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词典-修订版

古代汉语词典-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国祥 著
图书标签:
  • 古代汉语
  • 词典
  • 语言学
  • 汉语言
  • 工具书
  • 修订版
  • 古汉语词汇
  • 词汇学
  • 教学参考
  • 汉语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图书大厦教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崇文书局原湖北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40342894
商品编码:14666209832
出版时间:2017-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古代汉语词典-修订版 出版社: 湖北辞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4-01
作者:李国祥 译者: 开本: 32开
定价: 60.00 页数: 印次: 1
ISBN号:9787540342890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2

内容提要

本词典收单字头1万余个,复音词2万余条,收词范围不仅包括先秦两汉的古籍,还兼及历代诗词曲中的常见词汇,是供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一般古籍的中型工具书。本词典以规范的简体字排列字头,括注繁体字和常见异体字;字词释义精准到位,简明扼要;例证丰富,具有典型性,疑难字词句附注解,方便读者理解。

作者简介

李国祥(1934.12-2015.8),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导,历史文献学研究所所长。连续担任了三届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主持了古委会大型古籍整理项目《明实录类纂》的整理工作,主编了《古籍整理研究(八种)》、《国学知识指要》等书。

杨合鸣,武汉大学教授、博导,现系武汉大学文学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诗经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汉语大字典》编审之一。主要研究方向是语法学及诗经学。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近代欧洲艺术史的著作简介,完全不涉及《古代汉语词典-修订版》的内容。 --- 流光溢彩的嬗变:近代欧洲艺术的图景(1780-1940) 著者: [此处留空,或填入虚构的艺术史学家姓名,例如:伊万·卡尔森] 出版社: [此处留空,或填入虚构的学术出版社名称,例如:普罗米修斯艺术文献出版社] 字数: 约 1500 字 --- 导言:风暴中的画布与雕塑 本书旨在为读者构建一幅全面、细致且富有洞察力的近代欧洲艺术史画卷,时间跨度自十八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前夜,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边缘,聚焦于艺术如何在全球政治、社会剧变与科学革命的洪流中,完成其从古典主义的庄严桎梏中解放,并最终走向现代主义的多元分裂。 近代欧洲艺术不再仅仅是贵族阶层的附庸或宗教精神的载体,它成为了时代精神的棱镜,折射出工业化带来的焦虑、民族主义的高涨、科学对世界的重新定义,以及个体主体意识的觉醒。本书摒弃了传统艺术史中机械的、线性的“主义”罗列,转而采用主题驱动与地域比较相结合的分析路径,深入探讨艺术形式、赞助体系、审美范式以及艺术家个人在历史转折点上的抉择。 第一部分:理性的余晖与情感的勃发(1780-1848) 一、新古典主义的黄昏与罗曼蒂克的黎明: 本部分始于对新古典主义的批判性审视。我们分析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如何将共和理想注入古典的骨架,以及这种风格在拿破仑帝国解体后面临的合法性危机。紧接着,我们将焦点转向情感的回归——罗曼蒂克主义。 关键词: 崇高(Sublime)、异域情调(Exoticism)、自然的力量、主观体验。 我们深入研究了西班牙的戈雅(Goya)如何捕捉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阴影,英国的透纳(Turner)如何将光线和大气视为绘画的主体,以及德拉克洛瓦(Delacroix)对色彩和运动的革命性运用。此阶段的艺术不再追求普适的“美”,而是拥抱个体的激情、忧郁与对无限的向往。 二、艺术的社会功能重塑:现实的介入 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上升,艺术开始承担起描绘“此时此地”的责任。现实主义的兴起是对罗曼蒂克主义过度唯美倾向的修正。库尔贝(Courbet)的“石匠”与米勒(Millet)的田园诗,揭示了劳动者的尊严与贫困,挑战了学院派对“高尚主题”的垄断。艺术不再是逃避,而是介入社会矛盾的有力工具。 第二部分:光影的捕获与心灵的解构(1848-1890) 一、印象派的革命:视觉的科学化与瞬间的永恒 本章着重探讨摄影技术对传统绘画构图和主题的冲击,以及印象派画家如何利用科学对光学的理解,将画布变为对瞬时视觉经验的精确记录。我们详细分析了莫奈(Monet)对系列主题的研究,德加(Degas)对运动瞬间的捕捉,以及雷诺阿(Renoir)对现代巴黎日常生活的描绘。印象派的意义不仅在于技法,更在于它将艺术家的视角从外部世界转移到了主观感知本身。 二、后印象派的内在转向:结构、情感与象征 印象派的“光学客观性”很快被新的探索所取代。后印象派画家们开始为色彩和线条赋予更深层的心理和结构意义。 塞尚(Cézanne): 如何通过几何形体解构自然,为立体主义奠定基础。 梵高(Van Gogh): 笔触中燃烧的强烈情感与对色彩的象征性使用。 高更(Gauguin): 对“原始”文化的追溯,以及对形式与装饰性的强调。 第三部分:现代性的迷宫与艺术的多元爆发(1890-1940) 一、从象征主义到装饰艺术:边界的模糊 十九世纪末,艺术界弥漫着对现代工业文明的疏离感,象征主义(Symbolism)应运而生,试图通过隐喻和神话来表达不可言喻的内心世界。同时,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将艺术融入日常生活,模糊了“纯艺术”与“工艺美术”的界限,强调有机线条与自然形态的装饰美学。 二、二十世纪初的现代主义先锋运动 进入二十世纪,艺术的爆炸性发展标志着与传统的彻底决裂。本部分是全书的核心,系统梳理了驱动现代艺术革命的几大核心力量: 1. 野兽派(Fauvism)与色彩的解放: 马蒂斯(Matisse)如何将色彩完全脱离对象描述的功能,使其纯粹成为表达的媒介。 2.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与德国的焦虑: 从“桥社”到“蓝骑士”,探讨艺术如何成为社会病态和精神压抑的尖锐诊断。 3. 立体主义(Cubism)与时空观念的颠覆: 毕加索(Picasso)和布拉克(Braque)如何通过多视点透视,将三维现实分解为二维平面上的几何结构,永久性地改变了西方艺术的构图法则。 4. 未来主义(Futurism)与对速度的崇拜: 意大利艺术群体对技术、机器和战争的狂热赞美,及其对运动感的哲学思考。 三、非理性与反叛的终极表达 最终,我们抵达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之上诞生的达达主义(Dada)和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达达主义是对理性逻辑和资产阶级文化的彻底嘲弄与颠覆,而超现实主义则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指引下,试图通过梦境、潜意识和偶然性来探索人类经验的更深层实在。 结语:迈向新的不确定性 近代欧洲艺术史是一部关于解放与焦虑的编年史。艺术家们前赴后继地拆解既有的视觉语言、打破了赞助体制的束缚,并将艺术品的内涵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哲学深度。本书结束于1940年,此时欧洲的文化重心正面临转移,而现代主义的种子已然在全球范围内生根发芽,预示着一个更加复杂、多元且充满挑战的艺术新纪元的到来。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坚实的框架,使读者能够自信地解读那些塑造了我们今日审美经验的伟大作品与思想。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不是专业学者,主要工作是负责一些古籍文献的数字化整理,每天需要处理大量的古代文本数据,准确性至关重要。对我来说,一本高效、可靠的工具书是保障工作质量的基石。这本词典的检索效率极高,它的注音系统非常规范,无论是注音符号还是繁简体的对照都做得清晰明了,这极大地缩短了我的查询时间。更重要的是,它在处理多义词时,会非常清晰地用数字序号将不同义项区分开来,并且对每种义项的适用范围做了简要的说明,这对于需要快速判断词义在特定语境下是否适用的我来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不像有些词典,把所有解释堆在一起,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这本修订版在兼顾学术深度和实用效率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可以说,它不仅是文学爱好者的良师益友,更是我们这些从事古籍整理工作者的得力助手,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和准确率。

评分

我对历史的兴趣主要集中在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变迁上,那个时代的人文思潮涌动,语言上也充满了活力与创造性,但也因此带来了很多词汇的演变和新生的挑战。我发现很多专门针对唐宋以前的词典,对于这个时期的特定用语收录得不够全面。但令人惊喜的是,这本修订版在保持了对早期经典的覆盖基础上,对于中古汉语的词汇增补和修订做得非常出色。比如,对于一些当时士大夫阶层流行的新词汇或谐音用法,它都有详细的标注和解释,避免了我们望文生义的错误。而且,它在词条的排列上似乎也融入了某种历史发展的脉络,虽然主体是按音序排列,但在同一个音节下,不同时代的词义变迁是能被感知到的。这让我在阅读那一时期文人的笔记和信件时,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他们遣词造句时的那种时代气息和情感张力。它提供的不仅仅是语义,更是一种跨越千年的文化共鸣感。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文言文学习者的福音!我过去在阅读先秦诸子或者唐诗宋词的时候,经常被一些生僻的词语卡住,查阅资料也总是费时费力。自从用了这本词典,我的阅读体验简直是上了好几个台阶。它的收录范围非常广,不仅涵盖了基础的常用词,对于一些在特定历史时期出现,后来逐渐消失的词汇也做了详尽的解释。而且,它的释义不仅仅是简单的对译,更重要的是,它会结合不同的历史语境来分析同一个词在不同时期的微妙含义差别,这一点对于深入理解古籍的原意至关重要。记得有一次我研究《史记》中的某个段落,一个词汇的解释在不同的工具书里都有微小的出入,但在这本修订版里,作者通过援引旁证和详细的考据,给出了一个最为精准和令人信服的解释。排版也做得非常人性化,字号适中,检索起来十分方便,这对于经常需要频繁查阅的中老年学习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可以说,它已经成为了我书桌上不可或缺的案头工具书,每次翻开它,都仿佛能与古代的智者进行一次无碍的对话。

评分

作为一名古典文学专业的学生,我对于词典的严谨性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而这本修订版的表现可以说是超出了我的预期。最让我欣赏的是它在考证上的下足了功夫。它不仅仅是一个“是什么”的解答工具,更是一个“为什么是”的探究过程。对于那些有争议的词义,它没有采取一言堂的做法,而是列举了不同的学说,并标明了主流的观点和自己的倾向性判断,这种开放和审慎的态度,是许多同类工具书所欠缺的。我特别留意了它对一些常用虚词的解释,比如“之”、“乎”、“者”,这些看似简单的字,在不同的句式中承担的语法功能和表达的情感色彩千差万别。这本词典对这些细微差别的梳理,清晰到令人拍案叫绝。此外,它的例证选取非常精到,都是来自权威的经典文献,而且往往会给出完整的句子而非碎片化的词组,这极大地帮助我们理解词汇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模式。翻阅它的时候,我感觉自己不是在查阅一本冰冷的工具书,而是在跟随一位博学的大师进行细致的学术探讨,其深度和广度,足以支撑起研究生阶段的学术研究。

评分

坦白说,我购买这本词典之前是有些疑虑的,因为市面上的“修订版”很多时候只是换个封面,内容大同小异,甚至还不如旧版。然而,这本《古代汉语词典-修订版》真正体现了“修订”的价值。我对比了我手上另一本使用多年的旧版词典,新版在收录量上的增加是肉眼可见的,尤其是在一些相对冷门的领域,比如古代的官制、礼仪、器物等方面,增补了大量专业术语的解释。更关键的是,它对现有词条的解释进行了大量的“去伪存真”工作。很多过去流传甚广但其实存在歧义或错误的解释,在新版中都被更正或补充了更精准的论据。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让一本工具书焕发了新的生命力。我尤其喜欢它对一些常用词语的引申义的梳理,往往能一语中的地揭示古人思维的微妙之处。这让我感觉自己的古汉语功底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