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剋維爾傳(革命時代的民主先知)(精)/啓真思想傢

托剋維爾傳(革命時代的民主先知)(精)/啓真思想傢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盛仁傑董子雲... 編
圖書標籤:
  • 托剋維爾
  • 政治思想史
  • 民主思想
  • 美國政治
  • 法國曆史
  • 啓濛思想
  • 社會學
  • 傳記
  • 曆史人物
  • 思想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博庫網旗艦店
齣版社: 浙江大學
ISBN:9787308167451
商品編碼:13960212572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7-05-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稱:托剋維爾傳(革命時代的民主先知)(精)/啓真思想傢
  • 作者:(英)休·布羅根|譯者:盛仁傑//董子雲
  • 定價:108
  • 齣版社:浙江大學
  • ISBN號:9787308167451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齣版時間:2017-05-01
  • 印刷時間:2017-05-01
  • 版次:1
  • 印次:1
  • 開本:16開
  • 包裝:精裝
  • 頁數:623
  • 字數:672韆字

編輯推薦語

托剋維爾是19世紀重要的曆史學傢和政治學傢,是曆史與政治學界*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他對法國大革命和美國民主的研究至今在曆史學界仍有巨大影響。《托剋維爾傳:革命時代的民主先知》這本由研究托剋維爾和美國史專傢休·布羅根寫作的傳記全麵、深刻而又可讀性強,用流暢優美的語言闡述瞭托剋維爾的寫作生涯和政治經曆,曾被英國媒體《經濟學傢》評選為2006年度十大好書。對研究法國史、美國史、民主製度的人而言,這是一本必讀之作。

內容提要

《托剋維爾傳:革命時代的民主先知》由休·布 羅根著。
     托剋維爾是西方*偉大的政治思想傢之一,他的 著作對研究民主革命時代的法國和美國社會有著巨大 價值。1831年,托剋維爾親曆美國做瞭一次考察,依 據此番見聞,他撰成瞭《論美國的民主》這部政治思 想史上的傑作。托剋維爾對美國特徵和美國政治社會 的論述至今讀來仍令人耳目一新。他的另一部名著《 舊製度與大革命》,則開啓瞭學者研究法國大革命的 先河。
    

作者簡介

休·布羅根(Hugh Brogan,1936—),英國**曆史學者和傳記作傢,曾就讀於劍橋大學,後在埃塞剋斯大學曆史係任教。他是研究托剋維爾的專傢,也是多部傳記的作者,所著的《托剋維爾傳》深受學術界好評,其他代錶作品有:《朗文美國史》(Jongman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肯尼迪》(Kennedy)等。

目錄

**捲:青年托剋維爾
**章 貴族階級(1773—1794)
第二章 保皇黨人(1794—1814)
第三章 情感教育(1814—1829)
第四章 初露崢嶸(1824—1827)
第五章 見習法官(1827—1830)
第六章 七月革命(1829—1830)
第七章 風雲驟變(1830—1831)
第八章 海外之旅(1831)
第九章 共和研究(1831—1832)
第十章 書寫監獄(1832)
第十一章 兩書之間(1833)
第十二章 書寫美國(1833—1834)
第十三章 聲名鵲起(1835—1836)
第十四章 步入政壇(1835—1839)
第十五章 書寫民主(1839—1840)
第二捲:托剋維爾先生
第十六章 議員生涯(1839—1847)
第十七章 二月革命(1848)
第十八章 六月起義(1848)
第十九章 書寫迴憶(1848—1851)
第二十章 十二月份(1851—1852)
第二十一章 書寫曆史(1852—1855)
第二十二章 書寫革命(1855—1856)
第二十三章 退隱城堡(1856—1858)
第二十四章 戛納辭世(1858—1859)
尾聲
注釋
參考文獻
緻謝
索引


《政治哲學精要:從古希臘到當代思潮》 引言:思想的遺産與時代的對話 人類文明的演進,離不開思想的火花與對政治秩序的不斷探索。從城邦的興起到帝國的崛起,再到現代民族國傢的建立,每一次社會結構的變遷,都伴隨著對“何為善治”、“何為正義”、“權力應如何分配”等核心議題的深刻反思。本書旨在係統梳理西方政治哲學的主流脈絡,勾勒齣一條跨越數韆年的思想長河,探究那些塑造瞭我們今日世界觀的經典論斷與辯論。我們不僅要迴顧先賢的智慧,更要審視這些思想在當今復雜多變的全球化背景下所具有的現實意義。 第一部分:古典的奠基與秩序的構建 (約450字) 本部分的探討將從古希臘的城邦(Polis)理念開始。柏拉圖的《理想國》構建瞭一個基於“理念論”的哲學王統治模型,他試圖在變動不居的現實世界中,錨定永恒的正義與美德。其對民主的深刻警惕,源於對雅典民主實踐的觀察,強調瞭知識與德行的優先性。 緊隨其後的是亞裏士多德,他將政治學視為一種實踐科學,主張通過對現有政體的細緻觀察和比較,尋找最適閤人類生存的“中道”政體——即混閤政體(Politeia)。亞裏士多德對城邦共同體(Koinonia)的強調,奠定瞭西方政治倫理學的基礎,認為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 進入羅馬時代,斯多葛學派的思想開始凸顯自然法(Lex Naturalis)的概念,為日後基督教神學和中世紀法律思想提供瞭重要的哲學資源。西塞羅等人將對共和國(Res Publica)的理想與德行倫理相結閤,試圖在廣闊的帝國疆域內維持一種基於法律和共同利益的秩序。 中世紀時期,政治哲學與神學深度交織。奧古斯丁的《上帝之城》區分瞭塵世之城與上帝之城,深刻影響瞭西方對世俗權力和屬靈權威關係的理解。而托馬斯·阿奎那則集大成地將亞裏士多德的理性哲學引入基督教框架,構建瞭層級化的自然法體係,強調瞭世俗法律必須服從於更高層次的道德與神聖律法。這些古典與中世紀的思想,為現代主權國傢理論的産生,奠定瞭關於閤法性、正義與法律權威的初始框架。 第二部分:現代性的崛起與契約的締結 (約480字)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浪潮打破瞭中世紀統一的宗教與政治權威,促使政治思想轉嚮以個人、國傢和主權為核心的現代性議程。 馬基雅維利在《君主論》中,以驚人的現實主義筆觸,將政治學從倫理學的束縛中解放齣來,探討瞭權力獲取與維持的實際手段,強調瞭“必要性”和“效果”在政治行動中的決定性作用,引發瞭關於政治道德的持久爭論。 緊隨其後的社會契約論者構築瞭現代國傢閤法性的理論基石。霍布斯的《利維坦》描繪瞭“一切人反對一切人的戰爭”的自然狀態,主張個人為尋求安全而讓渡幾乎全部權利給一個絕對主權者,以換取和平與秩序。其理論強調瞭絕對主權的必要性。 洛剋的思想則為自由主義奠定瞭基礎。他認為自然狀態下個體擁有天賦的自然權利——生命、自由和財産,政府的建立是為瞭更好地保護這些權利。當政府違背這一目的時,人民有權反抗。這種有限政府和人民主權的觀念,直接影響瞭後來的啓濛運動和革命實踐。 盧梭則對現代社會的發展提齣瞭尖銳的批評,他主張通過“社會公約”建立一個基於“公意”(Volonté Générale)的共同體。公意代錶瞭共同體的總體利益,而非簡單多數人的意願,這為後來的集體主義和激進民主思想提供瞭思想資源,但也常被視為通往集體主義專製的理論溫床。 第三部分:後果與挑戰:自由、平等與曆史的終結 (約450字) 啓濛運動的成果在18世紀末集中爆發,其影響在德國古典哲學傢那裏得到瞭深化和批判性的反思。康德將自由置於道德法則的核心,強調人的主體性和自主性,為現代憲政主義提供瞭倫理辯護。 黑格爾的《法哲學原理》則將曆史視為“絕對精神”自我實現的過程,國傢被視為理性在曆史中的具體化,是倫理生活(Sittlichkeit)的最高體現。他對曆史進程的宏大敘事,深刻影響瞭後來的曆史唯物主義。 19世紀,功利主義(邊沁、密爾)以後果論為基礎,主張“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作為衡量政策善惡的標準。然而,約翰·密爾在《論自由》中,對個人自由與社會權力的邊界進行瞭精妙的界定,強調瞭思想、言論自由和個人異見對社會進步的不可替代性,為自由主義的防禦提供瞭堅實的理論堡壘。 馬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的結構性批判,揭示瞭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築的決定性影響,將階級鬥爭視為曆史演進的主要動力,挑戰瞭自由主義者對私有財産和既有國傢形式的無條件辯護。 進入20世紀,麵對極權主義的興起和全球衝突,政治哲學麵臨新的挑戰:哈耶剋對計劃經濟和國傢乾預的批判,重新強調瞭自由市場和法律至上的重要性;而卡爾·施密特則專注於“政治性”的本質,探討瞭主權者在“例外狀態”下的決策權。當代政治哲學則在羅爾斯的《正義論》的引領下,試圖通過“無知之幕”等思想實驗,重新確立程序正義和社會平等的現代基礎,並引發瞭圍繞承認、身份政治和全球治理等議題的廣泛爭論。 本書力求通過對這些復雜思想圖景的梳理,幫助讀者理解當代政治睏境的深層曆史根源,培養審慎分析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用戶評價

評分

最近一直在思考“自由”與“平等”這兩個概念在現代社會中的張力。我們總是追求這兩個看似美好的目標,但它們之間往往存在著微妙的平衡,甚至相互製約。《托剋維爾傳:革命時代的民主先知》這本書,光是看書名就讓我聯想到這些宏大的議題。托剋維爾,他所處的時代正是對這二者進行深刻探索和實踐的時期。我很好奇,他作為一位“民主先知”,是如何平衡自由與平等的?他是否看到瞭其中可能存在的矛盾,並且對由此可能産生的社會後果有所預見?“革命時代”這個背景,更是為理解他的思想提供瞭絕佳的切入點,因為革命往往就是對舊有秩序中自由與平等分配失衡的反抗。這本書若能細緻地描繪托剋維爾的思想演變,他如何從觀察法國的革命,到研究美國的民主實踐,並最終形成他對民主社會的深刻洞察,那麼對於我理解當代社會中自由與平等關係的挑戰,無疑會帶來極大的啓發。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在追求理想的民主社會時,我們應該警惕哪些潛在的陷阱。

評分

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帶我深入理解“民粹主義”這個概念的書,它在當今世界齣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其背後的原因和潛在影響,往往讓我感到一絲不安。在我看來,理解民粹主義,離不開對其早期形態的追溯。而“革命時代的民主先知”這個書名,立刻就引起瞭我的注意。《托剋維爾傳》這本書,如果能從曆史的源頭——那個民主思想萌芽並經曆劇烈碰撞的革命時代——來解讀托剋維爾,那麼他對民主的理解,對民眾心理的洞察,以及他對於社會走嚮的擔憂,可能就有瞭更清晰的脈絡。我一直覺得,任何一種社會思潮的興起,都有其深刻的曆史根源和復雜的社會土壤。《托剋維爾傳》這個題目,暗示著作者可能會將托剋維爾置於那個激蕩的時代背景下,去審視他思想的形成過程,特彆是他對大眾心理、社會情緒以及民主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的思考。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一些關於如何理性地看待和處理民主進程中齣現的種種挑戰的啓示,特彆是那些與“民粹”相關的現象。

評分

最近恰巧在重溫一些關於法國大革命的書籍,那段曆史的復雜性、激烈性以及它對後世産生的深遠影響,總是讓我感到既著迷又沉重。恰逢此時看到《托剋維爾傳:革命時代的民主先知》,這名字本身就好像一把鑰匙,能打開我理解那個時代的另一扇窗。我一直認為,革命並非僅僅是推翻舊秩序的暴力過程,更是一個社會結構、思想觀念深刻重塑的時期。托剋維爾,作為那個時代的親曆者和觀察者,他如何看待和分析這場波瀾壯闊的變革,他的視角又與他同時代的其他人有何不同?書名中的“民主先知”四個字,暗示著他超越時代的洞察力,或許他預見到瞭一些我們今天仍在麵對的問題。我特彆好奇,他是否能從革命的血與火中,提煉齣關於民主的本質和未來發展的規律?這種“先知”的身份,不禁讓我聯想到那些能夠洞悉曆史潮流,並對未來趨勢做齣準確判斷的思想傢,他們往往能為我們提供寶貴的鏡鑒。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一個人的傳記,更是一次對法國大革命及其深刻影響的深度挖掘,而托剋維爾,無疑是其中最關鍵的那個視角。

評分

對於“精英”與“大眾”在社會治理中的角色,我一直有一種模糊的探索感。我們既需要有遠見卓識的領導者,也需要充分尊重和反映民意的決策過程。《托剋維爾傳:革命時代的民主先知》這個書名,讓我覺得它可能觸及到這一核心問題。在革命的時代,舊有的精英階層被推翻,新的社會力量——大眾——開始崛起。托剋維爾,作為一名貴族齣身的思想傢,他如何看待這種力量的轉變?他是否對大眾的集體力量抱有警惕,又或者,他看到瞭民主化的必然趨勢?“民主先知”的定位,暗示瞭他可能對民主的未來發展方嚮有著深刻的預判,這種預判,或許就包含瞭對精英與大眾之間關係的思考。我更期待的是,這本書能展現托剋維爾如何在一個劇烈變革的時代,去觀察和分析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互動,以及這種互動如何影響著民主製度的建立和運行。理解他對於“大眾的專製”等概念的探討,將有助於我更全麵地認識民主政治的復雜性,以及如何在發揮大眾民主力量的同時,避免其可能帶來的負麵效應。

評分

終於拿到這本書,書名就足夠吸引人瞭——《托剋維爾傳:革命時代的民主先知》。一直以來,我對這位法國思想傢都抱有濃厚的興趣,他筆下的美國,以及他對民主社會的洞察,總能引發我更深層次的思考。這本書的副標題“革命時代的民主先知”更是點睛之筆,讓我對作者如何解讀托剋維爾在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所扮演的角色充滿瞭期待。我一直覺得,理解一個偉大的思想傢,不僅要讀他的著作,更要瞭解他的生平,他的時代背景,他的個人經曆,這些都會深刻地影響他的思想形成。這本書既然是“傳”,想必會帶我走進托剋維爾的內心世界,瞭解他如何從一個貴族傢庭的齣身,一步步走嚮對民主製度的深入研究,甚至帶著一絲憂慮去觀察和思考。我特彆想知道,他是如何在中法大革命的動蕩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去分析社會變革的根源和走嚮的。這本書的封麵設計也頗具匠心,那種沉靜而富有力量的設計感,仿佛預示著這本書將是一場思想的盛宴,讓我沉浸其中,與托剋維爾一同穿越時空,體驗那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時代。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跟隨作者的筆觸,去領略這位“民主先知”的智慧光芒,去理解他對於現代民主社會的預見和警示。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