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实用抗癫痫个体化药物治疗手册》重点介绍了癫痫的疾病基础知识和药物个体化治疗,并通过具体案例介绍展示个体化用药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实用性强、指导性强,是临床药师的重要参考书。全书紧密围绕“个体化用药”这条主线,阐明不同人群个体化用药的具体方案,理论与实践性俱强。
作者简介
栾家杰,博士、副教授、副主任药师、硕士生导师、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现任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药学部主任、临床药学与药事管理科主任、皖南医学院临床药学教研室主任、药事管理学教研室主任、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主任及医院学科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学术兼职(国家):担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肾脏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时间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学术兼职(省级):担任安徽省药理学会理事、安徽省药学会理事、安徽省循证医学学会理事、安徽省药学会药物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康复医学会药物与保健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安徽省药学会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安徽省药学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安徽省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安徽省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委员。工作业绩: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攻关课题以及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排名第2);主编及参编10余部药学专著,其中主编6部;以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2类及以上学术论文20余篇,SCI论文影响因子累积50余分(单篇7.644分);人选安徽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曾获中国药学会“优秀药师”称号。多次成功主办国家、省级继续教育项目以及全国性学术会议,2016年发起并创建“个体化精准药学论坛”。在医院药学领域工作20余年,一直致力于个体化药物治疗平台如治疗药物浓度检测、化学药物用药指导的基因检测等项目建设以及临床应用推广工作。
内页插图
目录
上篇 疾病基础知识
第一章 癫痫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病因及发病机制
第三节 癫痫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第二章 癫痫的治疗原则
第一节 癫痫的治疗手段与原则
第二节 癫痫患者的管理
下篇 药物治疗
第三章 抗癫痫药物
第一节 苯妥英钠
第二节 丙戊酸钠
第三节 卡马西平
第四节 苯巴比妥
第五节 乙琥胺
第六节 奥卡西平
第七节 拉莫三嗪
第八节 托吡酯
第九节 苯二氮革类
第十节 其他药物
参考文献
附录1 常见抗癫痫治疗临床指南一览表
附录2 中英文缩略词表
说明
前言/序言
癫痫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癫痫列为五个重点防治的精神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仍然将药物治疗作为抗癫痫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抗癫痫药物又具有安全范围窄、不良反应较多、用药疗程较长、药物疗效影响因素众多的特点,因此为癫痫患者“量体裁衣”,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对于治疗的成败至关重要。
当今的医学模式已从疾病医学转向健康医学,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发展,“量体裁衣、因人施治”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模式已成为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综合运用治疗药物监测(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药物基因组检测等多种手段,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在某种意义上真正地实现了个体化治疗。治疗药物监测是临床药理学和药物浓度测定技术紧密结合的结果,它通过各种现代化测试手段,定量分析生物样品(包括血、尿、唾液等)中的药物及代谢物浓度,以药动学和药效学基础理论为指导,借助先进的分析技术与电子计算机手段,利用药动学的原理和公式,使临床给药实现个体化,从而达到令人满意的疗效及避免毒副反应发生的目的。同时,它也可以为药物过量中毒的诊断和处理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将临床用药从传统的经验模式提高到更加科学的定性、定量水平。
随着分子生物学、遗传药理学的发展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完成,人类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和治疗水平已进入基因水平。利用相关基因组学信息来解释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反应差异化的原因,从而指导药物治疗学向个体化精准用药方向发展。因此,利用药物基因组学技术,针对不同患者的基因差异来制订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可以实现优化药物疗效、提高药物临床疗效、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用药风险。
癫痫的药物治疗是临床应用的重难点,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分别介绍了癫痫病的基础知识和药物治疗。上篇主要介绍了癫痫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下篇药物治疗部分为本书的重点,围绕“个体化用药”这条主线,详细阐述了特殊人群个体化用药以及TDM、药物基因组学在个体化用药中的应用,并通过一些具体病例的个体化用药方案凸显临床实践指导性。
本书附录部分节选了癫痫的最新诊疗指南、部分药品说明书及相关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便于读者检索与学习。
《癫痫:理性与治愈之旅》 引言 癫痫,这一古老而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自古以来便困扰着人类。它并非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多种潜在病因导致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的综合征。每一次发作,都如同一次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患者的身心,也牵动着无数家庭的担忧。然而,随着医学的进步,癫痫早已不再是束手无策的绝症。通过科学的诊断、精细的评估以及个体化的治疗策略,绝大多数癫痫患者能够实现症状的有效控制,重拾健康与尊严。 《癫痫:理性与治愈之旅》并非一本枯燥的医学教科书,而是一本饱含人文关怀的指南,旨在为患者、家属以及所有关注癫痫的朋友们,提供一个清晰、客观、深入的视角,去理解癫痫,去面对它,去战胜它。本书从疾病的本质出发,剥离了笼罩在癫痫身上的神秘与恐惧,用理性分析其成因,用科学武装认知,最终指引通往治愈的道路。 第一章:拨开迷雾——认识真实的癫痫 本书的开篇,将带领读者一同走进癫痫的世界,彻底打破那些长期以来存在的误解与偏见。我们会深入浅出地解析癫痫的发病机制,揭示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的根本原因,并根据国际最新的分类标准,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癫痫及其临床表现。这并非是简单的症状罗列,而是对每一次发作背后复杂生化与电生理过程的解读,让读者明白,癫痫并非“鬼神作祟”或“精神失常”,而是大脑功能出现暂时性紊乱的生理现象。 我们将探讨导致癫痫的多种可能性原因,包括但不限于: 遗传因素: 阐述基因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并非所有遗传都会发病,但了解家族史有助于风险评估。 结构性病变: 脑部肿瘤、血管畸形、脑损伤(如外伤、卒中)等物理性改变如何引发异常放电。 代谢性因素: 身体内某些物质的失衡(如低血糖、电解质紊乱)对大脑电活动的影响。 感染性因素: 脑炎、脑膜炎等感染性疾病对神经系统的损害。 免疫性因素: 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攻击大脑,导致癫痫的发生。 不明原因: 承认医学的局限性,对于部分原因不明的癫痫,强调全面评估的重要性。 本书还将详细区分癫痫发作与癫痫(Epilepsy)这两个概念,让读者理解,并非所有的抽搐都意味着患有癫痫,而癫痫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我们将以严谨的态度,列举各种癫痫发作的典型表现,从大发作(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到小发作(失神发作)、肌阵挛发作、单纯部分性发作等,并辅以生动的图文描述,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辨识,为后续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第二章:精准导航——科学诊断的必要性 一旦怀疑癫痫,科学、准确的诊断是治疗的基石。本章将详细介绍现代医学用于诊断癫痫的各种先进手段,强调“个体化”诊断的重要性,即针对每一位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检查方法。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这是诊断的第一步,医生会仔细询问患者的发作细节、家族史、既往病史等,并进行细致的神经系统检查。 脑电图(EEG): 详细介绍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的核心作用,包括常规脑电图、视频脑电图(VEEG)以及长程视频脑电图。我们将解释脑电图记录的原理,以及如何通过脑电图发现异常的棘波、尖波等放电活动,从而辅助诊断和定位病灶。 神经影像学检查: 头颅MRI(磁共振成像): 强调MRI在发现脑部结构性病变(如肿瘤、发育异常、海马硬化)方面的优越性,是诊断病因的关键手段。 头颅CT(计算机断层扫描): 介绍CT在某些紧急情况下的作用,如排除急性出血或骨折。 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探讨这些影像学技术在功能成像中的应用,有助于评估脑部代谢和血流,为难治性癫痫的定位提供线索。 其他辅助检查: 如血液检查(排除代谢性原因)、脑脊液检查(排除感染性原因)、基因检测(识别遗传性癫痫)等,详细阐述其各自的应用场景。 本书将特别强调,诊断并非一蹴而就,有时需要结合多种检查结果,并进行长期观察。我们也将引导读者理解,为何有时医生会建议进行多次脑电图检查,以及长程视频脑电图的价值所在。 第三章:个体之光——理解癫痫治疗的原则 癫痫的治疗绝非“一刀切”,而是高度个体化的艺术。本章将深入阐述癫痫治疗的核心原则,强调“因人而异,因病而异”的重要性,帮助读者理解为何没有一种“万能药”,以及为何医生的治疗方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明确的诊断是前提: 重申准确诊断的重要性,不同类型的癫痫,其治疗策略可能截然不同。 个体化治疗的理念: 强调综合评估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合并症、药物过敏史、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为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原则: 解释为何医生会从小剂量药物开始,并逐步增加剂量,以期达到最佳疗效并尽量减少副作用。 “单药治疗”是首选: 阐述单药治疗的优势,即简化用药,减少药物相互作用,方便观察疗效和副作用。 “复方治疗”的审慎应用: 在单药治疗无效时,才考虑联合用药,并强调选择药物的合理性、剂量的精准性以及密切的监测。 “最小有效剂量”的追求: 解释为何追求用尽可能低的药物剂量来控制发作,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长期用药的副作用。 “规律服药”的重要性: 强调无论发作是否控制,都应按时按量服药,并详细解释漏服、停药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随访与调整”的持续过程: 治疗并非终点,而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医生会定期评估疗效、监测副作用,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我们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这些治疗原则背后的科学逻辑,帮助患者建立对治疗的信心,理解医生的专业判断。 第四章:解锁新篇——抗癫痫药物的智慧选择 药物治疗是当前癫痫管理中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本章将系统介绍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癫痫药物,但重点并非药物的简单罗列,而是对其作用机制、适应症、剂量范围、常见副作用、药物相互作用以及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用药的深入解析。 药物分类与作用机制: 钠通道阻滞剂: 如苯妥英、卡马西平、拉莫三嗪等,阐述其如何稳定神经元细胞膜,抑制异常放电。 钙通道阻滞剂: 如乙琥胺、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解析其如何调节钙离子内流,影响神经递质释放。 GABA能增强剂: 如丙戊酸钠、苯二氮䓬类药物(地西泮、氯硝西泮)等,介绍其如何增强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的作用。 其他类型药物: 如左乙拉西坦、托吡酯等,介绍其多靶点或新型作用机制。 药物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详细说明每种药物最适合治疗的癫痫类型,以及哪些情况不适合使用。 剂量滴定与监测: 强调药物剂量的个体化调整,以及为何需要通过血药浓度监测来指导用药。 常见与罕见副作用: 详细列举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从常见的嗜睡、头晕到较少见的肝功能损害、皮肤反应等,并提供应对建议。 药物相互作用: 详细说明抗癫痫药物与其他药物(如避孕药、抗生素、抗凝药等)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规避风险。 特殊人群用药: 儿童癫痫: 强调儿童用药的特殊性,剂量计算、副作用监测的侧重点。 妊娠与哺乳期癫痫: 详细讨论妊娠期癫痫治疗的挑战,如何平衡母婴安全,以及各种药物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安全性评估。 老年癫痫: 探讨老年人药物代谢的改变,以及如何选择副作用更小的药物。 停药原则: 详细阐述何时、如何安全地减量停药,并强调在医生指导下的重要性。 本书将避免枯燥的药典式介绍,而是将药物的知识融入到临床实践中,用“故事”和“案例”来展现药物选择的智慧。 第五章:超越药物——非药物治疗与生活管理 虽然药物治疗是主体,但抗癫痫的道路并非仅限于药物。本章将拓展视野,介绍非药物治疗方法以及重要的生活方式管理,它们能够与药物治疗相辅相成,共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 详细介绍哪些类型的癫痫适合手术治疗,以及评估手术适应症的流程。 手术类型: 简要介绍病灶切除术、神经 the stimulator(如迷走神经刺激术VNS、脑深部电刺激术DBS)等,让读者对这些治疗手段有所了解。 手术风险与预后: 客观分析手术的潜在风险与可能的疗效。 生酮饮食疗法: 介绍这种特殊饮食疗法的作用机制、适用人群(尤其在儿童难治性癫痫中的应用),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康复治疗: 探讨物理治疗、职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在改善患者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作用。 心理支持与教育: 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如何应对癫痫带来的焦虑、抑郁,以及家属的心理调适。 生活方式管理: 睡眠: 强调充足、规律睡眠对控制癫痫的重要性。 饮食: 除了生酮饮食,普通饮食的注意事项,避免诱发发作的食物(如过量咖啡因)。 运动: 鼓励适度运动,但需注意运动安全,避免可能诱发发作的剧烈运动。 情绪管理: 学习压力应对技巧,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安全防护: 居家、外出时的安全措施,如避免高处、利器,驾车注意事项等。 教育与就业: 探讨癫痫患者在教育和就业方面可能遇到的挑战,以及如何争取平等机会。 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参与病友组织,获取情感支持和经验交流。 本书将鼓励读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身健康管理中,认识到自己是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第六章:同行的力量——医患沟通与家庭支持 医患之间的良好沟通是实现最佳治疗效果的关键。本章将聚焦于如何建立有效的医患关系,以及家庭在癫痫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积极有效的医患沟通: 如何向医生描述发作: 提供清晰、准确的描述技巧,帮助医生做出正确判断。 提问的艺术: 鼓励患者积极提问,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理解医生的建议: 强调信任医生,理解治疗方案背后的专业考量。 主动反馈: 及时向医生反馈疗效和副作用,便于调整治疗。 家庭的守护与支持: 家属的认知与接纳: 帮助家属理解癫痫,减轻恐慌,给予患者关爱。 共同面对挑战: 鼓励家庭成员共同学习、共同支持,分担压力。 危机处理: 学习如何应对癫痫发作时的紧急情况。 建立支持网络: 鼓励家属与其他患者家属交流,分享经验,获得支持。 本书将强调,癫痫并非患者一个人的战斗,而是需要整个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的征程。 结语 《癫痫:理性与治愈之旅》最终希望传递的信息是:理性认识,科学诊断,个体化治疗,积极管理,是通往治愈与康复的必由之路。 癫痫虽然是一种慢性疾病,但绝非无法控制。通过掌握正确的知识,采取科学的策略,并与医疗团队紧密合作,每一位癫痫患者都有可能实现症状的有效控制,拥有高质量的生活,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本书愿成为您在这段旅程中,最可靠的伙伴与最明亮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