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产业转移年度报告(2015-2016)
定价:198.00元
作者: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121288821
字数:286000
页码:28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从国家顶层设计到企业战略决策,都不可不知中国产业转移的发展与趋势。不论是地方政府在进行开发园区的招商设计时,还是企业自身定位区域发展甚至销售策略时,了解了国家层面的宏观政策和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才会在微观上做出顺应大趋势的决策。
内容提要
为推动和引导区域产业转移,切实贯彻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加强政策研究,持续跟踪国内外区域产业转移合作动态,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编写了《中国产业转移年度报告(2015—2016)》。本报告立足全球视野,全面解析了当前全球及我国产业转移与合作的特点和趋势,重点分析国内四大区域产业转移的动态及其影响因素,对我国和部分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合作现状、特点和趋势进行总结,系统梳理了区域合作共建园区的发展现状及典型案例,为政府部门、产业园区等开展产业转移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目录
目 录
篇 总 体 篇
章 全球产业转移合作的现状和特点5
一、全球贸易合作规模增速减缓,外商直接投资总量下降5
二、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8
三、亚洲新兴国家特别是中国对外投资的步伐逐步加快11
四、区域贸易协定成为各国贸易 和产业合作的重要纽带14
五、制造业变革推动全球贸易从生产网络向创新和服务网络升级16
六、国际产业转移合作从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延伸18
第二章 我国产业转移与合作的现状和特点21
一、区域产业转型与产业转移同步进行、互促互进22
二、重点经济区带的产业转移和协同发展逐步推进23
三、基于布局优化的产业链式转移与合作特点凸显26
四、传统优势产能优化国内布局的同时加快国际转移28
五、外商在华投资结构优化,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比重提升31
第二篇 地 区 篇
第三章 东北地区37
一、东北地区产业转移现状和特点37
二、东北地区产业转移影响因素分析50
第四章 东部地区57
一、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现状和特点57
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影响因素分析78
第五章 中部地区91
一、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现状与特点91
二、中部地区产业转移影响因素分析105
第六章 西部地区115
一、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现状与特点115
二、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影响因素分析131
第三篇 国 际 篇
第七章 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的产业投资转移现状及趋势145
一、主要发达国家向我国产业投资与转移现状145
二、我国向主要发达国家产业投资的现状与特点166
第八章 我国与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合作与转移185
一、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合作现状186
二、我国与发展中国家产业合作特点194
三、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未来产业合作重点203
第四篇 合作共建园区篇
第九章 区域产业转移合作模式现状211
一、区域合作共建园区的发展现状211
二、区域合作共建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213
三、当前区域合作共建园区的典型建设模式217
第十章 中外产业合作园区发展及典型案例221
一、中国海外工业园区发展现状与特点221
二、在华中外合作园区发展现状与特点227
三、中外产业合作园区典型案例234
附录 全国分行业、分区域工业生产力布局情况表241
一、石化化工241
二、钢铁245
三、有色金属247
四、机械制造249
五、建材254
六、食品256
七、纺织260
八、轻工262
九、医药265
十、交通装备(汽车)268
十一、电子信息271
十二、节能环保274
主要参考文献275
作者介绍
本书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研究和编写,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作为研究这一重要课题的国家层面的研究机构,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指导下,持续对本课题进行追踪和研究。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非常有分量,就像一本厚重的历史文献,静静地摆在那里,吸引着我的目光。我一直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尤其是那些宏观层面的变动,充满了好奇。想象一下,在2015年到2016年这个时间节点,中国经历了怎样的产业变革?是哪些曾经辉煌的产业在悄然转型,又有哪些新兴的力量正在崛起?这本书,我猜想,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会用详实的数据和深刻的洞察,为我一一解读。它可能不仅仅是关于“转移”二字,更是一种动态的观察,一种对经济格局重塑的深刻剖析。我期待它能带领我穿越迷雾,看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真实图景,理解那些驱动这一切的深层原因,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我尤其好奇,在那个时期,区域间的产业分工是如何演变的,沿海和内陆的产业梯度是否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又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本书,感觉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我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奥秘的大门,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这个我生活着的国家。
评分当我在书架上看到这本书时,一种沉甸甸的厚重感油然而生。书名传递出的信息——“中国产业转移年度报告(2015-2016)”——让我立刻联想到这是一份严肃、客观、且信息量巨大的学术研究。我设想,这本书的内涵会非常丰富,它可能不仅仅停留在产业转移的表面现象,而是会深入剖析其背后的经济逻辑、政策影响以及社会层面的涟漪。例如,我迫切想知道,在2015-2016这个特殊的时期,中国产业转移呈现出哪些不同于以往的特征?是区域间转移的模式发生了改变,还是新的产业领域加入了转移的行列?它是否会触及到,哪些产业在经历“外迁”,又有哪些产业正在“内迁”?这种转移又会对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就业结构、以及区域均衡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用扎实的研究数据,为我揭示这些复杂而深刻的经济现象,让我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中国经济在那个时期的发展脉络和战略调整。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如同一张导引图,指向了中国经济版图上的一个重要断面。我个人一直对经济的宏观走向和结构性变化非常感兴趣,而“产业转移”无疑是理解中国经济演进的关键环节。我猜测,这本书定然会带领我回顾2015年至2016年这段时期,中国产业布局是如何发生演变的。它是否会详细阐述,在那个时间点,哪些地区成为了产业转移的“承接者”,又有哪些地区是“输出者”?是哪些具体因素,例如环保政策的收紧、劳动力成本的攀升,或者是新兴产业的崛起,在催化着这场“大迁徙”?我尤其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行业案例,让我能够看到,在真实的经济活动中,产业转移是如何发生的,企业又面临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经济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的战略调整,以及这种调整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长远影响。
评分这部作品的标题,立刻激起了我的求知欲。我想象它是一部非常有深度和广度的研究,能够为我提供一个关于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一个重要侧面的全景视图。我好奇的是,在2015年和2016年,中国产业转移的“方向”和“动力”究竟是什么?是单纯的成本驱动,比如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的上升,还是更多地包含了技术升级、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的新机遇?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分析这些内在和外在的驱动因素,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现象,而是探究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或许,它还会探讨不同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理解中国产业转移如何影响着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如何塑造着国家整体的竞争力,又如何为未来的经济增长奠定基础。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记录了过去的“转移”,更可能是在为我们理解中国经济的未来提供重要的线索和启示。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它的专业性。书名中“年度报告”这几个字,就暗示了其严谨的学术性和研究性。我设想着,作者团队一定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集了海量的行业数据、政策信息,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我可以想象,在翻阅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会被各种图表、曲线和统计数据包围,它们共同勾勒出中国产业转移的宏大画卷。我期待的不仅仅是冰冷的数据,更希望通过这些数据,能够理解其背后蕴含的逻辑和规律。这本书是否会探讨,在2015-2016年,哪些具体的产业,例如制造业、高科技产业,或是服务业,成为了产业转移的焦点?它们又是如何从一个地区流向另一个地区的?是什么样的政策导向、成本考量、或是市场需求,促成了这些“大迁徙”?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研究,让我能够触及到产业转移的微观层面,了解企业在其中的真实决策和面临的挑战。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份珍贵的档案,记录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其价值毋庸置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