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工程手册:系统生命周期流程和活动指南 原书第4版 中英对照 系统工程师

系统工程手册:系统生命周期流程和活动指南 原书第4版 中英对照 系统工程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系统工程
  • 系统生命周期
  • 需求分析
  • 设计
  • 实施
  • 验证
  • 确认
  • 项目管理
  • 工程管理
  • 中英对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文乐章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61743
商品编码:14535281693

具体描述

作者:
  • I S B N :978-7-111-56174-3
  • 条码书号:9787111561743
  • 上架日期:2017-4-14
  • 出版日期:2017-4-1
  • 版       次:2-1
  • 出 版 社:

系统工程国际委员会(INCOSE)《系统工程手册》为系统工程师所从事的关键流程活动提供说明。本手册的目标读者是新的系统工程师、需要从事系统工程的另一学科的工程师或需要便于参考的有经验的系统工程师。本手册的内容包括描述每个系统工程流程活动在可承受性和性能设计的背景中的必需性

目录

1 系统工程手册的范围3

1.1 目的3

1.2 适用性3

1.3 内容5

1.4 格式7

1.5 常用术语的定义11

2 系统工程概览13

2.1 引言13

2.2 系统的定义和概念13

2.3 一个系统内部的层级结构19

2.4 系统之系统的定义21

2.5 使能系统29

2.6 系统工程的定义31

2.7 系统工程的起源和演变35

2.8 系统工程的使用和价值39

2.9 系统科学与系统思考49

2.10 系统工程的领导力63

2.11 系统工程职业发展67

3 一般生命周期阶段73

3.1 引言73

3.2 生命周期特性75

3.3 生命周期阶段81

3.4 生命周期方法95

3.5 什么适合你的组织、项目或团队?109

3.6 案例研究简介115

4 技术流程141

4.1 业务或任务分析流程147

4.2 利益攸关者需要和需求定义流程155

4.3 系统需求定义流程173

4.4 架构定义流程195

4.5 设计定义流程217

4.6 系统分析流程227

4.7 实施流程237

4.8 综合流程245

4.9 验证流程257

4.10 转移流程271

4.11 确认流程277

4.12 运行流程293

4.13 维护流程299

4.14 处置流程315

5 技术管理流程323

5.1 项目规划流程323

5.2 项目评估和控制流程339

5.3 决策管理流程345

5.4 风险管理流程359

5.5 构型配置管理流程389

5.6 信息管理流程409

5.7 测度流程419

5.8 质量保证流程435

6 协议流程445

6.1 采办流程449

6.2 供应流程457

7 组织的项目使能流程465

7.1 生命周期模型管理流程467

7.2 基础设施管理流程481

7.3 项目群管理流程487

7.4 人力资源管理流程495

7.5 质量管理流程503

7.6 知识管理流程513

8 系统工程的剪裁流程和应用525

8.1 剪裁流程527

8.2 特定产品行业或领域应用的剪裁533

8.3 用于产品线管理的系统工程应用551

8.4 用于服务的系统工程应用557

8.5 用于复杂组织体的系统工程应用571

8.6 极小型和微型组织体的系统工程的应用581

9 跨领域/学科系统工程方法585

9.1 建模和仿真585

9.2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615

9.3 基于功能的系统工程方法619

9.4 面向对象的系统工程方法629

9.5 原型构建641

9.6 接口管理641

9.7 综合的产品和流程开发649

9.8 精益系统工程663

9.9 敏捷系统工程677

10 专业工程活动687

10.1 可承受性/成本效能/生命周期成本分析687

10.2 电磁兼容性711

10.3 环境工程/影响分析715

10.4 互操作性分析719

10.5 后勤工程719

10.6 制造及可生产性分析731

10.7 质量特性工程731

10.8 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733

10.9 可恢复性工程745

10.10 系统安全性工程753

10.11 系统安保性工程763

10.12 培训需要分析773

10.13 可用性分析/人与系统综合773

10.14 价值工程789

附录A:参考文献800

附录B:首字母缩写词825

附录C:术语和定义839

附录D:系统工程流程的N2图857

附录E:输入/输出描述861

附录F:致谢913

附录G:意见表917

索引919



系统工程手册:系统生命周期流程和活动指南(原书第4版) 引言 在这个日新月异、复杂性与日俱增的技术时代,对强大、可靠且高效的系统的需求从未如此迫切。从航空航天和国防到信息技术和医疗保健,各个行业都在依赖复杂的系统来驱动创新、提供服务并实现关键目标。然而,这些系统的成功开发、部署和维护并非易事。它需要一个严谨、系统的方法,能够应对技术挑战、管理项目风险并确保最终产品能够满足所有相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系统工程手册:系统生命周期流程和活动指南》(原书第4版)正是为应对这一挑战而生的。本书作为一本权威的指南,深入阐述了系统工程的核心原则、流程和活动,为所有参与系统生命周期的人员提供了宝贵的知识和实用的工具。它不仅是系统工程师的必备参考,也适用于项目经理、技术领导者、产品负责人以及任何希望深入理解如何成功构建和管理复杂系统的人士。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全面性与实践性。它不是仅仅罗列理论概念,而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详细阐述系统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以及在每个阶段所需的具体活动和方法,为读者提供了一幅清晰的系统工程路线图。从最初的概念定义到系统的最终退役,本书都进行了细致的讲解,确保读者能够理解每个环节的重要性,并掌握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有效地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 内容概述 本书围绕着“系统工程”这一核心概念展开,将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分解为一系列逻辑清晰、相互关联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特定的目标、输入、活动和输出,这些共同构成了系统工程的骨架。 第一部分:系统工程基础 在深入探讨生命周期流程之前,本书首先为读者建立起坚实的系统工程基础。这部分内容包括: 什么是系统? 深入剖析“系统”的定义,理解其构成要素、边界、环境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交互关系。强调系统不仅仅是技术的集合,更是相互关联的组件、过程和人员的有机整体。 系统工程的定义与目标: 清晰阐述系统工程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工程方法论,其核心在于应用科学与工程原理,以系统化的方式处理复杂系统的设计、开发、集成、验证、部署、运行、维护和退役。明确系统工程的目标,例如最大化系统性能、最小化总成本、降低风险、满足用户需求以及确保系统的可生存性。 系统工程在项目中的角色: 详细说明系统工程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的关键作用,如何作为一种“粘合剂”,将不同的工程学科和项目管理活动整合起来,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强调系统工程对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影响。 关键系统工程概念: 介绍系统工程中一些基础且重要的概念,如需求工程、系统架构、集成、验证与确认(V&V)、风险管理、配置管理、技术管理等。这些概念是后续章节深入讨论的基础。 第二部分:系统生命周期流程 本书的核心内容在于详细阐述系统工程的生命周期流程。这里将系统生命周期分解为若干个关键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关键活动进行深入分析。 概念阶段(Concept Phase): 问题识别与机会分析: 如何识别潜在的系统需求或改进现有系统的机会。 初步需求定义: 确立高层次的用户需求和系统功能需求。 可行性研究: 评估技术、经济、操作等方面的可行性。 概念开发: 提出初步的系统概念和解决方案。 方案评审: 对提出的概念进行评估和选择。 发展阶段(Development Phase): 这是系统工程的核心阶段,涵盖了从需求分析到系统集成的各个环节。 需求工程(Requirements Engineering): 需求获取: 采用访谈、问卷、原型等方法收集用户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需求分析: 对收集到的需求进行分类、组织、澄清和分析,识别冲突和不一致。 需求规格说明: 编写详细、清晰、可验证的需求规格文档(如SRS - Software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 IRS - Integrated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 需求验证: 确保需求是正确的、完整的、一致的、可实现的,并满足用户期望。 需求管理: 建立变更控制机制,跟踪需求的演变。 系统架构设计(System Architecture Design): 系统分解: 将复杂系统分解为更小、更易于管理的子系统和组件。 接口定义: 明确子系统和组件之间的接口,包括物理、逻辑和数据接口。 技术选型: 根据需求和约束选择合适的技术和解决方案。 架构评估: 评审系统架构是否满足性能、可靠性、可维护性等关键指标。 详细设计(Detailed Design): 组件设计: 对每个子系统和组件进行详细的工程设计,包括硬件、软件、机械等方面。 接口详细设计: 细化接口的规格和实现细节。 数据模型设计: 设计系统所需的数据结构和数据库。 实现与集成(Implementation and Integration): 代码编写与硬件制造: 根据详细设计进行实际的组件开发。 单元测试: 对单个组件进行测试,确保其功能正确。 集成测试: 将独立的组件组合起来,测试它们之间的交互和整体功能。 系统集成: 将所有子系统集成到一个完整的系统中。 部署与运行阶段(Deployment and Operation Phase): 系统部署: 将开发完成的系统安装、配置并交付给用户。 用户培训: 对用户进行系统操作和维护的培训。 系统运行: 系统的日常使用和维护。 性能监控: 持续监测系统性能,识别潜在问题。 故障排除与维护: 及时处理系统故障,进行必要的维护和升级。 退役阶段(Retirement Phase): 系统评估: 评估系统是否达到其生命周期末期。 数据迁移: 将系统中的重要数据迁移到新系统或存档。 系统拆除: 安全、负责任地拆除和处理系统。 经验总结: 总结项目经验教训,为未来的项目提供参考。 第三部分:关键系统工程活动与工具 除了贯穿生命周期的流程,本书还详细介绍了贯穿整个系统工程过程的关键活动和实用的工具。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 风险识别: 识别可能影响系统开发和运行的潜在风险。 风险分析: 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影响。 风险应对: 制定规避、减轻、转移或接受风险的策略。 风险监控: 持续跟踪风险,并根据情况调整应对措施。 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基线控制: 建立和维护系统各阶段的受控版本。 变更控制: 严格管理对系统配置项的修改。 状态跟踪: 记录和跟踪配置项的当前状态。 审计: 定期进行配置审计,确保系统的一致性。 验证与确认(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 V&V): 验证: 确认系统是否“正确地构建”(Did we build the system right?)。包括评审、检查、测试等。 确认: 确认系统是否“构建了正确的系统”(Did we build the right system?)。强调系统是否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和期望。 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 - QA): 质量计划: 制定确保系统质量的计划。 质量度量: 定义和收集质量指标。 质量改进: 持续改进开发过程和产品质量。 技术管理(Technical Management): 项目规划: 制定系统开发的技术计划。 进度与成本控制: 监控和管理项目进度和成本。 技术决策: 为关键技术问题做出明智的决策。 沟通与协调: 促进团队内部和外部的有效沟通。 系统工程工具与技术: 介绍用于支持系统工程活动的各种工具,例如需求管理工具、建模工具(如UML、SysML)、项目管理软件、测试管理工具等。 第四部分:高级主题与应用 本书还涵盖了一些更高级的系统工程主题,以及系统工程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复杂系统工程: 探讨如何应对更大、更复杂、更具挑战性的系统。 软件系统工程: 侧重于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系统工程实践。 硬件系统工程: 侧重于硬件设计和开发中的系统工程考量。 分布式系统与网络化系统: 关注现代分布式和网络化系统的工程挑战。 系统工程的未来趋势: 探讨新兴技术和方法对系统工程的影响,如人工智能、DevOps、敏捷系统工程等。 本书的价值 《系统工程手册:系统生命周期流程和活动指南》(原书第4版)为读者提供了一套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能够帮助他们: 提高系统开发的成功率: 通过遵循结构化的流程和活动,降低项目失败的风险,提高项目按时、按预算交付的可能性。 构建更优质的系统: 确保系统满足所有相关的需求和质量标准,提供卓越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有效管理复杂性: 为应对复杂系统的挑战提供清晰的方法和工具。 促进团队协作: 为不同学科的团队成员提供共同的语言和框架,促进有效的沟通与协作。 提升个人职业技能: 成为一名更全面、更专业的系统工程师。 无论您是刚刚踏入系统工程领域的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资深工程师,本书都将是您宝贵的助手,帮助您在复杂的技术世界中导航,并最终成功交付卓越的系统。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个通往系统工程专业知识的知识宝库,是实现复杂系统目标的重要指引。

用户评价

评分

《系统工程手册:系统生命周期流程和活动指南 原书第4版 中英对照 系统工程师》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案头常备”之书。作为一名系统架构师,我经常需要从宏观层面把握整个系统的设计,并且确保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生命周期框架,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个环节的定位和目标。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系统接口管理”和“系统互操作性”的章节。在现代复杂的工程项目中,不同系统之间的接口设计和互操作性是至关重要的挑战。这本书提供的指南和最佳实践,为我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中英对照的设计,让我在查阅英文原版技术文档时,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其中的概念,并且在与国际专家沟通时,也能够更自信地表达我的观点。这本书的内容非常详实,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指导和工具建议。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指引我在复杂的系统工程领域前行。我向所有渴望提升系统工程专业能力的工程师强烈推荐这本书。

评分

这本《系统工程手册:系统生命周期流程和活动指南 原书第4版 中英对照 系统工程师》简直是系统工程领域的一部百科全书,让我这个在业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都受益匪浅。我一直以来都觉得,系统工程的精髓在于其严谨的流程和清晰的活动划分,而这本书恰恰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并且以中英对照的形式呈现,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特别是对于那些习惯阅读英文原版技术资料,但有时又想快速抓住核心概念的工程师们来说,这简直是天赐福音。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系统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细致阐述,从概念定义、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实现、测试、部署到维护和报废,每一个环节都辅以详实的流程图、活动描述和关键输出物。这本书不像某些教科书那样空洞地讲理论,而是充满了实际的指导意义,让我能够将书中的知识直接应用到我日常的工作中。例如,在需求分析阶段,书中提供的多种需求获取技术和模型分析方法,帮助我更系统地梳理和验证客户需求,避免了许多潜在的误解和返工。更重要的是,中英对照的格式让我能够迅速对照查阅,加深理解,并且在与国际团队沟通时,也能够更自信地引用和解释相关的术语和概念。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我遇到困惑时,总能提供清晰的指引和有效的解决方案。我强烈推荐给所有从事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研发以及任何需要构建复杂系统的专业人士,它一定会成为你案头必备的参考书。

评分

在我接触过的众多技术书籍中,《系统工程手册:系统生命周期流程和活动指南 原书第4版 中英对照 系统工程师》无疑是最具价值的一本。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教科书,更是一本指导我如何构建、管理和优化复杂系统的“路线图”。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配置管理”和“变更控制”的章节印象深刻。在实际工程项目中,有效的配置管理和严格的变更控制是保证系统稳定性和可追溯性的基石。这本书提供的详细流程和实用工具,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实践这些关键的工程活动。中英对照的设计,让我能够轻松地在两种语言之间切换,快速理解英文原版中的细微之处,并且能够自信地与国际团队进行技术交流。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从概念到退役的整个系统生命周期,每一个阶段都有详细的流程和活动描述,这为我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框架。我发现,这本书的很多内容都经过了时间的检验,是经过无数项目实践验证的最佳实践。我毫不犹豫地将其推荐给每一位系统工程师,因为它所提供的知识和指导,将直接影响你的工作效率和项目质量。

评分

读完《系统工程手册:系统生命周期流程和活动指南 原书第4版 中英对照 系统工程师》,我深切体会到系统工程的严谨性和重要性。这本书的内容覆盖了系统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从概念的产生到最终的退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细致的阐述。我个人尤其对书中关于“系统设计”和“系统集成”部分的分析印象深刻。作者详细介绍了如何从需求出发,进行系统架构设计、模块划分,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系统集成和验证。这些内容对于解决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大型系统集成难”的问题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思路和方法。中英对照的形式也为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让我能够方便地在两种语言之间切换,更深入地理解英文原文的精髓,同时也能用清晰的中文描述来向团队解释。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理论深度,更在于其贴近实际工程应用的指导性。它提供的流程和活动框架,能够帮助团队成员更好地协作,明确各自的职责,从而提高项目整体的效率和成功率。我发现,这本书的很多内容,即使是我工作多年积累的经验,也未能完全涵盖,这让我认识到持续学习和借鉴行业最佳实践的重要性。对于那些希望在系统工程领域有所建树的工程师而言,这本书绝对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参考。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的系统工程师,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总结系统工程最佳实践的工具书,而《系统工程手册:系统生命周期流程和活动指南 原书第4版 中英对照 系统工程师》恰恰满足了我的需求。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全面,涵盖了系统生命周期的每一个关键阶段,并且对每个阶段的流程和活动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我特别欣赏书中对“系统验证与确认”部分的详细阐述。这部分内容对于确保最终交付的系统能够满足预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至关重要。书中提供的测试策略、测试方法以及验证准则,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中英对照的形式对我来说也极大地提升了阅读效率,让我能够快速对照理解英文原版中的专业术语和概念,从而更准确地掌握其精髓。这本书的结构清晰,逻辑性强,无论是作为日常参考还是系统学习,都能从中获益良多。它不仅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知识,更启发了我对系统工程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本书绝对是系统工程领域的权威指南,强烈推荐给所有希望在这个领域深耕的专业人士。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它的印刷成本。在我看来,《系统工程手册:系统生命周期流程和活动指南 原书第4版 中英对照 系统工程师》是一部系统工程领域的“圣经”。它以一种非常直观、易于理解的方式,将系统工程的复杂流程和活动呈现在读者面前。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系统演进”和“系统维护”的章节。很多时候,我们更关注系统的构建过程,而忽略了系统在生命周期后期的演进和维护。这本书强调了这些关键环节的重要性,并且提供了相应的策略和方法。中英对照的格式,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英文原版中的专业术语,并且在与国际团队进行技术讨论时,能够更有效地沟通。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全面,从概念的提出到系统的退役,每一个阶段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且辅以大量的实例和图表。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能够在我遇到困难时,给予我最直接、最有效的指导。我毫不犹豫地将这本书推荐给所有致力于提升自身系统工程能力,并追求卓越工程实践的工程师。

评分

作为一个刚入门的系统工程师,我常常感到无从下手,尤其是在面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时。这本书的出现,如同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为我指明了方向。《系统工程手册:系统生命周期流程和活动指南 原书第4版 中英对照 系统工程师》以一种极其系统化、结构化的方式,为我打开了系统工程的“大门”。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详细描述了系统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并给出了具体的活动和产出物。这让我明白,构建一个成功的系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经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步骤。书中对每个流程的解释都非常透彻,配以清晰的图表,使得复杂的过程也变得易于理解。而且,中英对照的格式对我这个正在努力提升英语技术阅读能力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礼物。我可以在阅读中文解释的同时,快速对照英文原版,理解其中的细微差别和专业术语的精确含义。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涉及到管理、沟通和风险控制。书中提供的各种模板和指南,为我提供了实践的框架,让我能够更有条理地开展工作。我不再感到迷茫,而是充满信心地迎接每一个挑战。这本书绝对是新手系统工程师的必备宝典,它不仅传授知识,更培养了一种系统化的思维方式。

评分

当我拿到《系统工程手册:系统生命周期流程和活动指南 原书第4版 中英对照 系统工程师》这本书时,我并没有立刻着手阅读,而是将其放在手边,作为我日常工作的“秘密武器”。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能够在我需要的时候,提供精准而深入的答案。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系统剖析”和“系统分解”的部分。理解一个复杂系统,首先需要能够将其分解成可管理的小模块,并且清晰地定义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本书提供了多种剖析和分解的方法,并且配以大量的图示,让我能够迅速掌握核心要点。中英对照的形式,则让我能够更便捷地查阅相关的英文技术文献,并且在进行国际合作项目时,能够更有效地沟通。这本书的内容详实,不仅涵盖了理论知识,更包含了大量的实践指导,让我能够将书中的内容直接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我常常在遇到棘手的问题时,翻开这本书,总能找到相关的章节,并从中获得启发。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参考书,更是一本能够提升我系统工程能力的“修炼手册”。

评分

这本书在我手中的分量,不仅仅是纸张的重量,更是知识和经验的沉淀。《系统工程手册:系统生命周期流程和活动指南 原书第4版 中英对照 系统工程师》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手册”,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做得更好”。我特别喜欢它在阐述每一个流程和活动时,都辅以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图示。这让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也更容易让人理解和记忆。例如,书中在讲解“风险管理”时,列举了不同类型的系统风险,以及相应的识别、评估和应对策略,这对于我之前处理项目中的不确定性非常有帮助。中英对照的设计更是锦上添花,让我能够无障碍地阅读和理解最新的系统工程理论和最佳实践,并且在与国际同行交流时,能够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系统性和全面性,它像一张巨大的网,将系统工程的各个方面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展现了一个完整的工程体系。对于那些渴望提升系统工程能力,追求卓越工程实践的工程师来说,这本书绝对是开启新境界的钥匙。

评分

这本书对于我而言,简直是一场及时的“甘霖”。在系统工程领域摸爬滚打多年,我一直觉得自己在某些环节上“摸不着门道”,缺乏一套系统化的方法论。《系统工程手册:系统生命周期流程和活动指南 原书第4版 中英对照 系统工程师》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它以一种极其系统化的方式,将复杂纷乱的系统工程知识梳理得井井有条。我尤其赞赏书中关于“系统需求工程”的阐述,它不仅讲解了需求的获取、分析、规格化,更强调了需求的验证和跟踪。这让我明白,需求是整个系统工程的基石,一旦出现问题,后续的工作将举步维艰。中英对照的版本,对我这样的跨国团队成员来说,更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能够快速地理解和消化不同语言的专业术语。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从高层次的系统概念到低层次的模块设计,都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手把手地教你如何构建一个可靠、高效的系统。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希望在系统工程领域取得突破的工程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