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列宁全集:第四卷(第二版 增订版) | 作者 | 列宁 |
| 定价 | 42.00元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 ISBN | 9787010108520 | 出版日期 | 2013-12-01 |
| 字数 | 页码 | 514 | |
| 版次 | 2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收载列宁1898年初到1901年4月的著作33篇,反映了列宁在被流放期间和期满后为捍卫马克思主义,反对俄国和国际修正主义、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所进行的不懈斗争。。与第2版相比,本卷未增加新文献。全书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引文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0卷本为主,依此校订。对第2版中的文字做了规范,对一些句子做了调整,对发现的不够严谨的地方做了改动。对书后的注释、索引做了修改和规范,以反映这些年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成果。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波格丹诺夫先生的这本书是我国经济学著作中出色的作品。它不仅“不是一本多余的”入门书(像作者在序言里所“希望”的那样),而且确实是这类书中出色的一本。因此,我们想在本文中使读者能够注意到这本书的突出的优点,同时也指出几个小问题,希望再版时好能修改一下。读者对经济问题很感兴趣,所以我们想这本有益的书不久就会再版。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甸甸的质感,仿佛带着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很考究,虽然是印刷品,但触感却丝毫不显廉价,字体的排版也十分清晰易读,即便是这样长篇的理论著作,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过分疲劳。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页眉和页脚的标志设计,既保持了严肃性,又不会过于刻板。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在编辑和制作上投入的心血。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读每一页的内容,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和初步浏览排版,就已经能体会到这套书在“物性”上的高水准,这对于深度阅读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体验加分项。比起很多粗制滥造的学术版本,这套书无疑更值得收藏,它不仅仅是一套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可以经受时间考验的艺术品。这种对物理形态的重视,也间接体现了对原著思想价值的尊重,让人在阅读之前,就已经对即将开启的知识旅程充满了敬畏和期待。
评分说实话,在阅读任何经典著作之前,我都会给自己设定一个“心锚”,确保自己的心态是开放且批判性的。阅读这些宏大叙事和深刻理论时,最怕的就是陷入盲目的崇拜或教条主义的泥潭。我期待的是一种高质量的智力交锋,即我的现有认知与作者提出的观点之间产生的必然碰撞。我希望能够清晰地分辨出哪些观点是根植于其特定历史背景的局限性,哪些又是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适价值。这需要读者投入极大的耐心和精细的辨析能力。我尤其会留意那些论证过程中的逻辑跳跃点和关键概念的定义演变,这些地方往往隐藏着最能激发思考的火花。我需要的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构建理解的过程,将书中的思想内化为自己认知体系的一部分,而非仅仅是书架上的陈设。这种带着“挑战者”心态去阅读的过程,才能真正激发阅读的乐趣和深度。
评分对于一套汇集了如此大量文本的著作,如何安排阅读的节奏和策略,是摆在每个读者面前的实际问题。我倾向于采取一种“主线穿插”的方法,即先对整体脉络有一个宏观的把握,比如先快速浏览核心理论的介绍性章节,建立一个基本的坐标系。然后,再在阅读具体章节时,允许自己沉浸其中,不必过于在意速度,可以随时停下来进行笔记、查阅背景资料,或者进行一些横向的比较阅读——比如与其他同时代思想家的观点进行对照。这种阅读不是线性的冲刺,更像是一场需要策略的马拉松。关键在于保持持续的参与感和对细节的捕捉力,避免因文本的庞大而产生畏惧感。如果能辅以高质量的导读或索引工具,无疑会事半功倍,确保在海量的信息中不迷失方向,让每一次翻页都有明确的目的性。
评分我一直对那个特定历史时期和那位思想巨匠的论述脉络抱有浓厚的兴趣,这不仅仅是出于学术上的好奇,更多的是想探究那些深刻影响了二十世纪世界格局的思想是如何一步步构建和演变的。我关注的重点在于,在不同阶段,他是如何应对现实的复杂性,并将其理论体系进行调整和深化的。这种动态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发展过程,远比孤立地看待某一篇独立文章要来得生动和深刻。我希望通过阅读这些跨越时间的作品集,能够构建一个更立体、更具层次感的认识框架,理解其思想体系内部的张力与逻辑自洽性。那种从早期的激进探索到后期的实践总结,中间无数次自我审视和修正的轨迹,才是最吸引我的地方。这套全集无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让我能以一种近乎“全景式”的视角去梳理和把握这位思想家的心路历程,而非仅仅停留在碎片化的二手解读上。
评分我一直认为,阅读这些奠基性的思想作品,其价值不仅仅在于了解“他们说了什么”,更重要的是理解“他们是如何思考的”。这种对思维模式的模仿和解构,远比记住具体的结论来得重要。我关注的重点是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构建起一套自洽的分析工具箱。在这些文本中,我们能看到的是一个伟大的头脑如何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时,是如何调用逻辑、历史经验和哲学思辨来进行整合论证的。这种对“方法论”本身的关注,才是从阅读中汲取到的最宝贵的财富。它训练的不是我的记忆力,而是我的判断力和结构化思考的能力。所以,每一次重读或初读这些著作,都是一次对自己思维模式的深度调试和升级,它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分析问题的全新视角,这种启迪是任何速成学习材料都无法比拟的深远影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