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一 文字类材料阅读
考点二 表格类材料阅读
考点三 一般图形类材料阅读
考点四 特殊图形
考点五 已知本期数、增长量求基期数
考点六 已知本期数、增长量求增长率
考点七 已知本期数、增长率求基期数
考点八 已知本期数、增长率,比较基期数
考点九 已知本期数、增长率求增长量
考点十 增长量的比较
考点十一 增长率的比较
考点十二 年均增长量
考点十三 年均增长率
考点十四 百分点
考点十五 关于比重的简单计算
考点十六 基期比重
考点十七 非A比重的求法
考点十八 已知本期增长率,判断比重变化
考点十九 已知本期数、增长率,求比重变化
考点二十 本期部分增长量的求法
考点二十一 指数
考点二十二 平均数
考点二十三 已知任意两个量,求倍数
考点二十四 已知本期数、增长率,求基期倍数
考点二十五 已知本期数、增长量,求基期倍数
考点二十六 其他考点
考点二十七 陷阱
《公务员联考提分系列·资料分析必考考点27个》 由中公教育考试研究院的多位专职师资,根据近几年多省市联考行测考试内容的特点和难度水平特别设计。
本书精选联考行测“资料分析”板块中高频考点27个,采用特殊装订形式及双色印刷给考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轻松备考。
便携的口袋书形式——帮考生充分利用每一分钟随时随地轻松学;
双色印刷——给考生营造轻松、明快的学习氛围;
“考点+真题+模拟”式科学体例——学习、巩固、实战一体化、帮助考生快速全面提升。
《公务员联考提分系列·资料分析必考考点27个》精选联考行测“资料分析”板块中高频考点27个。每个考点包括“披沙拣金”“引经据典”“所向披靡”三个板块。
“披沙拣金”——详细讲解各类材料阅读技巧、基本概念及其核心公式、常用快解技巧使用原则;
“引经据典”精选近年真题,深入探究联考导向;
“所向披靡”优选模拟试题,预测联考要点。
考点一 文字类材料阅读
■
1.考点概述
文字材料是用陈述的方式将一系列相关信息罗列出来,要求考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主要考查考生对一段文字中数据性、统计性资料的综合分析和加工能力。文字资料分析题是资料分析测验中较难、较复杂的部分。
2.考点突破
关键词定位法主要适用于文字材料的信息提取。文字材料包含的信息量很多,以致在寻找某些信息时耗时较长。要实战解题应注意以下两点:
(1)速览材料:答题之前,切忌逐字逐句地全面阅读,只需对资料内容有一个印象即可,对于关键词可以适当标记;
(2)精确定位:答题开始,根据题干内容,确定题目要求的是什么?是什么时间的?带着“主体”“时间”两大要素精确定位数据。一般在和增长相关的概念考查中,会涉及“时间”要素。
文字材料根据格式类型分为两类,分段型和未分段型,不同的材料类型其关键词的标注要点略有不同。
■
【例题】 2010年,我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以下简称R&D)经费7062.6亿元,比上年增长21.7%;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76%,比上年的1.70%有所提高。
分活动类型 看,全国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为324.5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应用研究经费893.8亿元,增长22.3%;试验发展经费5844.3亿元,增长21.7%。
分执行部门 看, 各类企业投入R&D经费5185.5亿元,比上年增长22.1%;政府属研究机构投入1186.4亿元,增长19.1%;高等学校投入597.3亿元,增长27.6%,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所占比重分别为73.4%、16.8%、8.5%。
1.2009年我国共投入“R&D;经费”约多少亿元?
A.5960亿元 B.5880亿元
C.5800亿元 D.5780亿元
2.分 执行部门 看,2010年企业投入R&D经费约是政府属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经费总和的( )。
A.2.9倍 B.2.6倍
C.2.5倍 D.2.2倍
阅读技巧:浏览材料确定关键词。材料为分段型,重点浏览每段首句, 段重点内容是2010年我国 R&D经费投入情况,第二段从活动类型、第三段从执行部门角度分析R&D经费投入情况。即 段和二、三段之间是总分结构,第二、三段之间是并列结构。
结合题目定位数据。1题中,根据“R&D;经费”定位至材料 段。题干时间关键词为“2009年”,材料中为“2010年”,判断本题考查同比增长;2题中,根据“执行部门”这个关键词定位至材料第三段。题干中时间关键词为“2010年”,和材料一致,则题目考查与增长无关;结合题干中的其他几个关键词(标注)和选项(单位)特点,判断本题考查倍数。
■
(2011安徽-126)“十一五”期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增长持续快于全国,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总量的比重从2005年的36.0%上升到2009年的39.9%。
我国 产业就业人员由2005年的33970万人,减少到2009年的29708万人,年均减少1066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从2005年的18084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21684万人,年均增加900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从2005年的23771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26603万人,年均增加708万人。
2009年我国就业人员总量约为( )。
A.75825万人 B.77995万人
C.79789万人 D.75088万人
【答案】B。解析:由于就业人员总量为 、二、三产业就业人数之和,所以所求为29708+21684+26603=77995万人。
■
2011年,G省交通运输生产持续平稳增长。
全年客运总量522002.45万人,比上年增长11.8%,增幅同比回落2.9个百分点。旅客周转总量3852.66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5.3%,增幅同比回落1.4个百分点。分运输方式看,铁路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为17778.00万人和506.00亿人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18.9%和10.9%;公路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为493618.00万人和2082.68亿人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11.6%和20.0%;水路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为2591.00万人和9.63亿人公里;航空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为8015.45万人和1254.35亿人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5.1%和9.9%。
全年货运总量234913.02万吨,比上年增长14.7%,增幅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货物周转总量7105.9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9.8%,增幅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公路货运量和周转量增幅分别比上年提高4.7个和7个百分点。其他运输方式增幅较上年则呈现不同程度的回落;其中,航空和铁路回落幅度较大,主要是2010年航空新增两架货运专机和高铁投入运营后,比2009年增幅基数偏高所致。
1.2009年客运总量约为( )万人。
A.407068 B.428748 C.455102 D.479340
2.2011年水路旅客周转量比上年增长约( )。
A.13% B.17% C.21% D.25%
■
1.【答案】A。解析:2010年的客运总量比2009年增长11.8%+2.9%=14.7%,则2009年的客运总量为522002.45÷(1+11.8%)÷(1+14.7%)=522002.45÷[(1+11.8%)×(1+14.7%)]<523000÷(1+11.8%+14.7%)=523000÷1.265<523000÷1.25=523000×0.8=418400万人,只有A符合。
2.【答案】B。解析:2010年旅客周转总量=3852.66÷(1+15.3%)=3341.42亿人公里,铁路周转量=506.00÷(1+10.9%)=456.27亿人公里,公路旅客周转量=2082.68÷(1+20.0%)=1735.57亿人公里,航空旅客周转量=1254.35÷(1+9.9%)=1141.36亿人公里,则水路旅客周转量=3341.42-456.27-1735.57-1141.36=8.22亿人公里。故2011年水路旅客周转量比上年增长=(9.63-8.22)÷8.22≈17%。
考点二 表格类材料阅读
■
在资料分析中有一类材料是由统计表构成的,统计表是指以表格的形式,表达被研究对象的特征、内部构成及研究项目分组之间的数量关系。
1.统计表的特点
(1)避免长篇文字叙述、便于阅读和对比分析;
(2)数据具体,一目了然。
2.统计表的构成
(1)标题——描述表格内容的,包括研究对象和统计分析指标;
(2)横标目——指研究对象,一个横标目对应一横行的内容;
(3)纵标目——统计分析指标,一个纵标目对应一纵列的内容;
(4)数据——表格中内容的具体信息;
(5)单位——衡量指标数量的多少;
(6)注释——补充说明表格的内容。
【示例1】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年统计年鉴
3.统计表的分类
(1)单标目——横、纵标目均只有一级标目的表格,数据关系比较简单。
(2)多标目——横、纵标目存在二级或者三级子标目的表格。
(3)并表——拥有同一个横标目(纵标目)和两个不同的纵标目(横标目)的表格。
【示例2】
某港口2007年生产统计表
4.表格交叉项法
表格交叉项法主要适用于表格材料,表格材料具有数据量大、分类清晰的特点,在理解表格材料时可以从横、纵标目入手,快速定位数据。表格交叉项法的具体步骤:
(1)确定材料结构及关键词标注
浏览材料的内容包括标题,横、纵标目,单位,注释等等。
表格结构确定要点
■
(2)解读题干,确定关键词的位置
①确定是否为关键词的依据是结合表格的横、纵标目来看,表格横、纵标目的交叉点即是其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②根据题干中涉及到的一些常考概念等关键词判断题目要求的是什么。
(3)多级标目的解读技巧
先将表格分割成若干个独立的表格,再由高级标目逐渐向低级标目合并。
【例题】
某港口2007年生产统计表
■
1.2007年该港口货物吞吐量 高的季度是( )。
2.2006年4月到2007年12月间,港口货物吞吐量高于900万吨的月份有多少个?
3.2007年4-12月间该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率 高的月份是( )。
4.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 )。
A.2006年 季度,月均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800万吨
B.2007年 季度,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高于全年平均水平
C.2006年4-12月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低于6万TEU的月份有3个
D.2007年第四季度的所有月份港口货物吞吐量均比上一年同期有所下降
■
■
1.(2013山东-119)
2011年全国股票交易统计表
■
2011年2—12月间,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公司市价总值均环比下降的月份有几个?
A.3 B.4 C.5 D.6
【答案】D。解析:观察表格第二、三列,4、5、8、9、11、12月,共6个月符合要求。
2.(2012江西-121)
江西省各设区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情况(单位:元)
■
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在前三位的是( )。
A.景德镇 B.南昌 C.九江 D.新余
【答案】C。解析:观察表格第四列数据可知,2010年江西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在前三位的是南昌、新余和景德镇,选择C。
■
1.
沿海部分地区外贸进出口增长率 (单位:%)
■
与2003年相比,2004年外贸进口总额增长幅度 大的省市是( )。
A.江苏省 B.浙江省 C.山东省 D.上海市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完全没有那种传统教材的官腔和晦涩感。我读起来感觉就像是听一位邻家的学霸在给我讲解难题,语气里带着一种自信和鼓励。尤其是在讲解那些容易出错的陷阱题时,作者会用一种非常幽默但又一针见血的方式指出我们思维上的误区。比如,在处理比例问题中,经常有人混淆分子和分母的基期量,这本书里就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解释为什么在进行同比、环比计算时必须使用正确的基期值,那个比喻我到现在都印象深刻,每次遇到类似题目我都能立刻联想到那个场景,从而避免了错误。这种“情景代入式”的教学方法,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记忆的持久性。我过去买的书,读两页就犯困,但这本,我常常能一口气读完一个章节,因为它总能在我快要分神的时候,用一个巧妙的例子或一句俏皮话把我拉回来。对于那些心理上抗拒资料分析的考生来说,这本书的亲和力绝对是它的一大优势。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纸张质量真是没得说,拿到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下了功夫的。我特意对比了市面上其他几家的资料分析书籍,中公的这本在排版上处理得非常人性化,字体大小适中,行距也拉得恰到好处,长时间盯着看也不会觉得眼睛特别累。特别是那些公式推导和案例解析部分,图文并茂,颜色区分得当,复杂的数据关系一下子就清晰明了了。我个人对手绘图表这类辅助理解的工具非常敏感,这本书里穿插的那些小图示,比如某个计算步骤的逻辑流向图,简直是点睛之笔。说实话,我以前对资料分析一直是抱着“能蒙混过关就不错”的心态,很多公式记了就忘,忘了再记,陷入死循环。但这本书的导读部分,非常强调对核心概念的理解,而不是简单地堆砌公式。它没有直接给我“速成秘籍”的错觉,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耐心地把我带到知识的底层逻辑那里,让我开始真正“看懂”数据背后的含义。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比单纯记住几个解题模板要扎实得多。我特别喜欢它对“基期量、现期量、增长量”这几个基础概念的深度剖析,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为后续复杂的计算打下了坚实的地基。
评分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在“国考”和“省考”的知识点衔接和差异化处理上做得非常精细。我们都知道,虽然核心考点相似,但不同地区的出题偏好和难度侧重还是有所不同的。这本书并没有一概而论,而是巧妙地在每一个考点后面,用小括号标注了“国考高频”或“省考偏好”。对于一些需要较强逻辑推理能力的题目,它甚至会附带一个简短的“申论思维应用提示”,提醒我们如何用更宏观的视角去看待数据背后的政策含义。这对于准备参加多省联考或者‘国考’后紧接着参加省考的考生来说,简直是太贴心了。它构建了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战的全景学习路径。我不是那种天赋异禀的数学型选手,过去做资料分析一直像是在走钢丝,但读完这本书后,我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个有安全网的跑道上训练,信心倍增。它不仅仅是一本教你做题的书,更像是一本帮你建立科学、高效的备考体系的指导手册。
评分这本书在提供基础解法之外,还深入探讨了不同解题思路的优劣比较,这一点体现了它超越一般教材的深度。例如,对于一个涉及复杂百分比增减的题目,它不仅提供了传统的公式计算法,还耐心地展示了“极端值代入法”和“特征数法”的应用条件和适用范围。更重要的是,它给出了一个决策树,告诉读者在什么时间限制和数据复杂度下,应该优先选择哪种方法,这才是真正的高效备考之道。我过去做题总是习惯性地用我最先学会的那个方法,但往往在考试中会因为计算量过大而超时。这本书强迫我跳出舒适区,去审视每一种方法的“效率成本”。此外,它在章节末尾设置的“易错点回顾”环节做得非常到位,它不是简单地罗列错误选项,而是深入分析了为什么考生会选择那个错误选项,从而直击我们思维的薄弱点。这种“知己知彼”的教学设计,让我的复盘过程不再是盲目的刷题,而是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
评分我接触公考资料也有好几年了,市面上那些所谓的“提分宝典”看得我都有点麻木了,大多是把历年真题的答案和解法简单拼凑一下,美其名曰“考点全覆盖”。但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的“取舍”策略。它没有试图囊括所有可能出现的题目类型,而是聚焦在被反复强调的27个核心考点上,这一点从书名就能看出来,非常明确。这种精炼的特点,对于我这种在职备考,时间极其宝贵的人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不用再为那些出现频率极低、或者可以通过基础方法推导出来的冷门题型浪费精力。我专门测试了其中几个章节的题目,发现它的例题选择非常有代表性,每一个例题都精准地对应了一个考点的核心难点。而且,它的解析部分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步骤罗列,而是加入了大量的“思维导图式”解析,比如在处理涉及混合增长率的题目时,它会先画出一个对比图,清晰展示不同增长速度对最终结果的相对贡献度,这比纯数学公式的推导要直观得多。这让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个备考的“战略规划师”,而不是一个简单的题库。
评分健康考虑了几口拒绝考虑咯来咯我想
评分不错,书还可以………
评分书还是很不错的,快递很给力
评分买了书要加油啦,感觉还不错
评分书还是不错的,还没仔细看,希望有用吧…
评分书是正版的,很不错,知识点条理清晰,书也蛮小的,适合随时随地拿出来记忆。
评分不错的
评分买来学习,不错,方便实用
评分不错,书还可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