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山海經(中華國學經典精粹 曆史地理必讀本)
定價:12.0元
作者:賈立芳
齣版社: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50243583
字數:130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中國古代荒誕不經的奇書。
令現代讀者著迷的光怪陸離的故事。
《山海經》記錄瞭大約40個神奇邦國,550座巍巍大山,300條蜿蜒水道,100多位傳奇曆史人物,400多個上古怪獸,內容繽紛多彩,如夢似幻。誇父逐日、精衛填海、羿射九日、鯀禹治水、禹殺相柳,無數精彩寓言流傳至今,成為各類純文學與通俗文學題材之源。
全麵、係統、細緻的全新注釋版本。
href='#' target='_blank'>中華國學經典精粹《處世謀略(精華版係列共五冊)》
href='#' target='_blank'>中華國學經典精粹《儒傢經典(精華版係列共九冊)》
href='#' target='_blank'>中華國學經典精粹《濛學·傢訓(精華版係列共八冊)》
內容提要
《山海經》是古老的經典著作,與《易經》《黃帝內經》並稱為上古三大奇書。這部奇書中,除瞭詳細介紹瞭中華腹地的山川寶藏,還保存瞭大量的神話資料,並涉及到學術領域的各個方麵,諸如宗教學、天文學、地理學、動物學、植物學、醫藥衛生學等多個領域,可謂是包羅萬象。
《山海經》以其超群的想象力,對中國文化産生瞭深刻而久遠的影響,開創瞭後世神話、寓言、童話的先河,不僅讓自古及今的學者們不停地研讀考據,更給一般的讀者帶來神秘奇幻的藝術享受。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南山經
南山之首曰(昔隹)山①。其首曰招搖之山,臨於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②。有草焉,其狀如韭而青華③,其名曰祝餘,食之不飢。有木焉,其狀如榖而黑理,其華四照,其名曰迷榖④,佩之不迷。有獸焉,其狀如禺⑤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⑥,食之善走。麗 之水⑦齣焉,而西流注於海,其中多育沛⑧,佩之無瘕疾⑨。
【注釋】
①(昔隹)(què)山:古“鵲”字。鵲山,傳說中的山名。②金玉:金,古代泛指金屬礦石。玉,有光澤的美玉。③華:同“花”。④迷榖(gǔ):古代一種木本植物,用其樹皮造紙。榖,即構樹。⑤禺(yù):獸名,形似獼猴,赤目長尾,後人常猜測為猿類動物。
⑥狌(shēng)狌:一種人麵獸,也有說就是猩猩。⑦麗 (jǐ)之水:古水名。⑧育沛:水中生長的一種植物。
⑨瘕(jiǎ)疾:指蛔蟲、蟯蟲等腸道寄生蟲病。
【譯文】
南部山係的**組山係叫(昔隹)山。(昔隹)山組的**座山叫招搖山,這座山聳立在西海岸邊,山上盛産桂樹,還蘊藏著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山上長有一種草,樣子很像韭菜,開著青色的花朵,這種草的名字叫祝餘,吃瞭它不會感到飢餓。山中長有一種樹木,形狀像構樹,有黑色的紋理,它的光華照耀四方,這種樹的名字叫迷穀,把這種樹開的花佩戴在身上就不會迷路。山中還有一種野獸,長得很像猿猴卻有一對白色的耳朵,它有時匍匐爬行,有時像人一樣站立行走,這種野獸的名字叫狌狌,吃瞭它的肉就可以行走如飛。麗 之水從這裏發源,嚮西注入大海,水中生有大量的育沛,人們如果佩戴它,就不會生寄生蟲病。
又東三百裏,曰堂庭之山①,多棪②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黃金。
【注釋】
①堂庭之山:古山名。②棪(yǎn):一種說法是喬木,果實像海棠果;一種說法是現在的蘋果。
【譯文】
再往東三百裏,有座山叫堂庭山,山上生長著大量棪樹,還有很多白色的猿猴,盛産水晶和金屬礦物。
又東三百八十裏,曰猨翼之山,其中多怪獸,水多怪魚,多白玉,多蝮蟲①,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注釋】
①蝮蟲:古代的一種毒蛇,也叫反鼻蟲。
【譯文】
再往東三百八十裏,有座山叫猨翼山,這座山上有許多怪獸,水中有很多怪魚,山裏盛産白玉,有很多蝮蟲和怪蛇,還有很多怪木,這座山險峻而不可攀爬。
又東三百七十裏,曰杻陽①之山,其陽②多赤金,其陰③多白金。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④,其名曰鹿蜀⑤,佩之宜子孫。怪水齣焉,而東流注於憲翼之水。其中多玄龜,其狀如龜而鳥首虺⑥尾,其名曰鏇龜,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聾,可以為底⑦。
【注釋】
①杻(niǔ)陽:古山名。②陽:山南水北為陽。③陰:山北水南為陰。④謠:古代不用樂器伴奏的清唱叫“謠”。⑤鹿蜀:傳說中的獸名。
⑥虺(huǐ):一種有毒的蛇。⑦為底:為,治療的意思,底,通“胝”,指手掌或腳底的厚繭。
【譯文】
再往東三百七十裏,有座山叫杻陽山。山南盛産赤金,山北盛産白金。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馬,腦袋是白色的,身上的斑紋像老虎,尾巴是紅色的,吼叫的聲音就好像人在唱歌,名字叫作鹿蜀,人穿戴上它的毛皮,可以使子孫繁衍不息。怪水從這座山發源,嚮東流入憲翼水。水中有大量暗紅色的龜,形狀像普通烏龜卻長著鳥一樣的頭和蛇一樣的尾巴,名字叫作鏇龜,它的叫聲像劈開木頭時發齣的響聲,把它佩戴在身上就能使耳朵不聾,還可以治愈腳底的老繭。
……
序言
《山海經》是我國現存古老的經典著作之一,與《易經》《黃帝內經》並稱為“上古三大奇書”。書中詳細介紹瞭中華腹地的山川寶藏,保存瞭大量的神話資料,並涉及宗教學、天文學、地理學、動物學、植物學、醫藥衛生學等多個方麵,可謂是包羅萬象。因此,《山海經》堪稱是現代人獲得知識的寶庫。
《山海經》全書共十八捲,記載瞭四十多個邦國、五百五十座山、三百條水道、一百多個曆史人物、四百多個神怪異獸,而全書僅有三萬多字,可謂是“麻雀雖小,五髒俱全”。更為難得的是,《山海經》中所記載的古代神話傳說,在所有古代典籍中更是首屈一指。諸如誇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等神話故事,在中國可謂是婦孺皆知。由此可見,《山海經》這本書對中國文化産生瞭深刻而久遠的影響,開創瞭後世神話、寓言、童話的先河,不僅讓自古及今的學者們不停地研讀考據,更給普通讀者帶來神秘奇幻的藝術享受。
關於《山海經》的原作者、成書經過、問世年代及流傳與演變的情況,一直以來都是眾說紛紜,其中比較的說法是舊傳《山海經》為夏時的大禹、伯益所作,近代研究者則認為其書成於戰國初年到西漢初年,作者並非一人,而是由多人集體編撰而成。《山海經》的今傳本是西漢劉嚮、劉歆父子校刊而成,後來曆朝曆代有多位文人學者為其作注,從而齣現瞭流傳於世的多種版本。
《山海經》記述瞭輝煌的華夏文明,是中華文化寶庫中值得人們永世珍藏的精品,是中外無數學者專傢與普通讀者朋友們公認的世界奇書。我們如果想要瞭解古代的山川大地、風物傳奇、奇獸怪鳥、神仙魔怪、金玉珍寶等,不可不讀《山海經》。但是,由於這部書年代久遠,文字艱深難解,許多讀者因為文字的障礙,不能飽覽其全部風采。鑒於此,我們推齣瞭這本書的白話版。在本書中,原文參照中華書局版本,並根據原文將全書譯成白話文,加以注釋,並對生僻字加以注音,以方便讀者閱讀。相信本書的齣版,會讓廣大《山海經》愛好者收益頗豐。
在現代紛繁復雜、物欲橫流的社會中,以全新的眼光靜下心來讀一讀《山海經》,一定會讓我們獲取知識、啓迪心智、豐富想象、開拓視野,受益頗多。
翻開《山海經》,感覺就像是誤闖進瞭一個古老而奇幻的夢境。文字並不晦澀難懂,反倒帶著一種原始的質樸和生命力,勾勒齣一個個令人心馳神往的異域世界。那些形態各異的神獸,有的威風凜凜,有的憨態可掬,有的甚至帶著幾分神秘莫測的危險氣息。印象最深的是燭龍,它睜眼為晝,閉眼為夜,掌控著天地的呼吸,這簡直是力量的極緻展現。還有那些奇形怪狀的山川河流,孕育著無數匪夷所思的植物和礦産,光是讀著,仿佛就能聞到泥土的芬芳,感受到清泉的甘冽。這本書更像是一本古代的地理博物誌,隻不過描繪的地理是充滿想象力的,裏麵的生物更是突破瞭現實的藩籬。它讓我看到瞭一個與我們現在截然不同的世界,一個充滿著原始生命力和神秘力量的國度。每一次閱讀,都像是在和遠古的先民進行一場無聲的對話,感受他們對自然萬物的敬畏與好奇。
評分很難想象,在如此久遠的時代,竟然會有這樣一本充滿想象力和細緻觀察的著作。《山海經》不僅僅是神話故事的集閤,更像是一幅跨越時空的民族遷徙與文化交融的畫捲。當我讀到那些關於不同部族、不同地理的記載時,我能感受到一種鮮活的生命力。例如,關於南方一些部族的描述,他們有奇特的習俗,例如“斷發紋身”,這不僅僅是外在的描繪,更摺射齣一種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活哲學。還有書中提到的各種珍奇異獸,它們的存在不僅僅是增添瞭故事的趣味性,更可能反映瞭當時人們對自然界某些現象的理解和象徵。比如,一些猛獸的描述,或許是古人對強大自然力量的敬畏;而一些祥瑞的動物,則寄托著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古代中國人民非凡的創造力和他們對未知世界不懈的探索精神。它就像一個古老的寶藏,每一次挖掘都能發現新的驚喜,讓我對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有瞭更深的認識。
評分《山海經》這本書,最讓我著迷的莫過於它所構建的那個充滿瞭奇思妙想的神話世界。它並非邏輯嚴謹的科學著作,而是古人對於天地萬物的早期認知和豐富想象力的結晶。我常常沉浸在其中,想象著那些奇特的山脈如何連綿起伏,想象著那些異獸如何奔騰嘶吼。比如,書中關於“昆侖山”的描寫,就仿佛一座連接天地的神聖之山,住滿瞭各種神祇和珍禽異獸,充滿瞭神秘莫測的氣息。又比如,書中對各種“藥材”的記載,雖然有些可能並不符閤現代的藥理認知,但卻反映瞭古人對自然界物質的探索和利用的初步嘗試。它不追求現實的準確性,而是以一種更加宏大的視野,去描繪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充滿未知可能性的世界。讀完之後,會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原來在遙遠的古代,人們對世界的認知是如此的獨特和充滿想象力,而這些想象力,也正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重要組成部分。
評分讀《山海經》,與其說是在閱讀一本古籍,不如說是在進行一場彆開生麵的“探險”。我常常會被書中描繪的那些匪夷所思的地理環境所吸引,例如那些“赤水”、“黑水”環繞的奇特地域,還有那些“鳥不飛,獸不走”的絕境。每一個地名,每一個山川的描述,都像是一個待解的謎團,引誘著我去想象它的模樣,去感受它的氣息。更彆提那些形形色色的神怪異獸瞭,比如長著九個頭顱的相柳,其凶殘程度令人咋舌;又如全身披著鱗甲的英招,卻長著馬的身體和飛鳥的翅膀,這種混搭的想象力著實令人拍案叫絕。它不像是現代的科普讀物,嚴謹地按照科學原理去解釋一切,而是以一種充滿詩意和神秘感的方式,將天地萬物,山川河流,神靈異獸,一一展現在讀者麵前。這種原始的、未經雕琢的敘事方式,反而更能觸動人心,激發我內心深處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