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克维尔传(革命时代的民主先知)(精)/启真思想家

托克维尔传(革命时代的民主先知)(精)/启真思想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盛仁杰董子云... 编
图书标签:
  • 托克维尔
  • 政治思想史
  • 民主思想
  • 美国政治
  • 法国历史
  • 启蒙思想
  • 社会学
  • 传记
  • 历史人物
  • 思想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浙江大学
ISBN:9787308167451
商品编码:13960212572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托克维尔传(革命时代的民主先知)(精)/启真思想家
  • 作者:(英)休·布罗根|译者:盛仁杰//董子云
  • 定价:108
  • 出版社:浙江大学
  • ISBN号:9787308167451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7-05-01
  • 印刷时间:2017-05-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精装
  • 页数:623
  • 字数:672千字

编辑推荐语

托克维尔是19世纪重要的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是历史与政治学界*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他对法国大革命和美国民主的研究至今在历史学界仍有巨大影响。《托克维尔传:革命时代的民主先知》这本由研究托克维尔和美国史专家休·布罗根写作的传记全面、深刻而又可读性强,用流畅优美的语言阐述了托克维尔的写作生涯和政治经历,曾被英国媒体《经济学家》评选为2006年度十大好书。对研究法国史、美国史、民主制度的人而言,这是一本必读之作。

内容提要

《托克维尔传:革命时代的民主先知》由休·布 罗根著。
     托克维尔是西方*伟大的政治思想家之一,他的 著作对研究民主革命时代的法国和美国社会有着巨大 价值。1831年,托克维尔亲历美国做了一次考察,依 据此番见闻,他撰成了《论美国的民主》这部政治思 想史上的杰作。托克维尔对美国特征和美国政治社会 的论述至今读来仍令人耳目一新。他的另一部名著《 旧制度与大革命》,则开启了学者研究法国大革命的 先河。
    

作者简介

休·布罗根(Hugh Brogan,1936—),英国**历史学者和传记作家,曾就读于剑桥大学,后在埃塞克斯大学历史系任教。他是研究托克维尔的专家,也是多部传记的作者,所著的《托克维尔传》深受学术界好评,其他代表作品有:《朗文美国史》(Jongman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肯尼迪》(Kennedy)等。

目录

**卷:青年托克维尔
**章 贵族阶级(1773—1794)
第二章 保皇党人(1794—1814)
第三章 情感教育(1814—1829)
第四章 初露峥嵘(1824—1827)
第五章 见习法官(1827—1830)
第六章 七月革命(1829—1830)
第七章 风云骤变(1830—1831)
第八章 海外之旅(1831)
第九章 共和研究(1831—1832)
第十章 书写监狱(1832)
第十一章 两书之间(1833)
第十二章 书写美国(1833—1834)
第十三章 声名鹊起(1835—1836)
第十四章 步入政坛(1835—1839)
第十五章 书写民主(1839—1840)
第二卷:托克维尔先生
第十六章 议员生涯(1839—1847)
第十七章 二月革命(1848)
第十八章 六月起义(1848)
第十九章 书写回忆(1848—1851)
第二十章 十二月份(1851—1852)
第二十一章 书写历史(1852—1855)
第二十二章 书写革命(1855—1856)
第二十三章 退隐城堡(1856—1858)
第二十四章 戛纳辞世(1858—1859)
尾声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索引


《政治哲学精要:从古希腊到当代思潮》 引言:思想的遗产与时代的对话 人类文明的演进,离不开思想的火花与对政治秩序的不断探索。从城邦的兴起到帝国的崛起,再到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每一次社会结构的变迁,都伴随着对“何为善治”、“何为正义”、“权力应如何分配”等核心议题的深刻反思。本书旨在系统梳理西方政治哲学的主流脉络,勾勒出一条跨越数千年的思想长河,探究那些塑造了我们今日世界观的经典论断与辩论。我们不仅要回顾先贤的智慧,更要审视这些思想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全球化背景下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第一部分:古典的奠基与秩序的构建 (约450字) 本部分的探讨将从古希腊的城邦(Polis)理念开始。柏拉图的《理想国》构建了一个基于“理念论”的哲学王统治模型,他试图在变动不居的现实世界中,锚定永恒的正义与美德。其对民主的深刻警惕,源于对雅典民主实践的观察,强调了知识与德行的优先性。 紧随其后的是亚里士多德,他将政治学视为一种实践科学,主张通过对现有政体的细致观察和比较,寻找最适合人类生存的“中道”政体——即混合政体(Politeia)。亚里士多德对城邦共同体(Koinonia)的强调,奠定了西方政治伦理学的基础,认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进入罗马时代,斯多葛学派的思想开始凸显自然法(Lex Naturalis)的概念,为日后基督教神学和中世纪法律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哲学资源。西塞罗等人将对共和国(Res Publica)的理想与德行伦理相结合,试图在广阔的帝国疆域内维持一种基于法律和共同利益的秩序。 中世纪时期,政治哲学与神学深度交织。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区分了尘世之城与上帝之城,深刻影响了西方对世俗权力和属灵权威关系的理解。而托马斯·阿奎那则集大成地将亚里士多德的理性哲学引入基督教框架,构建了层级化的自然法体系,强调了世俗法律必须服从于更高层次的道德与神圣律法。这些古典与中世纪的思想,为现代主权国家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关于合法性、正义与法律权威的初始框架。 第二部分:现代性的崛起与契约的缔结 (约480字)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浪潮打破了中世纪统一的宗教与政治权威,促使政治思想转向以个人、国家和主权为核心的现代性议程。 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以惊人的现实主义笔触,将政治学从伦理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探讨了权力获取与维持的实际手段,强调了“必要性”和“效果”在政治行动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发了关于政治道德的持久争论。 紧随其后的社会契约论者构筑了现代国家合法性的理论基石。霍布斯的《利维坦》描绘了“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的自然状态,主张个人为寻求安全而让渡几乎全部权利给一个绝对主权者,以换取和平与秩序。其理论强调了绝对主权的必要性。 洛克的思想则为自由主义奠定了基础。他认为自然状态下个体拥有天赋的自然权利——生命、自由和财产,政府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权利。当政府违背这一目的时,人民有权反抗。这种有限政府和人民主权的观念,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启蒙运动和革命实践。 卢梭则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主张通过“社会公约”建立一个基于“公意”(Volonté Générale)的共同体。公意代表了共同体的总体利益,而非简单多数人的意愿,这为后来的集体主义和激进民主思想提供了思想资源,但也常被视为通往集体主义专制的理论温床。 第三部分:后果与挑战:自由、平等与历史的终结 (约450字) 启蒙运动的成果在18世纪末集中爆发,其影响在德国古典哲学家那里得到了深化和批判性的反思。康德将自由置于道德法则的核心,强调人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为现代宪政主义提供了伦理辩护。 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则将历史视为“绝对精神”自我实现的过程,国家被视为理性在历史中的具体化,是伦理生活(Sittlichkeit)的最高体现。他对历史进程的宏大叙事,深刻影响了后来的历史唯物主义。 19世纪,功利主义(边沁、密尔)以后果论为基础,主张“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衡量政策善恶的标准。然而,约翰·密尔在《论自由》中,对个人自由与社会权力的边界进行了精妙的界定,强调了思想、言论自由和个人异见对社会进步的不可替代性,为自由主义的防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堡垒。 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结构性批判,揭示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性影响,将阶级斗争视为历史演进的主要动力,挑战了自由主义者对私有财产和既有国家形式的无条件辩护。 进入20世纪,面对极权主义的兴起和全球冲突,政治哲学面临新的挑战:哈耶克对计划经济和国家干预的批判,重新强调了自由市场和法律至上的重要性;而卡尔·施密特则专注于“政治性”的本质,探讨了主权者在“例外状态”下的决策权。当代政治哲学则在罗尔斯的《正义论》的引领下,试图通过“无知之幕”等思想实验,重新确立程序正义和社会平等的现代基础,并引发了围绕承认、身份政治和全球治理等议题的广泛争论。 本书力求通过对这些复杂思想图景的梳理,帮助读者理解当代政治困境的深层历史根源,培养审慎分析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恰巧在重温一些关于法国大革命的书籍,那段历史的复杂性、激烈性以及它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总是让我感到既着迷又沉重。恰逢此时看到《托克维尔传:革命时代的民主先知》,这名字本身就好像一把钥匙,能打开我理解那个时代的另一扇窗。我一直认为,革命并非仅仅是推翻旧秩序的暴力过程,更是一个社会结构、思想观念深刻重塑的时期。托克维尔,作为那个时代的亲历者和观察者,他如何看待和分析这场波澜壮阔的变革,他的视角又与他同时代的其他人有何不同?书名中的“民主先知”四个字,暗示着他超越时代的洞察力,或许他预见到了一些我们今天仍在面对的问题。我特别好奇,他是否能从革命的血与火中,提炼出关于民主的本质和未来发展的规律?这种“先知”的身份,不禁让我联想到那些能够洞悉历史潮流,并对未来趋势做出准确判断的思想家,他们往往能为我们提供宝贵的镜鉴。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个人的传记,更是一次对法国大革命及其深刻影响的深度挖掘,而托克维尔,无疑是其中最关键的那个视角。

评分

最近一直在思考“自由”与“平等”这两个概念在现代社会中的张力。我们总是追求这两个看似美好的目标,但它们之间往往存在着微妙的平衡,甚至相互制约。《托克维尔传:革命时代的民主先知》这本书,光是看书名就让我联想到这些宏大的议题。托克维尔,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对这二者进行深刻探索和实践的时期。我很好奇,他作为一位“民主先知”,是如何平衡自由与平等的?他是否看到了其中可能存在的矛盾,并且对由此可能产生的社会后果有所预见?“革命时代”这个背景,更是为理解他的思想提供了绝佳的切入点,因为革命往往就是对旧有秩序中自由与平等分配失衡的反抗。这本书若能细致地描绘托克维尔的思想演变,他如何从观察法国的革命,到研究美国的民主实践,并最终形成他对民主社会的深刻洞察,那么对于我理解当代社会中自由与平等关系的挑战,无疑会带来极大的启发。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在追求理想的民主社会时,我们应该警惕哪些潜在的陷阱。

评分

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带我深入理解“民粹主义”这个概念的书,它在当今世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其背后的原因和潜在影响,往往让我感到一丝不安。在我看来,理解民粹主义,离不开对其早期形态的追溯。而“革命时代的民主先知”这个书名,立刻就引起了我的注意。《托克维尔传》这本书,如果能从历史的源头——那个民主思想萌芽并经历剧烈碰撞的革命时代——来解读托克维尔,那么他对民主的理解,对民众心理的洞察,以及他对于社会走向的担忧,可能就有了更清晰的脉络。我一直觉得,任何一种社会思潮的兴起,都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复杂的社会土壤。《托克维尔传》这个题目,暗示着作者可能会将托克维尔置于那个激荡的时代背景下,去审视他思想的形成过程,特别是他对大众心理、社会情绪以及民主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的思考。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关于如何理性地看待和处理民主进程中出现的种种挑战的启示,特别是那些与“民粹”相关的现象。

评分

对于“精英”与“大众”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我一直有一种模糊的探索感。我们既需要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也需要充分尊重和反映民意的决策过程。《托克维尔传:革命时代的民主先知》这个书名,让我觉得它可能触及到这一核心问题。在革命的时代,旧有的精英阶层被推翻,新的社会力量——大众——开始崛起。托克维尔,作为一名贵族出身的思想家,他如何看待这种力量的转变?他是否对大众的集体力量抱有警惕,又或者,他看到了民主化的必然趋势?“民主先知”的定位,暗示了他可能对民主的未来发展方向有着深刻的预判,这种预判,或许就包含了对精英与大众之间关系的思考。我更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展现托克维尔如何在一个剧烈变革的时代,去观察和分析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互动,以及这种互动如何影响着民主制度的建立和运行。理解他对于“大众的专制”等概念的探讨,将有助于我更全面地认识民主政治的复杂性,以及如何在发挥大众民主力量的同时,避免其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

评分

终于拿到这本书,书名就足够吸引人了——《托克维尔传:革命时代的民主先知》。一直以来,我对这位法国思想家都抱有浓厚的兴趣,他笔下的美国,以及他对民主社会的洞察,总能引发我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本书的副标题“革命时代的民主先知”更是点睛之笔,让我对作者如何解读托克维尔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所扮演的角色充满了期待。我一直觉得,理解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不仅要读他的著作,更要了解他的生平,他的时代背景,他的个人经历,这些都会深刻地影响他的思想形成。这本书既然是“传”,想必会带我走进托克维尔的内心世界,了解他如何从一个贵族家庭的出身,一步步走向对民主制度的深入研究,甚至带着一丝忧虑去观察和思考。我特别想知道,他是如何在中法大革命的动荡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去分析社会变革的根源和走向的。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也颇具匠心,那种沉静而富有力量的设计感,仿佛预示着这本书将是一场思想的盛宴,让我沉浸其中,与托克维尔一同穿越时空,体验那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跟随作者的笔触,去领略这位“民主先知”的智慧光芒,去理解他对于现代民主社会的预见和警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