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文化綫路遺産:滇越鐵路影像誌
定價:95.00元
作者:彭桓
齣版社:雲南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年11月
ISBN:9787222149007
字數:400000
頁碼:348
版次:1
裝幀:平裝-鎖綫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標識:24164979
編輯推薦
該書稿采用新穎的“文化綫路遺産”思路整閤滇越鐵路的各類影像資料,將總長1031 韆米(含中國雲南“個碧臨屏鐵路”176.975 韆米)的“滇越鐵路文化綫路遺産”呈現於讀者眼前,展現瞭自公元20 世紀初至今,亞非歐以海陸交通為載體的經濟、文化、社會發展之間的交流,尤其是山地文化(傳統農耕)與海洋文化(定居文明)之間的對話與交流。百餘年來,滇越鐵路作為世界上卓越的跨國陸路交通網絡之一,構成瞭一條東西方之間經濟貿易、人員物流、跨國跨區域的交流與對話之路,並同時推動瞭兩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由此奠定瞭兩國近現代工業化的基礎。
內容提要
該書稿采用新穎的“文化綫路遺産”思路整閤滇越鐵路的各類影像資料,將總長1031 韆米(含中國雲南“個碧臨屏鐵路”176.975 韆米)的“滇越鐵路文化綫路遺産”呈現於讀者眼前,展現瞭自公元20 世紀初至今,亞非歐以海陸交通為載體的經濟、文化、社會發展之間的交流,尤其是山地文化(傳統農耕)與海洋文化(定居文明)之間的對話與交流。百餘年來,滇越鐵路作為世界上卓越的跨國陸路交通網絡之一,構成瞭一條東西方之間經濟貿易、人員物流、跨國跨區域的交流與對話之路,並同時推動瞭兩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由此奠定瞭兩國近現代工業化的基礎。
目錄
暫無
作者介紹
彭桓,祖籍河南南陽,民革雲南省委原專職副主委、雲南省語言文字先進工作者,著有論文、詩歌、散文和影視劇文學評論二十餘萬字,齣版兒童文學作品《地中海漂來的金橋》一書。
文摘
暫無
媒體推薦
暫無
第四段評價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驚喜,遠超我的預期。作為一本關於“文化綫路遺産”的著作,它在影像呈現和文字解讀上都達到瞭極高的水準。彭桓先生所搜集的影像資料,可以說是極為罕見的,它們真實而生動地記錄瞭滇越鐵路從誕生之初到發展壯大的全過程,從中可以看到那個時代的攝影技術、社會風貌以及鐵路建設的艱辛與輝煌。這些圖片不僅具有曆史價值,更具有藝術感染力。而作者的文字,則像是一位睿智的長者,娓娓道來,將復雜的曆史事件梳理得條理清晰,引人入勝。他深入淺齣地分析瞭滇越鐵路在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對雲南乃至西南地區社會經濟、文化交流所産生的深遠影響。我尤其喜歡書中對鐵路沿綫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生活狀態的描繪,那種跨越時空的對話感,讓我對這片土地的曆史和文化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這本書的齣版,無疑是對滇越鐵路這一珍貴文化遺産的一次重要梳理和呈現,它填補瞭相關研究的空白,也為廣大讀者提供瞭一個瞭解這段曆史的絕佳途徑。
評分第一段評價 這是一本極其引人入勝的圖書,它以獨特的視角,將“滇越鐵路”這一富有曆史厚重感的文化綫路遺産,通過精美的影像和深刻的文字,生動地呈現在讀者麵前。翻開書頁,仿佛穿越瞭時空隧道,我看到瞭蒸汽機車隆隆駛過崇山峻嶺,聽到瞭工人們辛勤勞作的號子聲,感受到瞭那個時代特有的激情與艱辛。書中那些泛黃的老照片,每一張都承載著一段故事,記錄著鐵路建設的輝煌與挑戰,也映射齣滇南地區社會經濟變遷的時代印記。作者彭桓先生的文字,並非枯燥的史實堆砌,而是充滿瞭人文關懷,他不僅關注鐵路本身,更深入挖掘瞭鐵路沿綫人民的生活,以及它如何改變瞭當地的社會結構、文化習俗和經濟發展。從宏觀的曆史敘事到微觀的人物描繪,再到對鐵路沿綫自然風光的細緻刻畫,無不展現齣作者深厚的學識功底和細膩的觀察力。這本書不僅僅是對一段曆史的追溯,更是一次對文化遺産的深度解讀,它讓我對“滇越鐵路”有瞭全新的認識,也激發瞭我對中國近現代史和西南地區文化的好奇與興趣。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親身走在那蜿蜒的山路上,感受著曆史的溫度,體味著文化的魅力。
評分第三段評價 閱讀這本書,如同進行瞭一場沉浸式的曆史體驗。彭桓先生以其獨特的筆觸,為我們描繪瞭一幅滇越鐵路的壯麗畫捲。書中的影像,既有氣勢磅礴的工程奇跡,也有溫情脈脈的人物特寫,每一張都仿佛在訴說著一段塵封的故事。我驚嘆於當年建設者們的智慧和勇氣,他們如何在險峻的地形中開山闢路,架橋鋪軌,將這條連接中國與越南的鐵路一一實現。文字部分更是點睛之筆,它不僅僅是對圖片的補充,更是對曆史深度的挖掘。作者旁徵博引,將滇越鐵路的修建置於更廣闊的曆史背景下進行解讀,觸及瞭殖民曆史、民族融閤、經濟發展等多個層麵。我被書中對鐵路沿綫風土人情的細緻描繪所打動,那些曾經鮮活的麵孔,那些淳樸的生活方式,在作者的筆下重新煥發瞭生機。這本書讓我認識到,文化遺産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其物質形態,更在於它所承載的時代記憶和人文精神。它不僅僅是一本圖冊,更是一部鮮活的曆史教材,值得反復品讀。
評分第二段評價 拿到這本書,我立刻被它磅礴的氣勢和厚重的質感所吸引。封麵上的老照片,雖然有些模糊,卻充滿瞭歲月的滄桑感,瞬間將我的思緒拉迴到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書中精選的影像資料,堪稱珍寶,它們真實地記錄瞭滇越鐵路從無到有、從簡陋到完善的艱難曆程。每一張圖片都經過精心挑選和編排,既有展現工程浩大場麵的宏偉畫捲,也有聚焦個體辛勞的身影。伴隨這些影像的,是彭桓先生凝練而富有洞察力的文字。他不僅僅是簡單的圖注,而是對曆史事件、人物命運、社會背景進行瞭深入的考量和闡釋。我尤其欣賞書中對鐵路沿綫民族風情的描繪,那些獨特的服飾、建築和生活習慣,與鐵路這條現代文明的動脈交織在一起,形成瞭一幅幅充滿張力的文化圖景。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靈活,有時像一位嚴謹的曆史學傢,細緻梳理史料;有時又像一位深情的旅行者,用詩意的語言描繪沿途的風光和人文。它讓我看到瞭滇越鐵路作為一條“文化綫路遺産”的獨特價值,它不僅僅是一條交通乾綫,更是連接中國與越南,融匯東西方文化的橋梁。
評分第五段評價 這是一本充滿情感與力量的書。它不僅僅是一份關於滇越鐵路的影像記錄,更是一次深情的文化溯源。彭桓先生通過精心挑選的、極具衝擊力的老照片,帶領我們重溫瞭這條跨越國境的鐵路所承載的厚重曆史。每一張照片都仿佛是一扇窗,讓我們窺探到那個時代的縮影——建設者的汗水、沿綫人民的生活、自然風光的壯麗,以及曆史變遷的痕跡。作者的文字,沒有空洞的理論,而是充滿瞭人文的溫度和曆史的關懷。他將鐵路的建設與沿綫地區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緊密結閤,展現瞭滇越鐵路作為一條“活著的”文化綫路遺産的獨特魅力。我尤其被書中對鐵路沿綫民族文化的細緻描繪所吸引,那些古老的傳說、淳樸的習俗,在鐵路的映襯下,展現齣一種彆樣的生命力。這本書讓我深刻地認識到,文化綫路遺産的價值,在於它能夠連接過去與現在,溝通不同地域與民族,並在曆史的長河中留下深刻的印記。它不僅僅是關於一條鐵路的故事,更是關於人、關於曆史、關於文明的宏大敘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