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视读柏拉图
定价:16.80元
作者:(英)戴维·鲁宾森朱迪·葛洛夫译者:孙登峰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2-01
ISBN:9787539630847
字数:14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自1991年问世以来,先后以三十余种文字出版发行达2.4亿册。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联袂国内专家、学者、作家鼎力推荐。世界经典科普巨作——《介绍丛书》。
《介绍丛书》匠心的活泼形式,让人们的严肃学习变得更愉悦,更亲切。
——铁凝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不仅对普通大众开卷有益,而且对专业人士也颇有好处。
——邹崇理 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人们常说这样一句话:“当今哲学讨论的一切问题,几乎都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的思想。”我们要了解西方哲学的真谛,还有什么比研究柏拉图的思想更迫切、更直接、更重要的呢?
——周晓亮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内容提要
自古至今,柏拉图可算是所有时代中被研究多、的哲学家之一。他曾为各种难解且令人困惑的难题向同时代的希腊人寻求答案,这些问题我们今天称之为“哲学的”。他还把他们的观点用一种活泼生动的对话形式记录下来。柏拉图对几乎所有的这些问题都有自己明确的看法,这些问题涉及:知识与实在的本质、政治学、伦理学、数学、经济学、理想城市的规模以及其他很多领域。
《视读柏拉图》一书从阐明苏格拉底和毕达哥拉斯等哲学家如何影响了柏拉图的思想入手,为柏拉图令人迷惑的知识理论提供了清晰的说明。它解释了这种理论是如何主导了他在政治学、伦理学和个人自由方面的极具感染力的观点,它对柏拉图主义所有核心信条提供了详尽的批判性评论,尤其是非常奇特的“形式理论”。后它总结性地揭示了柏拉图哲学是如何启迪了当代一些重要思想家如卡尔·波普和雅克·德里达的思想。
目录
译者序
哲学王
雅典的世界
雅典的没落
苏格拉底
他乡远行
学园
三次受邀访问叙古拉
平静的学园
希腊文明
希腊思想
希腊城邦
柏拉图的警告
对柏拉图的影响:前苏格拉底时期
数学宗教
赫拉克利特:万物皆变
纯科学与应月科学
苏格拉底的知识观
苏格拉底式对话
德性即知识
探寻本质
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
《尤息弗罗篇》
《申辩篇》
《克里托篇》
《斐多篇》
苏格拉底对柏拉图的影响
智者:金钱智慧
智者的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
普罗泰戈拉
《曼诺篇》
关于前世回忆问题
柏拉图的《理想国》介绍
雅典与完美的国家
初步讨论
色拉叙马霍斯
无力的回应
更好的论据
道德的意识形志观
格劳孔和阿德曼托斯
心理唯我主义者
关于道德的社会契约论
这是否是真的?
柏拉图的认识论
什么是知识?
普遍事物和特殊事物
范例与复制品
令人困惑的形式世界
柏拉图为什么构想出形式
简短的离题
苏格拉底式定义
词语、理念和事物
定义和形式
形式和具体事物
形式和具体事物的关系
语言决定论
根源在于希腊语
完美的知识:完美的国家
简洁的答案
形式理论批判
更多的问题
推论
真实而确定的知识
什么是普遍事物?
柏拉图的政治哲学
类比论证
社会如何产生
劳动分工
国民上兵的教育
四类金属的神话
洞穴的神话
寓言的含义是什么?
和谐的蜂巢和灵魂
弥天大谎
护卫者的奇异生活
护卫者和形式
道德主义
驱逐艺术
国家艺术
悖论
批评
国家之舟
野兽
柏拉图和人民
反对乌托邦
什么是“正义”?
《法律篇》
柏拉图的第二个理想国
神权政治
柏拉图会如何对待苏格拉底?
《会饮篇》
同性之爱与异性之爱
那么,什么是爱情?
更纯粹的形式
阿尔西比亚德加入
《蒂迈欧篇》
亚特兰年斯:消失了的城市的神话
《蒂迈欧篇》中的宇宙论
三角形粒子理论
柏拉图和琴弦理论
扣拉
《智者篇》:迷惑和混淆
语言、思想和事物
《泰阿泰德篇》
感觉和知识
感知理论
错误思想是如何产生的?
《斐德罗篇》
什么是修辞?
反对写作
解构逻辑中心主义
个人的和公共的观点
柏拉图的继承者: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主义、新柏拉图主义及其他学派
他是个什么样的哲学家?
哲学家的工作是什么?
对话质疑
答案是什么?
理想性完美的追求
柏拉图,逃跑的艺术家
拓展阅读
附录
这本书的排版和校对工作做得堪称业界良心。我习惯于带着一支红笔做批注,很多书因为纸张太薄或者油墨问题,常常会洇墨,影响阅读体验,但这本书完全没有这个问题。墨水附着得恰到好处,既鲜明又不会渗到下一页。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的一些关键术语旁都有清晰的注释或者引文出处,这对于想要进一步深挖特定篇章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省去了太多查阅资料的时间。我尤其欣赏它对柏拉图不同时期思想演变的梳理。很多学者倾向于将柏拉图视为一个整体来解读,但这往往忽略了他在不同阶段对自身理论的修正和深化。这本书巧妙地在章节之间设置了过渡性的论述,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苏格拉底式发问如何逐渐演变成更为系统和宏大的形而上学构架,这种历史性的观照,让阅读过程充满了发现的乐趣。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其实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毕竟“视读”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噱头。但读完前几章,我得承认,这个“视读”并非浪得虚名,它更多地体现在对信息视觉化呈现的重视上。书里穿插的一些图表和逻辑流程图设计得非常精妙,它们不是简单地复制粘贴现有的学术图示,而是根据文本的内在逻辑进行了重新设计,用图形化的方式将柏拉图复杂的论证链条直观地展现出来。比如在解释“洞喻”时,作者用了一组对照图,一边是洞穴内的情景,一边是走出洞穴后的光影变化,文字描述和视觉辅助完美结合,让那个著名的比喻瞬间鲜活起来,不再只是书本上的文字符号。这种对阅读体验的优化,让那些原本让人望而生畏的辩证过程,变得可以被‘看’到,大大提高了知识的吸收效率。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说实话,第一眼就被那种沉静的、略带古典气息的字体和排版吸引住了。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非常棒,那种微微泛黄的米白色调,读起来眼睛一点都不累,这对于像我这种需要长时间阅读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这本书的装帧很用心,侧边切口处理得很细致,可以感觉到出版方在细节上是下足了功夫的。内容上,我主要关注的是它对一些核心哲学概念的阐述方式。我之前尝试读过一些柏拉图的对话录译本,但常常会因为晦涩的语言和跳跃的逻辑感到挫败。这本书的导读部分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急于抛出那些复杂的理论,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柏拉图的思想世界,特别是对“理念论”的初次接触,作者用了一些非常生动的生活化比喻来解释那些抽象的概念,这极大地降低了入门的门槛。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很多我过去一直模糊不清的地方,在这本书里得到了清晰的界定和梳理,感觉像是知识的迷雾被拨开了一角,非常畅快。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到位,读起来一点都不拖沓,但又留足了思考的空间。作者的语言风格介于严谨的学术论述和流畅的科普讲解之间,保持了一种优雅的平衡感。它既有足够的信息密度来满足对哲学有一定基础的读者,又足够平易近人,让刚接触柏拉图的新手不会感到被排斥。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引述原著时采用的翻译风格——它既尊重了原文的古朴感,又确保了现代读者的流畅理解,很少出现那种生硬的、直译的句子。每一章的结尾都设置了一个“反思与提问”的小栏目,这些问题不是那种只能用“是”或“否”回答的简单问题,而是引导你去联系当下的生活经验去思考柏拉图的观点,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批判性思维,让我忍不住合上书本,对着窗外沉思了好一会儿。
评分从一个纯粹工具书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参考价值也是极高的。我之前在写一篇关于伦理学的读书报告时,需要快速定位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关于“正义”的定义和论证过程,过去我不得不翻阅好几遍厚厚的原著译本,效率很低。而这本书的索引做得非常详尽,甚至细化到了具体的对话和论点。此外,它还附带了一个非常实用的术语表,将柏拉图体系中的核心术语(如“实体”、“相”、“辩证法”等)进行了集中解释和对比,帮助我迅速地在不同篇章之间建立起概念的联系。这本书在内容深度和易用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不仅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哲学导读,更是一本随时可以翻阅、查找和参考的得力助手。无论是零基础入门还是希望系统回顾的老读者,都能从中获益良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