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欧美劳作教育思想史
定价:140.00元
作者:李化方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0-01
ISBN:9787215105119
字数:249000
页码:344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向中国介绍近代教育思想发展史的专著,目的在于改造中国的旧教育及旧的教育制度,宣传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思想。认为劳作教育思想实导源于文艺复兴,因此对于自文艺复兴以来,乌托邦、自然主义、新人文主义、经验主义以及马克思和社会主义的劳作教育思潮都作了系统介绍。
目录
作者介绍
李化方(1898-1978),经济学家、教育家。北平民国大学毕业后,1932年赴日本文理科大学教育系学习。历任山东济南省立民众教育馆任总编辑、甘肃兰州任西北经济委员会课长、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甘肃学院教授等职。建国后,曾任西北师范学院、甘肃大学教授、民盟第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等职。著有《五卅惨案调查记》、《甘肃农村调查》等。
文摘
序言
读完全书,我感觉自己的知识结构得到了显著的重塑。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对某个特定主题的历史回顾,更像是一种看待世界、理解教育本质的全新框架。它教会我,任何一种看似理所当然的教育实践,背后都凝结着几个世纪的人类智慧与社会博弈。特别是关于不同文化背景下“劳作观”的对比分析,让我对教育的普适性与特殊性有了更辩证的认识。这种思想的冲击力和启发性,是阅读其他同类书籍难以比拟的。它成功地将历史的厚重感与现实的紧迫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依然能感受到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教育事业更深层次的责任感。
评分初读这本书的绪论部分,我立刻被作者那宏大而又细致的学术视野所吸引。他似乎不仅仅是在梳理历史脉络,更像是在重构一个思想的生态系统。那些对于早期思想家观点差异的梳理,简直是鞭辟入里,将原本看似平淡的史实,挖掘出了内在的张力与冲突。我特别关注到作者对于“劳作”这一概念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语境变化所做的深入剖析,那种穿透表象直达核心的洞察力,让人不禁拍案叫绝。整个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好,既有理论的深度,又不乏生动的案例支撑,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论探讨变得引人入胜,仿佛一位经验老到的导游,带着我们穿梭于错综复杂的思想迷宫之中,每一步都充满了发现的惊喜。
评分这部书的装帧和设计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封面选用了那种略带复古感的米白色纸张,触摸起来有一种温暖的质感,排版简洁却又不失力量感,很符合学术著作的严谨性。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章节标题时的用心,字体大小和间距的调整都非常考究,让人在阅读中能清晰地感受到逻辑的层层递进。尽管内容涉及的是深奥的教育哲学,但内页的纸张质量上乘,字迹清晰,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装订也非常牢固,看得出出版社在制作上是下了功夫的,这种对细节的把控,无疑提升了阅读的整体体验,也让这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物品,而不是转瞬即逝的快消品。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制作精良的文化产品。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也是一种享受。它不像某些通俗读物那样追求流畅的口语化表达,而是带着一种古典学术的沉稳和精准。作者在阐述复杂的哲学观点时,所使用的术语往往是经过反复锤炼的,每一个词语的选用都恰到好处,没有丝毫的冗余或含糊不清之处。这种严谨性要求读者必须全神贯注,甚至需要时不时地停下来,对照着思考自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是否到位。对于我这样一个希望深入探究学科本质的人来说,这种“硬核”的阅读体验是极其宝贵的,它迫使我提升自己的思维密度,真正做到与作者进行深层次的智力对话。
评分我注意到这本书的注释和参考资料部分做得相当扎实,这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每一处关键引述或理论来源都标注得清清楚楚,旁征博引,不仅为书中的论点提供了坚实的文献支撑,更重要的是,它为有志于继续深挖某一分支议题的读者开辟了广阔的进阶阅读路径。我花了不少时间在对照这些尾注上,发现作者引用的不仅有经典的德文或法文原著,还有一些在国内相对罕见的二手研究文献,这极大地拓宽了我对该领域研究前沿的认知。对于任何严肃的学术研究者而言,一本优秀的研究专著,其价值往往就体现在这份对外开放的“索引”之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