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 Dictionary

Picture Dictionary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Felicity Brooks 著
图书标签:
  • 英语词典
  • 图解词典
  • 少儿英语
  • 启蒙英语
  • 词汇学习
  • 英语学习
  • 绘本
  • 认知学习
  • 英语绘本
  • 儿童英语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澜瑞外文Lanree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Usborne Publishing Ltd
ISBN:9780746070574
商品编码:1342327255
包装:精装
外文名称:Picture Dictionary
出版时间:2006-04-28
页数:96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Picture Dictionary
作者: Felicity Brooks
ISBN13: 9780746070574
类型: 精装(精装书)
出版日期: 2006-04-28
出版社: Usborne Publishing Ltd
页数: 96
重量(克): 706
尺寸: 270 x 236 x 13 mm

商品简介
This first dictionary contains over 1,300 pictures, with over 1,000 words defined.
好的,这是一本名为《科学史的微观瞬间》的图书简介,它与《Picture Dictionary》的内容完全无关。 --- 《科学史的微观瞬间:被遗忘的实验与思想的碰撞》 作者:[虚构] 艾伦·范德堡 译者:[虚构] 李明 出版社:[虚构] 恒星视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年10月 ISBN:978-1-56789-012-3 --- 内容简介: 人类对世界的理解,并非总是由宏大的理论和清晰的教科书定义。那些塑造了我们今日科学图景的伟大发现,往往潜藏在晦涩的档案、被误解的实验记录,以及那些在历史潮流中被意外搁置的思想火花之中。 《科学史的微观瞬间》是一次深入历史肌理的探险,它拒绝描绘伽利略掷下的石块或牛顿被砸中的苹果这类广为人知的故事。相反,范德堡博士将我们带往科学进程的“断裂点”——那些在关键时刻出现,却因时代局限、个人失误或纯粹的运气不佳而被淹没的“微观瞬间”。 本书的核心不在于回顾已被确认的真理,而在于挖掘那些“几乎发生”的转变,探寻那些徘徊在边缘的、足以颠覆当时主流认知的实验和理论尝试。它挑战了科学史的线性叙事,揭示了知识积累的复杂性、偶然性和人性弱点。 第一部分:被时间的灰尘覆盖的启示 这一部分聚焦于那些在特定历史情境下,本可以领先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提出的关键概念。 案例一:莱布尼茨的“无穷小”的真正含义。 我们通常将微积分的归属权争论视为牛顿与莱布尼茨之间的斗争。然而,范德堡深入挖掘了莱布尼茨晚期的手稿,揭示了他对“无穷小量”的理解远比当时主流数学界所能接受的更为深刻和具有系统性。他当时为何未能成功地将这种直觉转化为严密的公理体系?本书分析了当时形而上学对数学方法的钳制,以及他与伯努利家族之间微妙的学术隔阂如何导致这一潜在的数学革命胎死腹中。 案例二:早期电磁感应的“鬼影”。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石。但本书重访了18世纪末期,一位名叫皮埃尔·查尔斯·德拉博里的法国自然哲学家,他在不使用任何现代仪器的情况下,通过观察指南针在特定电流变化下的微弱颤动,几乎触及了电生磁的原理。本书细致描绘了他实验设置的精妙,以及最终因缺乏一个足够灵敏的电流测量工具而功亏一篑的悲剧性结局。我们审视了科学对“可重复性”这一黄金标准的极端要求,如何可能扼杀了早期那些基于敏锐观察的、但尚未完全证实的洞察。 第二部分:失败者的遗产与非主流的视角 科学进步并非总由“正确”的学派驱动。本部分探讨了那些被主流科学机构边缘化,但其工作却蕴含着深刻洞察的异见者。 案例三:炼金术士的化学遗产重估。 长期以来,炼金术被视为蒙昧的代名词。本书将焦点投向了16、17世纪某些“贵金属制造者”的实验室记录,展示了他们在分离技术、元素提纯和温度控制方面所积累的惊人经验。特别分析了一位匿名英国炼金术士关于“气态物质”的观察日志,这些记录揭示了他们对某些气体(如氨气或硫化氢)性质的早期认知,尽管他们将其置于“本质”和“精神”的框架下解释。本书试图剥离其形而上学的包装,重估这些实验的纯粹技术贡献。 案例四:达尔文的进化论边缘案例。 在《物种起源》发表前夕,达尔文的理论框架几乎被另一条路径所取代——一本由一位在南太平洋进行考察的植物学家撰写的,关于“植物的适应性迁移”的私人信件。这封信提出了一个与达尔文相似的自然选择模型,但其论证主要基于植物而非动物,且缺乏化石证据的支持。达尔文如何回应了这一潜在的竞争者?本书揭示了达尔文对这封信的审慎处理,以及最终为何选择了一条更为宏大、更能吸引公众关注的叙事路径。 第三部分:技术的偶然性与“错位”的发现 许多伟大的发现,其诞生依赖于技术的错误应用或实验室中的意外干扰。 案例五:X射线的“幽灵图像”。 伦琴发现X射线是举世闻名的事件。但本书指出,在他成功观察到荧光屏发光之前,有数位光学和电学研究者曾记录过“阴极射线管发光时,放置在附近的其他材料会不自然地变暗或产生‘幽灵’轮廓”的现象。这些观察被归咎于管子的质量缺陷或环境光线的干扰。范德堡通过对当时设备的详细复原和分析,论证了这些“幽灵”实际上是早期、微弱的X射线效应,并解释了为什么当时的科学家未能将其识别为一种新的辐射形式。 案例六:量子力学的“噪音”起源。 在海森堡和薛定谔建立完备的量子力学框架之前,许多物理学家都在处理与原子光谱相关的“异常数据”。本书关注1920年代初期,欧洲各大学实验室中普遍存在的、被认为是背景干扰的“高频随机脉冲”记录。这些脉冲,在当时被简单地归档为仪器故障。然而,通过现代信号处理技术的“逆向分析”,这些噪音中竟然包含了早期量子跃迁概率的微弱痕迹。本书探讨了将实验“噪音”视为有效信息,如何彻底改变我们对科学发现流程的理解。 结语:科学的“平行宇宙” 《科学史的微观瞬间》最终旨在提醒读者,我们所认知的“科学真理”并非唯一的、必然的终点。每一项被接受的理论背后,都有一片由被遗忘的实验、被搁置的直觉和被忽视的观察构成的“科学海洋”。通过重访这些微小却决定性的历史节点,我们不仅能更深刻地理解过去,还能更审慎地面对当下那些尚未被我们识别出的“下一刻的伟大发现”。 这本书适合所有对科学史、知识论和人类认知偏差感兴趣的读者,它提供了一剂强力的解毒剂,对抗那种认为科学进步是纯粹、直线和必然的刻板印象。 --- [作者简介] 艾伦·范德堡,著名科学史学家,专注于比较科学知识论与实验文化研究。他曾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和剑桥大学达尔文学院进行长期研究,其著作以其严谨的档案挖掘和颠覆性的历史重构而著称。他目前在[虚构]西雅图大学历史系任教。 ---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Picture Dictionary》的评价,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它在“组织结构”上的独到之处。我之前用过很多词典,它们的分类总是很僵硬,比如“动物”“食物”这样的传统分类,很难应对跨领域的词汇。这本书的编排逻辑却很“流动”。它似乎是围绕着一系列的“生活场景”或“功能区域”来构建内容的。比如,它会有一整章专门讲解“在繁忙的城市交通中会遇到的所有词汇”,从不同的交通工具到路标指示,再到紧急情况下的用语,都配上了相应的图示。这种以“任务驱动”或“场景驱动”的方式来组织词汇,极大地增强了知识的实用性和可调用性。我上周去国外旅游时,就发现自己能迅速回忆起书上关于“办理登机手续”那一页的词汇,因为我当时正处于那个场景中,书中的图片仿佛在我眼前重现了。此外,这本书还很贴心地加入了“抽象概念的视觉化尝试”,比如如何用图形来表示“irony”(反讽)或“ambiguity”(模糊性),这对于非母语学习者理解那些难以捉摸的抽象词汇来说,简直是神来之笔。它没有回避难题,而是用创造性的方式去破解难题。

评分

我必须承认,一开始我对这种“全彩图解”的学习材料抱有一种偏见,总觉得它像是给低龄儿童准备的读物。然而,《Picture Dictionary》完全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它的内容深度和广度完全可以满足一个有经验的学习者进行查漏补缺的需求。这本书的编辑团队显然深谙成人学习者的心理——我们需要快速定位信息,同时又厌恶繁琐的解释。它成功地找到了视觉信息与文字信息的最佳平衡点。例如,在介绍复杂的科学仪器时,它没有使用模糊的线条画,而是采用了接近工程图的精确描绘,这确保了专业术语的准确性。另外,我对它对“文化符号”的收录非常赞赏。它不仅仅教你“flag”(旗帜)这个词,还会用图示区分不同国家的国旗,并简要标注其设计含义。这种对“语境信息”的重视,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一本单纯的词典,它更像是一本浓缩的全球文化速览。每一次翻开它,我都会有新的发现,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词汇,更是在悄悄地拓宽我对世界的认知边界。这是一本真正做到了“一图胜千言”,并且“千言”也依然精辟的优秀工具书。

评分

坦白说,我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毕竟市面上的“图解词典”多如牛毛,大多华而不实,要么图画质量粗糙,要么解释过于简单,无法满足我深入学习的需求。然而,这本《Picture Dictionary》的质感和内容的深度,着实让我眼前一亮。首先,纸张的选用和印刷质量都非常出色,插图的色彩饱满,线条细腻,即便是对建筑、自然景观这类复杂主题的描绘也毫不含糊,这对于培养视觉审美也有潜移默化的帮助。更关键的是,它在图片之外提供的“情境例句”设计得非常巧妙。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展示一个物品,而是将这个词汇融入到一个真实或具有代表性的生活场景中。例如,学习“meticulous”时,配图是一个艺术家在描绘一幅微缩画,例句则描述了他在处理细节时的专注神态,这比单纯的“一丝不苟”的翻译要深刻得多。这让我意识到,这本书的目标受众并不仅仅是初学者,它更像是一个语言的“文化导游”,通过视觉的线索,引导读者去理解词汇背后的文化语境和使用习惯。我发现自己现在在阅读外文材料时,碰到生词的概率明显下降了,因为这本书已经在我脑海中建立起了一套强大的“视觉词库”。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样词汇量停滞不前的人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那些厚重的词典查起来太费劲,而且很多插图都很枯燥,根本提不起兴趣去翻阅。但是这本《Picture Dictionary》完全颠覆了我的印象。它的排版设计非常人性化,每一个词汇旁边都配有清晰、生动的彩色插图。我记得我上次学到“serendipity”这个词的时候,光看文字解释就一头雾水,但在这本书里,它旁边画了一个人偶然发现了一块形状奇特的宝石的场景,瞬间我就明白了那种“意外发现美好事物”的含义。而且,这本书的收录范围也很有意思,它不只关注日常用品,还收录了许多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新词汇,比如“streaming”、“podcast”这类词,它们都有非常形象的视觉辅助,让我这个“电子词汇小白”也能轻松跟上时代的步伐。我最欣赏的是它在同一主题下将相关词汇进行集中展示的方式,比如一整页都是关于“户外探险”的主题,从帐篷、指南针到攀岩绳索,所有相关的词汇都配图罗列出来,形成了一个视觉知识网络,记忆起来效率奇高,完全不像是在“背单词”,更像是在“欣赏一本图册”。这本书让我重新爱上了学习新词汇的感觉,它让语言学习这件事变得不再是苦差事,而是一种充满乐趣的探索之旅。

评分

作为一名终身学习者,我非常看重工具书的“耐用性”和“复习效率”。《Picture Dictionary》在这两方面都表现得非常出色。首先,它的装帧结实耐用,内页不易撕损,这对于我这种经常带着它在咖啡馆、图书馆甚至户外阅读的人来说非常重要。其次,它的复习机制设计得非常巧妙。它不是简单地重复词汇,而是在全书的多个章节中,以不同的组合和上下文来重新呈现同一个词汇的插图和用法。举个例子,一个表示“工具”的词汇,可能在“家庭修理”那一章出现一次,然后在“工程建设”那一章又以不同的应用场景出现。这种多角度、多情境的重复接触,远比死记硬背的卡片学习法更有效,它帮助我巩固了对词汇的“灵活掌握度”,而不是“机械记忆”。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的附加内容——那些关于词源学的小插曲。它会用非常简洁的图解方式展示一些词汇是如何从古老的语言演变而来的,这不仅丰富了词汇的内涵,也让我对语言本身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敬畏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