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名称】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 GB 50838-2015 | ||
| 【著译者】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主编 | ||
| 【书号】1580177.971 | 【书代号】81971 | |
| 【出版日期】2015年6月 | 【印刷日期】2013年3月 | |
| 【开本】32 开 | 【装帧】平装 | 【页数】76 页 |
| 【版次】1-1 | 【单位】每本 | 【图书状态】 上架 |
| 【定价】20.00元 | ||
1 总则 |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1498号公告发布,自2012年12月1日实施。其中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
这本《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 50838-2015)》是我最近在研究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过程中发现的一本“宝藏”。作为一名城市规划的从业者,我一直致力于探索如何让城市更加高效、安全、宜居。综合管廊的建设,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一步。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极其详尽的技术指导,从管廊的规划布局,到各类型管线的布置原则,再到结构承载力、变形控制等关键技术指标,都做了非常明确的规定。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多功能管廊设计的部分,它详细阐述了如何将电力、通信、给排水、燃气等不同管线合理地集成在同一廊体中,并提出了相应的隔离、通风、防火措施。这对于优化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效率,减少重复开挖,具有深远的意义。书中还涉及到管廊与周边地下构筑物(如地铁、地下停车场)的相互影响分析,以及如何采取措施避免不利影响。这些内容对于城市地下空间整体规划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这本书的条文逻辑清晰,术语准确,参考文献也引人深思,展现了编纂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它不仅是工程师的案头必备,对于规划人员、决策者而言,也是理解和推动综合管廊建设的重要参考。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在综合管廊技术领域迈入了新的高度,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份“黑科技”指南。我一直对城市地下工程非常感兴趣,也经常关注相关的技术进展。《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 50838-2015)》这本书,为我揭示了综合管廊工程背后的“黑科技”。书中关于管廊结构体系的介绍,比如装配式管廊、现浇式管廊等,以及它们在不同工况下的应用,让我大开眼界。书中关于管廊智能化监控系统的描述,更是让我对接下来的城市发展充满期待。通过各种传感器和数据分析,可以实时掌握管廊的运行状态,预测潜在风险,这无疑大大提升了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书中还提到了很多环保和节能的设计理念,比如如何利用管廊的余热,如何优化通风系统以减少能耗等,这都体现了工程建设的绿色化趋势。虽然书中很多技术细节对于我这个非专业人士来说有些晦涩,但我能够感受到编纂者们在技术创新和引领行业发展方面的决心。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技术规范,更是一部关于未来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的蓝图。它让我看到了科技如何赋能城市,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和安全。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拿到这本《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 50838-2015)》,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以为它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条文堆砌。但当我深入翻阅后,才发现这本书的价值远超我的想象。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行业责任书。书中对于综合管廊的每一个环节都做了严谨的规定,从最基础的土壤力学分析,到复杂的结构受力计算,再到精密的通风系统设计,都体现了科学严谨的态度。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的重视,这对于保障管廊的长远安全至关重要。书中详细阐述了不同地质条件、不同交通荷载下的管廊结构设计原则,以及如何有效应对地下水侵蚀、冻融循环等环境影响。这些内容对于我们在复杂环境下进行管廊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此外,书中关于管廊内部设备安装、监测系统集成、以及日常维护保养的规定,也为我们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清晰的路径。我曾参与过几个大型市政工程,深知一个完善的技术规范对于项目成功的重要性。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将大大提高我国综合管廊工程的建设水平,减少不必要的返工和安全隐患。它为行业内的技术交流和标准统一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也为年轻一代的工程师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范本。这本书的编纂团队无疑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他们将前沿的技术理念与丰富的实践经验相结合,最终呈现给我们这样一本高质量的规范。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我这个常年在城市建设一线摸爬滚打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及时雨。之前,我们做综合管廊项目,虽然有零星的技术指导和地方性规范,但总感觉缺乏一个权威、系统、全面的指导手册。每次遇到新的技术难题,都要翻阅大量的资料,咨询不同的专家,效率不高不说,有时还容易出现标准不一的问题。这本书的发布,一下子就填补了这个空白。我拿到书的那一刻,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从管廊的选址、设计、施工,到运营、维护、安全管理,几乎涵盖了综合管廊建设的全生命周期。特别是关于材料选择、结构设计、防水防腐、通风排烟等关键环节,都给出了详细的要求和参考标准,很多地方都是基于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非常实用。这本书的图文并茂,很多复杂的概念都通过清晰的图表和示意图进行了阐释,大大降低了理解难度。我最看重的是,它在很多细节方面都考虑得非常周全,比如不同类型管廊的变形缝设置、管廊内部的照明和疏散标识要求,甚至是一些看起来不起眼但却至关重要的安全防护措施,都写得非常具体。这本书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导师,在我工作中遇到疑惑时,总能提供最可靠的解答和最专业的指导。它不仅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确保了我们项目建设的质量和安全,让我心中更有底气。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一大进步,为未来城市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评分作为一名在城市规划设计领域工作多年的专业人士,我一直深知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对于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 50838-2015)》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其宝贵的技术支撑。这本书的系统性和权威性,是我在过往的工作中遇到的最优秀的参考资料之一。它不仅涵盖了管廊设计、施工、验收的各个环节,还对运营、维护、应急管理等全生命周期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不同地质条件下的管廊设计原则,以及如何应对复杂的地质灾害,这为我们在实际项目中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参考依据。书中关于管廊内部管线布置的原则,以及如何保证各管线之间的安全距离和防火隔离,也做得非常到位。这直接关系到管廊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维护性。此外,书中对管廊结构的变形控制、防腐蚀、防水等方面提出了详细的要求,这些都是保证管廊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这本书的编纂,凝聚了众多专家学者的智慧和心血,其科学性和前瞻性毋庸置疑。它不仅指导了工程实践,也为行业内的技术进步和标准提升树立了标杆。这本书的出版,必将对我国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为建设更加安全、高效、智慧的城市贡献重要力量。
评分在接触到《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 50838-2015)》之前,我对地下综合管廊的认识仅限于“把各种管线都埋在一起”。然而,阅读了这本书后,我才真正领略到其中蕴含的复杂性和精妙之处。书中对于不同类型管廊的结构设计,从材料选择到配筋方式,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让我看到了工程师们在保证结构安全和稳定性方面付出的努力。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管廊内部环境控制的规定,例如通风、采光、排水系统,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却直接关系到管廊的安全运行和使用寿命。它让我意识到,综合管廊并非简单的“地下通道”,而是一个集成了多种功能的、高度智能化的地下基础设施。书中还探讨了管廊与其他地下构筑物的相互影响,以及如何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这让我对城市地下空间的整体协调性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的编纂,无疑是集结了行业内的顶尖智慧,将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最新的科研成果进行提炼和总结,最终形成了一部权威性的技术指导。它为我国综合管廊工程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也为行业内的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对于我这种在施工现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我们以前做工程,很多东西都是凭经验,遇到问题也是边做边摸索,效率低不说,风险也大。《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 50838-2015)》这本书,就像我们工地上多了个定海神针。它把以前那些零散的、不成体系的技术要求,都给系统化、规范化了。我特别看重书里关于施工工艺的部分,比如混凝土的浇筑、钢筋的绑扎、防水层的铺设,都有非常详细的说明,甚至连施工顺序、注意事项都写得清清楚楚。这对于我们基层施工人员来说,简直是福音。以前我们经常因为对施工工艺理解不到位,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问题,现在有了这本书,我们可以对照着来,出错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而且,书中还对各种施工设备和机械的操作提出了要求,这让我们在选择和使用设备时,有了更明确的依据,也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这本书的内容非常接地气,很多地方都结合了实际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跟工友们说,这本书我们得好好学,学好了,不仅能提高我们自己的技术水平,更能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对得起良心,也对得起城市的发展。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普通市民,我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一直充满好奇。尤其近些年,关于城市内涝、管线老化等问题时有发生,让我意识到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重要性。当我了解到有这样一本官方发布的《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 50838-2015)》时,我便产生了想要了解它的想法。虽然我不是专业的工程师,但书中很多关于管廊设计理念和安全保障的内容,还是能够让我有所体会。比如,它强调了管廊的模块化设计,这样便于未来进行维护和升级;它还详细规定了防火、防爆、防洪等一系列安全措施,这让我对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的安全性有了更多的信心。书中还提到了管廊的智能化管理,比如通过传感器监测管廊内部的环境参数,并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这让我联想到,未来的城市地下空间将会变得更加智能和高效。虽然我无法完全理解书中的所有技术细节,但从字里行间,我能够感受到编纂者们对城市安全和居民福祉的深切关怀。这本书的出版,不仅是对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也向社会大众传递了城市建设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它让我看到了城市管理者在提升城市韧性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我们城市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期待。
评分作为一个对城市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怀有高度关注的市民,我一直在思考城市地下空间的潜力。《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 50838-2015)》的出现,让我对综合管廊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技术参数,更重要的是,它展现了一种前瞻性的城市建设理念。书中关于管廊的选址原则,考虑了地质条件、交通影响、周边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这体现了对城市整体规划的重视。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关于管廊内部空间利用的设想,比如预留未来的通信、能源等接口,这让我看到了城市发展的无限可能性。它不再是单一功能的地下通道,而是为城市未来发展预留了充足的空间。书中对于管廊的生命周期管理,从建设到运营再到维护,都有详细的考量,这让我看到了城市管理者对于基础设施可持续性的追求。这种长远的规划和精细化的管理,正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虽然我无法深入理解其中的技术细节,但这本书所传递的“未雨绸缪”、“系统规划”、“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让我深受启发。它让我相信,未来的城市建设将更加科学、高效、人性化。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规范,更是城市发展智慧的结晶。
评分最近在学习地下工程相关内容,意外地发现了这本《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 50838-2015)》。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直接阅读技术规范可能有些挑战,但这本书的结构和内容让我觉得非常值得深入研究。它不仅仅是列出条条框框,而是系统地阐述了综合管廊设计和施工的整个流程。我被书中关于管廊结构形式选择的部分深深吸引,它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荷载情况,给出了多种可选的结构形式,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这让我明白了,综合管廊的设计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的优化。书中关于防水、防腐、防渗漏的章节也写得非常详细,这对于地下工程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作者们详细列举了各种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管廊内部通风和排水系统的设计要求很感兴趣,这些细节直接关系到管廊的安全和使用寿命。虽然有些内容对我来说还比较专业,但我能够感受到编纂者们在技术上的严谨和对工程质量的重视。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现代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的大门,让我对工程师们在幕后默默付出的努力有了更深的认识。它不仅是一本技术规范,更是一部关于城市发展和工程智慧的宝典。
评分好
评分很好
评分实惠,好用,速度快,赞一个!
评分不错,质量不错,学习中。
评分好
评分速度挺快的
评分包装很好
评分很好
评分规范真是我所要的,满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