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797-2012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

GB 50797-2012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光伏发电
  • 设计规范
  • GB50797-2012
  • 电力工程
  • 可再生能源
  • 太阳能
  • 建筑工程
  • 电气工程
  • 行业标准
  • 规范标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电力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1
ISBN:1
版次:1
商品编码:1516960675

具体描述

 

内 容 简 介

本规范是一项新颁布的国家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1428号公告批准,编号为GB50797-2012,自2012年11月1日起实施。其中4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并网光伏发电站和100kWp及以上的独立光伏发电站。

 

 


 

图 书 目 录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3  基本规定
4  站址选择
5  太阳能资源分析
6  光伏发电系统
7  站区布置
8  电气
9  接人系统
10 建筑与结构
11 给排水、暖通与空调
12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
13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
14 消防
附条文说明

 


绿色能源之光,点亮未来之路——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与应用解析 本书旨在深入浅出地阐释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原理、关键技术、工程实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广大行业从业者、科研人员、以及对新能源领域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本详实可靠的参考资料。我们不涉及具体国家或地区强制性标准,而是侧重于光伏发电系统通用性的技术要点和设计理念,以期帮助读者构建清晰、全面的系统认知。 第一章:光伏发电原理与技术基础 本章将从最基础的光伏效应出发,详细介绍半导体材料如何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我们将剖析晶体硅电池(单晶硅、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如碲化镉、CIGS)等不同类型光伏电池的结构、工作原理、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读者将了解到光伏电池的转化效率、功率输出与温度、辐照度等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 此外,本章还将深入探讨光伏组件的构成、串并联原理,以及光伏阵列的搭建方式。我们将详细介绍光伏系统中的核心部件——逆变器,包括其种类(集中式、组联式、微型逆变器)、工作原理、关键技术指标(如转换效率、MPPT跟踪精度、并网兼容性)以及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选型考量。 第二章:光伏发电系统设计要素 在掌握了光伏发电的基本原理后,本章将着重讲解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流程和关键要素。 2.1 资源评估与选址 太阳能资源分析: 详细介绍如何获取和分析当地的太阳辐照数据(水平面辐照度、倾角面辐照度、日照时数),以及利用专业软件进行模拟和预测。我们将讨论不同地理位置、季节、天气条件对发电量的影响。 场地条件评估: 评估选址地的地形地貌、土壤条件、遮挡物(建筑物、树木、山体)的影响,以及是否存在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风险。 空间规划与布局: 根据场地条件、太阳辐照方向、组件功率等因素,优化光伏阵列的布局,最大化发电效率,并考虑未来的扩容需求。 2.2 系统容量与功率设计 负荷需求分析: 明确项目的用电负荷,包括日用电量、峰谷负荷、季节性变化等。 系统容量计算: 基于负荷需求、太阳能资源、组件效率、系统损耗等因素,精确计算所需的光伏系统总装机容量。我们将介绍常用的计算方法和工具。 功率输出特性: 分析光伏阵列在不同辐照度和温度下的功率输出曲线,理解其非线性特点。 2.3 组件选型与配置 组件类型选择: 根据项目预算、场地限制、发电需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组件类型(晶体硅、薄膜等)和功率等级。 串并联设计: 详细讲解如何根据逆变器的输入电压、电流范围,以及组件的电压、电流特性,进行合理的串并联设计,以达到最佳的MPPT(最大功率点跟踪)效果。 组件安装方式: 介绍固定支架、跟踪支架(单轴跟踪、双轴跟踪)等不同安装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其对发电效率和成本的影响。 2.4 逆变器选型与系统接入 逆变器匹配: 确保逆变器的额定功率、输入电压范围、MPPT电压范围与光伏阵列的输出特性相匹配。 并网要求与兼容性: 讲解逆变器并网时的技术要求,包括电压、频率、谐波、电网扰动响应等,以及与电网的兼容性。 孤岛效应防护: 强调逆变器在电网故障时的安全断开机制,防止孤岛运行。 2.5 配套设备与系统集成 汇流箱(组串箱): 讲解汇流箱的作用,包括电流汇集、防雷、过流保护等。 直流电缆与交流电缆: 介绍电缆的选择标准(截面积、绝缘等级、耐候性),以及敷设方式。 直流配电保护: 详细阐述直流断路器、熔断器、浪涌保护器等保护器件的作用和选型。 交流配电与保护: 讲解交流断路器、隔离开关、浪涌保护器、以及反孤岛保护装置等。 接地系统: 强调光伏系统接地的重要性,包括设备接地、防雷接地等,确保系统安全运行。 第三章: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与施工 本章将聚焦于光伏发电系统的实际安装过程,从施工准备到系统调试,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3.1 施工准备与安全管理 施工方案制定: 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人员分工、设备安排、施工进度等。 现场安全措施: 强调高空作业、电气作业等环节的安全防护措施,落实安全责任制。 物资准备与检查: 确保所有材料、设备符合设计要求,并进行入场检查。 3.2 光伏阵列安装 支架安装: 介绍不同类型支架(地面、屋顶)的安装工艺,确保稳固性和耐久性。 组件安装: 规范组件的固定方式,避免应力集中,确保防水密封。 电缆敷设与连接: 规范直流电缆的敷设,避免破损和短路,并进行正确的端接。 3.3 设备安装与接线 逆变器、汇流箱安装: 按照厂家说明进行设备安装,确保通风散热良好。 直流侧接线: 详细讲解直流侧的串并联接线方法,确保连接牢固可靠。 交流侧接线: 讲解逆变器交流输出与电网接入点之间的接线,包括断路器、保护装置等。 接地线连接: 确保所有需要接地的设备和结构都与接地系统可靠连接。 3.4 系统调试与并网 直流侧检查: 检查组件电压、电流,以及串并联回路的绝缘电阻。 交流侧检查: 检查逆变器输出电压、频率,以及并网点的电压、电流。 单机调试: 逐步启动逆变器,测试MPPT跟踪功能,观察发电曲线。 系统联动调试: 确保整个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按照设计参数发电。 并网测试: 在满足电网接入要求的前提下,进行并网测试,观察系统与电网的交互情况。 第四章: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一个稳定高效的光伏系统离不开科学的运行和细致的维护。本章将为您提供详实的指导。 4.1 运行监控与数据分析 监控系统设置: 介绍光伏监控系统(SCADA)的作用,包括发电量、电压、电流、温度等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测。 数据分析与评估: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评估系统的发电效率,识别潜在的性能下降因素,并进行预测性维护。 故障诊断与处理: 常见的运行故障(如组件损坏、逆变器故障、线路问题)的诊断方法和处理流程。 4.2 日常维护与定期检修 组件清洁: 根据环境条件,定期对组件表面进行清洁,去除灰尘、污垢,恢复发电效率。 电气连接检查: 定期检查直流和交流侧的电气连接是否松动、腐蚀。 设备外观检查: 检查逆变器、汇流箱等设备的散热风扇是否运转正常,有无异响。 防雷接地检查: 定期检查接地系统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系统性能测试: 定期进行系统性能测试,确保其达到设计目标。 4.3 安全规程与应急处理 安全操作规程: 强调光伏系统运维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规程,避免触电、高空坠落等事故。 应急预案: 制定针对火灾、设备故障、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 第五章:光伏发电系统的经济性分析与政策法规 本章将从经济和政策层面,帮助读者理解光伏发电项目的可行性。 5.1 成本估算与收益分析 初始投资成本: 组件、逆变器、支架、安装、设计等各项成本的构成。 运行维护成本: 日常维护、定期检修、保险等费用。 发电量收益: 基于预估发电量和上网电价(或自用价值)进行收益计算。 投资回报分析: 采用净现值(NPV)、内部收益率(IRR)、投资回收期等指标,评估项目的经济性。 5.2 政策法规与市场动态 上网电价政策: 介绍不同地区和不同规模光伏项目的上网电价支持机制。 补贴政策: 了解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光伏发电的补贴措施。 绿色证书与碳交易: 探讨绿色证书、碳交易等市场化机制对光伏发电的激励作用。 市场发展趋势: 分析当前全球和区域光伏市场的动态,包括技术进步、成本下降、政策导向等。 第六章:光伏发电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光伏发电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本章将探讨其发展方向。 6.1 电池技术创新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介绍其高效率、低成本的潜力,以及面临的稳定性和寿命挑战。 叠层电池技术: 探讨多层半导体材料组合,以捕获更宽光谱范围的太阳能,进一步提高转化效率。 柔性、透明光伏: 展望在建筑一体化(BIPV)、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6.2 系统集成与智能化 智能电网集成: 探讨光伏系统如何与智能电网互动,实现能量优化调度、削峰填谷。 储能技术结合: 介绍光伏与电池储能系统的结合,解决间歇性发电的挑战,提高电网稳定性。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 利用AI技术优化系统设计、预测发电量、实现故障诊断和主动维护。 6.3 光伏发电应用拓展 分布式光伏: 强调屋顶光伏、户用光伏等分布式应用的普及。 农光互补、渔光互补: 介绍光伏发电与农业、渔业的结合,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和收益多元化。 光伏制氢: 探索利用光伏电力生产绿色氢能源的前景。 本书力求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展现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希望通过本书,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绿色能源的魅力,并为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之前对光伏发电设计了解不多,所以决定从最权威的规范入手。这本书《GB 50797-2012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没有让我失望。它以一种非常系统化的方式,循序渐进地介绍了光伏发电站的设计流程和关键要素。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光伏阵列的优化设计部分。它不仅仅提供了理论上的计算方法,还结合了实际的地理条件、气候特点和光照资源,给出了多种优化方案,例如如何根据地形调整阵列的布置,如何平衡发电效率和土地利用率。书中对直流汇流箱和直流开关柜的设计要求也十分详细,包括了电流容量、电压等级、绝缘性能以及防腐蚀等方面的规定,这些都是保证直流侧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我发现,书中对电站的散热设计也给予了足够的关注,详细说明了如何通过合理的通风设计和设备布局来降低设备运行温度,提高发电效率和延长设备寿命。书中关于电站的防火设计也让我受益匪浅,详细规定了防火分区、灭火设施以及消防通道的要求,这些都是保障电站安全的重要措施。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施工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详细规定了各个环节的检查验收标准和工艺流程,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最终的质量。这本书就像一个全面的技术宝典,为我开启了光伏设计的大门。

评分

这本书,我可以说是在反复研读中逐渐领悟其精髓的。作为一名在电力行业摸爬滚打了多年的工程师,我对技术规范的严谨性有很高的要求,而《GB 50797-2012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完全满足了我对专业书籍的期待。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关于光伏电站系统可靠性设计的内容。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给出一些参数,而是深入分析了各种潜在的故障模式,例如组件衰减、逆变器故障、线路老化等,并针对这些故障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包括冗余设计、故障诊断系统和备品备件管理等。这使得我对如何构建一个能够长期稳定运行的光伏电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书中对直流侧和交流侧的电缆选型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详细说明了不同规格电缆的载流量、电压损失以及绝缘性能等参数,并结合实际敷设条件给出了选型建议,这对于降低系统损耗、提高运行效率至关重要。我发现,书中对电站的接地系统设计也进行了详尽的规定,包括了直流接地、交流接地以及等电位连接的要求,这些都是保障电气安全、防止静电积累的关键。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电站的安全监测和告警系统的设计要求,详细规定了监控对象的范围、数据采集的频率以及报警机制,为实现远程监控和智能运维提供了技术保障。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让我能够从更深层次理解光伏发电站的设计原理和实施细节。

评分

这是一次充满挑战但又收获颇丰的阅读体验。坦白说,一开始面对这本《GB 50797-2012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我有点担心会是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然而,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将复杂的技术问题转化为清晰可执行的标准。它不仅仅是一本规范,更像是一本技术手册,为我解答了许多在实际项目中遇到的疑虑。例如,在探讨光伏阵列的倾角和朝向时,书中不仅给出了最优化的理论计算方法,还结合了实际的发电效率数据,提供了多种场景下的参考建议。这使得我在进行项目规划时,能够更精准地预测发电量,从而做出更经济有效的决策。书中的章节划分非常合理,从前期的场地选择和规划,到中期的设备选型和系统集成,再到后期的运维管理,都覆盖得非常全面。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逆变器选择的章节,它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逆变器的特点、适用范围以及并网性能要求,并且给出了如何根据光伏阵列的特性进行匹配的指导。这对于最大化发电效率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对于电缆选型和布线的设计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详细说明了不同电压等级、不同敷设方式下的电缆承载能力、损耗计算以及绝缘要求,确保了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书中关于接地系统的设计也让我受益匪浅,详细阐述了直流接地、交流接地以及等电位连接的要求,有效避免了潜在的电气事故。我发现,这本书的每一个字都凝聚着行业专家的智慧和经验,为我们这些一线设计人员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评分

我最近开始研究光伏发电系统,抱着学习的态度,我选择了这本《GB 50797-2012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远超我的想象。它以一种非常系统化的方式,将光伏发电站的设计过程分解成一个个可控的环节。书中的内容不仅仅是技术参数的罗列,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例如,在涉及光伏阵列的防污损和清洗策略时,书中不仅分析了不同地区污损的类型和影响,还给出了相应的清洁周期和方法建议,这对于维持长期的高发电效率至关重要。我对书中关于储能系统的章节尤为感兴趣,虽然不是主打内容,但它对储能系统的配置、充放电管理以及安全要求都给出了基本指导,这对于理解未来更复杂的能源系统非常有帮助。书中的章节结构安排清晰,逻辑性很强,从宏观的系统设计到微观的组件选择,都层层递进。我特别赞赏书中在系统可靠性设计方面的论述,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冗余设计、故障诊断和维护策略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这对于保障光伏电站的长期稳定运行非常有价值。书中对于变压器选型和配置的描述也十分到位,考虑了容量选择、损耗优化以及过载保护等关键因素,确保了电力输出的稳定和经济性。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电站监控系统的设计要求,详细规定了监控对象的范围、数据采集的频率以及报警机制,为实现智能化运维奠定了基础。总的来说,这本书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耐心地引导我一步步掌握光伏发电站设计的精髓。

评分

我是一名工程师,工作中经常需要参考各种技术规范,而这本《GB 50797-2012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绝对是我近期阅读过的最有用的一本。它的内容覆盖面极广,从宏观的场址选择到微观的组件连接,无一不包。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光伏电站的功率预测和电量计算部分。它不仅给出了常用的计算方法,还结合了实际的发电数据和气象信息,提供了多种预测模型,这对于项目投资和收益分析至关重要。书中对逆变器效率和可靠性的要求也让我印象深刻,它详细说明了如何根据光伏阵列的特性选择合适的逆变器,以及如何评估逆变器的长期运行性能。我发现,书中对光伏电站的运维管理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包括了日常巡检、故障排除、设备维护以及性能评估等方面,这对于保障电站的长期稳定运行和收益至关重要。书中对直流侧和交流侧的电气安全设计也进行了详尽的规定,包括了绝缘要求、接地要求、过流保护和短路保护等,这些都是避免电气事故的关键。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详细规定了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生态、水文、噪声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减缓措施。这本书就像一个全面的技术顾问,为我的工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指导,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近期,我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来钻研《GB 50797-2012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这其中的内容深度和广度,着实令人惊叹。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光伏电站的电网接入设计。它详细阐述了接入点的选择、容量的匹配、电能质量的控制以及继电保护的配置等关键技术要求。这对于确保光伏电站能够顺利、稳定地接入电网,并符合电网的安全运行规定至关重要。书中对逆变器输出接口和通信协议的设计也给予了充分的阐述,这为实现逆变器与电网的无缝对接和数据交互提供了技术基础。我发现,书中对电站的土地利用效率优化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详细说明了如何通过合理的阵列布置、支架设计以及多层布局等方式,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实现最大的发电量。书中关于电站的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系统设计也让我受益匪浅,详细规定了监控对象的范围、数据采集的频率以及报警机制,这些都是实现智能化运维、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的关键。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施工图纸和设计文件的编制要求,详细规定了图纸的内容、格式以及审查流程,确保了设计成果的规范性和可执行性。这本书不仅是技术规范的集合,更是一种系统化的设计思维的体现,为我打开了新的视野。

评分

拿到这本《GB 50797-2012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的时候,我正面临着一个复杂的光伏项目的设计挑战。这本书就像是我的“救星”,它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清晰路径。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光伏阵列的防风设计所吸引。它详细分析了风力对光伏阵列的潜在威胁,包括阵列的晃动、结构的变形甚至倒塌,并给出了具体的防风措施,例如合理的支架结构设计、锚固方式的选择以及风荷载的计算方法。这对于在风力较大的地区建设光伏电站至关重要。书中对直流断路器和熔断器的选型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详细说明了其主要功能、技术参数要求以及过流保护和短路保护的配合原则,这些都是保证直流侧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我发现,书中对电站的防小动物设计也给予了关注,详细说明了如何通过围栏、网格等措施来防止小动物进入电站区域,避免对设备造成损坏。书中关于电站的排水设计也让我受益匪浅,详细规定了场地排水坡度、排水沟设置以及雨水排放的方案,这些都是保障电站稳定运行、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施工安装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要求,详细规定了高空作业、电气操作等环节的安全规程和应急预案,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和人员的安全。这本书为我提供了解决复杂设计问题的宝贵思路和技术支持。

评分

这本书,我抱着极大的热情和期待翻开,毕竟光伏发电站的设计规范,这可是关系到未来能源格局的重要文件。刚拿到手里,厚实的装帧和清晰的排版就让我觉得内容一定扎实。翻阅过程中,我首先被其严谨的体系结构所吸引。它不像某些技术文档那样堆砌术语,而是循序渐进地展开,从总则到具体的设计要素,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得相当周全。书中对于光伏组件的选型、布置,逆变器的匹配,汇流箱的配置,乃至线缆的选择和敷设,都给出了详尽的指导。更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融入了大量的实际工程经验和安全考量。比如,在章节中,详细阐述了针对不同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下的设计要点,包括如何考虑防雷、防风、防沙尘等极端情况,这对于实际项目落地至关重要。书中对支架系统的设计要求也十分具体,无论是固定式还是跟踪式,都提供了详细的计算方法和材料选择建议,确保了结构的稳定性和长久性。此外,关于并网系统的设计,书中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从电能质量的控制到继电保护的配置,都进行了细致的规定,这对于保障电网的稳定运行起到了关键作用。我尤其欣赏书中在安全设计方面的强调,从电气安全到消防安全,再到人员操作安全,都给出了明确的规范和建议。这本规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设计师,用一种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方式,指导着每一个光伏发电站的设计者,让复杂的工程变得有章可循。它的全面性和实用性,让我觉得它绝对是光伏设计领域不可或缺的宝藏。

评分

作为一名初入光伏设计领域的新人,我常常感到信息量巨大,不知从何下手。幸运的是,我找到了这本《GB 50797-2012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这本书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制的入门指南,它用一种清晰易懂的方式,将复杂的工程概念具象化。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光伏组件安装高度和间距的详细说明。它不仅解释了理论上的原因,例如避免阴影遮挡和提高通风效率,还给出了不同类型阵列的实践案例,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这些参数的重要性。书中对直流汇流箱和直流配电柜的设计也进行了详尽的规定,包括其主要功能、技术参数要求以及安全防护措施,这些都是保证直流侧安全运行的关键。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电站的防腐蚀设计,针对不同环境下的材料选择和防护措施都给出了明确的指导,这对于延长电站的使用寿命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对站内道路和场地布置的要求也考虑得非常周全,包括了车辆通行、设备安装和安全巡检的便利性,这些细节往往是容易被忽略但却影响工程效率的因素。我注意到书中对于变电站电气设备选型的要求也非常严谨,详细规定了继电器、断路器等关键设备的规格和性能参数,确保了电网接入的安全可靠。我发现,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技术标准,更重要的是它传达了一种科学的设计理念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最近,我一直在深入研究光伏发电站的设计细节,而这本《GB 50797-2012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无疑是其中的重磅武器。这本书的结构严谨,内容翔实,堪称行业内的“圣经”。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光伏电站的防雷击设计所吸引。它不仅详细介绍了雷电的成因和对光伏系统的危害,还给出了具体的防雷措施,包括如何设置防雷接地、避雷针,以及如何保护敏感的电子设备。这对于在雷暴多发地区建设光伏电站至关重要。书中对直流侧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策略的阐述也十分精彩,它解释了MPPT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根据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变化来优化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这直接关系到整个电站的发电效率。我发现,书中对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包括了对断路器、熔断器等保护器件的选型和安装要求,以及如何进行电能计量和电表配置,这些都是保障电网稳定运行的基础。书中关于站内通信系统的设计要求也让我大开眼界,详细规定了监控信号的传输方式、数据采集的协议以及网络安全措施,为实现远程监控和智能管理提供了技术保障。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施工安装质量的控制要求,详细规定了各个环节的验收标准和工艺流程,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最终的质量。总的来说,这本书为光伏发电站的设计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指导,让我对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下午买的,第二天一早就到了,有史以来网购最快的,包装质量也相当不错。

评分

正版

评分

发货快质量好!下次还来。

评分

努力学习,通过考试,加油!

评分

工作用书

评分

下午买的,第二天一早就到了,有史以来网购最快的,包装质量也相当不错。

评分

正版书籍 考试必备 手册

评分

图书质量好,物流速度快,很好!

评分

正版书籍 发货和物流都挺快 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