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线路遗产:滇越铁路影像志/彭桓

文化线路遗产:滇越铁路影像志/彭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滇越铁路
  • 文化线路遗产
  • 铁路史
  • 影像志
  • 历史
  • 云南
  • 越南
  • 交通
  • 地方志
  • 民国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2149007
商品编码:12670158612
出版时间:2016-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文化线路遗产:滇越铁路影像志

定价:95.00元

作者:彭桓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11月

ISBN:9787222149007

字数:400000

页码:348

版次:1

装帧:平装-锁线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标识:24164979

编辑推荐


该书稿采用新颖的“文化线路遗产”思路整合滇越铁路的各类影像资料,将总长1031 千米(含中国云南“个碧临屏铁路”176.975 千米)的“滇越铁路文化线路遗产”呈现于读者眼前,展现了自公元20 世纪初至今,亚非欧以海陆交通为载体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之间的交流,尤其是山地文化(传统农耕)与海洋文化(定居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百余年来,滇越铁路作为世界上卓越的跨国陆路交通网络之一,构成了一条东西方之间经济贸易、人员物流、跨国跨区域的交流与对话之路,并同时推动了两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由此奠定了两国近现代工业化的基础。

内容提要


该书稿采用新颖的“文化线路遗产”思路整合滇越铁路的各类影像资料,将总长1031 千米(含中国云南“个碧临屏铁路”176.975 千米)的“滇越铁路文化线路遗产”呈现于读者眼前,展现了自公元20 世纪初至今,亚非欧以海陆交通为载体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之间的交流,尤其是山地文化(传统农耕)与海洋文化(定居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百余年来,滇越铁路作为世界上卓越的跨国陆路交通网络之一,构成了一条东西方之间经济贸易、人员物流、跨国跨区域的交流与对话之路,并同时推动了两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由此奠定了两国近现代工业化的基础。

目录


暂无

作者介绍


彭桓,祖籍河南南阳,民革云南省委原专职副主委、云南省语言文字先进工作者,著有论文、诗歌、散文和影视剧文学评论二十余万字,出版儿童文学作品《地中海漂来的金桥》一书。

文摘


暂无

媒体推荐


暂无


《穿越山海的时光画卷:滇越铁路的百年记忆》 这并非一部关于特定书籍的介绍,而是一次对一条传奇铁路——滇越铁路——其历史、文化、经济及社会影响的深度探索。它将带领读者穿越时间的长河,重温这条连接中国云南与越南的铁道线上,那些被影像记录下的珍贵瞬间,以及这些瞬间所承载的厚重故事。 滇越铁路,一条诞生于殖民时代、却又深刻影响了近代中国西南边疆乃至东南亚地区发展轨迹的宏大工程。它不仅仅是一条交通干线,更是一部凝固的历史,一段活态的文化符号,一个连接不同文明的纽带。这本书籍的视角,聚焦于“影像志”,意味着我们将通过大量的历史照片、绘画、地图等视觉材料,直观地感受这条铁路从无到有,从艰辛修建到日夜奔腾的变迁历程。 一、 历史的奠基:殖民的印记与中国的回应 首先,本书将梳理滇越铁路的诞生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在亚洲的扩张与争夺,为滇越铁路的修建埋下了伏笔。法国殖民者为了巩固其在印度支那的统治,并进一步向中国西南腹地渗透,启动了这项浩大的工程。本书将展现,铁路的勘测、选线、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巨大困难,包括复杂的地形、恶劣的气候、以及当地民众的抵触与合作。通过泛黄的老照片,我们可以窥见当时工程师们的身影,以及无数劳动者用血汗筑就的轨道的雏形。 然而,铁路的修建并非仅仅是殖民者的单方面行动。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有识之士和民众也以各种方式参与其中,或被动接受,或积极应对,甚至在其基础上寻求发展。本书将揭示,滇越铁路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殊节点,它既带来了外部的压力,也催生了内部的变革。 二、 工程的奇迹:人定胜天的信念与智慧 滇越铁路被誉为“工程史上的奇迹”,这绝非虚誉。其线路穿越的崇山峻岭,跨越的急流峡谷,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无疑是巨大的挑战。本书将通过大量的影像资料,详细呈现铁路修建过程中所采用的工程技术、机械设备,以及最关键的——人类的智慧与勇气。 我们将看到,工程师们如何在悬崖峭壁上开凿隧道,如何在深不见底的山谷上架设桥梁。那些至今仍屹立不倒的桥梁,如昆明龙江特大桥(虽然其建造年代晚于早期滇越铁路,但可以类比其工程难度),以及那些穿梭于山脉之间的隧道,都将以其原始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本书将着重展现,在缺乏先进技术和舒适环境的情况下,筑路工人们如何凭借集体的智慧和不屈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将一条条钢铁巨龙延伸至中国的腹地。大量的工程照片,将成为理解这一“人定胜天”壮举的最佳注脚。 三、 时代的脉搏:经济的动脉与文化的交融 铁路的贯通,意味着交通运输的革命。本书将深入剖析滇越铁路对云南乃至西南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它打破了长期以来交通闭塞的局面,使得云南丰富的矿产、农产品得以运往外界,同时也带来了工业品、技术和新的思想。 影像将记录下,早期铁路沿线城镇的兴衰变迁。港口码头繁忙的景象,货运列车川流不息的画面,以及新兴工业区的勃勃生机,都将勾勒出这条铁路作为经济动脉的活力。同时,本书也将关注铁路带来的文化冲击与融合。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因这条铁路而聚集,他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思想观念在碰撞中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边疆文化。老照片中,身着各国服饰的人们在站台上擦肩而过的场景,铁路沿线出现的西式建筑,以及中法文混用的标识,都将是这一文化交融的生动见证。 四、 历史的回响:战争的硝烟与人民的记忆 然而,滇越铁路的命运也与时代的洪流紧密相连。在抗日战争期间,它曾是中国重要的战略运输线,支撑着西南大后方的抗战。本书将通过珍贵的历史影像,展现铁路在战争年代所承担的使命,以及它所经历的破坏与修复。空袭下的铁路、抢修轨道的场景,都将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的艰辛。 同时,本书还将关注铁路沿线人民的生活记忆。铁路不仅仅是一条运输线,它也是无数普通人生存、发展、迁徙的见证。沿线村庄的形成,铁路工人的日常生活,以及当地居民与铁路形成的紧密联系,都将被这些影像所定格。这些镜头,或许朴实无华,却饱含着最真挚的情感,展现了铁路如何融入当地人民的血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五、 遗产的传承:现实的辉煌与未来的展望 时至今日,滇越铁路的部分线路仍在运营,并成为重要的旅游线路。本书的影像志,也将触及现代的场景,将历史的画面与当下的景象进行对比,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时代的变迁。那些古老的桥梁、隧道,在现代技术的呵护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最后,本书将对滇越铁路的历史文化遗产价值进行总结。它不仅仅是一条铁路,更是近代中国与世界连接的一个缩影,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早期探索,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案例。通过这本影像志,读者将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滇越铁路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它所留下的宝贵物质和精神财富,并思考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好地传承和利用这份珍贵的遗产。 《穿越山海的时光画卷:滇越铁路的百年记忆》将是一次视觉与思想的双重盛宴,它以影像为引,以历史为脉,以文化为魂,带领我们走进一条铁路的百年传奇。

用户评价

评分

第一段评价 这是一本极其引人入胜的图书,它以独特的视角,将“滇越铁路”这一富有历史厚重感的文化线路遗产,通过精美的影像和深刻的文字,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翻开书页,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我看到了蒸汽机车隆隆驶过崇山峻岭,听到了工人们辛勤劳作的号子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激情与艰辛。书中那些泛黄的老照片,每一张都承载着一段故事,记录着铁路建设的辉煌与挑战,也映射出滇南地区社会经济变迁的时代印记。作者彭桓先生的文字,并非枯燥的史实堆砌,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他不仅关注铁路本身,更深入挖掘了铁路沿线人民的生活,以及它如何改变了当地的社会结构、文化习俗和经济发展。从宏观的历史叙事到微观的人物描绘,再到对铁路沿线自然风光的细致刻画,无不展现出作者深厚的学识功底和细腻的观察力。这本书不仅仅是对一段历史的追溯,更是一次对文化遗产的深度解读,它让我对“滇越铁路”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激发了我对中国近现代史和西南地区文化的好奇与兴趣。阅读过程中,我仿佛亲身走在那蜿蜒的山路上,感受着历史的温度,体味着文化的魅力。

评分

第四段评价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惊喜,远超我的预期。作为一本关于“文化线路遗产”的著作,它在影像呈现和文字解读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彭桓先生所搜集的影像资料,可以说是极为罕见的,它们真实而生动地记录了滇越铁路从诞生之初到发展壮大的全过程,从中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摄影技术、社会风貌以及铁路建设的艰辛与辉煌。这些图片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具有艺术感染力。而作者的文字,则像是一位睿智的长者,娓娓道来,将复杂的历史事件梳理得条理清晰,引人入胜。他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滇越铁路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云南乃至西南地区社会经济、文化交流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铁路沿线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生活状态的描绘,那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让我对这片土地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对滇越铁路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一次重要梳理和呈现,它填补了相关研究的空白,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这段历史的绝佳途径。

评分

第二段评价 拿到这本书,我立刻被它磅礴的气势和厚重的质感所吸引。封面上的老照片,虽然有些模糊,却充满了岁月的沧桑感,瞬间将我的思绪拉回到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书中精选的影像资料,堪称珍宝,它们真实地记录了滇越铁路从无到有、从简陋到完善的艰难历程。每一张图片都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既有展现工程浩大场面的宏伟画卷,也有聚焦个体辛劳的身影。伴随这些影像的,是彭桓先生凝练而富有洞察力的文字。他不仅仅是简单的图注,而是对历史事件、人物命运、社会背景进行了深入的考量和阐释。我尤其欣赏书中对铁路沿线民族风情的描绘,那些独特的服饰、建筑和生活习惯,与铁路这条现代文明的动脉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充满张力的文化图景。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灵活,有时像一位严谨的历史学家,细致梳理史料;有时又像一位深情的旅行者,用诗意的语言描绘沿途的风光和人文。它让我看到了滇越铁路作为一条“文化线路遗产”的独特价值,它不仅仅是一条交通干线,更是连接中国与越南,融汇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评分

第五段评价 这是一本充满情感与力量的书。它不仅仅是一份关于滇越铁路的影像记录,更是一次深情的文化溯源。彭桓先生通过精心挑选的、极具冲击力的老照片,带领我们重温了这条跨越国境的铁路所承载的厚重历史。每一张照片都仿佛是一扇窗,让我们窥探到那个时代的缩影——建设者的汗水、沿线人民的生活、自然风光的壮丽,以及历史变迁的痕迹。作者的文字,没有空洞的理论,而是充满了人文的温度和历史的关怀。他将铁路的建设与沿线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紧密结合,展现了滇越铁路作为一条“活着的”文化线路遗产的独特魅力。我尤其被书中对铁路沿线民族文化的细致描绘所吸引,那些古老的传说、淳朴的习俗,在铁路的映衬下,展现出一种别样的生命力。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文化线路遗产的价值,在于它能够连接过去与现在,沟通不同地域与民族,并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它不仅仅是关于一条铁路的故事,更是关于人、关于历史、关于文明的宏大叙事。

评分

第三段评价 阅读这本书,如同进行了一场沉浸式的历史体验。彭桓先生以其独特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滇越铁路的壮丽画卷。书中的影像,既有气势磅礴的工程奇迹,也有温情脉脉的人物特写,每一张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尘封的故事。我惊叹于当年建设者们的智慧和勇气,他们如何在险峻的地形中开山辟路,架桥铺轨,将这条连接中国与越南的铁路一一实现。文字部分更是点睛之笔,它不仅仅是对图片的补充,更是对历史深度的挖掘。作者旁征博引,将滇越铁路的修建置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解读,触及了殖民历史、民族融合、经济发展等多个层面。我被书中对铁路沿线风土人情的细致描绘所打动,那些曾经鲜活的面孔,那些淳朴的生活方式,在作者的笔下重新焕发了生机。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文化遗产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物质形态,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时代记忆和人文精神。它不仅仅是一本图册,更是一部鲜活的历史教材,值得反复品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