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 名: 词以类记:TOEFL iBT词汇
作 者:张红岩 编著
出 版 社:群言出版社
I S B N :9787519302719
版 次:2017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成品尺寸:168mmx230mm
开 本:16开
页 码:424页
定 价:45.00元
重 量:约533g
目录
按学科分类
Word List 1 3
Word List 2 7
Word List 3 11
Word List 4 17
Word List 5 21
Word List 6 25
Word List 7 27
Word List 8 31
Word List 9 35
Word List 10 41
Word List 11 43
Word List 12 49
Word List 13 53
Word List 14 55
Word List 15 57
Word List 16 61
Word List 17 65
Word List 18 67
Word List 19 75
Word List 20 81
Word List 21 83
Word List 22 91
Word List 23 95
Word List 24 103
Word List 25 107
Word List 26 111
Word List 27 115
按意群分类
Word List 28 131
Word List 29 151
Word List 30 195
Word List 31 213
Word List 32 239
Word List 33 271
Word List 34 303
Word List 35 319
附录一:索引 344
附录二:阅读必备重要词组 371
附录三:托福经典400题 377
内容介绍
基于托福考试大数据,精准选词
匠心独创,全部词汇按学科、意群分类
适合即学即用、碎片化学习与个性化定制
含美语音频、地道例句、背词指导与经典习题
实时在线学习资源请关注“红岩英语”公众号
《词以类记:TOEFL iBT词汇》对历年托福考试题目进行计算机大数据统计,筛选出现频率高的约4150个核心词汇。创新性地按照学科和意群分类,实现成串或关联记忆单词,让大脑中的词汇储存方式网络化。每个单词都给出托福常考释义和同义词。重点词汇配有一个或多个例句,来源于国外的优秀词典,原汁原味。配有与词汇意义相关的一些插图,辅助视觉联想记忆。学习完每页单词后,可利用返记菜单及时巩固所学。9个阶段练习和400道托福题集可供考生自测学习效果,并增进对托福词汇考题的了解。
“词以类记”系列经典词汇书涵盖TOEFL、IELTS、GRE、GMAT、SAT考试,是张红岩老师多年教学经验和留学生活的精华,基于计算机程序大数据统计选出留学考试词汇集,按学科和意群做系统分类,使考生能够在有逻辑的联想思维中高效记忆;打破了从A到Z编排的传统,按意群进行碎片化学习,并结合模考内容的学科属性做个性化定制。
自面世以来,“词以类记”系列词汇书持续畅销,特别是这本《词以类记:TOEFL iBT词汇》。本书此次升级是基于近些年对托福考试的研究以及考生的学习反馈,新增152个核心词;优化部分词条内容,新增550个例句;按照考试频率高低调整学科和意群分类的先后顺序。此外,书中每页底部增加返记菜单,便于考生及时巩固。图书尺寸由原来的32开改为16开,页面空间更大,内文版式也进行了改进,阅读体验更好。
拿到书后,我花了几天时间适应它的节奏,主要感受是它在“关联记忆”这一点上确实下了不少功夫,但效果嘛,就有点见仁见智了。它的分类逻辑似乎是基于词根词缀的扩展,这一点对于我这种对语言学有那么一丝丝兴趣的人来说,算是提供了一个新的记忆支点。我发现,通过一个核心词根去联想一系列相关的词汇,确实比孤立地背诵单个单词要来得深刻一些,至少感觉上不容易混淆那些长相相似的词。然而,这种基于词根的划分,有时候在实际应用中反而成了负担。比如,有些词的词义发散得太远,或者在某个特定学科领域内有着非常固定的用法,单纯用词根去解释就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有点牵强。我记得有几个部分,为了凑足一个词根家族,塞进去了不少我判断为“超纲”的词汇。这让我非常纠结,一方面是相信编者的专业判断,另一方面又担心把精力浪费在那些短期内回报率不高的词上。更让我头疼的是,虽然有例句,但例句的质量参差不齐,有些例句本身就比较晦涩,甚至有点“书面化”到脱离了实际的听说读写场景。我更希望看到的是那种能瞬间抓住你眼球,让你立刻明白这个词“活”在哪里,能如何被外国人自然使用的那种句子。总而言之,它提供了一个框架,但要在这个框架里高效地提炼出真正有用的“子弹”,还需要读者自己投入大量的二次加工和筛选工作。
评分最后谈谈我个人在使用这本书时发现的“迭代”和“更新”问题,这关乎一本备考资料的生命力。托福考试本身也在不断演变,词汇的侧重点和热点词汇也可能有细微的偏移。我手里这本已经是某个版本,在使用过程中,我常常会疑惑,这些词汇的筛选是否是基于最新的几年真题数据得出的。有些词汇,我通过其他渠道(比如更近期的模考题或备考论坛上的讨论)发现它们正在成为新的重点,但在这本书的权重划分中,它们可能被放在了次要位置。反之,有些我背了很多遍的词,却在实际考试中出现的频率远低于预期。这种“信息滞后性”是所有纸质词汇书都难以避免的挑战。我希望能看到更清晰的标注,比如“2022年以来高频新增词汇”这样的提示,或者至少在选词上能够更积极地拥抱最新的考频趋势。此外,这本书在互动性上几乎为零,无法像一些电子词汇应用那样,通过做测试、游戏化的方式来巩固记忆。长时间纯粹依赖纸质阅读和抄写笔记,对于我这种需要通过高强度重复和即时反馈来固化的学习者来说,效率会打折扣。因此,它更像是一个坚实的“原材料库”,但要将其转化为高效的“燃料”,我们这些使用者还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去“自我升级”和“版本校对”。
评分这本书,说实话,一开始我是带着很大的期望去翻开的。毕竟“红宝书”这名头在托福备考圈里也算是有一定江湖地位的了。我当时的心态是,既然要啃词汇,那就得选个权威、系统点的。刚拿到手的时候,那种厚重感就让人觉得内容量十足,应该能管上好一阵子。我最关注的自然是它的编排方式。我个人不太喜欢那种死记硬背的纯列表,总觉得效率不高,容易忘了东忘西。我期待的是能有一种逻辑上的串联,哪怕是按照主题分类也好,这样在记忆的时候能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而不是一堆孤立的单词点。我希望能看到一些例句,这些例句最好是贴近真实考试场景的,能让我理解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的细微差别,毕竟托福阅读和听力里,一个词的不同释义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对整句话的理解。另外,对于那些“高频”和“低频”的区分,我也非常在意。备考时间紧,精力有限,必须把资源用在刀刃上,那些十年难遇一次的生僻词,看看就好,重点得放在那些反复出现的“核心词汇”上。如果这本书能清晰地标示出哪些是必须掌握的,哪些是锦上添花的,那我会觉得它的实用价值会大大提升。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是我关注的一个点,毕竟要长时间盯着看,字体大小、行距、以及是否有足够的空白区域来让我自己做笔记,这些细节都很影响阅读体验和学习效率。如果排版过于拥挤或者印刷质量不佳,那即便是再好的内容,也会让人望而却步。总之,初次接触时,我对它在“科学性”、“系统性”和“易用性”这三个维度上的表现是抱有极高期待的。
评分这本书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它在某些特定主题词汇上的深度挖掘,这可以说是它的亮点之一。比如在涉及社会学、环境科学或者经济学等高频学科话题时,它提供的专业术语覆盖面相当广,这一点对于阅读长篇学术文章来说,是极大的助力。我做过几次模拟测试,发现很多生词都直接命中这些主题分类下的核心词汇。这说明编者对托福考试的选材倾向有着非常精准的把握。然而,这种“深度”的代价也体现在了整体的平衡性上。相对于那些学术性极强的板块,基础的、更偏向日常交流或通用场景的词汇,其讲解深度就显得有些不足了。比如,一些在托福听力对话中经常出现的、表达情感或态度的口语化词汇,它们的释义往往过于简单,甚至只有一个中文对译,缺乏情态上的描述。在我看来,托福词汇不仅是“认识”它们的意思,更重要的是“掌握”它们在实际交流中的“温度”和“颜色”。如果一个词本身带有强烈的褒义或贬义色彩,而书里只给出了一个中性翻译,那么我在理解听力材料中人物语气时,就很容易产生偏差。这种对语言“活性”的捕捉,是这本词汇书在相对基础的部分略显欠缺的地方,使得它更倾向于一个“学术词汇速查手册”,而不是一本全方位的“交际词汇指南”。
评分从实战演练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难度曲线”设定得颇为陡峭。我尤其对它在“同义词辨析”部分的处理方式感到好奇。托福考试中最狡猾的部分之一就是那些长得像、意思相近但语境要求完全不同的词。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个经验老道的老师那样,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词汇的“陷阱”所在,比如A词更偏向学术,B词更偏向口语,或者C词必须跟介词in搭配,D词则不然。这本书确实也提供了不少对比,但很多时候,这种对比更像是一种并列的解释,而非深度的剖析。它告诉我“这两个词意思接近”,却没能清晰地告诉我“什么时候该用哪个”。这就有点像给你一把工具,但没告诉你每种工具的适用范围。结果就是,我得花大量时间去查阅其他参考资料,或者反过来利用我做过的真题来反推这些词汇在特定语境下的正确用法,这无疑削弱了本书作为一本“一站式”词汇书的效能。此外,对于那些“形近词”的区分,也就是那些拼写上只差一两个字母的词,这本书的处理方式略显保守,很多时候只是简单地列出它们的释义,而没有着重强调它们在语义上的那个“致命区别点”。对于一个追求精准度的考生来说,这种“差不多”的态度是远远不够的,毕竟托福的阅读和听力题往往就是在那个“差不多”的地方设置了得分陷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