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15
论新:文化档案库与世俗世界之间的价值交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杜尚的《泉》、马勒维奇的《黑方块》、蒙德里安的格子画……这些艺术作品的创新究竟有何意义?它们的文化价值究竟从哪儿来?
·著名艺术评论家、策展人鲍里斯·格罗伊斯为我们创设了一个广阔的思考空间,使一系列关于神圣和世俗(什么才算是文化?)、传统和断裂(文化如何进入档案库?),以及时尚和历史之间关系的话题得以展开。
·格罗伊斯擅长将不同的哲学传统(从法国后结构主义到现代俄罗斯哲学)融入他具有启示意义的分析中,这些问题直指当今文化生产的核心,展现出他极其宽广的思想维度。
本书探讨了当代文化发展中一个极为关键的议题:创新。不论是理论家、作家还是艺术家都不断被要求去创造新的东西。但是“新”这个概念本身已经彻底发生了变化。“新”的定义只能以它和现存的和旧有东西之间在某个文化中的关系来确定。一件艺术作品的价值是由它和其他艺术作品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以它和文化以外的现实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这就意味着在文化中,创新其实是一种重估价值的过程,从本质上说,创新是一种经济层面上的运作过程。而每个希望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的人都在参与这种价值交换。
对格罗伊斯来说,创新是一种对文化的否定式适应。艺术品和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否定性来适应传统成为了评价艺术作品的主要标准。因此,世俗和日常的领域如今可以进入文化档案库。一个好的例子就是杜尚的现成品。本书通过对新与旧、日常和文化之间辩证关系的探讨,展现了艺术和理论是如何获得文化价值的过程。
作者简介
鲍里斯·格罗伊斯(Boris Groys)是当今文化和艺术评论界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是哲学家、艺术评论家、媒体理论家,尤其因他对晚期苏联后现代艺术和文学的研究而享誉国际。他的写作涉及当代文化和艺术的广阔领域,并在从法国后结构主义到现代俄罗斯哲学的各种思潮中汲取灵感。他现任教于纽约大学艺术史学系。
译者简介
潘律,德国拜罗伊特大学跨文化研究硕士、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博士。现任香港理工大学中国文化学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当代中国及东亚视觉文化和艺术、空间记忆,以及媒体理论。曾在柏林科技大学、哈佛燕京学社、福冈亚洲美术馆和柏林艺术与都市研究中心担任访问研究者和艺术家。
总 序
中译本序
前 言
导 言
第1部分 档案库里的新
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新
新并不只是他者
新既不来自市场,也不来自本真性
新不是一个乌托邦
新作为一种宝贵的他者
新和时尚
新并非原始差异的结果
新并非人类自由的产物
第2部分 创新的策略
文化档案库和世俗空间之间的价值界线
创新作为价值重估的过程
创新和创造力
杜尚的“现成品”
否定性适应
生态学式的反驳
增值与贬值
第3部分 创新的交换
交换的文化经济
创新交换与基督教
对创新交换的各种解读
文化价值的界线与社会不公正
思想作为创新交换
作者
中译本序
非常高兴我的这部作品如今能够和中国读者见面。 当我写这本书的时候, 后现代主义那种否认还有出现新事物的可能的话语正大行其道。 当然, 人们所说的不再可能有创新这件事, 只是在哲学和艺术的领域发生。 在科技领域, 人们总认为创新仍有空间。然而, 我们是否真的能说科技也是新的产物?也不一定。首先,和科技相关的并不是创新, 而是改进。 人们很容易发现冰箱或者汽车在技术上获得了改进,看它们功能的变化即可。但是艺术的情况就不同了。一件由杜尚创造的现成品不能马上被看成艺术。因此,我们必须创造一个真正的新,而不只是改进。真正的创新意味着艺术本身通过某件特别的艺术品获得了新的定义。这样的重新定义是无法在技术框架内实现的, 因为技术总是被一系列的实际需求和利益所限定着。
然而,当我们讨论技术上的新的时候, 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让我们必须保持谨慎, 那就是新的科技产品总是会取代旧的产品这件事。一辆新款轿车淘汰旧款的, 一台新的冰箱取代老式的, 一台新的iPhone取代过时的iPhone。 这就意味着, 在我们今天的消费文化的语境下, 新旧对比已经变得不可能了。 这种文化将自己表现为一个巨大的超级市场, 在这里, 旧的产品被新的替代, 并被永远地扔在一边。 因此, 这个超级市场就像一个巨大的遗忘机器那样运作着, 它不断地抹去过去, 让具有历史深度的思想变得不可能。 这种消费主义的文明产生出一个永恒的当下。 当我们步入这个超级市场的时候, 我们觉得自己在那里看到的东西永远已经是最新的了, 而它们也会一直保持在当下的状态。这就是科技和消费与艺术和哲学之间最根本的差异。文化存在于档案库中——它们被保存在诸如图书馆、 博物馆和电影资料馆中。这些档案库并不消除过去,相反,它们创造出一个能够把过去和当下,并且有可能也可以和未来,进行对比的空间。艺术家或者知识分子就是游走在当下的日常现实和档案库之间的那个中间人。如此一来,所谓新也只能是在文化档案库的语境下来定义,而永远不会在“生命本身”中。
从这本书出版到现在已经过去25年了。 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什么变化了吗?仔细一想, 也并不太多。 不一样的也许仅仅是:今天的博物馆、 图书馆和档案库都在经历着分崩离析——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缺乏维系它们的资源。而同时,互联网却成了最大的档案库。但问题是大多数互联网的所有者是私人企业,所以我们并不能够保证它能成为一个对公众负责的储存历史记忆的场所。所以,从本书问世到现在, 书中所讨论的话题能够展开的空间其实已经大大缩小了。 但是这个空间毕竟还在, 而书中的讨论也并没有完全消失在当今的传播之中。恩斯特·荣格曾写到, 当你要开始一段漫长的旅程之前, 最好是先将多余的行李卸下。如果我们的社会终将把所有历史记忆的包袱都卸下,那这本书也将变得不再有用。然而,我认为本书还没有到过时的时候,而我也非常乐意将它推荐给当代的中国读者。
鲍里斯·格罗伊斯
2017年3月
论新:文化档案库与世俗世界之间的价值交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