3.2应收票据的初始计量 157
10.3.3商业汇票的利息计算 157
10.3.4应收票据的账务处理 158
10.4其他应收款的账务处理 161
10.4.1其他应收款的内容 161
10.4.2其他应收款的账务处理 162
10.5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 163
10.5.1交易性金融资产账务处理的相关
科目 163
10.5.2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 164
10.5.3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现金股利和利息的账务处理 165
10.5.4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的账务处理 166
10.5.5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 167
10.6存货业务的账务处理 168
10.6.1存货的种类 168
10.6.2存货的确认条件与范围 169
10.6.3存货的计价方法 169
10.6.4原材料相关业务的账务处理 171
10.6.5存货清查的账务处理 179
10.7长期股权投资的账务处理 181
10.7.1长期股权投资的账务处理方法 181
10.7.2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182
10.7.3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185
10.7.4长期股权投资减值的账务处理 188
10.8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188
10.8.1固定资产的分类 189
10.8.2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189
10.8.3取得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190
10.8.4固定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 192
10.8.5固定资产的处置 198
10.8.6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201
10.9无形资产相关业务的账务处理 204
10.9.1无形资产的概念和特征 203
10.9.2无形资产的确认 204
10.9.3无形资产的构成 204
10.9.4无形资产的账务处理 206
10.9.5其他资产业务的账务处理 209
第 11章
学会使用财务杠杆——负债类业务的账务处理
11.1应付账款的账务处理 211
11.1.1应付账款的确认与计量 211
11.1.2应付账款的账务处理 212
11.2应付票据的账务处理 213
11.2.1应付票据的概念 213
11.2.2应付票据的账务处理 214
11.3其他应付款的账务处理 215
11.3.1其他应付款的概念 215
11.3.2其他应付款的账务处理 216
11.4应付职工薪酬的账务处理 216
11.4.1企业职工薪酬的确认与计量原则 217
11.4.2应付职工薪酬的账务处理 218
11.5短期借款的账务处理 221
11.5.1科目的设置 221
11.5.2利息的处理 221
11.6应交税费的账务处理 223
11.6.1应交增值税 223
11.6.2应交消费税 229
11.6.3其他应交税费 232
11.7长期借款的账务处理 236
11.7.1长期借款的账户设置 236
11.7.2借款费用的处理 237
11.7.3账务处理 238
第 12章
管好企业的家底——所有者权益类业务的账务处理
12.1所有者权益概述 239
12.1.1所有者权益的含义 240
12.1.2所有者权益和负债的联系和区别 240
12.2实收资本的账务处理 241
12.2.1接受现金资产投资 241
12.2.2接受非现金资产投资 242
12.2.3实收资本(或股本)的增减变动 245
12.3资本公积 248
12.3.1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核算 248
12.3.2其他资本公积的核算 250
12.3.3资本公积转增资本的核算 250
12.4留存收益 251
12.4.1利润分配 251
12.4.2盈余公积 252
第 13章
合理划分,正确匹配——收入、费用和利润业务的账务处理
13.1收入的账务处理 255
13.1.1收入的特点与分类 255
13.1.2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257
13.1.3科目设置 259
13.1.4销售商品收入的账务处理 260
13.1.5其他业务收入的账务处理 263
13.2费用的账务处理 264
13.2.1费用的特征和分类 264
13.2.2费用的确认 265
13.2.3期间费用的账务处理 266
13.3政府补助 267
13.3.1政府补助的概念和特征 267
13.3.2政府补助的主要形式 268
13.3.3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268
13.3.4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270
13.3.5与资产和收益均相关的政府补助 272
13.4利润的账务处理 274
13.4.1利润的构成 274
13.4.2科目设置 275
13.4.3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账务处理
276
13.4.4所得税费用的账务处理 277
13.4.5本年利润的账务处理 278
13.5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 280
13.5.1利润分配的内容 280
13.5.2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方法 280
第四部分 筹划与管理
第 14章
为财务安全建立防火墙——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
14.1认识内部控制制度 282
14.2具体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 283
14.2.1如何建立货币资金内部控制 283
14.2.2如何建立采购业务内部会计控制 285
14.2.3如何建立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 287
14.2.4如何建立仓储管理内部控制 288
14.2.5如何建立固定资产内部控制 289
14.2.6如何建立成本与费用内部控制 291
14.2.7如何建立筹资管理内部控制 292
14.2.8如何建立投资管理内部控制 292
第 15章
高瞻远瞩,统筹规划——企业预算与财务预测
15.1财务预测 294
15.1.1认识财务预测 294
15.1.2财务预测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步骤 295
15.1.3财务预测的主要方法 296
15.2 如何完善财务预算 301
15.2.1企业财务预算的基本要求 301
15.2.2全面预算体系 301
15.2.3财务预算的编制 303
15.2.4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预算的编制 312
15.2.5弹性预算 314
现代企业运营与数据驱动决策:战略规划、财务分析与风险控制实务精要 本书聚焦于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中,除基础会计流程之外的更高层级、更具战略意义的职能模块。它旨在为企业中高层管理者、财务规划师以及渴望晋升至高级管理岗位的专业人士,提供一套系统、前沿的管理思维框架和实操工具,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和数据驱动的决策需求。 --- 第一部分:战略规划与业务蓝图构建 本部分深入探讨企业如何从宏观视角出发,制定清晰、可执行的长期和短期战略,并将这些战略转化为具体的业务行动计划。 第一章:市场定位与竞争环境分析 宏观环境扫描: PESTEL分析在当前全球化和技术变革背景下的应用与局限性。如何识别影响行业格局的关键驱动因素(如政策法规变动、技术颠覆)。 行业结构洞察: 波特五力模型的高级应用,重点分析供应商议价能力和客户转换成本的动态变化。 核心竞争力重塑: 资源基础观(RBV)视角下的企业独特资源与能力识别。如何将“能力”转化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而非仅仅是财务报表上的数字。 价值链重构: 分析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寻找价值增值点和潜在的成本优化区域,关注数字化转型对价值链的重塑。 第二章:战略制定与目标设定 愿景、使命与价值观的落地: 如何确保顶层设计与基层执行的有效对齐。避免“纸面战略”的产生。 平衡计分卡(BSC)的深度应用: 超越财务指标,构建面向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成长的多维度绩效管理体系。重点讲解如何设计有效的非财务绩效指标(KPIs)。 目标与关键成果法(OKRs): 学习如何设定具有挑战性、透明化和高适应性的目标。OKRs在敏捷组织中的实施细节和常见陷阱规避。 战略地图绘制: 将复杂的战略逻辑转化为直观的因果关系图,作为沟通和监控的工具。 第三章:业务组合管理与投资决策 投资组合评估框架: 应用如BCG矩阵、GE/麦肯锡矩阵等工具,对现有业务单元进行科学分类和资源再分配。 资本预算的战略性考量: 净现值(NPV)和内部收益率(IRR)在不确定性环境下的敏感性分析。如何纳入“期权价值”评估高风险、高回报项目。 兼并与收购(M&A)的战略价值评估: 不仅关注财务估值,更强调协同效应的实现路径和整合风险管理。 --- 第二部分:高级财务分析与价值创造 本部分超越日常记账和结账的范畴,专注于利用财务信息进行深入的趋势分析、绩效评估以及企业价值的量化与提升。 第四章:超越报表的财务诊断 流动性与偿债能力的进阶分析: 现金流比率的精细化解读,关注营运资本效率与自由现金流的质量评估。 盈利能力的多维度分解: 杜邦分析体系的扩展,引入经济增加值(EVA)和投入资本回报率(ROIC)来衡量管理层为股东创造的真实价值。 运营效率的行业对标: 识别行业内的最佳实践指标,对存货周转、应收账款周转等关键效率指标进行深度剖析,找出效率瓶颈。 隐藏负债与或有事项的识别: 关注财务报表附注中的非传统风险信号,如售后回购承诺、租赁负债(IFRS 16/ASC 842影响)。 第五章:企业估值基础与实务 估值方法的选择与适用性: 收益法(DCF模型)、市场法和成本法在不同类型企业(初创期、成熟期、衰退期)中的应用策略。 现金流折现(DCF)模型的精修: 如何准确预测未来自由现金流,确定合理的折现率(WACC的细致构建,特别是股权成本的计算)。 敏感性与情景分析: 在估值过程中,通过调整关键变量(增长率、利润率、退出倍数)来构建乐观、基准和悲观情景,为谈判提供依据。 第六章:成本管理与利润驱动分析 作业基础成本法(ABC)的高级应用: 识别驱动产品或服务成本的真正“活动”,实现更精准的成本分摊,支持定价策略。 边际贡献与保本分析的动态化: 考虑多产品线、多销路的情况,进行更复杂的盈亏平衡点分析。 目标成本法与价值工程: 如何在产品设计初期就嵌入成本控制思维,通过价值工程削减不必要的成本,实现“在设计中核算”。 --- 第三部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与合规治理 本部分重点转向企业运营中的不确定性管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设计,以及如何构建稳健的公司治理结构。 第七章: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构建(ERM) 风险的识别、量化与优先排序: 从战略、运营、财务和合规四大维度全面识别风险。利用风险矩阵和定量模型(如蒙特卡洛模拟)评估风险敞口。 关键运营风险的应对: 供应链中断风险、关键人才流失风险、技术淘汰风险的预案设计。 风险文化的培育: 如何将风险意识嵌入到日常决策流程中,实现“全员风险管理”。 第八章: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设计与监控 COSO框架的实际落地: 结合COSO 2013版要素,设计覆盖“业务流程”而非仅仅“财务科目”的内控矩阵。 控制点与关键控制活动的优化: 如何区分“预防性控制”、“侦测性控制”和“纠正性控制”,避免控制的过度与不足。 舞弊的防范与侦测机制: 识别舞弊三角(压力、机会、借口),建立异常交易监控系统,强调职责分离的有效性。 第九章:公司治理、合规与可持续发展(ESG) 董事会角色的转变: 从监督者到战略伙伴的角色过渡,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与专业性。 监管合规的动态追踪: 应对反洗钱(AML)、数据隐私(GDPR/PIPL)等日益严格的合规要求,建立前瞻性合规预警机制。 ESG报告与价值体现: 如何将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纳入企业战略和绩效评估体系,应对投资者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并将其转化为长期价值。 --- 适用对象: 企业的中层管理者、部门负责人及寻求晋升的专业财务人员。 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负责人。 需要对投资决策和业务组合进行战略性评估的决策层。 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从“记录历史”向“塑造未来”的管理视角转换的路径,是您从精通基础核算,迈向精通企业战略管理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