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人估计,易图的数量,到明末清初已经数以千计。不过广有影响因而非常重要的易图仍是三大类:《河图》《洛书》类,《先天图》类,《太极图》类。《太极图》中重要的也仅是《周氏太极图》和《阴阳鱼太极图》。本书对这些重要的图加以考证,广征博引,详细录存了各种“易图”并考定其先后关系。
李申,1946年4月出生;1969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原子物理系;?1970年任沈阳军区某部参谋,在抢救山林火灾时负重伤,立二等功。198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研究系,获哲学博士学位.是任继愈先生入室弟子。2000年任博士生导师;2002年任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周氏太极图》源流考
一 朱震论《周氏太极图》源流
二 朱熹对《周氏太极图》的考订
三 朱陆太极之争
四 宋明时代关于《周氏太极图》源流的争论
五 毛奇龄论《周氏太极图》渊源
六 黄宗炎论《周氏太极图》渊源
七 朱彝尊的《太极图授受考》
八 胡渭、黄宗羲论《太极图》渊源
九 现代学术界的《周氏太极图》源流说
一O 毛奇龄结论的动摇
一一 《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不是唐代作品
一二 《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品》之唐明皇序言是伪造的
一三 毛奇龄的其他证据
一四 陈抟没有在华山石壁上刻过《无极图》
一五 对朱震说法的反思
一六 科学与关系——如何看待学问的渊源等
一七 道士将《周氏太极图》改为《顺逆炼丹图》
一八 道士将《周氏太极图》改为《无极图》
一九 道士将《周氏太极图》改造成《太极先天之图》
二O 儒者对《周氏太极图》的应用
第二章 《阴阳鱼太极图》的由来
一 最初的《太极图》应是一个空心圆
二 太极的内含和《太极图》
三 谢枋得和易三图
四 元明之际作图风
五 《阴阳鱼图》问世
六 章潢称《阴阳鱼图》为《古太极图》
七 胡渭论《阴阳鱼图》
八 《阴阳鱼图》的源流、意义及其评价
九 来知德圆图和易图论
一O 《阴阳鱼图》的画法
一一 当前学术界对《阴阳鱼图》的研究
一二 《阴阳鱼图》的流布
第三章 《河图》、《洛书》源流考
一 关于《河图》、《洛书》的早期记载
二 秦汉人的“图”观
三 汉代人的《河图》观
四 纬书中的《河图》、《洛书》观
五 《易》纬、《河图》纬分析
六 《隋书·经籍志》的记载
七 九宫数与五行生成数
八 魏晋一隋唐时代的《河图》、《洛书》观
九 魏晋一隋唐时期的几起《河图》、《洛书》事件
一O 宋初儒道河、洛观
一一 刘牧创制《河图》、《洛书》
一二 刘牧《河图》渊源说
一三 所谓陈抟的《易龙图》
一四 朱熹的《河图》、《洛书》
一五 朱熹《河图》的传播及其与八卦的合偶
一六 不间断地反对黑白点《河图》、《洛书》的呼声
一七 元明时代伪造《河图》、《洛书》风
一八 清初关于《河图》、《洛书》的讨论
一九 近现代《河图》、《洛书》论拾英
二O 本书关于《河图》、《洛书》的几点结论
二一 再论刘牧
第四章 《先天图》源流考
一 《先天图》的问世
二 《先天图》渊源诸说
三 《先天图》源于《周易参同契》说
四 《先天图》与“一分为二”说
五 内容与形式——“物理”、“性命”之学与《先天图》(上)
六 内容与形式——“物理”、“性命”之学与《先天图》(下)
七 战国秦汉时期的历史模式论
八 从律气到卦气
九 宋朝前期的卦气说
一O 《先天图》与邵雍的历史模式
一一 邵雍之外的历史模式论
一二 阴阳消长说的没落
一三 对《先天图》的尊崇和批判
一四 当代对《先天图》的批判与尊崇
第五章 方士、道教与陈抟
一 方士和儒生
二 方士和道教
三 方术是一种世界现象
四 唐宋士大夫与丹道方术
五 陈抟其人、其学
后 记
易图考序
张岱年清初学者黄宗炎所著《太极图辨》云:”考河上公本图名无极图,魏伯阳得之以著《参同契》,钟离权得之以授吕洞宾,洞宾后与陈图南同隐华山,而以授陈,陈刻之华山石壁,陈又得先天图于麻衣道者,皆以授种放,放以授穆修与僧寿涯,修以先天图授李挺之,挺之以授邵天叟,天叟以授子尧夫;修以无极图授周子,周子又得先天地之偈于寿涯。其图自下而上,以明逆则成丹之法,……周子得此图而颠倒其序,更易其名,附于《大易》,以为儒者之秘传。”此《宋元学案》所录,未注明所引史料的出处。河上公本无其人,所谓无极图见于何书?所谓钟离权得之以授吕洞宾,吕洞宾以授陈抟,陈抟刻之华山石壁,是否可信?所谓穆修以无极图授周敦颐,是否事实?这些问题皆属可疑。我虽有这些疑问,但未能加以详考。去年李申同志著《话说太极图》,对于太极图的源流衍变、各种不同样式的太极图的先后关系作了非常详细的考证,发前人所未发,解决了我心目中的许多疑问,我看了非常高兴!惜《话说太极图》采用了通俗讲话的形式,对于许多重要史料都未能详载,这不无遗憾。现在李申同志又写了以学术考证为体裁的《易图考》,广征博引,详细录存了各种”易图”并考定其先后关系,更依据历史记载考定穆修与周敦颐之间不可能有授受关系,论证先天图与《参同契》无关。此书考证精详,论断正确,远超清初胡渭的《易图明辨》,实为对于易学史的一大贡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李申同志询问我的意见,我欣喜之余,于是略述此书的学术价值,向读者推荐! 于北京大学
坦白讲,我是在一个朋友的推荐下了解到这本书的,他对易学研究很有心得,所以我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回来。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是那种快餐式的读物,更像是一部需要沉下心来慢慢品味的著作。从我翻阅的几个章节来看,它的语言风格非常凝练,充满了学术的严谨性。对于不熟悉周易体系的人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些晦涩难懂,但这恰恰说明了它内容的深度和专业性。我个人比较欣赏的是,它在保持传统学术风格的同时,似乎也注意到了某些关键概念的梳理,试图为读者搭建一个相对清晰的认知框架。希望后续的阅读能验证这一点。
评分说实话,我最初接触这类书籍是出于一种好奇心,想看看现代人是如何解读古代经典的。这本书的装帧风格很古典,纸张的触感也比较厚实,给人一种沉稳的感觉。我个人比较喜欢这种传统风格的出版物,它能让人更专注于文字本身,而不是被花哨的设计分散注意力。虽然我不是专业的易学研究者,但翻阅过程中,一些图表的展示方式还是让我眼前一亮,看得出作者在梳理脉络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对于初学者来说,也许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这种传统的叙事方式,但对于有一定基础的读者来说,这应该会是一个不错的参考资料。总的来说,从外观到初步印象,它给我的感觉是严谨且富有学术气息的。
评分这本书的纸张和印刷质量确实没得说,拿在手上很有分量感,这对于一本研究性的丛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品质保证。我注意到书中的一些符号和文字的对照处理得相当细致,这对于需要反复核对原文和注释的读者来说,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从整体的气质上讲,它散发出一种沉静的力量,不张扬,但内含深厚。虽然我目前只是初步浏览,但已经能感受到作者在文献梳理和体系构建上的用心。对于我这种需要经常参考这类专业书籍的人来说,能拥有一本制作如此精良的版本,无疑是一件幸事。
评分这本《易图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那种“老学究”式的厚重感。装帧设计非常简洁,没有太多现代的浮夸元素,完全是回归经典的风格。我注意到书中的一些插图和图表的排布,似乎有意模仿了古代的刻本样式,这在现代出版物中是比较少见的。这种做法的好处是,能让人更容易进入到那个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去思考问题。当然,这也带来了一个潜在的挑战,就是对于习惯了现代逻辑和视觉习惯的读者,可能需要更强的耐心去消化这些信息。不过,对于那些真正醉心于易学研究的同行们来说,这种“原汁原味”的呈现方式,或许才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评分这本《易图考》的封面设计倒是挺有意思的,墨香韵味十足,让人一眼就能感觉到它深厚的文化底蕴。我特意翻阅了几页,发现这本书的排版非常考究,字体清晰易读,对于研究古籍来说,这一点真的很重要。它不仅仅是一本普通的书籍,更像是一件艺术品。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究其内容,但从装帧和印刷质量上,就能看出出版方在这本书上下了不少功夫。对于那些对传统文化有热情,或者正在进行相关学术研究的朋友来说,光是收藏价值就很高了。它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智慧的致敬。不过话说回来,光好看还不够,真正的考验还在于内涵,希望接下来的阅读能给我带来更多惊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