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環境法學評論(第12捲)
:68.00元
作者:徐祥民 中國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 中國海洋大
齣版社: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520103459
字數:263000
頁碼:260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隨著我國各地環境汙染問題日益嚴重,環境保護成為國人普遍關注的問題。《中國環境法學評論》是由中國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主辦,中國海洋大學法政學院承辦的論文集刊,本期內容分為六個欄目,從不同角度對現今比較焦點的環境法律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對於進一步推動環境法學的繁榮,倡導學術研究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目錄
作者介紹
徐祥民,又名徐進,男,1958年齣生於山東汶上,曆史學博士,法學博士,中國海洋大學法政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海洋環境資源法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山東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中國海洋大學校長助理、法學院院長。兼任中國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985工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發展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新成環境法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有法律史學、憲法學、環境資源法學。多次主持並完成國傢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項目和其他研究項目、山東省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等。
文摘
序言
《中國環境法學評論》(第12捲)這本書,給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其專業性和前瞻性。作為一名對中國環境法學研究的進展略有瞭解的讀者,我深知這個領域的研究者們麵臨的挑戰以及他們所付齣的努力。我特彆期待在第12捲中能看到對環境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麵的深入探討。在當前中國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如何構建更加科學、高效、有力的環境治理體係,是擺在所有環境法學工作者麵前的重要課題。我想,書中可能會詳細分析當前中國環境治理的優勢和不足,提齣一係列具有操作性的改進建議。這可能包括如何整閤分散的環境管理部門,如何建立更有效的環境執法監督機製,如何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現代技術來提升環境監管的精準度和效率,以及如何構建一個能夠鼓勵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多元共治的環境治理新格局。這本書無疑為我們理解中國環境治理的未來方嚮提供瞭重要的理論支撐。
評分這次有機會拜讀《中國環境法學評論》(第12捲),讓我對中國環境法學研究的深度和實踐性有瞭全新的認識。書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凝聚著作者的心血和智慧,給我帶來瞭許多啓發。我尤其對書中關於環境糾紛解決機製的創新與發展這一主題産生瞭濃厚的興趣。近年來,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復雜化和公眾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傳統的環境糾紛解決方式往往顯得力不從心。因此,探索和完善多元化的環境糾紛解決機製顯得尤為重要。我相信,第12捲的作者們一定會對如何更好地運用和發展環境公益訴訟,如何發揮調解、仲裁等非訴訟方式在化解環境矛盾中的積極作用,以及如何建立健全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相銜接的環境糾紛聯動化解機製等方麵,進行瞭深入的研究和探討。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理論研究紮實,而且緊密結閤中國社會現實,為我們提供瞭解決實際環境糾紛問題的寶貴思路和方法。
評分這套《中國環境法學評論》(第12捲)的齣現,簡直是及時雨!近年來,環境問題日益突齣,從空氣汙染到水資源枯竭,再到生物多樣性銳減,每一個都牽動著整個社會的心。作為一名對環境議題高度關注的普通讀者,我一直希望能有更係統、更深入的理論研究來指導實踐,並幫助我們理解這些復雜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案。《中國環境法學評論》恰好滿足瞭這一需求。它不僅匯集瞭國內環境法學領域的頂尖學者們的研究成果,而且每一捲都聚焦於當前最迫切的環境法學議題。我可以想象,在第12捲中,一定會有對新齣颱的環境法律法規進行細緻解讀,對其完善之處和可能存在的不足進行專業分析;也可能會探討如何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找到更優的平衡點,比如綠色稅收、排汙權交易等市場化機製的運用,以及這些機製在實踐中可能遇到的挑戰和應對策略。更重要的是,它很可能還會深入研究環境公益訴訟、環境侵權責任等關鍵領域,為公眾參與環境保護提供法律依據,並推動司法實踐的進步。對於想要深入瞭解中國環境法治建設現狀的讀者來說,這絕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寶藏。
評分我最近有幸接觸到《中國環境法學評論》(第12捲),這本書給我留下瞭極為深刻的印象。它不僅僅是一部學術著作,更像是一扇窗戶,讓我得以窺探中國環境法學研究的前沿陣地。我特彆關注其中的一些主題,比如海洋環境法的發展。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日益頻繁,海洋汙染問題也隨之而來,這給海洋生態係統的健康帶來瞭嚴峻挑戰。我相信,第12捲中一定有專門的篇章會針對性地研究海洋環境保護法,探討如何通過立法和司法手段來保護我們寶貴的海洋資源,例如對非法排汙行為的嚴厲打擊,對海洋生態修復的法律支持,以及如何構建更加完善的海洋環境監測和預警體係。同時,我也期待書中能對國際海洋法與國內海洋法之間的銜接問題進行深入探討,以應對全球性海洋環境挑戰。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將抽象的法律條文與具體的環境問題相結閤,為讀者提供清晰的思路和有力的論據,對於任何關心中國海洋可持續發展的讀者來說,這都是一本必讀之作。
評分翻閱《中國環境法學評論》(第12捲),我仿佛置身於一個思想碰撞的學術殿堂。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讓我驚嘆不已。我尤其對書中關於環境倫理和可持續發展理論的探討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在當下,我們常常談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但這種和諧究竟應該如何實現?法律在其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我相信,第12捲會從更深層次的哲學和倫理角度,解析環境問題的根源,並提齣具有前瞻性的思考。例如,它可能會探討將生態係統服務價值納入經濟考量的必要性,以及如何通過法律手段來激勵企業和個人承擔更多的環境責任。此外,對於“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這些宏大概念,書中也應該會有具體的法律實踐路徑的闡述,比如如何通過環境影響評價製度來預警和規避潛在的環境風險,如何在司法實踐中體現公平正義和代際公平的原則,以及如何構建一個能夠鼓勵創新和技術進步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法律框架。這不僅僅是一部法學評論,更是一次關於我們未來發展模式的深刻反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