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共同价值与公私划分 | 作者 | 【英】道恩·奥利弗(Dawn Oliver)著 |
| 定价 | 59.80元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300241463 | 出版日期 | 2017-05-01 |
| 字数 | 264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28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专著针对普通法传统中公私法划分展开批判性研究。Oliver教授分析了公法和私法划分在传统上的思想和理论根源,并且探讨了在现代社会中,诸多法律制度面临的公私划分的困境。其质疑传统二分法的正当性,并提出了新的区分标准,这些标准按照与控制权力、尊重个人自治和尊严等根本价值相一致的方式分配责任。本书对于公法文化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创性的贡献。 |
| 作者简介 | |
| 原著:道恩奥利弗(Dawn Oliver),法学博士,伦敦大学学院法学院教授。 译者:时磊,法学博士,高伟绅律师事务所(Clifford Chance)高级律师,主要研究领域经济法、公司法、证券法。具有较高的英文翻译能力。 |
| 目录 | |
| 目 录 章 公法,私法:有问题的概念 1 第二章 民主、权力及其控制 32 第三章 公法与私法的价值 57 第四章 第四章 公法1:奥赖利诉麦克曼案 74 第五章 公法2:利益、权力和民主 99 第六章 有关关系的法律(一):个人、国家和雇佣关系 130 第七章 有关关系的法律2:家庭关系 155 第八章 私法1:侵权、合同和衡平 175 第九章 私法2:公共政策和公私之分 211 第十章 《人权法》,欧洲与公私之分 236 第十一章 “并无公私之分” 259 第十二章 通向公法和私法中的民主和公 278 附录 一个对比:苏格兰的方法 285 译后记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与其他同类主题的著作相比,这本书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其深刻的批判性反思能力。它不仅仅是对既有范式的简单阐释或修补,而是在挑战一些被广泛接受的预设。作者敢于直面那些令人不安的现实,并以一种近乎冷静的审视态度去解构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理所当然”。这种解构过程并非消极的否定,而是为了寻求更具韧性和适应性的新结构。阅读过程中,我几次感到自己的固有认知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被迫重新审视自己过去对某些社会现象的判断标准。这种“思想上的震荡”正是阅读优秀著作的价值所在,它强迫读者走出舒适区,进行更高阶的认知迭代。这种勇于探究深层矛盾和揭示潜在张力的写作风格,让整本书充满了知识的张力与思想的活力,绝非流于表面的修饰之词。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装帧实在是让人眼前一亮,厚重而不失雅致的质感,加上那种沉稳的字体排版,光是摆在书架上就觉得很有分量。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就被它传递出来的那种严肃和专业感所吸引。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公共管理和治理领域的研究者,我总是在寻找那些能够提供新颖视角和深刻洞察的著作,而这本书的初印象,就给我这样的期待。它的装帧工艺处理得非常考究,纸张的选择也令人满意,读起来手感极佳,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体现了出版社在图书出版上的高标准和对读者的尊重。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往往预示着内容本身也经过了严谨的打磨和深度的思考,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内页,探寻其中蕴含的智慧。我深信,一个好的外壳,是吸引读者深入阅读的第一步,而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它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值得郑重对待的学术氛围。
评分这本书的论证方式极其扎实,大量的案例引用和跨学科的比较研究,极大地增强了其观点的可信度和普适性。我注意到作者在处理那些敏感或存在争议的议题时,表现出一种罕见的平衡感和洞察力。她没有简单地站队或批判,而是深入挖掘了不同制度和文化背景下,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的复杂性。这种不偏不倚、力求全景展现的态度,是高水平学术研究的标志。每次读到关键的对比分析部分,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动态的权力地图,清晰地看到不同价值是如何在现实的政治经济环境中相互角力、此消彼长的。这种对复杂性的精准捕捉,使得全书的论述不再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紧密贴合了全球治理实践中的真实困境,为我们理解当前世界面临的挑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石和丰富的实践参照。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给我的感受是既古典又现代,用词精准,句式变化丰富,读起来有一种韵律感。虽然主题宏大且专业性强,但作者的文字功底确保了思想的传递不会因过于学术化而变得晦涩难懂。她似乎深谙如何使用精炼的语言来表达极其复杂的思想,每一个形容词和动词的选择都恰到好处,仿佛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精品。这种文字的“密度”非常高,意味着信息量巨大,但也因为其清晰的结构和优美的表达,使得吸收这些信息的过程变得格外高效和享受。总体而言,这是一本需要慢读、细品的佳作,它不仅在知识层面给予我极大的馈赠,在审美层面上,也提供了一种纯粹的阅读愉悦,让人感受到文字本身蕴含的强大力量和美学价值。
评分初读几章下来,我立刻感受到作者在构建理论框架时的那种精妙布局。叙事节奏的把握相当老练,并非那种平铺直叙的学术堆砌,而是像一位技艺高超的织工,将复杂的概念和现实案例编织得井然有序,逻辑链条清晰可见,几乎没有让人感到费解的转折。特别是当作者开始阐述其核心观点时,那种层层递进的说服力,让人不得不为之折服。我发现自己常常在阅读时停下来,回味刚才那一段话,因为它似乎触及了以往被我忽略的某个思维盲区。这种阅读体验是极其愉悦的,它既满足了学术探讨的深度需求,又保持了阅读过程中的流畅性,避免了枯燥感。可以说,作者的笔触既有学者的严谨,又不乏思想家的灵动,这在处理宏大叙事时尤为重要,它使得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议题变得触手可及,同时也保持了应有的思想高度,让人感到知识的汲取是高效且充实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