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施工准备;5施工测量;6管片生产与验收;7掘进施工;8特殊地段施工;9管片拼装;10壁后注浆;11隧道防水;12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13盾构保养与维修;14施工运输;15施工监测;16成型隧道验收。 本规范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第1448号公告批准、发布,自2017年7月1日起实施。《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6-2008同时废止。 【读者对象】 盾构法隧道施工相关工作和学习人员。
我的职业背景,虽然不是直接从事隧道工程,但与工程质量控制有一些关联。因此,我对于“规范”的理解,更多地是从质量保证的角度出发。一本好的规范,不应该只是“做什么”,更应该是“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确保做到”。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在这方面提供深入的解读。例如,在书中关于衬砌结构施工的章节,我希望能够看到关于混凝土配合比、钢筋绑扎、模板支设等方面的详细要求,以及这些要求背后的力学原理。同时,我也非常关注书中关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和监督的内容。如何进行无损检测?如何评估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验收的时候,有哪些关键的检测项目?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从质量控制的角度,全面理解盾构法隧道施工的整个过程,以及如何通过严格的质量管理,最终确保隧道的长期安全和稳定。
评分从书名来看,《GB 50446-2017 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无疑是一本非常专业和权威的书籍。我作为一名普通读者,对地下工程的了解仅限于一些科普性质的资料。我对书中的“验收”部分特别好奇。我希望它能够详细说明,一条盾构法隧道在建成后,需要经过哪些严格的检测和评估才能最终投入使用。例如,隧道的结构安全性如何验证?防水性能是否达标?地表沉降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我希望书中能够列举出具体的验收指标和检测方法,并且解释这些指标的意义。我经常在想,那些在地底深处挖掘出的巨型空间,如何才能确保在承受巨大压力和长期使用的情况下依然安全可靠?这本书,或许能为我揭开验收背后的科学和严谨。
评分我个人对于技术性很强的书籍,通常会有两种阅读方式:一种是快速浏览,了解大概框架和核心概念;另一种则是逐字逐句地研读,试图捕捉每一个细节。对于《GB 50446-2017 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这本书,我倾向于后者。我关注的重点在于那些具体的工艺细节,比如盾构机掘进的每一步参数设定,包括推进速度、掘进压力、同步注浆的压力和速度,以及衬砌环的拼装顺序和质量控制。我总觉得,这些看似微小的参数,往往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详细的参数范围和控制要点,并解释为什么需要设定这些参数。例如,为什么在某种地质条件下,推进速度不能超过某个值?为什么同步注浆的压力必须控制在某个区间?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蕴含在规范的字里行间。我希望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深入理解,能够更好地认识到盾构法施工的精妙之处,以及它对操作人员的专业性要求。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老实说,第一眼看上去就透着一股沉甸甸的专业感。封面主色调是那种深蓝色,带着一点金属质感的银色字体,非常清晰地印着“GB 50446-2017 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我一直对地下工程,尤其是那些庞大复杂的盾构隧道施工项目,抱有浓厚的兴趣,总觉得这背后蕴含着巨大的科技力量和精密的工程智慧。因此,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毫不犹豫地就把它拿下了。我尤其好奇的是,在“规范”这两个字背后,到底隐藏着多少严谨的条文、详细的操作流程,以及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那些无处不在的细节考量。我总是在想,那些动辄数公里的地下动脉,是如何被精确地挖掘、建造起来的?从最初的地质勘探,到盾构机的选型、调试,再到盾体推进的每一步,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何等精细的计算和控制。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给我一种“官方认证”的权威感,让我觉得它一定能解答我心中那些关于隧道建设的疑问。我希望它不仅仅是枯燥的条文罗列,更能通过对规范的阐述,让我窥见盾构法隧道施工的逻辑和精髓。
评分坦白说,我第一次接触盾构法这个概念,是在一次城市地铁建设的新闻报道中。当时就被那种巨大的机器和深入地下数公里的隧道所震撼。这本书的名字,让我感觉它就像一本“盾构法施工的百科全书”,或者至少是一本非常权威的“操作手册”。我很好奇书中对于“验收”部分的具体要求。验收,意味着一个阶段的结束,也意味着对之前所有工作的最终检验。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列举验收的标准,比如隧道的几何尺寸精度、衬砌结构的完整性、防水性能等。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解释这些验收标准是如何制定的,背后是否有科学的依据,以及哪些关键的参数是验收的重点。我经常在想,对于一条刚刚建成的隧道,我们如何才能确信它能够安全地服役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这背后一定有一套非常科学、非常严谨的验收体系。这本书,也许就能揭示其中的奥秘。我希望能从书中了解到,工程师们是如何通过一系列精密的检测手段,来评估隧道的各项性能,确保它达到国家规定的最高安全标准。
评分对于工程技术类的书籍,我非常看重它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虽然《GB 50446-2017 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听起来是一本规范性的文件,但我希望它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条文,更能包含一些实际的应用指导。比如,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比如盾构机卡机、衬砌环错位等,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处理的建议或参考方案?当然,我理解规范的主要目的是设定标准,但有时候,一些结合实际经验的阐述,会让这些规范变得更加生动和易于理解。我希望书中能够通过对一些关键施工环节的深入讲解,让读者体会到其中的技术难点和应对策略,从而更好地理解规范的意义和价值。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首先被其内页的排版和字体吸引。这种标准的国家规范格式,没有多余的装饰,但每一页都透着一种严谨和专业的氛围。我特别关注的是书中的图表部分。我之前在网上看过一些盾构施工的示意图,总是觉得有些抽象,如果这本书能配上一些高清、详细的图示,甚至是一些施工现场的照片,那会极大地帮助我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比如,盾构机的工作原理,从刀盘的旋转、土体的破碎,到出渣、衬砌的拼装,每一个环节如果都能有直观的图解,我会更容易把握。我一直觉得,工程技术类的书籍,尤其是规范,最考验的恰恰是信息的传达效率。如果能用最简洁、最直观的方式呈现复杂的工艺流程,那将是极大的成功。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盾构机刀盘设计、主驱动系统、盾体姿态控制等方面的技术细节。毕竟,盾构机是整个工程的核心,它的性能和运行状态直接决定了隧道的建设效率和质量。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这些关键设备有更深入的了解,不仅仅是知道它们的存在,更能理解它们是如何工作的,以及为什么这样设计。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隐藏在地下的庞大工程充满好奇,尤其是地铁、高速公路等穿越复杂地质条件的隧道。盾构法,作为一种先进的隧道施工技术,其背后蕴含的工程智慧让我着迷。这本书的名字,直接点明了它的主题——“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我最感兴趣的部分,莫过于施工工艺流程的详细描述。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一步一步地为我解析从盾构机下井、组装,到掘进、拼装衬砌,再到出洞、拆卸的全过程。我尤其想了解在不同地质条件下,施工工艺会有哪些差异?比如,在软弱土层和坚硬岩层中,盾构机的掘进方式、出渣方式以及衬砌的拼装策略会有何不同?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这些信息,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盾构法施工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评分我一直对大型工程项目中的协同工作和风险管理感到着迷。盾构法隧道施工,必然是一个多部门、多工种协同合作的庞大系统工程。这本书的名字,《GB 50446-2017 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让我觉得它一定详细阐述了在施工过程中,各方责任如何界定,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沟通和协调。我希望书中能够体现出一种系统性的思维,即不仅仅关注单一环节的技术操作,更要关注整个施工过程的整体协调和风险防范。例如,在书中关于地质勘探和风险评估的章节,我希望看到如何将这些评估结果有效地传递给施工团队,并转化为具体的施工措施。同时,我也好奇在验收阶段,如何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评定,以确保隧道的整体质量。
评分我一直在思考,一本关于“施工及验收规范”的书,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哪里?对我而言,我认为是它所体现的“标准”和“底线”。规范,顾名思义,就是为所有参与者设定了一个共同的、可以遵循的准则。它保证了即便是在不同的施工单位、不同的项目地点,只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最终建成的隧道都能达到预期的质量和安全标准。我特别关注的是书中关于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以及相应的预防和应急措施。比如,地下水涌入、地层塌陷、管线冲突等,这些都是盾构隧道施工中最具挑战性的环节。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这些风险的识别方法,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应该采取的应对策略,包括但不限于土体加固技术、地面沉降控制措施、以及突发情况下的紧急止水方案等。这些内容,对于理解整个工程的风险管理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明白,在复杂多变的地下环境中,工程师们是如何通过一套严谨的规范,将潜在的危险转化为可控的风险,并最终安全可靠地完成施工任务。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书是正版,很好
评分书是正版,很好
评分书是正版,很好
评分好!!!!!!!!!!!!!
评分书是正版,很好
评分好!!!!!!!!!!!!!
评分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