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汉语字典(zui新修订版.彩色本) | ||
| 定价 | 99.80 |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 |
| 版次 | 2 | |
| 出版时间 | 2013年09月 | |
| 开本 | 大32开 | |
| 作者 | 《古代汉语字典》编委会 | |
| 装帧 | 精装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801038982 | |
| 重量 | 1624 | |
从排版和检索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实用性也大打折扣。一本优秀的工具书,其索引的完善程度和检索的便捷性至关重要。我注意到,虽然它是彩色的,但版式设计似乎并未充分考虑长时间阅读的舒适度,行距和字号的设置在某些页面显得不够协调,长时间翻阅后眼睛非常容易疲劳。更让我困扰的是,它的索引体系似乎存在漏洞。当我试图通过特定的部首或笔画去查找一些不常用的复合词汇时,发现很多条目未能被正确归类或收录。这无疑增加了查找的难度和时间成本,与“工具书”追求高效便捷的初衷背道而驰。我更倾向于使用那些纸质略显陈旧但检索体系严密、引文规范的旧版工具书,至少它们在查找效率上是有保障的。这本新书在追求视觉美感的同时,似乎牺牲了作为核心工具书最基本的功能性,给我的学习和研究带来了不必要的阻碍和挫败感。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补充一下我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作品中那些特有词汇的理解。那个时代的文风独特,很多用词既有古奥之处,又带有强烈的时代烙印,单纯依赖现代汉语的理解是远远不够的。我希望这本“新修订版”能在词义的辨析上做得更精细,尤其是在“引申义”和“转注”方面能提供更权威的考证。然而,实际阅读体验告诉我,它的“修订”似乎只是在图文展示上下了功夫。比如,书中对某个特定时期流行的表示“悲伤”或“豁达”的词汇,只是给出了一个现代汉语的近似翻译,缺乏对原文语境的深度挖掘。我翻了好几页,发现很多词条的解释都停留在“字面意思”的层面,完全没有触及到文化背景和社会心理对语言的塑造。这对于我们理解古代文本的真正意蕴来说,是致命的缺陷。它更像是一个“词语展示板”,而不是一个能深入剖析语言演变的“工具”。如果我需要了解一个词汇在古代社会语境下的复杂情感色彩,这本书提供的帮助极其有限,基本上需要我自己再另找高深的注疏本去印证,这与我期待的“工具书”定位相去甚远。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在处理那些涉及到古代哲学概念或法律术语时,显得尤为力不从心。这些词汇的含义往往是高度抽象和体系化的,需要依托于当时的思想流派或制度框架来理解,绝非简单的词语替换可以解决。比如,对于“理”、“气”、“道”这类核心概念,我期望能看到清晰的流派区分和语义演变路径,最好能标注出早期和晚期经典文献中的细微差别。然而,这本书对这些内容的解释却显得极其单薄和笼统,仿佛是直接套用现代哲学名词进行粗暴对等。这对于想深入探讨古代思想史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灾难性的。它没有提供任何深入的语义场分析,也没有梳理出关键概念在不同史籍中的语义漂移轨迹。这种对复杂概念的“一笔带过”,极大地削弱了它作为“工具书”的实用价值,让它更像是一本面向大众普及的入门读物,而不是一本供专业人士细致研磨的案头参考书。
评分说实话,我对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是赞赏的,毕竟彩色印刷和所谓的“精美图片”确实让翻阅过程不那么枯燥,尤其是在查阅一些具体器物或服饰相关的词汇时,能有个直观的印象。但问题恰恰在于,这种视觉上的愉悦,似乎已经占据了这本书大部分的“创新成本”。我原本以为,一本新修订的工具书,应该在收录的篇幅和时效性上有所突破,比如纳入更多近些年学术界公认的新发现或新释义。但当我尝试查找一些近现代学者对古代文献的最新研究成果时,这本书的内容显得异常陈旧,仿佛停留在上个世纪的某个版本。它的“新修订”更像是换了套更时尚的皮囊,内里的“骨架”却未经实质性的加固。对于一个需要紧跟学术前沿的人来说,依靠这样一本略显滞后的工具书进行研究,风险很高。我们需要的不是“好看的字典”,而是“准确的字典”。这种重形式轻内容的做法,让我对它的专业性产生了深深的怀疑。我希望它能提供更细致的引文出处和版本比较,而不是仅仅依靠几张图来填补版面。
评分这本所谓的“工具书”,我拿到手的时候,满心期待能找到一本能系统梳理古代汉语语法的权威著作。毕竟,现在的很多研究资料,对基础概念的阐释总显得不够透彻,总想找本扎实的字典来做个知识锚点。然而,翻开目录,我就隐隐感到一丝不安。它似乎更侧重于对那些生僻字词的简单释义和配图展示,像一本给初学者的入门读物,而不是面向专业研究者的深度工具。比如,我对“之”、“乎”、“者”这些常见虚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用法演变很感兴趣,希望能看到详细的句法分析和语境对比,但这本书里,这些内容要么一带而过,要么干脆缺失。它的结构更像是一部词汇的百科全书,而不是一套严谨的语言工具。我希望能看到对中古汉语的声韵系统的深入探讨,尤其是在不同方言区之间的差异,这本书里完全没有涉及。它更像是在“做表面功夫”,用精美的彩色印刷和“形象词义”来吸引眼球,但核心的学术价值却远不如预期。如果只是想查个生字的意思,或许它还算凑合,但若想用它来支撑严肃的学术研究,恐怕要大失所望了。这种“华而不实”的感觉,实在让人不太满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