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
定价:36.00元
售价:31.00元
作者:田明中,程捷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8-01
ISBN:9787116061514
字数:570000
页码:3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暂时没有内容
内容提要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该教材的体系突出了动力一地貌一沉积物一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较系统地介绍了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的主体内容和研究方法;重点论述了各种动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和特征、沉积物特征;较全面地阐述了第四纪气候特征、海平面波动过程、生物界的演化、中国第四纪地层、第四纪年代测定方法及新构造运动。该书重视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新增了应用第四纪地质一章,并尽可能地体现了第四纪地质和地貌研究的zui新成果。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的地质学、水文资源学、自然地理学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亦可供环境科学、土壤学、水利工程、农林等专业教学使用,还可供从事区域地质调查、第四纪地质和地貌研究、地质灾害调查、测量、水利工程、环境工程等相关的科研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的概念
第二节 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第三节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研究意义
第四节 第凹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研究方法
一、第四纪地质与地貌调查的工作程序
一、第四纪地质和地貌的调查方法
三、空问技术在第四纪地质与地貌调杳中的应用
第五节 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的发展简史
一、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启蒙和创立阶殷
二、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发展阶段
一 中国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第四纪地质学的基本问题
一、第四纪下限与第四纪分期
二、气候旋回
三、第四纪沉积物
第二节 地貌学的基本问题
一、地貌形态
二、地貌成固
三、地貌年代的确定
四、地貌演化的理论
第三节 中国第四纪地质与地貌的基本特征
一、中国第四纪地质的基本特征
二、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 风化壳、斜坡重力地貌及其堆积物
第一节 风化作用与风化壳
一、风化作用
二、风化壳
第二节 斜坡重力地貌及其堆积物
一、斜坡的分类
二、斜坡重力作用
三、重力地貌及其堆积物
第四章 陆地流水地貌及沉积物
第一节 地面流水地貌及沉积物
一、片流地貌及为沉积物
二、洪流地貌及沉积物
三、河流地貌及沉积物
四、地貌演化的理论
第三节 中国第四纪地质与地貌的基本特征
一、中国第四纪地质的基本特征
二、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 风化壳、斜坡重力地貌及其堆积物
第一节 风化作用与风化壳
一、风化作用
二、风化壳
第二节 斜坡重力地貌及其堆积物
一、斜坡的分类
二、斜坡重力作用
三、重力地貌及其堆积物
第四章 陆地流水地貌及沉积物
第一节 地面流水地貌及沉积物
一、片流地貌及为沉积物
二、洪流地貌及沉积物
三、河流地貌及沉积物
四、丹霞地猊
第二节 湖泊与沼泽地貌及沉积物
一、湖泊与沼泽
二、湖岸地貌
三、湖泊沉积物
四、沼泽堆积物
第五章 岩溶地貌及岩溶堆积物
第一节 地下水及岩溶作用
一、地下水
二、岩溶作用
第二节 岩溶地貌及堆积物
一、溶蚀地貌
二、堆积地貌
三、岩溶堆积物
第三节 岩溶的研究
一、溶蚀作用的影响因素
二、岩溶发育阶段及旋回
三、岩溶研究的实际意义
第六章 冰川和冻土地貌及堆积物
第一节 冰川地貌及堆积物
一、冰川的形成、运动及类型
二、冰川剥蚀地貌
三、冰川堆积物及堆积地貌
四、冰水沉积物及冰水堆积地貌
第二节 冻土地貌及堆积物
一、冻土的一般特征
二、冻土地貌及堆积物
第七章 风力地貌及堆积物
第一节 风力作用
第二节 风蚀地貌
第三节 风积地貌及风成砂
第四节 干旱区荒漠
第五节 黄土及黄土地貌
一、黄土的概念、分布及厚度
二、黄土的岩性特征
三、黄土的成因
四、黄土地貌
第八章 海岸海底地貌、海洋沉积物及海平面波动
第一节 海岸地貌及堆积物
一、海洋环境分带及海岸类型
二、海岸地貌及堆积物
三、海岸的演化
第二节 海底地貌及沉积物
一、浅海海底地貌及沉积物
……
第九章 第四纪生物界
第十章 第四纪地层
第十一章 第四纪气候变迁及其动力机制
第十二章 火山地貌及堆积物
第十三章 新构造运动与新构造
第十四章 第四纪年代学
第十五章 应用第四纪地质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暂时没有内容
文摘
暂时没有内容
序言
暂时没有内容
我一直认为,地理环境的演变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古代文明的兴衰,往往与当地的地质条件和水文特征息息相关。比如,河流的变迁可能决定了城市的兴衰,而山脉的阻隔则可能影响了文化的交流。这本书的副标题“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让我联想到,第四纪作为地质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对我们今天所处的环境塑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希望能从中了解到,在最近的一百多万年里,地球经历了怎样的巨变,这些巨变又如何影响了人类的起源和迁徙,以及我们今天所居住的大地是如何形成的。或许书中会探讨一些古气候变化、海平面升降以及冰期与间冰期的交替,这些都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这些背景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当前的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
评分这本书的译者功力深厚,他对专业术语的把握十分到位,同时又能在翻译过程中保持流畅的语感,使得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科学内容变得相对容易理解。他在处理一些西方学术界特有的表达方式时,也找到了恰当的中文对应,避免了生搬硬套带来的违和感。在一些关键的学术概念上,译者还可能通过脚注或者括号里的解释,对原文进行补充,这对于理解原文的细微之处非常有帮助。我之前阅读过一些翻译质量不佳的学术著作,常常因为语言障碍而影响了阅读效率和对内容的理解,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让我能够更专注于知识本身。这种高水准的翻译,是对读者阅读体验的极大尊重,也是对原著学术价值的有力保障。
评分作为一名对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心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对地球表面的各种奇特地貌充满了向往。从巍峨的山脉到深邃的峡谷,从广袤的平原到蜿蜒的河流,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它们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力量?这本书的标题立刻吸引了我,它似乎承诺要揭开这些自然奇观的秘密。我尤其对书中可能涉及到的冰川地貌和风成地貌的部分感到兴奋,想象着史前冰川如何雕刻出我们今天所见的壮丽景色,或者沙漠中风是如何塑造出千变万化的沙丘形态。我期待书中能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抽象的地质过程具象化,让我能够“看到”地球亿万年的变迁。同时,我也希望作者能够穿插一些有趣的案例研究,比如某个著名地貌是如何被发现和命名的,或者它在人类文明史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样能让阅读过程更加引人入胜,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枯燥的理论层面。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排版布局都非常用心,纸张的质感很好,阅读起来不会有廉价感。封面上的插图虽然不是特别华丽,但却很有学术范儿,能让人一眼看出这是一本专业领域的书籍。打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晰的目录,条理分明,让读者能迅速了解全书的脉络。文字部分的处理也相当不错,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合理,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页眉和页脚的设计也很简洁大方,提供了页码和章节信息,方便查找。更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穿插的图表和插图都经过了精心挑选和制作,色彩搭配和谐,线条清晰,能够有效地辅助文字内容的理解。一些复杂的概念,通过图示往往能变得更加直观和易懂。即使是对地质学不太熟悉的读者,看到这些图,也能大概感受到其中的奥妙。整体而言,这本书在视觉呈现和阅读体验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这无疑为内容的吸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评分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来说,选择一本好的教材或者参考书,就像是在探索一个新领域的过程中拥有了一位优秀的向导。这本书的书名和作者信息,本身就传递出一种权威和专业感。通常,由知名的学者撰写或者翻译的著作,在内容的深度、广度和准确性上都会有所保障。一本好的学术著作,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应该能够引导读者进行深入的思考,培养其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在我学习相关领域知识时,提供一个扎实的基础,帮助我理清思路,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前沿的研究动态或者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观点,那就更好了,能够激发我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评分好的,不错 地质专业
评分经典
评分好的,不错 地质专业
评分好!
评分正版
评分不错!
评分好书!!!!
评分盗版,纸张都看不清楚
评分基本上比较满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