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14.00
著 译 者: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出 版 社: 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09-01
版 次: 第一版
上网时间: 2011-09-22
标准书号: 15112·20304
征 订 号: 20304
页 数: 78
开 本: 32开本
装 帧: 平装
本站分类: T00 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单行本
内容提要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供配电系统;4.配变电所;5.自备电源;6.低压配电;7.配电线路布线系统;8.常用设备电气装置;9.电气照明;10.防雷与接地;11.信息设施系统;12.信息化应用系统;13.建筑设备管理系统;14.公共安全系统;15.机房工程。 本规范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1001号公告批准、发布,自2012年4月1日。
本书适用于住宅建筑电气设计和管理人员。
1 总则; 2 术语; 3 供配电系统; 4 配变电所; 5 自备电源; 6 低压配电; 7 配电线路布线系统; 8 常用设备电气装置; 9 电气照明; 10 防雷与接地; 11 信息设施系统; 12 信息化应用系统; 13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14 公共安全系统; 15 机房工程。本规范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附:条文说明。
我购买这本《JGJ 242-2011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的初衷,是想在自家新房装修时,能够对水电改造的环节有一个基本的把握。我并非电气行业的从业者,也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但作为一个居住者,我深知安全和便捷的电气系统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刚拿到书时,被其厚重和精密的排版所震撼,里面充斥着各种专业术语、技术参数和图示,初看之下,确实令人望而却步。我尝试阅读关于负荷计算的部分,那些关于“计算负荷”、“同时系数”的概念,对我来说颇为晦涩。然而,我并没有因为看不懂而完全放弃,我选择性地去理解那些与我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例如,关于住宅内各种用电设备的允许负荷、插座回路的设置要求、以及照明回路的配置原则等,我试图通过理解这些条文,来判断我的装修方案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满足未来生活的需求。书中关于漏电保护器和接地系统的论述,更是引起了我的高度重视。我了解到,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装置,却是保障用电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尤其是在潮湿的环境下,漏电保护器的作用更是不可替代。尽管我无法完全理解其设计原理,但它所强调的“安全第一”的原则,让我更加确信了在装修过程中,不能在电气改造上偷工减料,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来执行。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对住宅电气设计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虽然我无法成为专家,但至少我能对设计师的建议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也能在与施工人员沟通时,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问题,从而确保我家的用电安全和舒适性。
评分我怀着一份对新家生活的美好憧憬,拿起了这本《JGJ 242-2011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坦白说,作为一个对电气工程一窍不通的普通购房者,最初接触这本书时,确实感到有些吃力。书本厚重,内容充斥着专业术语、复杂的公式和精密的图表,仿佛是一本“天书”,让人望而却步。我的本意并非是成为电气设计方面的专家,而是希望能够通过阅读这本书,对住宅的电气系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在装修过程中,能够更有效地与设计师沟通,并确保家人的用电安全。在尝试理解书中关于“负荷计算”、“配电设计”等章节时,我确实感到有些力不从心。然而,我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我开始有选择性地去关注那些与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例如,书中关于厨房、卫生间等潮湿区域的电气安全规定,以及关于插座的安装高度、数量和接地方式的要求,这些内容直接关乎到家庭成员的人身安全,尤其是在有老人和小孩的情况下,这一点尤为重要。我也注意到书中对照明设计的部分,虽然其专业性很高,但我能理解其核心在于创造一个舒适、节能且功能合理的照明环境。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住宅的电气设计是一个系统而严谨的工程,它不仅仅关乎美观和便利,更重要的是保障居住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尽管我无法完全消化书中的所有技术细节,但它无疑提升了我对居家电气安全的认知水平,也让我对装修过程中电气改造的专业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评分打开《JGJ 242-2011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这本书,扑面而来的专业性和严谨性让我一度有些不知所措。作为一名对住宅电气设计不甚了解的普通读者,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能在装修新家时,能够对家里的电气系统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与设计师沟通,并确保用电的安全和便捷。这本书的内容远比我想象的要深入和系统,其中充斥着各种我从未接触过的专业术语、技术参数和计算公式。我尝试去理解关于“负荷计算”、“导线载流量”、“接地电阻”等章节,但很快就发现,这些内容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确实构成了一道不小的阅读障碍。然而,我并没有因此而完全放弃。我开始将阅读的重点转移到那些与我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例如,书中关于不同房间(如厨房、卫生间、卧室)的电气设备配置要求,以及关于插座的安装高度、数量和安全防护措施的规定,这些内容让我对居家用电的安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也注意到书中关于照明设计的相关章节,虽然其中涉及很多专业知识,但我能从中理解到,一个合理的照明设计,不仅是为了提供亮度,更是为了营造舒适、节能且功能齐全的居住环境。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住宅的电气设计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工程,它背后蕴含着大量的安全考量和技术标准。尽管我无法完全精通书中的所有内容,但它无疑拓宽了我对居家安全和品质的认知,让我更加重视在装修过程中,电气改造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评分怀揣着对未来居家生活的美好憧憬,我翻开了《JGJ 242-2011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这本厚重的书籍。作为一名普通业主,我的目的并非是深入钻研技术细节,而是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对住宅的电气系统有一个基础的了解,从而在装修过程中,与设计师和施工方进行更有效的沟通,并为家人的安全和舒适度打下坚实的基础。初次接触这本书,扑面而来的专业术语和精密的图表,让我一度感到有些吃力。我尝试去理解关于“负荷计算”、“接地保护”等章节,那些复杂的公式和概念,对于缺乏专业背景的我来说,确实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消化。然而,这本书并非是完全“高不可攀”的。我开始有选择性地去阅读那些与我日常生活联系更紧密的内容。例如,书中关于厨房、卫生间等区域的电气安全规定,以及关于儿童房插座的高度和安全措施的建议,这些条文让我对家庭用电的安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更加明确了在装修过程中,哪些方面是必须优先考虑的。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漏电保护器和接地系统的论述,虽然其技术原理我无法完全理解,但它所传递的“安全第一”的原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电气系统的安全性是居住舒适性的基石,绝不能掉以轻心。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住宅的电气设计是一个严谨而系统的工作,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拉线”,更是关于安全、节能、便捷和长远发展的综合考量。尽管我无法成为这本书的“专家”,但它无疑提升了我对居家电气安全的认知水平,让我能够更好地与专业人士沟通,从而为我的家人打造一个更安全、更舒适的居住空间。
评分当我拿到《JGJ 242-2011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这本书时,我的内心是充满好奇但也夹杂着一丝忐忑。作为一名普通购房者,我的目标并非是成为电气设计的专家,而是希望在装修自己未来的家时,能够更清晰地了解电气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原则,从而更好地与设计师沟通,确保居住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翻阅书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量专业术语、技术参数和图表,这些内容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无疑构成了一道不小的阅读门槛。我尝试理解其中关于“负荷计算”、“导线选型”、“接地方式”等章节,但发现很多概念和公式确实需要专业的背景知识才能完全掌握。然而,我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气馁。我开始从中挑选与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进行学习。例如,关于插座的布置数量、高度、以及与水源的距离等安全规定,这些条文虽然看似基础,却直接关系到家庭成员的人身安全,尤其是在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中,更是不可忽视。我也对书中关于照明设计的相关章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其专业性很高,但我能从中理解到,一个好的照明设计不仅仅是提供光源,更重要的是营造出舒适、节能且符合空间功能的照明环境。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住宅电气设计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它涉及到方方面面,从宏观的系统规划到微观的细节执行,都必须遵循严格的规范。尽管我无法完全消化书中的所有技术细节,但它让我对住宅的电气安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让我更加重视在装修过程中,应该如何去选择专业的设计师和施工团队,以确保我的新家拥有一个安全、可靠的电气系统,为我未来的生活保驾护航。
评分翻开《JGJ 242-2011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这本书,一股严谨而专业的气息扑面而来。作为一名对居住环境品质有着极致追求的普通消费者,我购买这本书的目的是希望在装修过程中,能够对住宅的电气设计有一个更宏观和细致的了解,从而更好地与设计师沟通,并避免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初次接触这本书,其中包含的各种技术术语、计算公式以及标准图例,对我而言,无疑是一份复杂的“天书”。我试图像理解那些关于负荷分配、电线规格选择、以及配电箱布局的章节,但很快就发现,如果没有一定的专业背景,想要完全吃透这些内容,确实存在不小的难度。然而,这本书并非完全 inaccessible。我开始聚焦于那些与日常生活安全和便利性直接相关的内容。例如,书中关于厨房、卫生间等高潮湿区域的电气安全规定,以及关于儿童房、卧室等不同功能区域的插座设置数量和高度的建议,这些内容虽然看似基础,但却直接关系到家庭成员的人身安全,尤其是对于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来说,这一点至关重要。我也注意到书中关于照明设计的部分,虽然其描述的专业性很高,但我能理解其核心是追求光照的均匀性、舒适性和节能性。这本书让我明白,看似简单的家居电气系统,背后其实有着一套复杂而精密的科学体系,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拉电线”,更是关于安全、舒适、节能以及未来发展等多方面的考量。尽管我无法成为这本书的“精通者”,但它无疑提升了我对住宅电气设计的认知水平,让我对居家安全和品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手中这本《JGJ 242-2011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对于我这个装修小白来说,绝对算得上是一本“高阶读物”。我原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在装修自己的小窝时,能对水电这块儿有所了解,不至于被施工队忽悠,至少能多问几个明白的问题。拿到书的那一刻,我确实被里面的专业性给镇住了,密密麻麻的条文、图例,还有那些我连听都没听过的专业术语,简直就是一本“天书”。我试图去理解关于“负荷计算”、“导线规格”这些章节,但很快就发现,没有专业知识的支撑,这些内容真的很难消化。不过,我并没有因为看不懂就完全放弃。我开始尝试寻找书中最贴近我生活的部分。比如,书中关于卫生间、厨房这些容易接触到水的地方,对电器的安全设置有非常详细的规定,这一点对我来说就非常实用。还有关于插座的数量和位置的建议,也让我意识到,以前想当然觉得够用的插座,可能并不符合最基本的安全和便利要求。我也注意到书中关于照明的章节,虽然里面讲了很多我听不懂的技术术语,但我能理解其核心是为了让家里的光线更舒适、更节能。这本书让我明白,我们日常生活中看似简单平常的用电,背后其实有一套非常严谨和专业的标准在支撑着。它让我开始更加尊重专业,也更加理解为什么在装修过程中,电气布线需要如此细致和谨慎。虽然我无法成为电气工程师,但这本书让我对“安全用电”有了更深的敬畏之心,也让我对未来家的电气安全有了更明确的预期。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上印着“JGJ 242-2011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几个大字,我拿到它的时候,心里多少有些忐忑。毕竟,规范类的书籍,向来不是轻松易读的材料。翻开第一页,密密麻麻的条文、图表和注解就扑面而来,仿佛是进入了一个严谨而复杂的迷宫。我不是专业的电气工程师,只是一个对居住环境品质有较高追求的普通购房者,希望在装修过程中能对房屋的电气系统有更深入的了解,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隐患,也能和设计师更好地沟通。坦白说,我试图理解其中关于负荷计算、导线选择、配电箱布置等章节时,确实感到吃力。一些术语,比如“三相四线制”、“漏电保护器”、“接地方式”等等,对我来说都像天书。但我没有放弃,我尝试着结合一些网络上的科普文章,去理解那些抽象的数字和公式背后的实际意义。我开始关注那些关于安全用电的章节,比如关于插座的安装高度、数量以及与水源的距离等规定,这些内容虽然看似琐碎,却直接关系到家庭成员的安全,特别是家中有老人和小孩的情况下,这一点尤为重要。我发现,规范之所以成为规范,是因为它凝聚了无数的经验和教训,是为了保障我们最基本的安全和舒适。尽管我无法完全消化书中的所有技术细节,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看似简单的家居用电背后,蕴含着一套非常专业和严谨的体系。我开始更加重视设计师在电气设计方面的专业性,也更加理解了为什么在装修过程中,电气布线需要如此细致的规划。
评分我收到这本《JGJ 242-2011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内心是既好奇又带点小压力。毕竟,我对电气这方面的东西,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只希望在装修自家房子的时候,能对这部分有个大概的了解,免得被坑,至少能和设计师多聊几句“行话”。翻开书,里面的专业术语、图表和那些我看不懂的数字,一下子就让我感觉到了“学术的重量”。我试着去理解什么叫“计算负荷”,什么又是“同时系数”,但那些公式对我来说,就像是天书一样,怎么看都看不明白。不过,我并没有因此就把它束之高阁。我开始找那些和我们日常生活更接近的内容。比如,关于插座的布置,书中对不同房间(特别是厨房和卫生间)的安全距离、防潮措施都有明确的要求,这点我觉得特别重要,毕竟关系到家人的安全。还有关于照明的部分,虽然里面讲的技术细节我听不懂,但我能明白,设计一个好的照明系统,不仅仅是让房间亮起来,更是要让光线更舒适,更节能。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我们家里看似简单的用电,背后其实有一套非常严谨和科学的设计标准。它让我开始对“安全”这两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意识到,在装修房子的时候,千万不能在电气这块儿掉以轻心。虽然我不可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但它至少让我对“规范”有了概念,也让我知道,在和设计师交流时,应该关注哪些方面,从而为我未来的家,打下一个更安全、更可靠的电气基础。
评分我手上这本《JGJ 242-2011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说实话,初读起来确实让人有些压力。我不是工程师,也不是设计师,只是一个对新房装修充满期待但又有些摸不着头脑的业主。拿到书的时候,我被封面上的专业名称和里面密密麻麻的文字、图表给震撼了。我本来想找一些关于如何布置插座、选择灯具之类的“实用小技巧”,结果发现这书的内容比我想象的要深入和系统得多。我试着去理解关于“负荷计算”、“配电设计”这些章节,那些公式和参数对我来说就像天书一样。但是,我并没有因此而完全放弃。我开始尝试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这本书,那就是它所传递的“安全”和“规范”的理念。比如,书中关于接地系统、漏电保护器的详细说明,以及对电线材质、截面选择的要求,都让我意识到,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技术细节,对于保障家庭用电安全至关重要。特别是当了解到不规范的电气设计可能带来的火灾、触电等严重后果时,我更加觉得这本书的价值所在。我也注意到书中对不同区域(比如厨房、卫生间、卧室)的电气设备配置和安全措施有着详细的规定,这些内容与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让我对装修时如何与设计师沟通有了更清晰的思路。虽然我无法完全理解书中的每一个技术细节,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一个安全、可靠的住宅电气系统,是舒适生活的基础,也是我对未来家园最基本的要求。它让我不再仅仅关注美观和功能,更让我看到了隐藏在装修表面之下的专业性和严谨性。
评分正版书。
评分正版书。
评分正版书。
评分正版
评分正版
评分正版书。
评分正版书。
评分正版书。
评分正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