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德国父母这样教孩子严谨》
:32.80元
作者:杨秀明著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201081113
字数:180000
页码:26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1、除了爱与天性,孩子更需要严谨的精神 。
孩子做事没条理!怎么办?孩子没有时间观念!怎么教?孩子常常丢三落四!怎么管?孩子不懂节约!怎么做?
通过德国父母的教养观,看到自身的盲点,也可以看看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
2、严谨不是一板一眼,而是要像德国父母一样有规矩地“放养”。
严格管理与督促,让孩子保持严谨的生活习惯;父母以身作则,培养孩子品格不马虎;谨言慎行,教导孩子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放手与约束随行,引导孩子变得坚强勇敢;“严谨”磨炼,让孩子在碰撞中“波折”成长;建立理财观,教孩子严格制定金钱规划……
内容提要
你还在为孩子的心理能否健康成长担忧吗?一个积极乐观的人,一定是一个懂得对生活微笑的人;而一个懂得对生活微笑的人,他的世界怎么会有阴雨天呢?作为父母,如果你希望孩子可以幸福一生,那就培养孩子乐观的心态。
本书从营造氛围、快乐学习、愉快社交、享受自由、接受挫折、有效沟通、拉近关系和热爱生活等不同角度,借鉴法国父母的教子之道,通过案例、具体的解决办法等,看法国父母如何教孩子拥有这把“乐观的钥匙”,将学习变成一种享受,成功开启孩子的心灵,为孩子铺开一条乐观的人生之路。
目录
章
规则意识:严格管理与督促,让孩子保持严谨的生活习惯
1.忍耐点儿,一会儿再换尿布
2.6岁不做家务,就违法了?
3.不想吃饭,那就不吃吧?
4.环保不是口号,从生活中做起
5.好好学习,不学坏?
6.少穿两件衣服,不会有事的?
7.睡觉时间到了,没得商量
8.做事要条理细致,有计划才有未来
第二章
品格教育:父母以身作则,培养孩子品格不马虎
1.爱护小动物,善心开始发芽
2.男孩不玩刀枪,不在心里埋暴力种子?
3.说到就做到,父母作表率
4.写写悔过书,父母也有做错时?
5.严守红绿灯,父母是榜样?
6.宽容待人,养成良好品德
7.礼貌用语不离口,父母言传身教
第三章
自律原理:谨言慎行,教导孩子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1.做完作业再去玩,大家都这样?
2.约法三章在前,事后决不妥协
3.凡事先来后到,才有礼貌
4.迟到一分钟,也必须道歉?
5.不丢三落四,旅游忘带吃的就饿着?
6.买个记事本,记下生活日程
第四章
放养法则:放手与约束随行,引导孩子变得坚强勇敢
1.跌倒了,自己爬起来?
2.想自己出去买东西,鼓励?
3.玩蚂蚁,随便
4.让孩子多尝试,他会更了不起?
5.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6.被别人抢走玩具,自己解决
7.近大自然的计划,你来定
第五章
尊重原则:视孩子为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的意愿
1.不拿孩子作比较,尊重孩子的情感
2.把爱大声说出来
3.尊重孩子,因为他也是独立的个体
4.不随意斥责,不随便教训孩子?
5.尊重孩子的“早恋”
6.孩子说“不”,愿意聆听理由
7.尊重,但不迁就和纵容
8.用纸飞机换电动车?尊重孩子的决定?
第六章
磨炼效应:“严谨”磨炼,让孩子在碰撞中“波折”成长
1.发烧了?靠自己去康复?
2.参加劳动,回报社会有责任?
3.去“磨难营”,孩子成长得更快
4. “逼迫教育”让孩子加速成长
5.次没成功?那就多试几次?
第七章
理财智慧:建立理财观,教孩子严格制定金钱规划
1.注意了!玩游戏也要节约
2.儿童旧货集市,体验做买卖的快感?
3.2岁孩子就有银行账户?从小要存钱?
4.记账很重要,对账时间到了
5.买东西前想清楚,花了就没了
6.不必要的花费,便是浪费
第八章
独立能力:多给孩子自由空间,让孩子拥有独立权利
1.给孩子制订学习计划,违法
2.自己能完成,就不需他人帮助
3.向孩子求助,他会更快长大
4.鼓励孩子说出不同意见,“顶嘴”并不都是坏事?
5.少干涉,多鼓励,帮助孩子早独立
6.小孩子也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作者介绍
杨秀明,子沟通专家,子教育书系作者。倡导“以人为本”的工作管理理念,一直以来,致力于研究“家庭、学校、社区”三结合教育,他的专访《是教师更是朋友》,收到良好的反响。在儿童行为、心理方面有着丰富的技巧和实践经验,成千上万的家长按照他们的教育理念养育孩子,取得了非凡的成功。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带着一种独特的纪实感,仿佛是走进了一户户真实的德国家庭,观察他们是如何应对日常挑战的。我最欣赏它对“过程导向”教育的推崇。它强调的不是孩子最终是否考了高分或者表现完美,而是孩子在达成目标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专注度、坚持力以及对细节的把控能力。这对于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环境下的家长来说,是一种非常及时的提醒。作者细致地描述了如何设置一个鼓励深度思考而非浅层记忆的学习环境。书中对于时间管理和任务分解的介绍,简直是职场人士的福音,更何况是用来教导孩子。它教会我们如何将一个看似艰巨的任务,拆解成孩子可以一步步完成的小目标,从而建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这种由内而外构建的效能感,远比外部奖励来得持久和宝贵。阅读过程中,我常常停下来,对照着自己的生活进行反思,这种互动性让阅读体验变得非常深刻。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将教育看作是一个对抗的过程,而更像是一场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合作之旅。作者对于“界限感”的阐述尤为精妙,她没有采用生硬的“不许做”来设定界限,而是通过构建清晰的“可以做什么”的活动空间,让孩子在安全范围内探索。这对于那些害怕自己过于强势而压抑了孩子天性的父母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好的范本。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沟通艺术”的描述,它强调的不是家长的权威,而是倾听和反馈的质量。如何用非指责性的语言,准确地表达期望和感受,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对话范例,非常实用。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权威”的理解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真正的权威不是声音大,而是言出必行,且充满逻辑和尊重的。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它提供了一个可以长期遵循的、基于信任和尊重的育儿蓝图,让人读完后不仅感觉受到了启发,更充满了实践的动力和信心。
评分这本书读下来,感觉像是被一位经验丰富、心思细腻的教育专家领进了德国家庭的日常。作者的叙述非常生动,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理论说教,而是充满了真实的案例和生活化的场景。比如书中对于“规矩”的建立,不是简单地讲“要有规矩”,而是详细描述了家长如何在潜移默化中,通过日常的互动和一致性的要求,让孩子理解并内化规则。这种注重细节和过程的描述,让我这个正为孩子“不听话”而头疼的父母,找到了很多可以借鉴的实操方法。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没有一味地强调“控制”,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如何引导孩子建立内在的自律和责任感上。他们似乎很擅长在看似严格的要求下,巧妙地保护了孩子的探索欲和独立思考能力。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提升了一个维度,不再仅仅盯着分数和表面的乖巧,而是开始关注孩子长期的人格发展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结构清晰、执行性强的思维框架,帮助父母在日常的鸡毛蒜皮中,真正做到言传身教,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节奏把握得非常好,它不像有些育儿书籍那样知识点过于密集,让人读完后不知道从何下手。相反,它更像是一部教育方法的“生活剧本”。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挫折教育”和“情绪管理”这两个敏感话题时的平衡感。书中清晰地阐述了,所谓的“严谨”并非意味着无情,而是建立在对孩子能力的充分信任之上。例如,书中谈到如何让孩子承担家务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时,它提供的步骤是循序渐进且充满尊重的,而不是简单的命令和惩罚。这让我意识到,真正的“规矩”是孩子自愿遵守的系统,而不是外加的枷锁。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的用心,她不仅提供了“做什么”,更提供了“为什么这样做”的深层心理学支撑。对于我这种喜欢刨根问底的读者来说,这种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阐述,是极具吸引力的。看完后,我感觉自己的育儿工具箱里增加了很多高质量的工具,并且知道在什么情境下应该使用哪一个。
评分初读这本书时,我原本有些担心,毕竟“德国教育”这个标签常常让人联想到刻板和压力。然而,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却出乎意料的轻松且富有洞察力。它没有灌输那种“虎妈狼爸”式的焦虑,反而是以一种非常冷静、客观的视角,剖析了德国家庭教育中那些看似不经意,实则精心设计的细节。最吸引我的是它关于“独立性培养”的论述。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了如何放手,如何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小小的挫折,而不是急于介入和“拯救”。这与我们东亚文化中普遍存在的“过度保护”倾向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把孩子保护得太好了,以至于他们错失了发展“解决问题能力”的宝贵机会。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具有说服力,它不是强迫你接受观点,而是通过展示结果和逻辑链条,让你自然而然地认可这种教育哲学。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常常存在的“急躁”和“控制欲”,提供了一种更具长期主义视角的指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