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质检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平装 大16开
页数:348
字数:653千字
纸 质 版:200元
内容介绍
本标准为合订本,收入了GB 150.1-2011 《压力容器 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150.2-2011 《压力容器 第2部分:材料》、GB 150.3-2011 《压力容器 第3部分:设计》、GB 150.4-2011 《压力容器 第4部分:制造、检验和验收》四项标准,内容涵盖压力容器的金属制压力容器(以下简称容器)材料、设计、制造、检验和验收的通用要求;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用钢材允许使用的钢号及其标准,钢材的附加技术要求,钢材的使用范围(温度和压力)和许用应力;压力容器基本受压元件的设计要求;钢制压力容器的制造、检验与验收要求。适用于设计温度-253℃~800℃、设计压力不大于35MPa的压力容器
当我深入《GB150.1~150.4-2011压力容器》这套标准时,我开始关注到其关于检验与试验的部分。这部分内容对于确保压力容器从制造到使用的全过程安全至关重要。我首先注意到的是,标准中对出厂前的检验和试验有着非常细致的规定。这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检查,以及最重要的承压试验。承压试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水压试验或气压试验,它直接模拟了容器在实际工作状态下的受力情况。标准中详细说明了试验介质的选择、试验压力的确定(通常是设计压力的1.5倍),以及试验的持续时间和压力稳定性的要求。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标准还对试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泄漏、永久变形等现象给出了明确的判定标准。此外,在安装过程中,标准也提出了相关的检验要求,确保容器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没有受到损伤。而对于在役压力容器,标准也并未放松监管,它对定期检验的周期、内容和方法都做了规定,包括内部检查、外部检查、壁厚测量等,旨在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防止事故发生。这套标准的系统性,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仿佛看到了一位严谨的“安全管家”,它贯穿于压力容器的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危及安全的细节。
评分当我翻阅《GB150.1~150.4-2011压力容器》时,对其关于材料的强度计算和许用应力的确定部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材料性能堆砌,而是将材料的力学特性与实际的受力情况紧密结合。标准中对于不同牌号的钢材、铝合金、铜合金等,都给出了详细的力学性能指标,包括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疲劳强度等,并且这些指标会根据温度的变化而调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标准中对“许用应力”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做了详尽的阐述。许用应力是在材料的抗拉强度或屈服强度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失效模式(如屈服、断裂、失稳)和安全系数,经过一系列折减计算得出的一个允许承受的最大应力值。这个安全系数的取值,也充分考虑了材料的不确定性、制造过程中的偏差以及载荷的波动性。因此,通过对许用应力的精确计算,可以有效地保证压力容器在设计压力下不会发生永久变形或断裂。这部分内容对于设计工程师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决定了容器的壁厚和整体的安全性。
评分这部《GB150.1~150.4-2011压力容器》系列标准,初次翻阅时,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其厚重感与专业性。并非那种轻易就能消化吸收的入门读物,它更像是为行业内资深人士量身打造的一本百科全书,或是技术攻坚的行动指南。其中关于材料选择的部分,我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去理解。标准中列举了各种合金钢、不锈钢以及非金属材料的性能参数,比如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疲劳极限,甚至还涉及了材料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蠕变行为。这背后蕴含着大量的实验数据和理论计算,如果不是有扎实的材料学基础,阅读起来会相当吃力。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标准中对某些特定工况下材料的“适用性”给出了详尽的限定条件,例如对高温高压环境下可能出现的应力腐蚀裂纹、氢脆等问题,都提供了预防和检测的指导。这绝非简单罗列,而是基于对材料失效机理的深刻洞察。我尝试着去对照实际工程中遇到的一些疑难杂症,发现很多时候,标准中早已预见并给出了解决方案的雏形。例如,在处理大型化工设备的焊接问题时,标准中对焊缝的质量等级、检测方法,以及焊后热处理的要求,都细致到毫米级别。这让我开始意识到,压力的容器看似简单,其背后却隐藏着如此精密的科学计算和严谨的设计流程,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着安全生产的生命线。
评分在我深入理解《GB150.1~150.4-2011压力容器》的过程中,关于热处理工艺的细致阐述,让我对压力容器的制造过程有了更深的认识。标准中不仅仅是简单地提及热处理,而是针对不同的材料类型(如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以及容器的壁厚和结构特点,给出了具体的热处理方法,如退火、正火、淬火、回火、以及焊后热处理等。我了解到,热处理的目的非常多样,包括消除焊接应力、改善材料的组织结构、提高材料的塑性和韧性、以及调整材料的硬度和强度等。标准中对热处理的温度、保温时间、加热速率、冷却速率等关键参数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这些参数的精确控制对于获得预期的热处理效果至关重要。我特别留意了关于焊后热处理的要求,因为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是导致容器开裂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焊后热处理正是消除这些应力的有效手段。这套标准通过对热处理工艺的精细化指导,确保了压力容器在制造过程中能够达到所需的力学性能,为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奠定了基础。
评分在《GB150.1~150.4-2011压力容器》的阅读过程中,我对于其关于压力容器的分类和适用范围的界定,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标准中根据容器所承受的压力、介质的性质、容器的形状以及使用温度等因素,将压力容器进行了详细的划分。例如,对于低压容器、中压容器、高压容器,其设计要求和制造工艺有着显著的差异。我理解到,并非所有的容器都适用于相同的计算方法和材料选择,不同的工况需要有针对性的设计。标准中对于承装危险介质的容器,如易燃、易爆、有毒介质,都有着更为严格的设计和检验要求,这体现了国家对公共安全的高度重视。我特别留意到,标准对特殊用途的压力容器,例如在低温、高温、腐蚀性强或易发生疲劳的工况下使用的容器,都有专门的规定或引用了其他的相关标准。这套标准就像一本“操作手册”,它为不同类型的压力容器“量身定制”了安全指南,确保工程师们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最合适的设计方案和制造工艺,从而规避不必要的风险,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评分对于《GB150.1~150.4-2011压力容器》这套标准,我的理解之旅更像是一场深入海洋的潜水。当我开始探索其中关于设计计算的部分时,我立刻被其严谨的逻辑和繁复的公式所震撼。例如,关于壳体壁厚的计算,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应力乘以系数,而是需要考虑内压、外压、热应力、接管处的应力集中等多种因素,并且公式的推导过程本身就涉及了弹性力学和材料力学的深厚知识。标准中给出的每一条公式,都标注了其适用的前提条件和修正系数,这需要读者具备高度的数学素养和工程实践经验才能融会贯通。我尤其关注了关于受压元件强度评定的章节,其中对许用应力、设计应力的确定,以及各种失效模式(如屈服、断裂、失稳)的分析,都给出了明确的量化标准。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安全是压力容器设计的首要原则,而这些计算正是确保安全的最坚实基石。标准中还对不同形状的容器,如球形封头、椭圆形封头、锥形封头等,给出了各自的计算方法,这些几何形状的差异直接影响着应力分布,从而需要不同的设计考量。我曾设想过,如果在一个高压环境下,一个微小的计算失误会导致怎样的后果,这套标准的存在,无疑是在为每一个潜在的风险筑起一道道坚固的防线。
评分阅读《GB150.1~150.4-2011压力容器》时,我最大的感触之一就是其对安全阀等附件的重视程度。这套标准并非只关注主体结构,而是将整个压力容器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安全阀作为压力容器最直接的保护装置,其选型、安装和校验都至关重要。标准中详细规定了安全阀的开启压力、排放能力、密封面材料选择等要求,并且明确了对安全阀进行定期校验的频率和方法。我理解到,一个设计再完美的压力容器,如果没有可靠的安全泄放装置,一旦发生超压,后果将不堪设想。同时,标准也涉及到了压力表、液位计等仪表的要求,这些仪表直接反映了容器内部的工作状态,其精度和可靠性同样是安全运行的保障。此外,对于管道连接、阀门的选择,标准也给出了一些指导性的原则。例如,对于输送腐蚀性介质的管道,需要选择耐腐蚀的材料,并且连接部位的密封性要特别关注。这让我意识到,一个完整的压力容器系统,是由多个部件协同工作组成的,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失效。这套标准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框架,指导工程师们如何从宏观到微观,将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最好,从而最大程度地保障生产安全。
评分在我阅读《GB150.1~150.4-2011压力容器》的过程中,关于应力分析与校核的章节,令我深感其专业性和严谨性。与简单的力学计算不同,这一部分深入探讨了在复杂受力情况下,容器各个部位的应力分布情况。例如,在封头、管口、支座等部位,由于几何形状的突变或载荷的集中,往往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这需要特别进行分析和校核。标准中可能引用了有限元分析(FEA)等先进的计算方法,来精确地模拟和预测这些应力。我注意到,在某些极端工况下,标准会要求进行更深入的疲劳分析,以评估容器在长期循环载荷作用下的寿命。这涉及到对材料的疲劳性能、裂纹扩展的预测,以及残余寿命的评估。理解这部分内容,需要读者具备深厚的材料力学、弹性力学和有限元分析的知识背景。它不仅仅是计算,更是对材料行为和结构稳定性的深刻洞察。这套标准通过对各类应力进行详尽的分析和严格的校核,为压力容器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评分我最近在研读《GB150.1~150.4-2011压力容器》这套标准时,对其中关于制造工艺的章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不像其他一些理论书籍那样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非常具体地阐述了各种制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例如,在焊接工艺方面,标准详细规定了焊接材料的选择、焊接方法的适用性(如手工电弧焊、埋弧焊、氩弧焊等),以及焊缝坡口的形式和尺寸。更重要的是,它还对焊接过程中的预热、层间温度控制、焊接顺序等细节提出了要求,这些都直接关系到焊缝的内部质量和整体强度。我特别注意到,标准中对非破坏性检测(NDT)的方法有着详尽的说明,包括射线检测(RT)、超声波检测(UT)、液体渗透检测(PT)和磁粉检测(MT)等。每种检测方法都详细描述了其原理、适用范围、检测灵敏度以及缺陷的评定标准。这让我意识到,制造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瑕疵,都可能成为潜在的危险源,而这些检测手段正是为了在缺陷扩大化之前将其揪出来。此外,关于热处理的章节,也让我看到了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标准中根据材料种类和容器的尺寸、壁厚,给出了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如退火、正火、调质等)及其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等参数。这不仅仅是为了消除焊接应力,更是为了改善材料的微观组织,提高其力学性能。
评分当我接触到《GB150.1~150.4-2011压力容器》中关于密封结构和连接设计的章节时,我意识到了看似简单的连接部分,其实蕴含着巨大的技术挑战。尤其是在承受高压和腐蚀性介质的情况下,密封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安全。标准中详细规定了不同类型密封件(如垫片、O型圈)的选择原则、材料要求、尺寸规范以及安装要求。我尤其关注了法兰连接的部分,包括法兰的类型、密封面形式、螺栓的数量、尺寸和预紧力等都给出了明确的指导。这些参数的微小偏差,都可能导致密封失效,造成介质泄漏。此外,对于焊接连接,标准也对焊缝的类型、质量要求以及检验方法进行了规定。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设计一个高可靠性的压力容器,不仅仅是关注主体结构的强度,更需要关注每一个连接点的可靠性,包括静止连接和动连接。这套标准为工程师们提供了详细的设计指南,帮助他们避免潜在的泄漏风险,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与环保。
评分好评,,,,,很厚的一本书,正版,非常实用。
评分好评,,,,,很厚的一本书,正版,非常实用。
评分好评,,,,,很厚的一本书,正版,非常实用。
评分标准不错,值得买,我是书店都没有买到,在网上买不放心,收到书后放心了。
评分价格比较合适,由于在国庆期间快递速度比较慢,书好就行。
评分公司采购。是正品
评分相当不错,对得起这个品牌
评分价格比较合适,由于在国庆期间快递速度比较慢,书好就行。
评分好好好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