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新的使命和担当——《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解读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成品尺寸:168mm*240mm
开本:16K
页码:208
字数:170千
出版日期:2017年6月第1版 2017年6月第1次印刷
书号:ISBN 978-7-5008-6636-7
印张:13
定价:35.00元
上架建议:工会政策理论
中图分类:C.962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为8章、36节,分别从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背景、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总体要求、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队伍政治建设、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运用互联网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创新产业工人发展制度、强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支撑保障、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充分发挥工会作用8个方面对《改革方案》进行了深入解析。
作者简介:
主 编:李玉赋
副 主 编:邓 凯 阎京华
执行副主编:吕国泉
编 辑:王娇萍 陶志勇
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y书记,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组长李玉赋为主编,为本书作序并题写书名。
全国总工会党组副书记邓凯,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副组长阎京华为副主编。
本书编写人员均参加了《改革方案》的调研和起草,他们是(按姓氏笔画为序):马惠珺、王娇萍、冯永光、吕国泉、毕桂兰、阳万雄、李羿、李蕾、李睿祎、邹广子、张泽、张妍延、逄国君、姜文良、袁朝辉、夏邑、陶志勇、赖金金、廖枢权。
编辑推荐:
本书旨在为指导各级工会组织深入学习贯彻《改革方案》,帮助各级工会组织明确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什么改、怎么改、通过什么途径改、达到什么目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该书是对《改革方案》的解读,也是各级工会制定地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的重要依据。
目录:
目录
第y部分 重要文件
习近p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
建设改革方案》(节选)3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6
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新时期产业
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的通知15
第二部分 学习解读
绪论 以习近p总书记重要论述为
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21
第y章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背景25
第y节 产业工人的含义及现状25
第二节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总体进展26
第三节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31
第四节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大意义36
第二章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总体要求39
第y节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思想39
第二节 牢牢把握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基本原则42
第三节 正确理解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目标任务45
第三章 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49
第y节 强化和创新产业工人队伍党建工作49
第二节 突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52
第三节 健全保证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制度安排55
第四节 创新面向产业工人的工会工作58
第四章 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59
第y节 “技能形成体系”内涵丰富59
第二节 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60
第三节 改革职业技能培训制度67
第四节 统筹发展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71
第五节 改进产业工人技能评价方式74
第六节 打造更多高技能人才78
第七节 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稳定就业81
第五章 运用互联网促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88
第y节 创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网络载体88
第二节 打造网络学习平台92
第三节 推行“互联网+”普惠性服务97
第六章 创新产业工人发展制度101
第y节 拓宽产业工人发展空间101
第二节 畅通产业工人流动渠道104
第三节 创新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107
第四节 改进劳动和技能竞赛体系111
第五节 加大对产业工人创新创效扶持力度117
第六节 组织产业工人积极参与实施走出去战略和
“一带一路”建设119
第七章 强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支撑保障123
第y节 加强有关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法治保障123
第二节 完善财政投入机制126
第三节 建立社会多元投入机制129
第四节 完善产业工人劳动经济权益保障机制131
第五节 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理论政策研究135
第六节 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社会氛围139
第八章 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144
第y节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工会的重要使命144
第二节 立足职能定位推动改革举措落地生根147
第三节 在推进改革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特点和优势149
第三部分 附录
建设宏大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助推制造强国战略
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全国总工会负责人就学习贯彻《新时期产业工人
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答记者问155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建设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164
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2015—2019年)166
中华全国总工会2016—2020年劳动和技能竞赛规划173
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充分发挥工会在建设知识型、
技术型、创新型技术工人队伍中作用的意见181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所承载的沉甸甸的责任感。“新的使命和担当”,这几个字仿佛是对每一个为国家现代化建设默默奉献的产业工人的一种致敬,同时也是一种期许。我一直认为,一个国家的强大,最终还是要体现在其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上。尤其是在当前我们国家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关键时期,产业工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本书的出现,正当其时。它聚焦于《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这让我对书中可能涉及的内容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我很好奇,这个“改革方案”究竟包含哪些具体的内容?它是否会触及到产业工人的技能培训、职业发展、权益保障、社会地位提升等多个维度?我设想,书中可能不仅仅会罗列政策条文,更会深入浅出地解读政策背后的逻辑和考量,分析改革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例如,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下,传统的产业工人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那么这个改革方案是否会着重于如何培养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前瞻性的思路和有效的对策,来应对劳动力结构变化、人工智能冲击等挑战?我对书中可能呈现的对未来产业工人画像的描绘,以及为实现这一画像所提出的具体举措,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它不仅仅是一本政策解读,更可能是一份指引我们国家产业工人队伍走向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一份凝聚着智慧和担当的时代答卷。
评分翻开这本书,首先被它的书名所吸引——“新的使命和担当”。这几个字,在当今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显得尤为重要和有分量。我一直关注着国家的发展战略,也深知产业工人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直接力量。而“《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这个副标题,更是精准地指出了本书的核心内容,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好奇,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产业工人所面临的“新使命”究竟是什么?“担当”又体现在哪些方面?书中是否会详细阐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的变革,产业工人的技能需求、工作内容、职业发展方向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我尤其想知道,所谓的“改革方案”是否会提出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当前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例如,如何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如何拓宽他们的职业发展空间,如何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如何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认同感。我猜测,这本书的内容绝非泛泛而谈,而是会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产业工人队伍现状,并提出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改革思路和政策建议。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政策解读的书,更可能是一份描绘中国产业工人未来发展蓝图的重要文献,一份为国家发展注入新动能的智慧结晶。
评分拿到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句“新的使命和担当”。这几个字,虽然简短,却蕴含着一股强大的力量,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时代赋予特定群体的责任与期望。我一直觉得,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基层的劳动者,尤其是那些在一线辛勤工作的产业工人。他们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是国家走向繁荣的坚实支撑。而《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这一副标题,更是直接点明了本书的核心主题。这让我不禁联想到,在当前科技飞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大背景下,我们现有的产业工人队伍是否已经能够适应新的需求?书中是否会深入剖析当前产业工人队伍存在的短板和挑战?比如,技能更新的滞后性、职业发展的瓶颈、社会认同度的不足等等。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就这些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举措,不仅仅是宏观层面的指导,更希望能够看到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案。例如,如何构建更加完善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如何畅通产业工人的职业发展通道,如何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如何进一步提升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尊严。我猜想,这本书的内容一定会非常扎实,可能包含大量的调研数据、专家观点和政策解读,旨在为推动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政策的书,更是一份对未来中国制造和服务业发展方向的深度思考,一份对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注脚。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吸引我,一种沉稳中带着力量的色调,让人一看就知道主题的严肃性和重要性。“新的使命和担当”这几个字,像一记响亮的号角,瞬间把我拉入了一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时代背景。我一直对国家的发展政策和宏观战略非常感兴趣,特别是涉及到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产业工人。他们是国家建设的脊梁,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直接力量。这本书的副标题直指《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这让我立刻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重要的政策解读,一份对未来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方向的深入剖析。我期待书中能详细阐述,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国家的产业工人面临着哪些新的挑战,又肩负着怎样的使命?“改革方案”这几个字更是点睛之笔,它暗示着书中会深入探讨改革的具体措施、目标和预期效果。我很好奇,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当下,我们的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和改革,将走向何方?这本书是否会为我们揭示出一条清晰的路径,一条能够激发产业工人潜能、提升整体素质、优化人才结构的战略蓝图?我预感,这本书的内容将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的探讨,更可能包含大量详实的案例分析,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现状进行深入的调研和评估,从而提出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建议。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去感受其中蕴含的时代脉搏,去理解国家对于这一重要群体寄予的厚望。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新的使命和担当”,瞬间抓住我的眼球。这几个字,充满了力量感和方向感,预示着我们将要探讨的是国家发展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而副标题“《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更是清晰地勾勒出了本书的核心内容,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期待。我一直关注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进程,深知产业工人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当前这个科技日新月异、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的时代,“新时期”对产业工人提出了怎样的“新使命”?他们又该如何去“担当”起这份历史赋予的重任?我迫切想知道,这份“改革方案”究竟包含哪些具体的改革举措?它是否会着重于提升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培养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是否会关注如何完善产业工人的职业发展通道,让他们能够有更广阔的职业前景?是否会致力于提升产业工人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尊严,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被重视?我推测,这本书的内容一定非常深入和全面,它将不仅仅是对一份政策文件的简单解读,更可能是一份对中国产业工人队伍未来发展方向的战略性规划,一份凝聚着国家智慧和对实体经济高度重视的重要文献,值得每一位有志于国家发展的人士深入研究。
评分拿到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它传达出的时代感和使命感。“新的使命和担当”,这几个字精准地概括了当下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着力点。我一直认为,一个国家的基石在于其劳动力的素质,而产业工人正是构成这块基石的最重要部分。副标题“《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更是直接点明了本书的核心主题,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我非常想知道,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国家的产业工人队伍将面临哪些新的挑战和机遇?他们被赋予的“新使命”究竟是什么?又该如何去“担当”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对这份“改革方案”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这份方案是否会提出一些革命性的举措,来提升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它是否会关注如何完善产业工人的职业发展通道,打破晋升壁垒,让他们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在权益保障、社会地位提升、激发工作积极性等方面,又将有哪些具体的政策和措施?我猜想,这本书的内容一定会非常丰富和详实,它不仅仅是对一份政策文件的梳理,更是对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度思考,一份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的重要著作,值得每一个关心国家发展的人细细品读。
评分这本书的名称,特别是“新的使命和担当”几个字,立刻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对国家发展战略的深刻洞察和对重要群体责任的明确界定。副标题“《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更是精准地指出了本书的核心内容,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内容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关注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也深知产业工人在这一进程中的关键作用。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时代,产业工人所面临的“新使命”究竟是什么?他们又将如何“担当”起国家发展赋予的重任?我尤其想深入了解这份“改革方案”的具体内容。它是否会提出创新的培训模式,以适应新兴产业和高科技发展的需求?它是否会关注如何提升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成为“大国工匠”?在保障权益、提升待遇、改善工作环境等方面,是否会有实质性的举措?我设想,这本书会非常扎实,可能包含了对国内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成功经验的借鉴,对中国产业工人现状的深入分析,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准确预测。它不仅仅是一份政策解读,更可能是一份为中国产业工人队伍现代化建设指明方向的战略性文献,一份激发国家经济活力的重要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透露出一种深刻的时代感和使命感。“新的使命和担当”这几个字,直接击中了我的关注点。作为一个关注国家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读者,我深知产业工人在中国经济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他们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而《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这个副标题,则明确了本书的焦点所在,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我非常想知道,在当前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背景下,中国的产业工人队伍将面临怎样的“新使命”?他们又需要承担起怎样的“担当”?书中是否会深入分析,传统产业工人如何适应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新趋势?如何培养大国工匠,提升整体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改革框架,阐述具体的改革目标、路径和重点。例如,它是否会关注如何优化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如何构建多层次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是否会探讨如何完善产业工人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权益保护机制?是否会提出措施来提升产业工人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吸引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制造业?我预感,这本书的内容将是非常全面和深入的,它不仅仅是对一份政策文件的解读,更是对未来中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方向的一种前瞻性思考和战略性规划,一份承载着国家对制造业未来期许的重量级著作。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透露出一种庄重而又充满活力的气质,“新的使命和担当”这几个字,如同一个时代的号角,预示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即将展开。我一直深信,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最终体现在其劳动力的素质和创造力上,而产业工人正是构成这种力量的核心群体。因此,当看到副标题“《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时,我便知道这本书的价值非同一般。我好奇,这个“新时期”到底意味着什么?它对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和挑战?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潮中,我们该如何培养和造就一批批高素质、高技能、具备创新精神的产业工人?我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份详实的改革蓝图,详细阐述改革的具体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以及预期成效。例如,在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方面,是否会有颠覆性的改革?如何打破传统的技能评价体系,建立更加科学、公平、灵活的评价标准?在产业工人的职业发展和权益保障方面,又将有哪些新的突破?是否会着重强调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尊严,让他们能够真正感受到作为国家建设者的骄傲?我猜测,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将超出我的想象,它不仅仅是对一项政策的解读,更是对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洞察,一份凝聚着国家战略眼光和前瞻性思维的重量级著作,值得每一位关心国家发展和产业进步的人认真阅读。
评分当我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新的使命和担当”,我立刻就被吸引住了。这几个字,仿佛是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脉络的一种精准概括,也直接点出了我们国家对于核心生产力——产业工人群体——的深切关注。副标题“《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更是让我明白,这本书将为我们揭示国家在这一重要领域即将采取或正在推进的重大战略。我一直对国家宏观政策的落地和实施充满好奇,特别是当政策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工业基础的稳固和升级时。我迫切想知道,在这个“新时期”里,我们国家的产业工人队伍究竟面临着哪些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他们被赋予的“新使命”又是什么?“担当”体现在哪些具体的方面?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解读这份“改革方案”的内涵。这份方案是否会为产业工人的技能提升、职业发展、权益保障、社会地位提升等方面提供全新的思路和具体的措施?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产业工人队伍的技能结构如何调整?如何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产业工人群体又能发挥怎样的作用?我猜想,这本书不会仅仅是政策条文的堆砌,而是会包含大量深入的分析、翔实的案例,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精准判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中国产业工人队伍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一份凝聚了国家智慧与决心的重要文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