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著者:朱幼棣
编辑推荐
推荐一:2009年新医改,国家计划三年投入8500亿支持改革,时至今日,医改已经过去两个三年,“看病难、看病贵”痼疾依旧,毒胶囊、天价药、杀医闹医、飞刀走穴,持续成为热点民生话题。
推荐二:作者数十年身临医改决策前线,大胆揭露常人看不到的医改黑幕,笔端深情,令人唏嘘,是一名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布道者。
推荐三:本书涉及医改讨论,既避免专业生僻的语言,也没有一味迎合揭露内幕真相的猎奇心理,客观真实地披露政府、医院、药企利益纠葛,是目前全面把握医改脉络的时政评论文集。
著者简介
朱幼棣,学者、作家。曾为新华社著名记者、国务院研究室司长。生于浙江黄岩,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历任新华社国内部副主编,工业采访室副主任,教科文、政治采访室主任,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副所长,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副主任。1992年被评为新华社高级记者。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首届地球奖、中国新闻荣誉奖获得者,国家软科学评审委员会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已出版著作十余部,多次荣获各种奖项。《后望书》《大国医改》《怅望山河》《书法风雨》等。
内容简介
本书是继《大国医改》之后又一部揭露医改内幕的时论著作。作者亲临医改决策前线,坦言2009年新医改起步以来的所见所闻所感,揭发医改“退二进一”、漏洞百出的窘状,化笔端为利剑,直指医改腐败的根基。
新医改实施至今,飞刀走穴、多点执业,放开搞活医疗资源争论不休。药品招标、基药目录、廉价高效药等与就医群体紧密相关的环节,被医院、药企和政府暗中操控。毒胶囊、GSK商业贿赂案,医改道路满眼冰山,遍布疮痍。医患矛盾急速升温,濒临爆发边缘,一边是医生年均20万元的灰色收入,一边是穷人因无力支付天价药费,亲手锯断伤腿的无奈,医生抱怨没有“体面收入”,穷人却无法保存基本的做人尊严!
医改五年之痛,刮骨未见疗毒,新伤覆满旧痕。彻底改变“看病贵、看病难”的现状,前途漫漫,何以堪忧!
目录
01 配置资源:为什么是市场? 1
我一直认为,一个国家的医疗体系,是衡量其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无药》这本医改论文集,光听名字就很有吸引力,它似乎指向了一种更深层次的思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症状的“治疗”。 这本书由“后浪直营”出版,这本身就给我很大的信心,因为我以往购买过这个品牌下的几本书,质量和内容都相当出色。所以,当我看到这本医改论文集时,我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购物车。 我特别好奇的是,在“无药”这个概念下,作者们会从哪些角度去审视医改的现状和未来。是关于预防医学的突破?还是关于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重塑?抑或是关于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我这样非专业人士来说,就像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医学改革这个宏大议题背后,那些精密的学术研究和深刻的社会洞察。我期待它能够解答我心中关于医疗公平、效率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一些疑问。 总而言之,《无药》这本医改论文集,不仅仅是一本书,更代表着一种对未来医疗体系的期许和对现实问题的深刻反思。我迫不及待地想在其中遨游,汲取知识,拓展视野。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无药》很有意思,它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对现有医疗模式的一种反思,或者说是一种超越。我一直关注“后浪直营”推出的各类图书,他们选书的眼光都很独到,总是能触及到一些深刻且有价值的议题,这本《无药》医改论文集也不例外。 我设想,这本书里会收录一系列关于医疗改革的精彩论述,这些论述可能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或许会探讨如何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症下药”的阶段。这让我非常好奇,他们究竟会提出怎样“无药”的思路。 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去审视中国医疗体系的现状,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也许里面会有关于如何构建更加普惠、公平的医疗保障体系的深刻见解,也可能包含着关于如何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创新性思考。 总而言之,《无药》这本医改论文集,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次对我们社会健康福祉的深切关怀。它鼓励我们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去探寻更根本的解决方案。
评分最近一直在关注医疗行业的动态,感觉每天都有新的变化,但有时候又感觉像是在原地打转。《无药》这本医改论文集,名字就挺有意思的,好像是在说,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治病”的层面,而是要从更根本的层面去解决问题。 我喜欢看这种汇集了不同观点和研究方法的书籍,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单一的视角带来的局限性。想象一下,这本书里可能会有关于医保制度如何设计才能更公平、更有效率的探讨,也可能会有关于如何激励基层医生、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讨论。这些都是我非常想了解的。 而且,从“后浪直营”这个平台推出的书籍来看,质量通常都有保障。我之前买过他们家的一些历史和哲学类书籍,都觉得很有启发。所以,对于这本《无药》,我抱有很高的期待,希望它能带给我一些新的思考,或者至少,能让我对当前的医改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这本书的出版,恰逢其时。在社会各界对医疗体制改革高度关注的当下,能够有一本系统梳理、深入分析的论文集出现,对于公众理解医改的复杂性,以及政策制定者把握改革方向,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我最期待的是,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观点,或者是一些切实可行的改革建议。毕竟,医改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更优质、更可及的医疗服务,减轻看病难、看病贵的困扰。这本书的出现,应该能在这方面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
评分拿到这本《无药》医改论文集,感觉沉甸甸的,不仅仅是书的重量,更是其中承载的学术份量和对社会议题的深度关切。“后浪直营”的书,我一向是放心购买的,它们总能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这本论文集,让我联想到很多关于医疗改革的讨论。我们经常听到关于“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真正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的是系统性的思考和扎实的学术研究。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这种需求。 我最期待的是,书中能够呈现出不同学者、不同研究角度对医改问题的分析。比如,从经济学角度如何看待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从社会学角度如何分析医患关系的变化,以及从公共卫生角度如何看待基层医疗体系的建设。 这本《无药》医改论文集,我把它看作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是不同智慧的结晶。它不仅仅是提供信息,更是激发思考,引导读者去探索医疗改革的深层原因和可能的发展方向。 我相信,阅读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当下中国医疗体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改革可能的方向。这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追求,更是对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社会福祉的关注。
评分最近实在被“后浪直营”这个牌子吸引,尤其是看到他们出了这本《无药》医改论文集,立马就入手了。虽然还没来得及深入细读,但仅仅是翻看目录和作者列表,就已经能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学术深度和现实关怀。想想看,能够汇集这么多业内专家学者,就着医改这个如此复杂而关键的议题,发表各自的真知灼见,本身就是一件极具价值的事情。 书的装帧设计一如既往地体现了“后浪”一贯的品质,纸张手感厚实,排版清晰,即便是密集的论文,阅读起来也不会感到吃力。我尤其期待的是其中一些涉及基层医疗、医保支付改革以及公立医院运行机制的文章。这些都是与我们普通民众息息相关的议题,往往在新闻报道中看到的都是碎片化的信息,而这本论文集,相信能提供一个更为系统、深入的视角,帮助我们理解医改背后的逻辑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其实,我一直对医疗体系的改革抱有浓厚的兴趣,总觉得它关乎着社会的公平与效率。看到《无药》这个名字,我脑海中第一时间就联想到的是“对症下药”的意象。医疗改革本身就像一场复杂的手术,需要精准的诊断,也需要有力的“药方”。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在为这场“手术”提供更加丰富的“药方”选项,或者说,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更深入地探讨“病症”根源的窗户。 这本《无药》医改论文集,让我对当下中国的医疗改革有了更具象化的认知。我平时会关注一些医疗相关的社会新闻,但总觉得缺乏一个宏观的框架来理解这些事件。这本论文集的意义在于,它将分散的、局部的讨论汇聚成一个整体,通过多位研究者的视角,对医改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从封面设计到书名,都透露出一种思考的深度和审慎的态度。我个人对其中的一些理论性较强的探讨尤为感兴趣,想看看学者们是如何将复杂的经济学、社会学理论应用于分析医疗卫生领域的。毕竟,医改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是牵涉到资源配置、利益博弈、社会伦理等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